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數據調查方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城市部件 數據采集 數字化
1、引言
隨著各種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城市數字化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實現科學和規范化管理。切實解決當前城市管理中因信息不暢、數據管理不統一,造成的工作重復,資源浪費,無序管理。所以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建立現代、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統,加快數字化化城市管理步伐迫在眉睫。實現城市數字化的基本前提就是建立城市基礎設施地理信息系統(GIS)空間數據庫和各種專業數據庫。
數字化城市管理(簡稱“數字城管”)系統是將城市管理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以現代RS技術、GIS技術、GPS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大型空間數據庫技術的融合為手段,建立現代化的城市管理信息綜合平臺,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是現代化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必須,是現代城市高效管理的要求。城市管理數字化,可以使管理者從分利用數字信息,是城市管理互通有無,加強個管理部門的橫向聯系,使城市管理網絡化,是管理方式更加規范、科學、高效。
國家號召加快程式化進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測繪事業在城市化建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絕大部分城市現在已測繪大比例尺的電子地形圖,但是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并不是標準地形圖表示的要素。為了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管理信息化,必須進行城市部件的數據采集、整理工作,建立城市部件數據庫。按照一定的分類方法,將各種城市部件進行編號,建立統一的城市數字化管理數據,綜合運用網絡、GIS、無線通信等現代技術,建立包括整個城市的,高效、精確、可視化的城市動態管理系統。城市管理系統的基礎數據包括:城市部件的內容、位置、屬性、數量、狀態等。
2、城市部件的調查內容
城市部件是城市組成的基本單元,是城市基礎結構系統的硬件部分,包括道路、橋梁、水、氣、電、熱等市政公用設施,以及公園、綠地、休閑健身娛樂等綠化設施、公共設施、交通設施等,包括如廣告牌匾、門牌等非公共設施,這些都稱為城市管理對象。城市部件是城市經濟、社會活動的基本載體,是組成城市基本單元。
城市部件數據采集是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立的基礎性工作,需要根據城市管理的要求和現狀來確定采集部件的種類。當前將部件按城市管理功能體系劃分為6大類,100多個小類(見表1)。
3、調繪法
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首先要采集組成城市的基本單元—部件的平面坐標,然后調查部件的屬性,比如樹木的樹種、直徑、有無護樹設施,各種井蓋的種類、材質、規格、歸屬單位等。然后對每個部件屬性進行編碼,即把文字信息轉換成計算機識別數字編碼。在數據庫中對每一個城市部件按照唯一的流水號進行編號。
在調繪法調查外業工作,是由測繪人員根據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標示到實地進行實地調查,調查每個部件的平面位置,標繪到圖上然后調查每個部件的所屬單位、名稱、現狀等屬性,填寫《城市部件調查表》,將兩者通過標識碼一一對應起來。實際工作中,測量人員實地測量每個部件的平面位置,將調查的城市部件平面位置用不同顏色和符號繪在工作底圖上,并給定唯一流水號和分類碼,將調查的部件基本屬性填到調查表對應的對應的欄目中。從事內業工作的人員對野外調查資料進行處理,如屬性數據錄入、圖形數據錄入和屬性數據掛接處理等內容。調查的屬性數據可根據調繪圖在相應的處理軟件上按圖幅輸入,并進行圖斑屬性連接、整合、檢查、處理,按街道生成成果數據。
4、數字化法
數字化法就是將部件的信息給于編碼(屬性編碼和地理編碼), 在數據采集時預先存入采集設備(全站儀或GPS接收機)中,在外業數據采集過程中不在繪圖和填表,以提高數據采集及屬性調查的精度和速度。
4.1 平面位置測量
由于部件平面位置精度要求不超過3cm,所以平面位置的測量可以采用“先控制后碎部”的測量調查方法,先用導線測量或GPS測量方法,在測區建立圖根級控制點,然后進行部件的碎步測量,測量各個部件的平面位置;也可以利用圖上已有的明顯地物特征點作為控制點,直接測量部件平面位置。前一種方法的精度高,但效率低,后者精度相對較低,其精度主要取決于作為控制點的地物特征點精度,鑒于部件平面精度要求不高,一般情況下都能保證部件定位精度的要求,這種方法效率高,有點突出,實際工作中運用比較多。
4.2 部件屬性編碼方法
外業數據采集除了測量部件的平面位置測量外,還應調查每個部件的名稱、歸屬部門、類型(大、小類編碼)、現勢性(在用、作廢等)、狀況(完好、破損、丟失、占用等)和標識碼等屬性信息。
5、城市部件數據采集的原則與精度要求
野外數據采集要求測量數據準確和調查屬性完整、完備,并且在同一個項目中測量方法、測量限差和屬性的調查要求一致、統一,采用的測量和調查方法必須方便、高效,部件的外業數據采集編碼和數據庫中系統編碼必須唯一,且相互對應。
6、結語
城市部件普查是城市管理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準確、高效、及時更新城市部件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是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建設必須的工作步驟。
城市部件數據采集的精度直接關系到數字網絡系統信息和事件處理的準確性,因此提高城市部件數據采集的精度,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現狀情況,為城市信息化管理、管理數字化提供基礎數據。
調繪式調查法與數字化調查方法兩種部件調查測量方法應相結合使用,以測量模式為主,調繪模式為輔,既保證精度又提高進度,加快現代化數字城市管理進程。
參考文獻
[1]崔延.淺析城市部件的數字化采集方法.北京測繪,2010年第1期.
據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明確規定,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未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草案,審批機關不予審批,未經環保審批并獲得環保許可證的工程將被強制停工或取締。
該人士稱,圓明園湖底鋪設防滲膜工程對周邊生態的環境影響顯而易見,但該工程從2003年開工到現在始終沒有制訂環評報告,更未申請辦理環保許可證。按照新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該工程必須立即停工。
市環保局表示,因為該工程關注度很高,前期投資高達1.5億元,還牽涉到文物、水務和園林等部門,所以還需兩至三天的進一步調查才會有最終定論。
據悉,海淀區將于近日組織第二次專家組論證,并就該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科學評估。
昨天,圓明園管理處就圓明園湖底鋪防滲膜遭質疑一事正式作出回復。
回復一 防滲不屬建設工程
圓明園是我國清代鼎盛時期古典藝術的杰作,是平地造山挖出的人工湖。數百年后,湖水干涸,多成平地。解放后,有關部門重新為圓明園人工湖里蓄了水,才再現了古典山水園林景觀。圓明園環境整治湖底防滲工程就是為了保護環境立的項目,不屬于“建設工程”之列。
回復二 嚴重缺水非改不可
近年來,圓明園湖面干枯時間每年長達七個月,導致大量水生物和草木死亡,2002年曾發生圓明園湖內有近7萬斤魚因缺水而死亡的現象。長春園荷花區嚴重缺水,使大面積荷花生長期縮短,甚至枯死。柳樹等樹木干枯致死的超過千株。
回復三 工程方案經反復論證
據測算,圓明園開放區湖底年滲漏量近700萬立方米。如果圓明園開放區要想保持常年1.5米的水深,用于購買環境用水的資金每年將達兩千余萬元,南水北調后用于購買環境用水的資金將更高。圓明園管理處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組深入研究、論證,制定了《圓明園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以及圓明園節水灌溉工程、雨洪利用工程、東部湖底防滲工程、內湖補水工程等四個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4年1月7日和1月17日,圓明園的環境整治工程得到了國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的正式批復,湖底防滲工程就是圓明園環境整治工程中的一項。
從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市、區兩級政府以及圓明園管理處已投入圓明園環境整治資金共計約8200萬元(其中市文物局投入700萬元)。截至目前,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已主體完工。2005年,圓明園環境整治工程計劃投入1.2億元。
回復四 防滲不會影響環境
貴局《關于免收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的函》(京獄函字〔1998〕44號)收悉。經我局研究并請示國土資源部地籍司,現函復意見如下:
一、監獄管理局系統勞教場所用地屬于國家行政劃撥用地,其用地權屬性質為國有土地。應按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確權登記。
二、“監獄用地”是指監所建設占用使用的土地,亦屬于特殊用地。根據1990年7月21日國家土地管理局《關于土地登記收費及其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監獄用地免收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