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施工技術的合理化建議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市政工程施工;技術管理;階段。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市政工程施工是一個工期長、工程量大、涉及面廣且復雜的生產活動,因此,工程管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工作重點和具體內容,按其工作的性質不同,其內容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管理、財務計劃管理、物質設備管理和安全保衛管理等。在這些管理內容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是整個市政工程管理的核心。所謂施工技術管理就是施工企業對生產技術工作進行的一系列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活動的總稱,即對施工中各項技術活動和工作的各要素進行的科學管理工作,它是實現施工項目控制目標的必要手段。
市政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內容包括:①技術交底,提供施工規范和工藝規程,編制施工組織計劃,計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質量,工程進度分析,建立技術檔案,組織工程驗收等施工過程的動態管理;②科技情報與信息系統,技術改進與合理化建議,技術標準化工作,技術培訓等技術開發活動。顯然,施工技術管理的這種核心作用,要求我們只有將技術管理的必要性與具體活動的可操作性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確保施工順利進行,保證安全、優質、低耗、高效地完成項目施工任務。
1 市政工程施工技術的管理原則
(1)嚴格按照科學技術的基本要求。按照市政工程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機具設備安全施工等具體技術要求進行管理,對采用的新技術應經過實驗。
(2)遵守經濟節約的原則。要把企業和國家、當前和長遠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全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分析,對重要的施工部位進行多方案比較。
(3)貫徹國家經濟政策。國家經濟政策是根據自然資源的特點,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以及國家不同時期的技術經濟狀況而制定的,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如節約木材、節約能源、節約土地、保護環境、保護農田、保護歷史文物、施工機械化、施工管理科學化等。
2 施工準備階段的技術管理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前提條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點、進度、要求,根據施工條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從而充分、及時地從技術、物資、人力和組織等方面保證施工過程連續、均衡、節奏地進行,保證工程在規定的期限內交付使用。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術管理基礎工作:
2.1 建立各級技術負責制。要建立和完善以總工程師為首的從上到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工作系統。要制定明確的總工程師職責、主任工程師職責、專職工程師職責、技術負責人職責,使各級技術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做到明職、明責。
2.2 建立健全施工技術管理的管理制度。市政工程施工具有多變和內容繁雜等特點,因而必須通過建立健全嚴格的技術管理制度,保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術管理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使技術活動無論在室內或作業現場,都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內容和嚴格的檢查制度,從而保證技術工作有條理、有目的開展。
2.2.1 建立圖紙會審及設計變更技術核定制度。圖紙會審是為了避免圖紙本身的錯誤導致施工的嚴重后果。要有領導、有組織、有步驟的進行。技術核定是針對工程變更內容,召集有關部門在技術上、經濟上、質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協商,各方意見統一后以文字記錄下來,技術負責人簽字后作為施工依據。會審圖紙的內容有:
(1)合法性。審查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定。(2)整體性。審查圖紙及設計說明是否完整、齊全、清楚,圖中尺寸、坐標、標高、軸線等是否準確;一套圖紙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聯系的各套圖紙設計是否有矛盾;同一設計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3)主結構、主部位。審查主要結構的設計在剛度、強度、穩定性等方面有無問題,主要部位在結構構成設計中是否合理。(4)施工技術裝備。審查施工技術裝備條件能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單位能否按照設計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施工。(5)路、橋、涵。審查路基、路面、橋梁、涵洞等設計圖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時是否會存在問題。(6)設計選用材料。審查設計選用的材料與采購供應的材料在品種、質量、規格、性能、數量等方面是否相符。(7)疑問解釋。將對設計圖的疑問提請設計單位解釋。(8)合理化建議。收集有關各方對工程設計的合理化建議。
2.2.2 建立技術交底制度通過技術交底,可使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明確施工任務及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工程施工。作業技術人員向工人交底的內容是:
(1)圖紙交底;主要是施工設計圖的交底。(2)工藝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藝以及其他工種配合等的交底。(3)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規格、品種、質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4)規范、標準交底;施工規范和質量評定標準交底。(5)措施交底;主要是質量保證、安全生產、節約成本等技術措施交底。(6)樣板或實際樣品交底;技術交底應在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進行,結合分部、分項工程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2.2.3 建立工程驗收制度
在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質量標準逐項檢查操作質量以外,還必須根據市政工程施工的特點,建立隱蔽工程驗收制度、中間驗收制度、竣工驗收制度。
2.3 建立標準化技術管理體系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是組織現代化施工的重要技術保證,分為國家標準、部級標準、企業標準3個等級。貫徹執行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是:(1)組織施工人員學習、熟悉、掌握有關標準與規程;(2)加強技術監督與檢查;(3)分解技術標準和規程,使其具體化。
3 現場的施工技術管理
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就是施工過程的技術管理,現場技術管理是整個施工技術管理的主要內容。
(1)圖紙會審;堅持圖紙會審制度,堅持按圖施工。(2)優化方案;修正并優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術組織、節約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議等。(3)貫徹規程;堅決執行規范和規程,嚴格按照施工計劃或施工措施組織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4)嚴格檢查制度;嚴格施工進度和施工計劃的檢查,根據實際變化及時有效地調整資源使用計劃。(5)做好記錄;做好施工日記,做好施工記錄,實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檢查和隱蔽工程檢查記錄。(6)資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術資料的積累和整理工作,與施工進度同步進行。
4 竣工驗收階段的技術管理
(1)實驗檢查;組織試驗人員進行以試通車為主的全面實驗檢查。(2)預驗收;組織預驗收,填寫竣工報告。(3)總結;完成交工報告和技術總結。交工技術資料一是指將平時積累的資料審查、整理、檢查有無差錯,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質量達標竣工資料;二是按竣工圖如實繪制。(4)交工;向業主及監理工程師辦理竣工驗收相關交工技術文件歸檔;作業層和項目經理部必須在工程竣工后一個月內將交工技術資料和竣工圖送項目監理工程師審查并與業主辦理手續。
5 結語
技術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對象是技術文件。技術文件是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是企業生產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其內容極為豐富。所以,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專職管理機構,制定嚴密的管理制度,從而保證將技術管理活動與施工具體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滿足施工生產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市政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實現施工目標,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蘭世英.市政工程質量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資訊,2009(27)。
[2] 陳寶祥.市政工程混凝土技術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09(26)。
關鍵詞:公路施工技術管理制度方法準備階段
中圖分類號:U4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9(c)-0183-02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個工期長、工程量大、涉及面廣且復雜的生產活動,因此,工程管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工作重點和具體內容,按其工作的性質不同,其內容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管理、財務計劃管理、物質設備管理和安全保衛管理等。在這些管理內容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是整個公路工程管理的核心。
所謂施工技術管理就是施工企業對生產技術工作進行的一系列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活動的總稱,即對施工中各項技術活動和工作的各要素進行的科學管理工作,它是實現施工項目控制目標的必要手段。公路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內容包括:(1)技術交底,提供施工規范和工藝規程,編制施工組織計劃,計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質量,工程進度分析,建立技術檔案,組織工程驗收等施工過程的動態管理。(2)科技情報與信息系統,技術改進與合理化建議,技術標準化工作,技術培訓等技術開發活動。顯然,施工技術管理的這種核心作用,要求我們只有將技術管理的必要性與具體活動的可操作性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確保施工順利進行,保證安全、優質、低耗、高效地完成項目施工任務。
1公路施工技術管理基本原則
(1)嚴格按照科學技術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機具設備安全施工等具體技術要求進行管理,對采用的新技術應經過實驗。(2)遵守經濟節約的原則。要把企業和國家、當前和長遠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全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分析,對重要的施工部位進行多方案比較。(3)貫徹國家經濟政策。國家經濟政策是根據自然資源的特點,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以及國家不同時期的技術經濟狀況而制定的,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如節約木材、節約能源、節約土地、保護環境、保護農田、保護歷史文物、施工機械化、施工管理科學化等。
2施工準備階段的技術管理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前提條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點、進度、要求,根據施工條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從而充分、及時地從技術、物資、人力和組織等方面保證施工過程連續、均衡、節奏地進行,保證工程在規定的期限內交付使用。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術管理基礎工作。
2.1 建立各級技術負責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總工程師為首的從上到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工作系統。要制定明確的總工程師職責、主任工程師職責、專職工程師職責、技術負責人職責,使各級技術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做到明職、明責。
2.2 建立健全施工技術管理的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具有多變和內容繁雜等特點,因而必須通過建立健全嚴格的技術管理制度,保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術管理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使技術活動無論在室內或作業現場,都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內容和嚴格的檢查制度,從而保證技術工作有條理、有目的開展。
2.2.1 建立圖紙會審及設計變更技術核定制度
圖紙會審是為了避免圖紙本身的錯誤導致施工的嚴重后果。要有領導、有組織、有步驟的進行。技術核定是針對工程變更內容,召集有關部門在技術上、經濟上、質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協商,各方意見統一后以文字記錄下來,技術負責人簽字后作為施工依據。會審圖紙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1)合法性。審查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定。(2)整體性。審查圖紙及設計說明是否完整、齊全、清楚,圖中尺寸、坐標、標高、軸線等是否準確;一套圖紙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聯系的各套圖紙設計是否有矛盾;同一設計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3)主結構、主部位。審查主要結構的設計在剛度、強度、穩定性等方面有無問題,主要部位在結構構成設計中是否合理。(4)施工技術裝備。審查施工技術裝備條件能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單位能否按照設計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施工。(5)路、橋、涵。審查路基、路面、橋梁、涵洞等設計圖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時是否會存在問題。(6)設計選用材料。審查設計選用的材料與采購供應的材料在品種、質量、規格、性能、數量等方面是否相符。(7)疑問解釋。將對設計圖的疑問提請設計單位解釋。(8)合理化建議。收集有關各方對工程設計的合理化建議。
2.2.2 建立施工日記制度
施工日記是對整個施工活動和現場情況變化的綜合性記錄。
(1)日期、氣候。(2)工程部位、施工組隊。(3)施工活動記載。主要記錄工程施工(包括主要部分、分項工程)的起止日期,施工中的停水、停電、停工,質量、安全、設備事故的發生和處理,設計單位現場解決問題,技術交底、技術復核、隱蔽工程驗收,有關領導和部門對工程作出的指示或決定等。施工日記是工程竣工驗收質量評定的重要依據,施工日記從施工開始時就必須以單位技術負責人為主、全體技術人員參加進行,直至工程竣工,不允許中斷。在做好施工日記的同時,還必須做好施工記錄。施工記錄是按工程施工技術規范以及驗收規范填寫各種記錄表格,起到檢驗施工操作和技術資料的作用,是工程的重要檔案。
2.2.3 建立技術交底制度
通過技術交底,可使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明確施工任務及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工程施工。
作業技術人員向工人交底的內容如下。
(1)圖紙交底。主要是施工設計圖的交底。(2)工藝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藝以及其他工種配合等的交底。(3)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規格、品種、質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4)規范、標準交底。施工規范和質量評定標準交底。(5)措施交底。主要是質量保證、安全生產、節約成本等技術措施交底。(6)樣板或實際樣品交底。技術交底應在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進行,結合分部、分項工程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2.2.4 建立工程驗收制度
在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質量標準逐項檢查操作質量以外,還必須根據公路施工的特點,建立隱蔽工程驗收制度、中間驗收制度、竣工驗收制度。
2.3 建立標準化技術管理體系
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是組織現代化施工的重要技術保證,分為國家標準、部級標準、企業標準3個等級。貫徹執行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是:(1)組織施工人員學習、熟悉、掌握有關標準與規程。(2)加強技術監督與檢查。(3)分解技術標準和規程,使其具體化。
2.4 建立技術檔案
技術檔案不同于一般的技術資料,是在公路項目施工、科研活動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技術文件和資料。
2.4.1 為工程竣工驗收準備相關技術資料
(1)材料檢驗資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檢驗結果。(2)材料使用資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檢查和試驗數據。(3)地基、隱蔽工程資料。地基處理和隱蔽工程施工記錄。(4)各項質量資料。各項質量控制指標的試驗記錄和質量檢驗匯總表。(5)非正常情況資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況記錄及其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分析。(6)補救施工資料。對質量事故處理補救后達到設計要求的證明文件。
2.4.2 為公路施工企業管理需要保存技術資料
(1)施工組織設計、各種定額執行情況。(2)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情況。(3)施工總結材料。(4)重大質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處理措施。(5)技術管理工作總結等。
2.5 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報道等。要注重信息資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統,組織學習,開展專題講座、討論會、現場交流等活動。
3施工現場技術管理
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就是施工過程的技術管理,現場技術管理是整個施工技術管理的主要內容。
(1)圖紙會審。堅持圖紙會審制度,堅持按圖施工。(2)優化方案。修正并優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術組織、節約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議等。(3)貫徹規程。堅決執行規范和規程,嚴格按照施工計劃或施工措施組織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4)嚴格檢查制度。嚴格施工進度和施工計劃的檢查,根據實際變化及時有效地調整資源使用計劃。(5)做好記錄。做好施工日記,做好施工記錄,實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檢查和隱蔽工程檢查記錄。(6)資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術資料的積累和整理工作,與施工進度同步進行。
4竣工驗收階段的技術管理
(1)實驗檢查。組織試驗人員進行以試通車為主的全面實驗檢查。(2)預驗收。組織預驗收,填寫竣工報告。(3)總結。完成交工報告和技術總結。交工技術資料一是指將平時積累的資料審查、整理、檢查有無差錯,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質量達標竣工資料;二是按竣工圖如實繪制。(4)交工。向業主及監理工程師辦理竣工驗收相關交工技術文件歸檔;作業層和項目經理部必須在工程竣工后一個月內將交工技術資料和竣工圖送項目監理工程師審查并與業主辦理手續。
5結語
技術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對象是技術文件。技術文件是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是企業生產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其內容極為豐富。所以,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專職管理機構,制定嚴密的管理制度,從而保證將技術管理活動與施工具體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滿足施工生產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公路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實現施工目標,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蘭世英.公路工程質量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資訊,2009(27).
[2]夏玉美.公路高邊坡防護監控和治理[J].科技資訊,2009(26).
[3]全曉霞.高速公路施工前期試驗檢測的監理[J].科技資訊,2009(26).
[4]陳寶祥.公路工程混凝土技術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09(26).
[5]劉福川.公路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資訊,2009(25).
[6]曹莉霞.淺談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J].科技資訊,2009(25).
[7]李少霏.淺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和技術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7).
[8]沈肖,姚琦,胡偉東.淺談公路砂土路基處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8).
關鍵詞: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探討
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工程管理在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按其工作的性質不同,其內容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管理、物質設備管理、財務計劃管理、和安全保衛管理等。
施工技術管理的含義是指施工企業對施工中各項技術活動和工作的各要素進行的科學管理工作,它是實現施工項目控制目標的必要手段。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內容包括:
(1)信息系統與科技情報,技術改進與合理化建議,技術標準化工作,技術培訓等技術開發活動。顯然,施工技術管理的這種核心作用,要求我們只有將技術管理的必要性與具體活動的可操作性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確保施工順利進行,保證安全、優質、低耗、高效地完成項目施工任務。
(2)技術交底,提供施工規范和工藝規程,編制施工組織計劃,計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質量,工程進度分析,建立技術檔案,組織工程驗收等施工過程的動態管理。
一、施工技術管理基本原則
1、遵守經濟節約的原則。要把企業和國家、當前和長遠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全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分析,對重要的施工部位進行多方案比較。
2、嚴格按照科學技術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機具設備安全施工等具體技術要求進行管理,對采用的新技術應經過實驗。
3、貫徹國家經濟政策。國家經濟政策是根據自然資源的特點,依據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以及國家不同時期的技術經濟狀況而制定的,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如節約木材、節約能源、節約土地、保護環境、保護農田、保護歷史文物、施工機械化、施工管理科學化等。
二、施工準備階段的技術管理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前提條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點、進度、要求,根據施工條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從而充分、及時地從技術、物資、人力和組織等方面保證施工過程連續、均衡、節奏地進行,保證工程在規定的期限內交付使用。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術管理基礎工作。
1、建立各級技術負責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總工程師為首的從上到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工作系統。要制定明確的總工程師職責、主任工程師職責、專職工程師職責、技術負責人職責,使各級技術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做到明職、明責。
2、建立健全施工技術管理的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具有多變和內容繁雜等特點,因而必須通過建立健全嚴格的技術管理制度,保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術管理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使技術活動無論在室內或作業現場,都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內容和嚴格的檢查制度,從而保證技術工作有條理、有目的開展。
2.1 建立圖紙會審及設計變更技術核定制度
圖紙會審是為了避免圖紙本身的錯誤導致施工的嚴重后果。要有領導、有組織、有步驟的進行。技術核定是針對工程變更內容,召集有關部門在技術上、經濟上、質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協商,各方意見統一后以文字記錄下來,技術負責人簽字后作為施工依據。會審圖紙的內容如下。
(1)合法性。審查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定。
(2)整體性。審查圖紙及設計說明是否完整、齊全、清楚,圖中尺寸、坐標、標高、軸線等是否準確;一套圖紙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聯系的各套圖紙設計是否有矛盾;同一設計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
(3)主結構、主部位。審查主要結構的設計在剛度、強度、穩定性等方面有無問題,主要部位在結構構成設計中是否合理。
(4)施工技術裝備。審查施工技術裝備條件能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單位能否按照設計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施工。
(5)設計選用材料。審查設計選用的材料與采購供應的材料在品種、質量、規格、性能、數量等方面是否相符。
(6)疑問解釋。將對設計圖的疑問提請設計單位解釋。
(7)合理化建議。收集有關各方對工程設計的合理化建議。
2.2 建立技術交底制度
通過技術交底,可使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明確施工任務及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工程施工。作業技術人員向工人交底的內容包括:圖紙交底、工藝交底、材料交底、規范、標準交底、措施交底、樣板或實際樣品交底。
2.3 建立工程驗收制度
在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質量標準逐項檢查操作質量以外,還必須根據公路施工的特點,建立隱蔽工程驗收制度、中間驗收制度、竣工驗收制度。
3、建立標準化技術管理體系
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是組織現代化施工的重要技術保證,分為國家標準、部級標準、企業標準3個等級。貫徹執行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是:
(1)組織施工人員學習、熟悉、掌握有關標準與規程;
(2)加強技術監督與檢查;
(3)分解技術標準和規程,使其具體化。
4、建立技術檔案
技術檔案不同于一般的技術資料,是在公路項目施工、科研活動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技術文件和資料。
4.1 為工程竣工驗收準備相關技術資料
(1)材料檢驗資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檢驗結果。
(2)材料使用資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檢查和試驗數據。
(3)地基、隱蔽工程資料。地基處理和隱蔽工程施工記錄。
(4)各項質量資料。各項質量控制指標的試驗記錄和質量檢驗匯總表。
(5)非正常情況資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況記錄及其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分析。(6)補救施工資料。對質量事故處理補救后達到設計要求的證明文件。
4.2 為施工企業管理需要保存技術資料
(1)施工組織設計、各種定額執行情況。
(2)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情況。
(3)施工總結材料。
(4)重大質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處理措施。
(5)技術管理工作總結等。
5、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報道等。要注重信息資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統,組織學習,開展專題講座、討論會、現場交流等活動。
三、施工現場技術管理
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就是施工過程的技術管理,現場技術管理是整個施工技術管理的主要內容。(1)圖紙會審。堅持圖紙會審制度,按圖施工。(2)優化方案。修正并優化施工方案,包括技術組織、節約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議等。(3)貫徹規程。堅決執行規范和規程,嚴格按照施工計劃組織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安全。(4)嚴格檢查制度。嚴格施工進度和施工計劃的檢查,根據實際變化及時有效地調整資源使用計劃。(5)做好記錄。實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檢查和隱蔽工程檢查記錄。(6)資料收集整理。
四、竣工驗收階段的技術管理
(1)實驗檢查:組織試驗人員進行以試通車為主的全面實驗檢查。
(2)預驗收:組織預驗收,填寫竣工報告。
(3)總結:完成交工報告和技術總結。交工技術資料一是指將平時積累的資料審查、整理、檢查有無差錯,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質量達標竣工資料;二是按竣工圖如實繪制。
(4)交工:向業主及監理工程師辦理竣工驗收相關交工技術文件歸檔;作業層和項目經理部必須在工程竣工后一個月內將交工技術資料和竣工圖送項目監理工程師審查并與業主辦理手續。
五、結語
技術文件作為技術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對象,是企業生產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所以,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專職管理機構,制定嚴密的管理制度,從而保證將技術管理活動與施工具體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滿足施工生產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項目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實現施工目標,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