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教育資源建設;教育信息化;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4-0008-03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基于政策要求下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和資源應用服務支持平臺的建設則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因此,研究和探索教育資源庫建設更具現實意義。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我省教育資源建設現狀,提出我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方向和思路。
一、我省教育資源建設現狀分析
“十一五”以來,浙江省加強了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力度,實施了《浙江省教育資源建設規劃(2008-2010年)》、“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高等教育精品課程、高校數字圖書館等建設項目,推進了全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基礎教育建立了以特級教師網絡工作室、農村青年教師成長網絡工作室和學科協作組為三大特色的浙江教育資源網,日訪問量5萬余人次;高等教育建立了國家精品課程200余門,初步建成數字圖書館并部分投入使用;大部分地區初步建成了市、縣、校(高校)三級教育資源應用網站,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提供了資源。師生應用數字資源的能力與積極性得到一定提升,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初具規模。
雖然我省教育資源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持續推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資源建設與教育現代化要求、各類教育發展需求,資源應用平臺的服務能力與滿足個人學習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目前,我省教育資源在內容上還不夠豐富——基礎教育資源主要限于義務教育段資源,學前教育段與高中教育段資源薄弱,面向學生的資源大量缺乏;職業教育缺乏支持專業課程改革的全省性教育資源庫;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分散存儲,沒有得到充分整合與共享;特殊教育資源的形式和內容有待研究與實踐;教師繼續教育需要創新培訓模式、促進專業發展;終身學習資源不能滿足不同群體學習者的多樣性、個性化要求。在資源建設上,往往采用從上至下的建設機制,建設的資源與實際使用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省、市、縣(市、區)、學校都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資源建設,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機制,資源建設未形成合力,各方面教育資源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在資源的應用上,靜態資源簡單堆砌的較多、使用率不高,缺乏互動性參與、協作性參與的優質教育資源,已建設的優質資源缺少建立應用推廣與反饋機制,使資源得不到有效的應用和優化。
二、教育資源建設思路
我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范圍涉及基礎教育到終身教育各學段,資源使用對象多且差別大,資源內容與形式多樣,建設相對復雜,結合當前資源建設和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索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設思路:
(一)在資源內容上的建設
教育資源建設的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教育教學。所以,資源的建設應以需求為導向,從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考慮教師學生的實際需要。我們通過座談調研、發放調查問卷、總結以往資源建設項目等形式了解了我省各類教育對數字資源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
1.主要建設目標
為緩解各類教育資源需求矛盾,基本建成涵蓋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師繼續教育、社區與終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學資源庫,加強數字化教育資源體系建設;為增強資源應用平臺的服務能力,基于云計算技術建成以浙江教育資源網為核心,融合各類教育資源網站、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和海量學習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最終實現建立多層次、智能化、開放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和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的建設目標,全面支持教師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各類學習者“人人、處處、時時”的學習要求,形成資源廣泛應用的格局。
2.主要建設內容
(1)數字化教育資源庫
一是基礎教育。為促進中小學課程資源的建設和利用、提供較為完備的課堂教學資源,建設覆蓋各學段的學科資源庫;配合即將啟動的高中新課改,促進高中多樣化辦學,均衡教育條件差異,豐富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建設多學科、多類型的高中選修網絡課程;為大力開展基于網絡的學科教研、資源匯聚、交流討論與教學指導活動,開設特級教師(教育專家)工作室、學科網絡教研組、教育教學論壇等各類網絡教育社區;開辟面向全省學生的網絡學習與活動頻道,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環境;建立內容齊全、形式多樣、方便選購的教育資源超市,鼓勵廣大資源廠商、教育機構和教師積極建設優質資源,形成有償共享與資源互換平臺,以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開源軟件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知識正以幾何級倍數爆炸式增長,但其質量良莠不齊,地區分布也極不平衡。在終身教育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建設可以滿足人們不同時期不同方面學習需求的多種類別和形式的教育資源。開放教育資源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特征,通過網絡載體實現共享,為學習者提供了便利。因此,網絡上各種開放的教育資源應運而生,開放教育資源建設在世界范圍內也如火如荼地開展。
一、開放教育資源的內涵與分類
“開放教育資源”這一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會議指出:“開放教育資源是指那些基于非商業性目的,通過信息通訊技術來向有關對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閱、應用或修改的各種開放性教育類資源。”現在被學術界廣泛應用的“開放教育資源”的一個定義則是“免費、公開提供給教育者、學生、自學者的、可反復使用于教學、學習和研究的數字化材料”。
開放教育資源正式開始于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件計劃。然而,隨著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開放教育資源認識的不斷深入,開放教育資源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變化,除了最初的開放課件,還包括了內容管理軟件、內容開發工具、開放協議及其他一些有助于資源獲取與利用的工具、技術等。對此,國內外均有專家與學者進行研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開放教育資源包括學習資源(如課件、內容模塊、學習對象、學習支持與評價工具、在線學習社區等)、支持教師的資源(如能夠支持教師創造、修改并使用開放教育資源的工具與資源、教師培訓材料以及一些促進教學的工具等)以及質量保證的資源。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開放教育資源的類型
盡管目前學者們尚未形成關于開放教育資源統一而又明確的定義,然而他們的理解卻包含了一些共性:第一,開放教育資源不僅包括開放性的課程材料與課程內容,還包括學習管理軟件、學習發展工具、在線學習小組等能夠促進學習與交互的教學技術與工具。第二,開放教育資源是提供給教師、學生與自學者的數字化的高質量的資源,旨在支持更多人有機會獲取這些優質資源,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提高資源的使用與共享率。第三,開放并不意味著免費和放棄著作權,開放指的是遵循一定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的開放,因此開放協議也是開放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
通過對歐美一些國家開放教育資源相關研究成果的分析,我們可將開放教育資源的組織和實施架構劃分為五個基本組成部分:開放的標準和協議、開源的工具和軟件、開放的課程管理平臺、開放獲取的內容、開放的共享聯盟。這五部分分別針對開放教育資源中必須要解決的五個問題:一是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的技術標準和版權問題;二是選擇創建教學資源所需要的技術工具問題;三是數字化課程資源的管理與整合平臺;四是基于資源標準而創建的各類實質性的教學資源;五是資源建設過程中的校際合作與共享機制問題。這五個部分相互依存與作用,從細節至實施,共同構建了“開放教育資源”的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
(一)開放的標準與協議
數字化資源的交流與共享首先需要遵循統一的規格和協議。開放的標準與協議主要是指各種用于終身教育資源建設的工具性軟件的使用協議、內容的版權處理協議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技術標準等,是在開放教育資源建設中實現內容性資源、技術性工具之間的交流與互用以及解決各種版權法律問題的基礎。相關協議包括:GNU Public License,Creative Commons License,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和SCORM等。目前被廣泛采用的知識共享協議是Creative Commons,該協議目前已經有了中國大陸本地化的版本,在“知識共享@中國大陸”(http://.cn/)網站上有詳細的介紹。該協議包括六套核心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為保證條款的清晰解釋,網站還在每一條協議后面附了具體的應用實例。
表1 美國大學創建的開源軟件項目
類型 項目名稱 主要參與院校 開源協議
網絡門戶 uPortal JA-SIG高校聯盟 BSD
單點登錄 CAS 由耶魯大學創建,屬于JA-SIG高校聯盟 BSD
課程管理系統 Sakai 印第安納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4所大學 ECL
Pachyderm 200所美國大學和博物館組成的新媒體協會 Apache
EduCommons 猶他州立大學 CPL
Manhattan VC 西新英格蘭學院 CPL
電子檔案 OSPI 明尼蘇達大學等 ECL
資源庫 DSpace 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 GPL
Fedora 康奈爾大學、弗吉尼亞大學 ECL
應用工具 Chandler 開源應用程序基金會 CCL
UW Calendar 華盛頓大學 BSD
LionShare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GPL
校務管理 Kuali 印第安納大學、夏威夷大學 ECL
安全認證 Shibboleth Internet院校聯盟 Apache
Pubcookie 華盛頓大學、威斯康辛大學 Apache
Signet 斯坦福大學,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 GPL
資源來源:根據網絡資源整理。
表2 其他國家大學主持的開源軟件項目
類型 國別 項目名稱 主要參與院校 開源協議
課程管理系統 澳洲 MOODLE 科廷技術大學 GPL
LAMS 馬克奎恩大學 GPL
英國 Bodinton 利茲大學、牛津大學 Apache
加拿大 Atutor 多倫多大學、梅隆基金會 GPL
瑞士 OLAT 蘇黎世大學 Apache
芬蘭 Fle3 海森克藝術與設計大學 GPL
瑞典 Learnloop 哥德堡大學維多利亞大學 GPL
比利時 Dokeos 15所大學參與開發 GPL
奧地利 E-Lecture 格拉茲大學 GPL
比利時 Claroline 盧威天主教大學 GPL
德國 UniOpenPlatform 哈根大學 GPL
資源庫 英國 E-Prints 南安普頓大學 GPL
新西蘭 Greenstone 威克特大學 GPL
資源來源:根據網絡資源整理。
圖2 開放教育資源的基本結構
(二)開源的工具與軟件
“開源的工具與軟件”是指通過免費提供開放源代碼軟件的方式來促進開放教育資源的開發、傳播、交流與共享。由于開放教育資源屬于數字化資源,傳播途徑是Internet,制作、存儲、、瀏覽或使用這些開放教育資源必然涉及各種軟件的應用。使用商業軟件肯定會增加開放教育資源的傳播成本,而且也與開放教育資源所崇尚的開放、免費的理念不相符。因此,與開放教育資源迂曲同工的“開放源代碼軟件”則成為最佳選擇,承擔起技術上輔助開放教育資源發展的重任。開源的工具與軟件所提供的開源軟件數量眾多,功能強大,從資源的制作、編輯、存儲,到資源的交流、傳播,可謂應用盡有。
近年來,伴隨著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為彌補制作工具與軟件之需求,越來越多的國外高校開始合作開發各種用于教學資源建設、管理與共享的開源軟件系統(見表1、表2),主要包括校園門戶系統、課程管理系統、數字資源庫系統和身份認證系統等。
這些開放源代碼的軟件為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使整個教學資源的建設能夠在一種開放和共享的狀態下健康發展,無須受到各種商業因素的制約和顯示。這樣,從理念、實施到最終的技術展現,都主要依靠教育機構自己的力量來完成,使教學資源的建設與交流始終能夠按照開放教育資源的精神和理解來實施。這為開放教育資源建設的未來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開放的課程管理平臺
課程管理系統是一種專門用于網絡教學或混合式學習的軟件平臺,通常具備創建、存儲、和管理網絡課程等功能(見表3),是終身教育資源建設的重要支撐平臺。
表3 課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
系統功能 主要內容
管理工具 用戶注冊、賬號管理、身份認證、課程登陸認證和課程注冊等
課程設計 課程模版、定制外觀和風格、課件標準兼容、教學設計工具、教學內容共享
課件制作 教學大綱、日程/課程進度安排、異步/離線閱讀工具
師生交流 討論區、文件交換、E-mail、在線刊物、實時聊天、視頻交流和電子白板等
課程傳遞 課程管理、教師幫助、成績評定、學生跟蹤、自動測驗和計分
學生參與 分組學習、自我測驗、學生社區、電子檔案夾
實踐表明,建立課程管理系統突破了以往單獨和分散建設教學資源庫的局限,有利于同化資源結構、資源格式和技術標準,便于教學資源的統一、集中管理和廣泛傳播,有利于教學資源內容的及時更新,有利于提高教師參與資源建設的積極性。
(四)開放存儲的教育資源
有了工具與平臺,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建設并向各類學習者開放存儲的具體的教育資源,包括直接與教學相關的資源(教學講義、練習和閱讀資料等)、電子課件(符合各種技術標準的學件和課件)、資源庫(文字、音頻和視頻資料的集合)等。除各種常規性教學資源建設外,尤其要注重教學視頻資源的建設與共享。隨著基于網絡的視頻點播與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數字攝錄技術和設備的普遍應用,使得視頻資源的錄制與傳播成本大幅下降,這就直接推動了開放教育資源建設從文本資源為主向視頻資源方向發展。為此,我們要大力倡導和鼓勵教育名師用播客、網上直播、錄影等新媒體科技錄下他們的授課,讓學生能通過電腦或下載至手機突破教師的墻框,以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
(五)開放的共享聯盟
教育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僅憑單個機構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在此情況下,加強合作,利用聯盟的方式來建設和共享教育資源是一種切實有效的途徑。聯盟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地區性的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聯盟,跨地域的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聯盟,單純傳播性的開放教育資源聯盟。
(六)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
以上述五部分為基礎,我們可以構建起一個基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開放性、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建設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模式
在以開放的標準與協議和開源的工具與軟件為基礎,將教學資源統一于開放的課程管理平臺之中。利用平臺和開放的共享聯盟為組織機制,利用Internet的交互性資源共享特點,可以將平臺中的開放存取的內容向其他聯盟成員開放,同時,其他聯盟成員也遵循類似機制進行交流與共享教學資源,最終形成一個基于開放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網絡。
三、結語
終身教育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需要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最終建立并完善真正符合終身教育理念、適應學習者需求和我國數字化終身教育資源的建設模式。
參考文獻
[1]焦建利,賈義敏.國際開放教育資源典型案例:一個研究計劃[J].現代教育技術,2011(1).
[2]劉冠華,胡樹紅.從MIT OCW評估結果報告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J].中國電化教育,2010(10).
[3]毛美娟,汪維富.國家精品課程與國外開放網絡課程的學習資源比較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 (3).
[4]王龍.開放教育資源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再思考――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開放課件項目關閉的警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1).
[5]趙國棟,姜中皎.高校“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與發展趨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3).
[6]王龍.回顧與展望:開放教育資源的七年之癢[J].開放教育研究,2009(2).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市州數字化終身教育資源建設模式研究”(XJK012CCG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趙偉斌(1986―),男,湖南湘潭人,助理講師,現供職于湘潭廣播電視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終身教育。
關鍵詞:農遠資源;本地數字化教育資源;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22-0077-02
新課標提倡一標多本,雖然在教材使用上有選擇余地大、更新快、因地制宜的特點,但同一學科不同地區,同一地區不同學校,甚至同個學校不同年級就可能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而農遠資源大多以人教課標版為主,雖與北師大課標版、華師大課標版、蘇教課標版、浙教課標版等資源互為補充,但還是缺乏大量與當地現行教材配套的教育資源,教學應用中“無米下鍋”的現象較為普遍。要想通過農遠資源或國家基礎教育資源中心來與全國各地教材版本都完全配套的資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難度極大。通過調研發現,主流學科教材版本往往以省、市或區縣為單位,相對統一,因此只要根據當地教材版本,依托豐富的、系統的、權威的農遠資源建立本地數字化教育資源,就能很好地解決資源不足問題,同時本地數字化教育資源還為即將實施的國家基礎教育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建設提供支持。
農遠資源在本地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中可發揮以下作用:
一、是本地學科資源素材庫建設的重要源頭
雖然某些學科的農遠資源與本地教材不配套,但農遠資源通過“課程資源”欄目提供了大量的教案示例、媒體資源、習題精選、擴展資料等,而這些資源是根據《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按照課標要求制作的,具有相對的統一性,所以只要資源符合或部分符合本地教材知識點的要求,均可作為很好的本地教育資源素材。
1.提取通用素材
農遠資源中有相當一部分媒體資源,如圖片、動畫、視頻、擴展資料,與教材版本關聯性不大,可應用于任何版本教材,將這部分資源提取出來,作為本地教育資源中的通用素材,以避免教師重復篩選查找或者錯失使用資源的機會。
比如,在初中物理“北師大課標版/八年級/第二章 物質性質的初步認識/二、物質的質量及其測量”一節中,其媒體資源欄目里提供了“天平的使用”動畫(見圖1),此動畫非常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托盤天平的組成、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還以仿真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去測量質量。而在“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質世界/二、質量”一節中,卻沒有提供“天平的使用”這個動畫素材,造成一些教師沒有使用身邊已有的優質資源,非常可惜。由此已見,適當提取本地教育資源中的通用素材并為己所用是多么重要。
2.整合關聯素材
農遠資源中提供了大量與學科教學同步的教案、課件、習題等,其中相當一部分與教材版本具有緊密的關聯,對語言文字類學科尤為明顯,對于此類資源,我們可利用Word、PowerPoint等軟件工具對資源進行適當修改,結合本地教材版本、學生實際、自身教育理念、教學策略進行整合,再納入本地數字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平臺。
二、是本地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得力助手
“學習指導”欄目提供了各學科各年級主流版本的“課程輔導”與“課后提高”資源,有動畫的也有視頻的,有專家講座也有操作練習。“課程輔導”里的學習指導、專家講座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強有力的課前預習支持;“課后提高”里的作業、練習,既可鞏固學生已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二次學習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比如,利用初中數學“人教課標版/課后提高/七年級/七年級數學”動畫資源(見圖2),通過該資源,學生可在游戲、互動操作中對重難點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從而獲得提高。
三、成為本地德育資源建設的重要渠道
“少年文化”欄目里“人物星空”版塊,介紹了大量古今中外知名人物的先進事跡、成長成功經歷。“專題教育”欄目里提供了大量“愛國主義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心里健康”、“成長之路”等視頻節目。另外,農遠資源網還通過“百部影片”形式播發了大量教育影片。這些都可以摘選納入本地德育資源,作為安全教育、德育、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資源。
四、示范引領本地教師培訓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