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關愛學生,從尊重、平等開始
相較于初中生,高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表現非常明顯,他們更加注重自我在群體中的位置和形象,他們更加在乎“民主、平等”,他們希望教師能夠把自己當做一個成人對待,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充當一個獨立的個體。把握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教師無論是在授課還是在日常管理當中都要把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放在首位,這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
哲學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尊重和平等對待學生應以“潤物無聲”的細膩貫穿在每個教學環節中,而非大張旗鼓,宣傳說教。一位學習成績較差的練習體育的特長生曾經告訴我這樣一件事:語文課上,老師在前面板書,我還是老樣子,不講話卻也心有旁騖,突然老師問了我一句“某某,你能看到我寫的字嗎”就是這句話,我感動了很長時間,也許老師沒有意識到她做了件對我多重要的事,可是我感到自己被關注,沒有因為我坐在角落就無人在意。
教師不經意的話起到的作用是無限的,可以無限溫暖也可以無比寒冷。師生之間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我們必須有一顆愛心,只有熱愛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幫助學生,才會從各方面了解清楚學生的情況,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增長能力。
二、關注學生個性特點,對癥下藥
俗語說:“一把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這句話放在教育當中尤為合適。高中生追求個性和特色,每個人的心中都會開出一朵與眾不同的花朵,為了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靈之鎖,教師就要善于找出并運用好“鑰匙”。
《論語》中有一則故事是講孔夫子處理學生的問題,子路和冉有在不同時間向孔子提出了同樣的問題,然而孔子的答案卻恰恰相反。當同時在場的弟子公西華提出疑問時,孔子解釋說子路性格魯莽輕率因此要他慎重,而冉有做事不夠大膽,所以要多加鼓勵。這也是我們后人廣為流傳的“因材施教”,而打開學生心靈之鎖的一把鑰匙就是因材施教。
面對學生的問題和錯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對“癥”下“藥”。例如,對自尊心強的,教師要注意照顧其面子,有問題可用個別談心的方式解決;對好勝自負的,要一面肯定成績,一面指出問題;對于感情沖動的,要施緩兵術,等冷靜下來后再講道理,陳述利害;對性情軟弱﹑缺乏自信的,要多予以表揚鼓勵,激其奮進。
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情況、性格特點都不相同,教師備好學生這一課,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更加容易獲得教育效果。
三、運用教師智慧,把握教育契機
在針對高中生做的調查中,“學生反感教師嘮叨”占到了很大比重。與家庭教育有所不同,面對老師的“念經”學生不敢甩臉子,然而時間久了,必然置若罔聞,大大降低教育效果。因此,做一名智慧型教師,就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
什么是教育契機呢?契機就是教育者在實施教育時選擇的一種最佳時機,也可以說是實施教育的最佳切入點,抓住了教育契機,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成功。
升旗是每所學校進行的常規活動,但升旗中總有個別班級學生說笑打鬧,班主任也總是就事論事批評教育一番完事。其實此時,就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的很好契機。我校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專題教育,制作了宣傳展板“莊嚴的升旗儀式”,介紹升旗禮儀、國旗含義,并開展主題班會觀看同學們升旗視頻,使同學們對自己在升旗中的表現很有感觸。在下一周的國旗下演講環節我們再次探討了升旗的意義和應遵守的紀律。這樣,不少年輕老師也說自己獲益匪淺,原來升旗時真沒有想過那么多,升旗秩序有大有改觀。
學校德育教育如此,學生個體的德育教育情同此理。學生的家庭狀況、個人情感問題,這些看似“棘手”的問題,其實都是教育的良機。智慧的教師總能抓住這樣的良機,也善于把壞成好事。學生在遭遇重大事件時,最需要真誠的關心和幫助,此時他的內心有強烈的依靠感,雪中送炭好過錦上添花,在他們最矛盾、最難過、最孤獨的時候,就是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時候,此時的教育效果可以達到最大化。
關鍵詞:高中;德智教育;有效措施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德育工作作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對一個人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導者,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做好學生的德質教育工作。在新課標下的德質教育有了較大的改進,但仍存在著些許問題,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協力,尋找有效措施,提升德質教育質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本文結合個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出幾點措施,希望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些許作用。
一、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全體一線教師作為德育工作的首要責任者,要加強個人的文化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學會寬容,使自己成為一個更有個性魅力,富有內涵,心胸寬廣的教師。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被老師吸引,才會從內心欣賞老師、喜歡老師。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老師而特別尊敬老師,喜歡聽老師的話,認為老師是值得信任的,進而喜歡這個班級,這個學校,甚至是這個社會,從而能積極地學習和生活。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等。學生因為喜歡老師而模仿老師的行為,因此,教師要從言行舉止等方方面面給學生樹立榜樣,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用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凡是學校布置的任務、工作,教師要不折不扣、高質量按時完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給學生樹立榜樣。并且,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用自己的言行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而帶動學生去模仿、去學習,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此外,教師還要和同學建立教師良好的師生關系,很多時候學生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易于接受老師的觀點,從心理上接受老師。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寬容學生,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每一次尊重和寬容,都會使學生終生難忘,都會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所以,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包容學生,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才會學會尊重老師,才會愿意主動積極接受老師的教誨。教師還要放下老師的架子,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關心學生,要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情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化,要關心學生的內心感受,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幫助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和愛。總的來說,老師作為德育工作的責任者,必須提升自身的素質,只有老師的整體素質上升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更順利地展開,才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加強對學生心理、思維和行為的研究
要進一步做好高中德育工作,在提高高中教師的整體素質的前提下,還需要全體高中教育工作者在平時加強對學生在心理、思維和行為等方面的研究,并及時、積極地疏導學生的情緒波動和創傷,多找學生了解情況,多關心學生,主動幫助學生渡過難關,進一步增強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強對學生心理、思維和行為的研究,一方面,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師生座談、心理講座或心理診所等形式加強對學生心理、思維和行為情況的分析、研究與疏導;另一方面,還要經常加強學生對違紀、違法、犯罪等認識的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忠誠誠實、文明禮貌、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等思想品格,加強對學生的生理、安全、自尊等需要的情勢與心理的分析研究及其對策研究。例如,教師可讓學生熟讀學校的《日常行為規范》《基本道德標準》《班級量化考核細則》《升降國旗規定》《違紀學生處罰決定》《校園衛生管理制度》等具體的條款,并根據其內容實施,以規范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學科教育和道德教育兩者有效融合
古人說過:“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事實確實如此,每個學科有其獨特的功能,教師要學會把學科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課堂教學更大的效用。例如,在學習歷史時,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學習語文時,可以讓學生學習謙讓、孝順、好學等。
1.1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的基本觀點教育有機結合
的基本觀點教育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理論基礎,道德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行為規范的總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道德的內容都是不同的,表現出強烈的時代特征,的基本觀點教育則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都離不開的基本觀點教育,但是當今的高中學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壓力以及其他原因,對理論所蘊涵的科學世界觀的理解非常的淺薄,這樣對科學世界觀如何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識,并且依據于此建立起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就顯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要和基本觀點教育相結合,使學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蘊含于其中的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其以實踐為源頭不斷創新的理論品質。
1.2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的觀點,德育教育歸根到底最后是通過一定的道德行為表現出來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空談理論,這樣只會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而是要將德育教育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去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分析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
1.3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情感教育有機結合
德育教育的對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情感關懷既是人類的終極關懷又是人類的基本關懷,德育教育也要體現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在德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可以充當良好的催化劑,因此,道德需要的增強、道德行為的規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養。
1.4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有機結合
德育教育和其他學科的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相互滲透,交叉作用,共同實現教育育人的目的,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等是科學精神的范疇,而人文精神是關于“價值的知識”,這些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同時,對學生也要進行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這與當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創新也是一致的,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劑。
1.5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經常性教育有機結合
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學生持續的進行思想教育,短時間的集中教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幫助,但是經常性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能及時地解答學生心中的疑問,消除他們思想中的困惑,使他們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從而塑造一個全面發展的自我。
2.高中德育教育的實踐
2.1轉變教學方法和觀念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觀念也要隨之改變,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德育教育要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不能脫離實際,泛泛而談,空洞乏味,而是要根據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制定出教學計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引導,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讓師生能夠平等對話,雙方通過合作,一起探討,完成一堂德育課。
2.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
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其作風、習慣與處事的方法等都會讓學生看在眼睛里、記在心里,“身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對他們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始終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導和影響學生。
2.3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讓環境育人
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能夠體現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更能使這一環境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學校不僅僅要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而且要有濃郁的書香味,其次,學校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學校可以在校園醒目的位置上懸掛橫幅、條幅,時刻提醒每位學生“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努力拼搏一學年,美好回憶一輩子”,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制作文明用語標語牌,或在學校的墻壁上懸掛著優秀教師或優秀學生自己創作的富有哲理性的警語,讓它時時提醒、告誡學生[3-5],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積極奮進的氣氛,不知不覺在行動和學習積極性上面也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