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9年2月,四川樂山一組雕塑中,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的“拱手禮”引發質疑。文史專家陳洪認為,雕塑施禮方式有誤,拱手禮從揖禮演化而來,行禮時應右手成拳,左手在上,表示壓住了具有攻擊性的右手來表達善意。
2019年2月,甲骨文手機表情包已經成為斗圖圈的“新寵”。設計者將幾何化的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動物,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整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愛的甲骨文動態識字卡片,讓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一目了然。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產物,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豐富當代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以上材料,請你談談應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意義深遠,使命神圣,任重而道遠?!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該命題與新時代主題共振,視角宏大,能充分發揮高考“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又貼近實際,綜合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
作文題由兩段材料構成,談的都是當代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第一段材料是反面事例。四川樂山的雕塑“拱手禮”引發質疑,根據文史專家陳洪的說法,可知雕塑的施禮方式是錯誤的,可以看出是設計方忽視了對拱手禮的考證。所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和認真學習的態度。
第二段材料是正面事例。甲骨文手機表情包成為斗圖圈的“新寵”,一是因為有神秘的甲骨文、親民的設計、直觀的動物形象、時尚的網絡用語,又有圖案與意義的完美結合;二是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和運作方式,甲骨文表情包借助手機成為一種溝通和交流的網絡資源。
本題寫作的具體任務是“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寫作時應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歸納材料提供的寫作方向,并聯系當下弘揚傳統文化的實際,選好角度,確定立意。
【參考立意】
認真學習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創新改良,永葆優秀傳統文化活力;尋找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結合點,立足當代中國現實,接地氣聚人氣;借助新的傳播方式,讓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
【佳作賞析】:在傳承中堅守傳統文化精髓
甲骨文手機表情包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斗圖圈的“新寵”;而四川樂山一組雕塑中,錯誤的“拱手禮”引發質疑。正反對比的事例發人深思。創新傳承方式值得肯定,但文化精髓不容褻瀆。在傳承中堅守傳統文化精髓,我們責無旁貸。
堅守傳統文化精髓,可以讓傳統文化根脈永存。有人惡搞傳統文化,也有人為保護、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聲疾呼,身體力行,無私奉獻。樊錦詩用四十余年的堅守告訴世人,她無愧于敦煌。從北大考古學專業畢業后,她進入大漠深處,喝咸水、點油燈、住土屋、睡土炕,用生命守護敦煌,只愿保住中華文化根脈。為了堅守文化精髓,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樊錦詩銳意創新,構建“數字敦煌”,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的雙贏。
堅守傳統文化精髓,可以讓傳統文化遍地開花?!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批有內涵、高品質的文化類電視節目火爆熒屏,讓傳統文化火了起來。從分享知識和智慧的《百家講壇》,到探尋文字、詩詞之美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再到以人生感悟傳遞主流價值觀和正能量的《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些電視文化精品激活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基因。堅守傳統文化精髓的好節目于潤物無聲中成風化人,展現了極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贏得了觀眾的口碑,也讓傳統文化一時間受到關注。
然而,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也有令人擔憂的事。有人知識匱乏,又缺少考證精神,不辨真偽,錯誤傳遞傳統文化精髓;有人急功近利,斷章取義,對傳統文化進行簡單化、商業化、庸俗化解讀;也有人戲說歷史,惡搞經典,丑化英雄,以訛傳訛,褻瀆優秀傳統文化。
在傳承中堅守文化精髓,要多讀書,汲取營養。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學習。我們要敬畏經典,潛心研讀,提升思想道德修養,涵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傳統文化底蘊,讓優秀傳統文化澤被后世。
在傳承中堅守文化精髓,還要善辨別,慧眼識金。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傳承不是為了守舊,創新也不是為了*,我們要堅持去偽存真留精髓,讓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的魂,也是一個民族的標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倍嘁环荼Wo與堅守,我們的文化之樹,才能枝繁葉茂;懂得創新與發展,我們的文化之河才有細水長流。不讓傳統文化凋零,需要我們把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使其生根發芽,蔚然成蔭。
中國漢字書寫面臨嚴重傳承危機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在2014年8月27日發表題為《當中國孩子忘記如何書寫時》的報道稱,每周有億萬中國人在電視機前收看一檔青少年角逐“漢字英雄”稱號的節目。為了準備一次比賽,不少選手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字典。
報道稱,關于這些漢字的拼寫知識,現在面臨著被遺忘的危險。在中國各地都出現了在沒有電腦幫助的情況下,人們想不起怎么書寫本國語言文字的問題。如今,提筆忘字成了普遍現象。
中國教育部希望孩子們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如何書寫漢字。書寫漢字的能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學生現在必須學習這些內容,這樣長大以后才不會忘記。
(摘自 《參考消息》,有刪改)
素材解讀
讀完這則材料,心里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外媒的報道反映了一個嚴峻的現實:如今,在國內,提筆忘字成了普遍現象。為了角逐“漢字英雄”,要花上幾個月時間研究字典,學習漢字結構,看似可以理解,實則可見日常學習工作中對漢字書寫的忽視。痛心之余,我們應靜下心來反思。究其原因,一方面歸因于智能手機和電腦的普及,導致人們書寫機會減少;另一方面是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漢字及其書寫的重要性,更顯示了人們對漢字背后文明與文化的漠視?!皾h字書寫危機”也暴露了我國基礎教育的缺失:過于重視分數,忽視了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與提高。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應該熟悉漢字,喜愛漢字,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文明的堅守與薪火相傳。
適用話題
漢字書寫危機 熱愛民族文化 文化素養
文化傳承
節日的凋零背后是文化傳承挑戰
白靖利
每當一些傳統節日到來,就有人感嘆節日的凋零:“中秋節淪為月餅節,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痹趥鹘y文化傳承面臨挑戰的情況下,這種擔憂并非沒有道理。
其實節日中的各種習俗,追根溯源,基本都是當時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體現。隨著世易時移,其中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得以發揚。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賽龍舟包粽子等。也有一部分習俗,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產生了變化,甚至被替換掉。如近年來,重陽節逐漸變為老人節。而古代的中秋迎寒、祭月等儀式,恐怕現在已沒有人知道了。
客觀地說,當前我們的非物質文化傳承現狀確實堪憂,不少極具文化底蘊的傳統禮節、儀式逐漸被遺忘。這需要我們的文化工作者去努力宣揚,也仰賴普通公眾的堅守。讓人遺憾的是,不少地方政府、企業,把對于文化的傳承變成了膚淺地發展“節日經濟”。這種做法,非但沒有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反而使其失去了靈魂和內涵。
(摘自《山東商報》,有刪改)
素材解讀
當前,我們的非物質文化傳承現狀堪憂,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節日文化凋零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日益凋敝、衰落的現狀,比如親情的逐漸疏離,對傳統文化內涵的遺忘,“文化味”越來越淡等。當然,文化傳承本身就有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所以我們一方面應該積極了解節日文化背后的內涵,另一方面要及時調整,補充節日的文化理念,盡可能地挖掘出與時代契合的節日現代內涵。因為文化不但要傳承,還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根深葉茂。對文化有發展地堅守,才能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不會被遺忘與流失。這種堅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把文化的種子種進國人的心田,才能讓其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適用話題
有發展地堅守 文化傳承 非物質文化
百名藝人堅守皮影戲 平均年齡已達65歲
彭 磊 付磊磊
如今,位于天門竟陵中街的豪城影戲館,是天門僅存的兩個皮影戲館,而像江先平這樣的皮影戲藝人,天門有百人。百位民間藝人,平均年齡達到65歲。正如江先平常說的,“玩不了多少年了”。在天門,最年輕的皮影戲藝人叫朱麗,今年也已39歲。
市皮影藝術協會每年都會排練幾部新戲,但市場的反應不是很好,吸引新戲迷的效果并不理想。戲是新戲,但創作速度再快也比不過網絡、電視。市皮影戲省級傳承人肖木宣說,幾十年前,一場皮影戲可賺20元的演出費,人均收入可達3元,而當時農村最吃香的木工一天才賺1.3元。
他認為,對于皮影戲的傳承和保護,在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的基礎上,還應適應市場,走市場化之路,通過改變表演方式、聲光效果來迎合觀眾口味。
(摘自2014年7月21日《湖北日報》, 有刪改)
素材解讀
如今,皮影戲這一寶貴的地方劇種正面臨著人員老化、后繼乏人、市場不景氣的尷尬境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多方努力 ,文化傳承之路,任重道遠。要想讓這一優秀的文化品種得以傳承下去,不僅需要老一代藝人的堅守,還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大家形成合力,才能讓這一劇種發展下去,不再岌岌可危。不斷汲取新鮮血液,也是皮影文化得以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適應現代觀眾的欣賞口味,皮影藝術協會每年都會排練幾部新戲。這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發展的必然。盡管創作速度比不過網絡、電視,但是不斷創新,是傳統文化贏得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適用話題
堅守 創新 文化保護 生存與發展
愛上老行當的年輕人
一些歷史悠久的老行當,因為其發展落后于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而面臨淘汰。在效率第一的都市文化中,大多數時候我們似乎只能唏噓于老行當的日漸湮滅……可是,卻有這樣的三位年輕人,雖然身處的行業都已有千年歷史,但他們愛上了這些老行當。
“80后新一代中醫”高榮榮,能用英語和外國學生講中醫,會針灸、拔罐和推筋導絡,也學過打針、輸液和做外科手術……每一天,她的微博會收到上百條粉絲問診信息,自媒體成了她向人們傳遞古老中醫學的平臺。李子,是西安土生土長的27歲男生,現在已經成為大家所熟知的80后皮影藝人,也獲得了老藝人的認同。未來,他希望能去國外辦皮影劇社,讓古老的藝術歷久彌新。勺子,設計師出身。2013年年底,勺子把家從北京搬遷至景德鎮,專注古法燒瓷。
這群年輕人,愛上了老行當,并且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讓這些老行當不僅能活下去,而且活得更美。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希望所在。
(摘自《北京晨報》,有刪改)
素材解讀
中國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千百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傳承著中華文明。如今,中華文明中一些傳承上百年,甚至千年的老行當正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保護和傳承這些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大家的責任和使命,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比如高榮榮們,正在做著自己的努力。他們的執著和熱誠感動了大家,也將影響和帶動著更多人的參與和付出。給這些老行當不斷地融入新的血液,加入新的元素,才能讓它們煥發新的活力。
適用話題
打開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每一項傳統文化都如閃亮的珍珠熠熠生輝,音樂、書法、節令、詩詞、武術、中醫……每項傳統文化中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寶藏。請以“傳統文化”為話題作文,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思路導引】
1.運用傳統文化素材寫作,要學會篩選。
中國的傳統文化燦若星河,唐詩宋詞、書法篆刻、京戲臉譜、皮影藝術、中華武術,還有傳統節日的各種風俗禮儀等,舉不勝數。寫作時,首先要篩選出自己熟悉的,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張冠李戴,胡亂搭配;其次還要與作文題巧妙銜接。
2.運用傳統文化素材寫作,要學會融合。
傳統文化素材僅僅是素材,而文章是作者豐富情感的表達,二者只有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打動讀者。選好了材料,寫作時,我們可以寫自己學習某項傳統文化的過程或者體驗,可以寫對某項傳統文化慢慢消失的擔憂,也可以寫某項傳統文化傳遞的親情、友情,如過春節等。
【佳作示例】
傳統文化里的堅守
賈博琪
雨落芭蕉,簾卷西風,歷史如奔騰的長河悠悠而去,而那些傳統文化如同珍珠一般,留在了沙灘上,也留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作為中國人,我們會用心去堅守,這一代代的堅守,匯成了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在那大紅色的窗花里。刀起刀落間,紙屑飛揚。兒時,小小的我愛托著兩腮,饒有興趣地看奶奶靈巧的手把那大紅色的紙鏤成一幅繁華的圖案。紙屑飄搖在她的袖口、指尖,一條將要躍起的魚逐漸呈現在紙上。“真好看?!蔽覑鄄会屖?。奶奶欣慰地看向我,眉宇間藏著淡淡的愁:“這窗花剪紙是中華傳統藝術里的一寶,里面有濃濃的年味,有濃濃的中華情……可惜,不知道還能不能傳下去?!?/p>
在奶奶的熏陶下,我小小的手拿起剪刀,成為這剪紙文化的又一代傳承人。奶奶請放心,我會用我的堅持讓窗花藝術發揚光大的。
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在那古色古香的二十一弦里。我被眼前古箏那飽滿沉穩的色彩、精致絕倫的雕花、行云流水般的刻字深深折服。箏上的二十一根弦清一色的淡雅,老師十指輕捻,樂聲似天籟般流淌。當鋼琴的黑白鍵逐漸取代了古箏的二十一弦,誰能看到它背后隱藏的淡淡淚痕?清風徐徐,裙裾飄飄,我指尖輕觸,奏一曲《梅花三弄》表志趣,賦一章《高山流水》覓知音。嵇康的《廣陵散》早已失傳,誰還能同伯牙子期一樣懂這華夏古老的琴音?
每個周末風雨無阻,我都會去老師那里學習。我深陷于古箏的魅力中,老師與我們一起合奏,我深信這種堅守,不僅是愉悅我們的心情,更是堅守著中華的古韻。
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在那精致華美的戲服里。外公外婆喜歡聽京劇,于是我就學會了哼唱京戲。擺起蘭花指,邁出凌波步,唱一曲《貴妃醉酒》:“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又早東升……”這悠悠京腔,醉了外公外婆。外公早年買了一套京劇正旦服,如今將它送給了我?!把绢^,京劇可是我們的國粹,你天生一副好嗓子,堅持著好好練,可不能辜負了這戲服,糟蹋了國粹。”外公將這戲服和頭面遞給我,語重心長地囑咐著。我鄭重地接過來,對外公笑。
在這個流行音樂風靡的時代,我能做什么?也許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默默地堅守,用心唱好每一句戲詞。
天涯海角,每個角落都會有守護著中華傳統的華夏兒女,連成一個紅紅的中國結。飄揚的中國結世代相傳,匯成厚重古老的中華魂,生生不息。
【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