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學校管理合理化建議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 韶關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2.韶關學院 軟件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3.韶關學院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廣東 韶關512005)
摘 要:針對地方院校面臨轉型期間存在的問題,提出引入國際化資源、知名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與企業、院校、地方政府、行業多方一起開展協同育人,探索教學改革新模式,切實做到人才培養的國際教育本土化、應用型人才國際化。
關鍵詞 :地方高校;協同育人;合作辦學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國際化工程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粵教高函[2014]97號);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合作辦學機制體制協同創新研究與實踐”(GDJG20142436);首批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粵教高函[2014]122號);韶關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地方高校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協同創新研究與實踐”( SYJY20131404)。
第一作者簡介:霍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服務計算,14929099@qq.com。
1 背 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通過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經驗、培養模式等,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切實提升我國高校的教學水平、管理水平及學生綜合素質,使辦學層次、辦學水平、學科建設等方面跟上國際趨勢的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1-2];通過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借鑒國外先進辦學模式,還可以強化我國的師資力量,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意識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大大促進地區和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
由于歷史、地域和現實的原因,在我國高校中占多數的地方性高校的國際化程度,或者說開展國際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不能令人滿意,地方院校在對外交往中還存在著國際交流觀念和意識不夠、高層次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少、國際交流接待條件嚴重不足、留學生規模小、層次單一等問題[3],這將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跨越發展。因此,如何利用高等教育國際化所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拓展地方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途徑和渠道,打破地方院校地方性局限,將有助于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協調地跨越式發展,對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教育質量將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
根據教育部網站[4] 2014 年1月公布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含與港澳臺合作辦學)統計,目前我國已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742個,其中本科階段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到了586個,約占所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 80%。2012年底的數據表明,廣東擁有國家批準設立和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含港澳臺地區)分別為2個和 10項(2013年增加3項),而同期北京有4個和 59項,上海有7個和86項,江蘇有 2個和 40項[1,4-5]。因此,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引進與廣東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急需學科專業的合作項目或機構來開展教育國際化,這也是廣東優化高教結構,提高高教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與依存關系越來越明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國內企業都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一方面,國內企業要融入國際交往就要按照國際標準或通行的范式組織生產和經營,另一方面,外資企業看重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需要懂國際規則、國際語言和不同文化習俗的國際化人才[6]。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IT人才培養的數量及質量急需提高,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統計,近年中國IT市場人才缺口接近100萬,懂IT、熟業務、精管理、掌握至少一門外語的人才已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瓶頸。
2 協同育人的研究與實踐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2014—2016年人才培養(本科類)建設項目說明》指出,支持高校與海內外高校開展多種形式合作,以二級院系為單位建立30個省級“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首批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過協同育人平臺的培育和建設,推動高校與國際育人力量等開展深度合作,構建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為了落實教育國際化,也為適應我國產業快速發展需要,更好地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結合廣東省對應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及學校的辦學定位,韶關學院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韓國、香港、澳門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以及學術文化團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與澳大利亞聯邦大學、英國北安普頓大學聯合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國際商務專業,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和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提高。2011年,學校被列為廣東省八所教育國際化評價的試點院校之一,被教育部列為內地首批63所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高校之一。
在開展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如何應對雙方教育體制及教學管理方面的差異有效進行師資管理,強化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過程管理,提升人才培養建設成效,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同時充分引入社會力量、企業力量;在開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過程中,擴大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范圍,加大項目建設成果應用與推廣力度,更好地進行協同育人,真正做到國際教育本土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國際化等方面,我們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2.1 建立多主體共建、共享、共贏的協同育人機制
在國際合作辦學過程中,涉及主體不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還包含國內外跨國企業、國內相關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體。通過建章立制,明確多方主體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同時加強溝通交流,通過開展項目協作交流、合作研討會、定期進行項目審計等多種形式建立規范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互利共贏的動力機制及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2.2 優化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及方案
以國際視野了解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及運作模式,以市場為導向調研國內外軟件產業人才現狀和國內外軟件企業對人才培養素質的需求,更新觀念、明確定位,確立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具有國際化理念、國際化IT企業的實習經歷、熟悉國際標準、熟練掌握外語應用的畢業生。要求學生熟悉國內外相關行業和企業工作環境,同時具備境內外就業能力,使得人才培養規格更加注重國際化的視野和觀點,人才成長過程更加凸顯國際化理念。
2.3 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團隊培養機制
采取國際教師引入和校內教師培訓相結合,構建一支由專職教師、企業教師、外籍教師和資深業內專家共同組成的多元化師資隊伍,培養雙師雙語型教師,以提升師資國際化水平,同時造就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
2.3.1 專職教師
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化水平,我們加大培訓力度,組織專職教師參加引進課程培訓、企業項目培訓,選派學院骨干教師到澳大利亞聯邦大學等國外院校進修、利用假期到跨國企業進行項目學習與實踐,以提高專職教師的工程能力和國際化能力。
2.3.2 企業教師
通過在校企深度合作單位(包括中軟國際、深圳軟件園、長沙藍狐網絡技術公司等多家企業)遴選優秀的項目經理,承擔新技術應用類課程教學工作,擔任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的任課教師或指導教師,使學生盡早接觸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2.3.3 外籍教師
結合中澳合作辦學項目,提高境外教師的授課比例,除了相關英語課程由澳方授課之外,每學年至少4門專業課程也由澳方派教師來學院授課,講授最新專業技術經驗,更好地為學生創造國際化環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外語和專業技術水平;同時通過外籍教師與學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動,加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3.4 資深業內專家
堅持聘請國際和國內著名IT企業的IT專家作為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將其企業經驗與企業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參與本項目的兼職開課,開展行業動態專題講座,指導論文,以實際工程項目為案例授課或合作開發,使學生盡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實況,造就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
2.4 優化課程結構,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滿足中外雙方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課程結構設置的國際化水平是高校國際化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需要根據國際化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調整優化的主要內容一是將其更好地適應于我國生源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在語言能力、通用技術、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等方面都獲得全面發展,達到雙方的學歷認證標準;二是調整優化中外雙方課程結構,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課程標準,另一方面增加課程中的國際內容,開設涉外禮儀、企業文化、外包英語等交叉學科課程,提供更多培養學生國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國際化課程,給學生提供一個多元化的文化學習平臺;三是在全球化課程觀念引導下,適時更新課程內容,借鑒國外先進的課程理念,包括學習慕課(MOOC)的方式及內容,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材,注重將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學文化知識補充、融入到課程當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開發規范的Whizible項目管理軟件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嚴格按照CMM3開發規范進行項目實戰,在每個階段進行嚴格控制和評審,達到國際化軟件人才的要求。
2.5 將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課堂教學,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學習國際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積極推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以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潛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等多樣化的形式授課。打破以筆試為主要手段的單一考評模式,考評重能力,重過程,形式多樣,將學生課堂口頭展示、作業成績、小組作業、小測驗、學術性論文等納入考評內容,通過這種綜合評價方式,盡可能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2.6 通過校企共建,搭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校內校外實踐平臺,共享教學資源
目前,我們已經與國際和國內著名IT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與跨國企業中軟國際共建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開設軟件服務外包方向,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歐美市場。分別與多家企業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實驗室、共建實習基地,其中與中軟國際共建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獲國家級與省級立項。同時,與多家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專業見習、畢業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活動,甚至提供就業機會。通過組織一系列專業競賽,使得學生有機會進入國際著名IT企業參觀、實習。近年學生參加“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2.7 構建信息資源共享協同平臺
通過此平臺,使得國外與國內院校、院校與企業、院校與院校、院校與地方之間能夠及時進行信息更新與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時,使得培養的人才能夠及時為地方、企業服務。院校能夠根據國際國內發展情況,及時進行相關教學環節的調整,院校之間能進行有效協同。
3 主要特色
3.1 建立多主體共建、共享、共贏的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創建社會資源為教學服務和教學資源為社會服務的互動新機制,開創開門辦學的新模式。本項目能夠積極引入國際化資源和知名企業的先進技術及經驗,與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進行協同創新,開創了國際化辦學+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臺,互為補充、互為完善,共同開展校內外理論與實踐教學建設、課程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對促進IT人才培養國際化,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縮短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 以育人貢獻為主導,行業引領為核心,區域發展為目標,面向產業需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項目在充分研究國內外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及運作模式、調研軟件產業人才現狀和國內外軟件企業對人才培養素質的需求、跟蹤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的基礎上,面向產業需求制定培養開放式、國際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質軟件人才的目標和培養方案;通過多種方式了解企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意見,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和模式;在培養過程中,注重探索軟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學規律,注重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掘,注重服務社會、發展自我能力的培養,與國外高校及知名IT企業合作搭建并營造有利于軟件人才全面健康發展的條件和氛圍。
3.3 注重培養過程的“三個不斷線”
為適應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目標需求,在培養過程中堅持“外語學習與應用不斷線、實踐教育不斷線、素質教育不斷線”三個不斷線。改革外語課程的設置方案,在1—2年級開設大學英語及雅思課程, 3—4年級開設服務外包英語,重在培養學生使用外語應用能力。開設大量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的實踐性課程,安排綜合課程設計、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實踐題目主要來源于實際項目,并由企業工程師指導。注重軟件人才專業素質培養,在培養方案中包括有法學教育、知識產權、企業文化等課程;建立社會服務量化考核體系,促進學生自覺增強綜合素質的凝練與提高。
4 結 語
在針對地方高校的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協調育人過程中,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拓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了IT人才培養國際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強化了師資力量,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意識的高素質國際化雙語雙師型教學人才,拓寬了教職員工的視野。
(3)培養的人才能填補外資企業及國內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下對國際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打造了新型的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了學校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仲偉合. 美國高等教育對廣東教育國際化的啟示[J]. 高教探索, 2013(1): 57-60.
[2] 尹楠, 于瑞云, 朱志良. 軟件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探索[J]. 計算機教育, 2014 (11): 50-53.
[3] 新華社.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EB/OL]. [2014-11-2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4] 教育部. 教育部網站[EB/OL]. [2014-10-1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8/201402/163890.html.
[5] 教育部.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EB/OL]. [2014-12-10].http://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關鍵詞:班集體;班主任;管理策略
班級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形式,因而班級管理在學校管理體系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當前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出現一些管理困難,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議改善這一現狀。
一、護理專業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
護理學教育背景體制下,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經很少,當前比較重視對于班級中人才的管理人才的培訓,因為不同于初中、高中的班級管理模式,教師需要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這一階段的學生學習專業的知識和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但是經過對各個班級的走訪,發現小部分的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還是比較松散,沒有開展制度化的管理流程,不去考慮班級之間的屏蔽,和制定日常班級管理目標,只是在上級領導分配工作以后機械性的安排一下相關的工;另外班主任制定了詳細的班級管理目標和管理計劃,但是沒有制定好良好的規章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所以不能取得良好的評價標準,出現班級管理松散的現象出現。
二、班主任開展策略的推行方式
1.科學合理的學習觀的樹立
我們所說的學生觀是教師對學生的印象以及看法,這種人生觀點對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管理行為和管理策略有著積極的影響。因而在傳統的教學觀點中,教師處于管理地位,學生處于被管理地位,要求學生被迫容納知識或者某個事物。但是當前的學生觀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校園的主人。因而可以了解,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一定要樹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觀。
第一,個性化的發展時代,學生也處于這種年齡層,所以性格中很多獨立的因素表現較多,因而心理建設異常敏感,具有較為強烈的責任心。護理專業的學生大多不喜歡學習文化課,并且在以往的文化課考試中成績不是很理想,如果在學習上班主任不注重教學引導的方法,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學會尊重學生,轉變自身的角色,這樣才能讓師生之間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并提升師生之間的信任度。第二,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有巨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會受到教學質量和生活環境的影響,這種差異性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努力逐漸改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需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不要按照統一的標準硬性的要求每一個學生,班主任需要根據學生之間的不同差異性創造靈活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班主任最好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定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培養計劃,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到班級中,并且給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范圍,學生高效的學習效率,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真正的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完善自己專業的同時,服務社會。
2.管理層策略提升與班集體形成理論認知
實踐表明,護理專業的班級體策略形成與班主任的管理策略以及班級管理中的各個維度之間有密切的關系。所以班主任要了解一點,班級的健康發展與班主任在活動管理中的策略密不可分,如果開展的策略合理、科學,那么才能打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點,彌補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體驗快樂學習的喜悅,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正面的教學引導,促進自己向著良性發展態勢前行。如果班級管理中管理策略不合理會讓班級之間產生消極和負面的影響,比如同學之間的關系冷淡并且待人接物方面比較傲慢等情況的出現,不利于學生個人良好素養的養成。
3.抓住管理中的主要矛盾,重視干部的選拔和培養
班級管理作為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項目,班主任在解決班級矛盾的時候要做到公平公正,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氣氛。一個班級是由不同個性的學生共同組成的集體,只有發揮出班集體中的核心作用,班級本應有的作用才能顯現出來。良好班級的形成不能離開班委會的選拔,因為學生之間的矛盾讓學生自己化解,不但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更好的團結班級,班主任只需要做好從旁指導。所以班委會的建立以及班委的作用就凸顯出來,班委會成員作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需要協調班級中的各項矛盾,并在組織班級活動,對班級建章建制。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善于挖掘和培養學生的管理協調能力,這樣不但可以在班級管理有幫手,更培養學生走入社會后的綜合能力。
4.班主任運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管理班級
班級中的差異化存在,讓初中班主任運用合理的策略管理班級。如果一個班級學生之間沒有統一的價值信念和班容風貌,那么這個班級的整體凝聚力也不會很高。因而班主任需要經常組織活動提升班級同學之間的凝聚力,比如開展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同學之間可以各抒己見說出自己對班級中一些事件的看法和觀點,如果學生感覺說出來不好,那么可以運用匿名的方式寫出來,班主任通過這種方式了解班級管理中是否存在問題。比如某次事件中班委是否處理合理,有沒有徇私的情況出現,如果沒有,那么班主任要和同學解釋,解除誤會,如果有班主任需要和改名同學溝通,及時的指正。
三、結語
班級是護理專業基本的構成單位,班級建設情況的好壞會影響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也關系到一個學校的管理是否成功。班主任如果想建設好一個班級需要多方面努力,作為班級建設的核心力量,班主任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運用多種方式提升班級的管理策略。
參考文獻:
[關鍵詞]空氣波壓力循環治療儀;生化湯;下肢靜脈血栓;聯合療法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7(b)-014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ir pressure wave cycle therap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Shenghuatang plus and minus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56 puerpera who conducted cesarean section and complicated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from February 2013 to June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Patients were random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each group was 28 case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ir pressure wave cycle therap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Shenghuatang plus and minus prescrip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4%,which wa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was 75.0%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
[Key words]Air pressure wave cycle therapy apparatus;Shenghuatang;Lower limb vein thrombosis;Combination therapy
剖宮產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發病率為0.5%~3%[1]。下肢靜脈血栓是指血液不能在下肢靜脈中正常循環,血液不正常地凝結阻塞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輕者可引起腫脹、疼痛,等癥狀,重者可致急性肺栓塞或造成血栓后遺癥,甚至死亡[2-3]。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流淤滯、高凝狀態、靜脈壁損傷等[4-5]。據報道,剖宮產分娩是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誘發因素,剖宮產創傷,更可加大靜脈血栓的形成風險[6-7]。目前,國內外對本病的治療方法較多,如應用肝素,靜脈取栓法,手術療法,局部濕熱敷,中藥內服、外洗等方法。我院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空氣波壓力循環治療儀聯合生化湯加減方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行剖宮產分娩及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56例產婦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參照Villalta臨床評分標準進行診斷[8]。所有患者年齡20~45歲,平均(28.2±2.5)歲;確診血栓形成時間4~15 d,平均5.6 d;初產婦40例,經產婦16例;單胎分娩50例,雙胎分娩6例;無妊娠合并癥51例,骨盆異常者5例;左下肢39例,右下肢27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8例。兩組受試者的年齡、血栓形成時間、初產婦與經產婦構成比、單胎與多胎妊娠構成比以及妊娠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一側或兩側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腓腸肌握痛試驗陽性;②淺靜脈怒張,皮膚蒼白,皮溫低;③血栓形成時間為術后4~15 d,平均6 d;④彩色多普勒超聲及靜脈血栓造影確診。
排除標準:①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及有下肢靜脈手術史者;②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③術前曾使用抗凝藥物治療及患有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常規治療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具體措施包括。①休息:囑產婦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減輕靜脈內壓力。②:剖宮產術后6 h取半臥位,每2 小時翻身一次或改變1次[9]。③下肢運動: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并協助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盡快活動下肢,如四肢收縮運動、擠壓小腿腓腸肌、伸展踝關節、足背伸屈運動等,3次/d,每次約30 min。④飲食指導:給予產婦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飲食,補充黑木耳、洋蔥等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10]。⑤溶栓、抗凝治療:發病1周內用尿激酶4×105U稀釋液靜脈推注,1次/d,7 d后改為口服華法林片,1次/d,持續用藥7~10 d[11]。⑥抗生素治療:根據病情需要給予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療程為7~14 d。
1.2.2空氣波壓力療法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LGT-2200HN空氣波壓力循環治療儀治療。使用前檢查治療儀各種性能指標是否良好,確認治療儀能正常使用后,囑患者取平臥位,治療前先分別測量內踝上5 cm、髕骨上緣上15 cm、髕骨下緣下15 cm處患側肢肢圍,將患肢置于治療套筒內,拉好拉鏈,氣壓治療壓力設置為60 mmHg,循序增加到120 mmHg,1次/d,每次30 min,14 d為一個療程。
1.2.3中藥療法 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病情給予生化湯加減方治療。處方組成:當歸15 g,川芎9 g,延胡索10 g,甘草(炙)5 g,干姜5 g,桃仁10 g,熟地10 g。如氣虛氣脫,倦怠無力,加人參、黃芪;陽虛厥逆,加附子、肉桂;脈虛煩渴,加麥冬、五味;水腫明顯加豬苓、茯苓等。1劑/d,連服14劑[12]。
1.3觀察指標
以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為主要指標,包括脹痛、皮溫、下肢水腫、皮色等。用數字評分法分別記錄癥狀和體征的變化,計算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評分之和。
1.3.1脹痛 0分:正常;1分:活動后脹或痛;2分:時有自發性脹或痛;3分:持續性脹或痛;4分:煩燥不安、脹痛難忍。
1.3.2皮溫 0分:皮溫正常;1分:時有升高;2分:持續升高;3分:灼熱;4分:灼熱難忍。
1.3.3水腫 測量患者下肢周徑(髕骨上緣以上15 cm和下緣以下15 cm處)與同一平面健肢周徑,并進行比較。0分(正常):
1.3.4皮色 0分:正常皮色;1分:時有蒼白或暗紅色;2分:持續蒼白或暗紅色;3分:持續性青紫。
1.4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后的各項指標計分之和與治療前計分之和的比值,即為療效評定標準。痊愈: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于治療后各項指標得分之和比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的比較
經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96.4%)比對照組(75.0%)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5,P
3討論
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機制是多方面的,如手術麻醉、術后臥床、患者活動減少、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和盆腔靜脈、手術刺激、組織損傷等原因可使下肢血流緩慢,回流受阻,血液中促凝血物質增多,使血小板變性和聚集力增加,逐漸形成深靜脈血栓[13]。據報道,孕產婦靜脈血栓的發病率為0.05%~0.30%,在圍生期死亡病例中占10%,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是陰道分娩的5倍[14]。因此,選擇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案是改善患者預后,保障母嬰健康主要考慮的問題。
LGT-2200HN空氣波壓力循環治療儀參照人體工程學及中醫經絡按摩手法原理設計,通過“動靜脈泵”“胸泵”“IPC”抗栓等3個機制進行預防和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① “動靜脈泵”機制:儀器采用多腔體充氣氣囊依次進行波浪式充氣、膨脹、放氣,具有方向性、漸進性、累積的“擠出作用”,促進淤積的靜脈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加強動脈洪流,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稀釋疼痛及炎癥因子,促進滲出物的吸收,達到消除消腫,促進愈合,防止肌肉萎縮,改善周圍血管功能的療效。②“胸泵”機制:氣囊從下向上節律性充氣和放氣。環形背部氣囊作用于腹部。在氣囊充氣時,環形壓迫腹部,腹腔內壓增高,導致腹腔和胸腔出現一定的壓強梯度,回心血量增加,心室舒張末期容量增大,有效循環血量增加,對腦、心、肺等重要臟器血管形成沖擊效應,有效改善供血。③“IPC”抗栓機制:通過周期性加壓、減壓的機械作用產生搏動性的血流通過遠端肢體的深靜脈系統,從而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預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對血管內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目前,臨床上已普遍使用空氣壓力治療儀預防和治療下肢靜脈血栓。唐素春等[15]采用空氣壓力治療儀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結果顯示有效率達96.7%。
傳統醫學認為,產后出血過多,氣血兩虛,氣滯血瘀,易感受風寒,寒凝血瘀,不通則痛。生化湯是產后常用中藥方劑,方中有當歸、川芎、延胡索、甘草(炙)、干姜、桃仁、熟地等藥物,具有養血祛瘀,溫經止痛的功效,主治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可用于產后惡露血塊不行、淤血疼痛之癥;當歸、川芎、延胡索、桃仁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等功效,氣行推動血行,血行則通,通則不痛;干姜有較強的溫中散寒通脈止痛的作用,是治療寒凝血瘀、血栓的要藥;甘草能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藥理作用研究表明:桃仁、當歸等有擴張血管,能改善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抑制血液凝固,溶血,抗炎及鎮痛等作用。
實踐表明,空氣波壓力循環治療儀具有噪聲低,振動小,充氣速度快,使用方便,療效明顯,無副作用等特點??諝獠▔毫ρh治療儀聯合生化湯加減方療法能明顯改善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下肢脹痛、水腫、皮溫升高等癥狀,和常規治療方法相比,可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James AH.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regnancy[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9,29(3):326.
[2]仇紅玉,宋繼成,單玲,等.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 17(20):176-177.
[3]楊小杰,高丹麗,韓秀青,等.剖宮產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3,12(7):528-530.
[4]徐衛娟.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13,11(10):2695-2696.
[5]郭靜,何愛娟.氣壓波預防截癱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2):78-79.
[6]吉利春.氣壓治療儀在預防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8):31-32.
[7]衛聰莉,張捍忠,姜雪琴.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預防骨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2):246-247.
[8]郝,金泳海,倪才方.Villalta評分評估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開通后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發生及分級[J].當代醫學,2012,18(6):14-16.
[9]李銘,鄭江麗,周華.低劑量阿司匹林聯合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治療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5,11(6):735-736.
[10]趙彩霞,曹月蘭,劉培芬.剖宮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2009,7(7):1747-1748.
[11]梁美萍,胡秀英,袁遠程,等.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09, 30(14):1404-1405.
[12]尹玲玲.中藥輔助治療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4,21(15):40-41.
[13]歐陽尚,王湘英,黃忠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溶栓抗凝治療:附139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6):697-698.
[14]王深明,武日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指南與實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35(12):1264-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