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音樂教學過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音樂教育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要進行學習的基礎性質的課程,小學階段音樂方面進行的相關教育工作就是為了使小學生能過理解各個層面的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使小學階段情感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實施的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可以將情感教育當做小學階段對小學生實施的音樂方面的教育相關活動的靈魂。在對小學生實施的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之中,融入一定程度的情感教育,不僅僅能夠在小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層面的內容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也能夠讓小學生情感方面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充實,使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能夠擁有活躍性更高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使小學生的個性向著和諧的方向進行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從小學生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就開始培養和構建音樂方面的學習觀念。由上文可知,情感教育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進行的音樂方面的相關教學活動中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不能夠僅從教育藝術和教育手段的角度對情感教育進行評價,其在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使小學生的心靈世界更加的豐富多彩。
二、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怎樣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可以在小學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通過使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對小學生的情感起到一定的激發作用
在小學階段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從事音樂教育教學相關工作的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將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音樂作品具現化的呈現在小學生的面前,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的情感起到激發作用。上文中所說的創設情境的方法其實就是音樂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內在層次的思想情感,創設與之相對應的音樂課堂氛圍。如果情境的創設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能夠讓小學生感知方面的器官在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之中得到充分的調動,提升小學生所具有的想象力,促進小學生思維方式的構建,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課程的過程中對音樂作品內在層次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激發小學生對音樂進行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創設情境的音樂教學方法主要可以劃分為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借助學校之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創設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情境;第二個方面,通過音樂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景物以及事物的形象,對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情境進行創設;第三個方面,通過從事音樂教育教學相關工作的教師的語言,對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情境進行創設。
(二)通過讓小學生聆聽和欣賞音樂作品,來使小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
音樂其實就是一種藝術層面的表達形式,其本身所蘊含的價值是在傳播的過程中得以體現的。小學階段進行的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主要就是為了使小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對音樂進行欣賞的能力,并讓小學生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之中,開發出自身所擁有的音樂方面的聽覺能力、思維構建能力以及創造力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對小學生進行的音樂方面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實現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使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一定的充實,使小學生的感知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等感性方面的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朝著健康的方向轉變。作為在小學之中從事音樂方面教學工作的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小學生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以及每一個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使對小學生進行的教學相關活動所具有的合理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將音樂方面的作品所蘊含的內在層面的情感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相關活動之中,在小學生音樂方面的學習興趣以及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和新課改提倡的培養綜合素質水平高的人才,形成一定的相互呼應。
參考文獻:
一、拓展小學音樂教學內容
在小學音樂教材方面,必須對教材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規定,然后在此基礎上才可以進行音樂教學方式的統一安排和教學內容的主動拓展。首先,音樂教材的創新必須在新課程教學大綱的基礎之上,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音樂教學經驗進行相應的更新和拓展。小學生正處于發育的重要階段,好動且好奇心強,因此,教材的更新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主動吸收一些深受小學生喜歡的音樂元素,從而切實發揮小學音樂教材應有的作用。其次,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小學音樂課堂的布置必須體現出審美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室的審美特點,使課堂充滿強烈而濃郁的音樂審美因素。
二、正確認識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和其它類型的音樂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點,如語言更貼近生活,如內容容易被學生接受等,雖然它沒有古典音樂的高雅,但教師也不能一味地排斥流行音樂,因為教師越排斥,學生反而會更加排斥老師,然后狂熱地去追尋流行風。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流行音樂,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表現藝術更加要提倡百花齊放,教師要知道即使是再糟粕的音樂形式也一定有其??到的地方,而流行音樂的獨到之處就是與生活貼近、用淺顯的詞匯表達著深邃的情感,青少年非常鐘愛這種音樂形式,音樂教師不僅要自己正確認識流行音樂,也要引導學生去正確認識。因為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決定了小學生的心理發育還沒有完善,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還異常的差,對社會、對生活的認識還比較稚嫩,有些流行音樂涉及了情感生活,小學生還不具備完善的鑒賞能力,他們會的就是全盤吸收,所以如果教師不正確引導的話就會對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正確對待流行音樂勢在必行,要引導學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優秀的流行音樂中吸收養分。
三、利用流行歌曲,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小學生對音樂學習有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追求,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流行歌曲的引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流行歌曲的優勢,打造全新的小學音樂課堂,需要教師找到正確的切入點,用流行歌曲組織豐富的小學音樂學習活動。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除了課本中傳統內容的學習外,教師要給小學生留一些表達自我的時間,留出時間給小學生創造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促進小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表演,讓小學音樂課堂更有個性。一些小學生在樂器演奏方面具有優勢,會利用表演機會給大家演奏鋼琴或者拉小提琴。有的學生從小學習舞蹈,會在旋律下積極舞動自己的身體。還有小學生會演唱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傳播正能量。用流行歌曲的引入,給小學生創造更多建立音樂學習自信的機會,讓小學音樂課堂變得積極起來。除此之外,音樂課堂中的才華展示,還會影響小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態度。在課堂中,一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但唱歌很好聽。教師給小學生機會,讓其演唱自己拿手的曲目。大家為其表演所震驚,紛紛鼓掌,并給予喝彩。這不僅使其建立了音樂學習的自信,更增強了其他學科的學習信心,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拓寬視野,陶冶情操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非常重要。只有很好地感受和鑒賞音樂,才能夠打好學習音樂的基礎,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重要的幫助作用。所以,在使用中外經典作品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同時,教師應該選擇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流行音樂作品。例如,《我相信》、《明天會更好》、《風雨無阻》等,通過對這些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拓寬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視野,讓學生在流行音樂與經典音樂中更好地感受兩種音樂形式的內涵,更好地接受音樂熏陶。
五、巧妙節選,正確欣賞
一、教師要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
1、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樂器演奏形式。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實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播放《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希望這首歌,能永遠流傳,能帶給學生對親人的感恩之情,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永遠流淌著這動人的旋律。《燭光里的媽媽》是一首唱給媽媽的歌,母愛的偉大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深刻體會到的,當人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總會深有感觸地想起自己的媽媽,在聽歌的過程中身臨其境,感受到心靈的碰撞,跟隨著歌曲的旋律,在腦海中一幕幕地浮現媽媽的身影。
2、游戲形式。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低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如:聽賞《跳繩》中,我讓小朋友們邊聽邊跟著音樂節奏跳繩,感受樂曲快樂、活潑的氣氛。聽賞《捉迷藏》前,先讓孩子們完整聽一遍,然后,請幾位學生上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并配上背景音樂,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更好地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內容。
3、故事形式。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賞《動物狂歡節》時,我編了一個動物們過新年的故事,并結合圖片和音樂邊聽邊講,迅速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欣賞的內容進行選擇,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例: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時可讓學生在了解音樂故事內容后,跟隨音樂,用神氣的神態,雄赳赳、氣昂昂地行進及表演來表現玩具兵們可愛、頑皮的形象。而在音樂結尾部分,描繪小主人蘇醒過來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凌亂的“定格”動作來表現玩具兵們來不及回玩具箱、東倒西歪的尷尬形象。再如:在欣賞《鐘表店里》,讓孩子們用不同樂器:三角鐵、小鈴、沙球分別敲擊節奏來表現大鐘、小鐘、秒表在鐘表店里開音樂會的歡樂場面。
二、教師要合理選用欣賞音樂作品
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認真選擇,做到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有情節到無情節,由比較熟悉到比較生疏。同時,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唱片、磁帶、CD、VCD等傳遞音樂信息設備的日新月異,音樂欣賞已不僅僅局限于音樂課堂上。實際上,小學生每天從家里和社會上所接受的音樂信息,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要比音樂課堂上多得多。因此,這給我們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拓展音樂時空,正確選擇課本外合適的教材,讓學生感知多種情緒是必要的。那么應該拓展選擇哪些音樂作品呢?
1.必須富有情趣和藝術表現力,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并使兒童能有生動、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學會的,切合實際的,是符合兒童音樂能力最近發展區的,即選擇那些感性、生動、寓意含蓄、結構完整、形式優美風趣的音樂作品,來使學生正確體驗不同的情感。
3.為配合學生課外自主選擇音樂的需要,教師要教會學生選擇音樂。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可以來個音樂展示活動,讓學生說一說最近在課堂外聽到的歌曲,并討論哪些旋律動聽優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認同的曲目來欣賞、學唱。這樣學生在課外所選擇的音樂在課堂上有了及時的反饋,教師也可以適時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樂作品的侵入。
在教學時,適當地選擇活潑動聽、健康向上的課外歌曲,如《童年》《歌聲與微笑》《愛的奉獻》等。這些樂曲學生較熟悉,也比較喜歡。合理地選材,使欣賞教學適合兒童音樂心理的發展,由愉悅式聆聽逐步過渡到理解式聆聽,再慢慢達到評價式聆聽。
三、充滿活力音樂欣賞課的評價標準。
1、環境的創設。以興趣為先導。教師應該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或策略,創設教學情景,激發調動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生發“我愿學”、“我要學”的愿望。如情景創設可采用:語言描述、媒體演示、音樂渲染、圖畫在現、角色扮演等。
2、教師與學生間的默契程度。注重課堂上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交往狀態、學生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等方面來評價課堂教學的質量。如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上課情緒如何,能否在音樂課上積極體驗和模仿。學生交往狀態:對教師提問和要求反應是否積極,與同學合作是否友好。學生思維狀態:對音樂現象有沒有獨立見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樂基礎上自由、即興地創造,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達成狀態:能不能自覺、自信地學習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音樂知識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師要求把學到的相關音樂知識、內容與個人情感表達聯系起來,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藝術實踐性。課堂是否具有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的發展性特征。好課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情操,影響他們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即價值觀和人生觀。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