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安全生產交流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作為生產建設單位,在認真聽取和學習了ew7·9事故經過后,我們配電公司認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訓,舉一反三,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整改,我們愿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繼續深入查擺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確保全年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我本人也借助這次會議的機會,結合配電公司生產工作實際與大家一同交流探討安全生產這個話題,懇請大家幫助批評指正。
一、深刻吸取事故教訓,確保安全穩定局面
繼公司7月23日召開會議,傳達ew7·9事故和近期國網公司幾起事故案例,并部署當前安全生產工作后,配電公司迅速行動,停工兩天,于7月24日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傳達7·9事故經過及公司有關安全生產的相關規定和部署,工作負責人和部分職工代表進行了表態發言,并于當日下午組織全體員工參觀了公司安全警示教育展室。引導教育員工樹立正確的安全觀,生產觀,樹立大局意識、危機意識和隱患意識,每位員工都要寫“安全生產保證書”,同時組織開展大討論活動,從以往的事故中吸取教訓,認真細致的查擺我們工作中的不足,通過這次活動,職工從思想深處真正的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認識到了以往習慣性違章行為的危害,從思想上牢固樹立了安全防線。
二、圍繞企業發展實際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再上新臺階
**經理在200*年初《致全體職工及家屬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一直牢記在心,那就是“安全關乎社會、關乎企業、關乎每一個家庭。安全是金,平安是福,事故則是傷,是痛”。作為企業的一個細胞,我認為,我們每一個基層單位,每一位員工,無論什么樣的崗位都要承擔起安全這個責任,徹底消除麻痹大意的思想,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竭力,才能確保企業的長治久安,才能確保我們每一位員工和家庭的福祉。為此,我和我們配電公司堅決作到以下幾點。
一是狠抓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素質。開展經常性的安全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在不斷提高全體員工業務技能的同時,把扎實的安全理論基礎知識傳授到入腦入心,作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促進職工個體素質提升的同時促進企業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是強化現場管理,夯實安全基礎。在施工作業過程中堅決執行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堅持安監人員下現場制度,工程建設堅持安全與質量、與速度并重的原則,徹底杜絕習慣性違章、野蠻施工、野蠻作業的現象。
三是結合生產實際,創新管理方法。配電公司承擔市區全部10kv線路安裝、維修、維護任務,作業面多,工作量大,相對事故隱患較多,必須在加強管理上下功夫,我們將在以后的生產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提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效率的前提下,確保安全局面可控在控。
另據統計,2001年我國共發生1000629起各類事故,死亡130491人,比2000年分別上升20%和10%以上。
中國地質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長、著名安全生產專家羅云教授分析:我國正處于第5次安全事故的高發期。這次高發期從1999年下半年就開始了。前四次事故頻發高峰分別是解放初期、“”時期、“”時期、1992年至1993年第一輪工業改革時期。??
今年以來,接踵而至的空難、火災和礦難,使得安全問題驟然升溫。
一段時間以來,親屬的悲慟、幸存者的恐懼,不斷地被記者錄入鏡頭。以至6月22日山西繁峙發生金礦爆炸事故后,本報記者告訴編輯部說,這里的人們已經對事故見怪不怪了,反正屢炸屢報、屢報屢炸。一種彌漫的無奈日漸麻木著災難中的人們。
然而,最近來自本報駐黑龍江記者郭強透露的一條消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郭強在電話中介紹:6月23日,雞西殯儀館被淹沒在花圈的海洋里。人們在送別遇難的115人當中,還有雞西礦業集團的總經理趙文林。趙文林這次遇難是在礦業集團每月一次的“安全生產工作質量達標檢查”之中。他一再試圖解決安全生產中的隱患,但沒有錢,他終于為多年的安全生產欠債,與礦工一起付出了生命代價。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黃毅明確表示,盡管一些領導也進行安全檢查,但相當一段時間里,各級領導重生產,輕安全,違背安全生產管理的客觀規律,已經積累了太多的問題。
6月29日,《安全生產法》的頒布,使得安全生產問題的解決正日趨法制化。安全管理體制嚴重滯后,技術環節大多脫鉤
專家指出,處在轉型時期的國家總要經過一個事故高發期、平穩期、下降期。
專家分析,我國正處在第五次事故高發期,這次高發期從1999年下半年就開始了。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和新一輪經濟的加速,安全管理體制嚴重滯后,技術環節大多脫鉤。剛剛從雞西城子河煤礦事故現場回來的黃毅分析一些地方特別是煤礦事故頻頻發生的原因時說,重大事故頻發,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行業管理模式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每當事故一發生,有關部門就慌了手腳,動輒全行業停業整頓、停止審批、全面關閉?,F在我國不少行業的管理模式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而是半計劃、半市場的模式,甚至是計劃的模式。我國有很多特種行業,它意味著要辦許多許可證,要很多部門來管,但往往管理部門越多的行業,問題就越多,試想,當一個行業只有10%的企業處在合法經營狀態時,這個行業的相關部門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二是國有煤礦安全欠賬太多。任何事故從理論和客觀上講都是可以預防的。而我國企業的管理多處于被動的“事故追究”型。企業在建設生產性項目時,往往由于投資不足或“節省”的考慮或為了先生產,解決工人的吃飯問題,而不能保證項目中配套的安全衛生設施。以雞西煤礦為例,因為缺少安全生產投入資金,該礦48個瓦斯探頭儀,其中24個是壞的,在事故現場發現水泵電插銷還是70年代末的產品。在北京召開的第29屆APCOM國際學術會議上,中國礦業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可以用計算機來“降伏”瓦斯!雖然科學已經為降伏瓦斯爆炸這條禍人殃命的巨蟒指明了方向,但企業的錢從哪來?
黃毅說,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那就是目前我國僅對國有煤礦安全生產欠賬就達40億元之多,而國外在安全技術的物質保障上是非常充足的。
三是缺乏以人為本的法律、制度環境。這是根本原因。制度是為人服務的,對人的生命的敬畏,是建立安全生產法律制度的根本出發點。
黃毅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對安全生產事故處理的成本很低,撫恤金才2萬元。一位官員說:“發生死亡事故后,煤礦經營者往往采取付撫恤金跟死者家屬私了的方式平息事端,金額從1.5萬元至2萬余元不等,多的可達2.48萬元,諧音‘來世發’?!卑踩彩巧a力
“安全也是生產力”,學界很早就提出這個觀點,羅云教授一直在倡議這個觀點。
中國地質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羅云教授指出,安全也是生產力,它通過生產力的要素體現出來:
首先,體現在職工的安全生產素質上,安全素質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
其次,在生產資料中包含著生產工藝、設備以及設備的裝置、使用的安全等;
再有,管理是生產力的要素。安全要滲透在企業的管理體系中,它是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羅教授說,安全也是生產力還通過商譽的作用體現出來,企業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組成部分,質量包括安全,企業的安全達不到指標,不能進入國際市場。
調查顯示,安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GDP的25%。
安全投入必然獲得對稱的安全產出,這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安全產品的出現可能以一個國家(部門、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事故的減少、安全環境的有效改善、企業工作效率的提高、企業商譽的提高等各種方式體現。目前,我們太缺乏這種觀念,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僅占GDP的0.7%(而在發達國家,預防投入卻占3.3%),這如何遏制重大事故的頻發?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建立以人為本的法律制度環境
黃毅說,新出臺的安全生產法是全面規定安全生產行為的主體法規,這說明安全生產領域有法可依了。對促進安全生產以及建立以人為本的制度環境有著重大意義。
但這并不意味著有法必依。我們每年都有轟轟烈烈的安全生產大檢查,但是幾乎每一起重大事故發生都有一些嚴重失職、瀆職的領導干部。他們在事故發生之前徇私枉法、見利忘義,在事故發生之后裝聾作啞,在解決事故之時弄虛作假、草率了事。這是一次又一次造成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今后可能造成事故的潛在因素。政府部門是否依照法律去辦?對違法行為是否進行有效制裁和處理?都還存在很多問題。
專家具體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把監管納入法制軌道,依法進行監督和管理,盡快建立一個符合市場經濟的監管體系。依據最近出臺的安全生產法建立配套的法律規章,強化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政府各負其責。
其次,制定適應市場經濟的安全生產政策,從而加強安全管理監督的投入,也就是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監督。
國外對安全事故處理的成本很高。國外有安全生產抵押金制度,要辦企業就要根據風險大小交抵押金,而我國沒有,出了事故廠主、礦主先跑了,有些地區,礦上出事,地方政府發喪。我國盡管有法律規定,井下或高危作業,應為工人設立意外傷害保險,但企業基本沒有給工人投保。
一、做到“三個突出”
一是突出預防為主。要加強教育培訓;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尤其是要加大對病險水庫的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同時推動其他水利行業隱患的排查;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類安全規章管理制度。二是突出加強監管,尤其是要加大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安全監管力度。三是突出落實責任,要根據國家安監總局明確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把水利安全生產責任細化落實到部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流域機構和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
二、深入推進“三項建設”,構建水利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一是推進水利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健全和落實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管理單位的水庫大壩安全責任制、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責任制、政府監管職責以及項目法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水利安全生產目標責任體系以及獎勵和責任追究制度。應抓緊出臺《水利安全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小型水庫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安全評價管理辦法》《水利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以及《水利行業安全教育培訓辦法》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加快修訂《水工建筑物強震安全監測技術規范》《混凝土大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水利水電工程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規范》等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