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分為焦慮患者),然后抽取37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87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種、手術方式、..." />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健康教育新模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音樂治療;足療培訓;健康教育
隨著外科手術和麻醉技術的改進、觀念的更新及藥物應用,對圍手術期患者的生理應激干預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許多研究表明,靠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解決圍手術期患者的應激反應,尤其是患者的心理應激。有鑒于此[1-3],對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應激干預方法的研究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重視。焦慮是術前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最典型的表現,焦慮是由緊張、憂慮、擔心、恐懼等復雜的情緒綜合交織而成的反應,據報道發生率為23.33%~88.64%[4],而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焦慮程度不同,術前1 d的焦慮值最高[5],對于即將進行的手術可能會造成傷害和危險以及意外,而發生術后并發癥和術后不良反應。因此,對患者術前焦慮實施有效干預是醫務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我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對焦慮程度高的患者進行音樂減壓放松及足浴的同時進行健康教育,探討對手術前一天焦慮患者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2月起入住我院婦科的手術患者,在入院時進行焦慮自評量表測定,篩選出有焦慮的患者(根據焦慮自評量表,得分>50分為焦慮患者),然后抽取37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87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種、手術方式、常規護理技術等均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本研究采用對照方法,對在音樂減壓放松下足療培訓對婦科手術患者術前一天焦慮情緒影響進行觀察研究。兩組均進行常規術前一天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手術及麻醉方式,術前準備的配合,術前飲食的選擇,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時做好心理護理,針對性的做好健康教育。
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施婦科健康教育新模式,即實施音樂背景下足療培訓。音樂治療是系統的應用音樂特性對人體的影響,協助個人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和情緒的整合,音樂精神減壓放松在我科音樂治療學習背景的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從患者對音樂的了解中選擇適合患者康復的音樂,以達到音樂治療的目的。足療培訓: 足部是血液循環的最差部位。通過溫水的刺激,能夠促進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環,使足部血管擴張,加之按摩的刺激,可改善患者足部經絡的傳導,使肌肉放松,對消除疲憊和緊張感具有很好的效果。干預組在溫馨舒適的房間,備好溫開水隨時飲用,讓患者雙腳浸泡在水溫40℃左右的水桶中30 min,指導患者按摩的足部反射區(子宮、卵巢、輸卵管、、生殖腺、失眠點),順序為先左后右。足部按摩順序:排泄反射區足底足內側足外側足背排泄反射區。
1.2.2 評價方法
1.2.2.1評價工具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該量表由Zung編制,用于評估有焦慮癥狀個體的主觀感受,作為衡量焦慮狀態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的依據。量表共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主要評定癥狀出現的頻度,總分越高焦慮程度越高。我國對量表進行了修訂,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比較術前1 d實驗組和對照組經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焦慮程度。最后分析總結該研究的價值所在。
1.3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比較,進行χ2檢驗,P
2 結果
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身心的康復,不但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對提升護士的專業素養和工作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見表1。
3 討論
3.1目前沒有類似綜合護理的相關文獻報導,有關文獻只是單一的采取某一種方法對術前焦慮進行干預,本實驗將婦科健康教育新模式在婦科圍手術期患者的應激反應方面的研究,減少了患者的焦慮情緒,從而更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身心的康復,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
3.2通過從患者對音樂的了解,選擇適合患者康復的音樂來進行音樂治療,直接體現出患者的主觀選擇,讓患者可以參與進來,對減輕心理壓力,焦慮情緒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結合足療培訓再加上和與常規術前健康教育相結合,可以讓患者在輕松的環境下了解自身手術及麻醉的方式、術前飲食、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身心的康復,不但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對提升護士的專業素養和工作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裴遠賓,王小華,馬君志.圍麻醉期音樂療法對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3,9(04):41-42.
[2]馬英,何德禮,景璐石,等.音樂干預信息支持系統對術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06):1024-1025.
[3]景璐石,馮軍,張立,等.圍手術期的心理問題及心理康復措施[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6):2430-2431.
網絡具有雙面性,它帶給大學生便捷、快速的享受的同時,同樣它也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是虛擬的交流平臺,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網絡世界里信息量比較龐大,會讓被教育者產生更多且復雜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網絡擴大了大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權利,再加上許多心理教育者對于網絡技術還不夠精通,無法很好地在網絡平臺上和大學生交流,從而削弱了高校教育者的影響力,這無疑增加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構建策略
1.整體規劃,實施系統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體規劃和實施系統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當中,網絡心理平臺的建立對于各大高校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要在科學心理健康教育依據的領導下,規劃出一套完整且全面的網絡教學新型模式。最重要的是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為主。建設網站過程中,一、不管是項目內容還是版面設計都要能夠滿足各大高校學生的額心理需求。網站要以新穎獨特的頁面和活動開展各種不同類型的心理測試來吸引大學生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測試,有利于提高網站收集信息。二、高校心理教育者應該在網站上開設個人的心理咨詢室并加以宣傳,這樣可以在線輔導更多的大學生,在網站上實現無需教師面對面真實講解,也能快捷的指導并解決學生各種心理問題及疑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將會成為獲取各大高校大學生的健康知識的重要途徑,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選擇自己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完善整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綠色心理發展環境
研究表明,在空閑時間時,有七成左右的學生都會選則上網,有三成左右的學生是在自己覺得情緒非常壓抑,無法得到緩解的時候選則上網。那就表明,大部分學生可能是因為學校的學習環境比較單一,枯燥乏味才會選擇上網。因此,為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展,重視校園學習氛圍的建設是提高心理教育的工作之一。各大高校應該多設立幾個新穎獨特的社團來吸引學生參加,開展各色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校園文化藝術節、心理健康教育節、平面設計大賽、趣味運動會等多樣化的活動,來激發大學生參與文化活動,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越是豐富多彩,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加,分散他們因無聊或壓抑而想上網的注意力,這樣不僅積極引導學生增強體育鍛煉幫助他們心理健康成長,又能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也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想要營造出良好的校園環境,那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了解大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想法,這樣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引導大學生的心理成長。
3.建立大學生網絡心理檔案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活動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心理狀況的主流
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活動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質成為至關重要的基礎性素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的作用變得愈來愈重要,如多種價值觀念沖突、競爭的加劇、貧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調整、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關系的淡化以及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的增加。凡此種種,使大學生面對急劇變化和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往往感到心理不適,甚至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動障礙,影響其健康成長和學業進步。因此,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正確面對現在和創造未來的輝煌。國際教育基金會總裁石浚漢先生說:“人類問題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如果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世界,就必須從改變人心人手。”
(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適應不良大學生環境的適應不良主要發生在入學后一年內,以女生突出,在這個時期,大學生沒有獨立生活及在外的經驗,遠離父母和家鄉,面對社會化的大學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心理上產生強烈的震蕩,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調整。主要表現為:心情郁悶、感到孤獨、想家、對環境不適應、情緒低沉、不思學習級睡眠不好。個別大學生甚至千方百計創造回家的機會,以逃避新的環境。
2.焦慮焦慮是一種害怕、緊張、焦急、擔憂和混合交織的情緒體驗,當人們在面臨預料到某種不良后果或威脅時,便會產生這種體驗。它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的喪失,罪疚感與失敗感的增加等。
3.抑郁情緒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暗自傷心落淚,凄涼悲哀,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不愿與人交往,學習成績下降,感到處處不如意,甚至悲觀厭世,覺得活著沒意思,嚴重時有輕生之念。而過于持久的或過度的焦慮會損傷他們的正常的心理活動,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如神經衰弱、焦慮癥等,從而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二、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因為應試教育導致家長、學校的過度保護,學生缺乏心理承受力及應對困難等鍛煉,除了學習以外的事,家長一手包辦,導致許多學生心理發育不健全,雖然上了大學,但心智還停留在小學水平。當大學生面對社會的時候,便有了許多不順心和不適應,而他們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便有了大學生做出過激行為的一幕了。學習、生活、就業的壓力也是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一個主要原因。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與世界進一步接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精神壓力也在無形中愈來愈大,他們的心理健康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大學學習生活很緊張,但一些學生依然感到內心十分寂寞,生活空虛無聊、一些不善言辭、性格內向、不好交際的大學生,更容易感到孤獨難忍,或因個體需求得不到滿足感到壓抑空虛。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大學生交往是廣泛的,有同鄉、朋友、師生、異性和社會團體等,影響因素多,同學之間有不同的城鄉背景,不同的性格,尤其那些個性孤僻內向或者具有攻擊性、反抗性的學生中,他們由于性格上的不合群,而被同學排斥、誤解和冷落,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困惑與精神壓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艱巨的系統工程,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綜合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舉辦心理講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講座主要開設“大學生情緒調節與控制”“大學生人際困惑與突破技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和“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開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認知人手,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學習心理保健技巧,讓學生把心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促進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采用多種形式搞好心理咨詢工作
實施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咨詢,如面談、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利用QQ聊天的方式開展大學生心里咨詢活動,針對篩選出的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在心理咨詢辦公室進行個別咨詢。咨詢方法上多采用以來訪者為中心的策略,給予心理支持,注意轉變其認知。有顧慮的學生可選擇電話咨詢和網上聊天。
(三)進一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工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