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專業工程項目管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主干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在高校教學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也勢在必行。文章結合當前高校工程項目管理教學現狀,梳理了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思路,并就高校如何應對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發展挑戰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
高校;工程項目管理;改革;思路;挑戰
一、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設置概況與問題
1.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概況。
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一門集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于一體的交叉復合型學科。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起始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但是它真正起步卻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應社會主義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而設立的,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知識體系由工程技術、工程管理、工程經濟、工程法律等綜合而成,該專業教學內容涵蓋土木工程技術、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順序多沿著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三個板塊進行,中間還會穿插有課程設計、實踐教學、課外實習等教學活動,專業教學內容復雜,涉及工程管理、房地產開發、造價管理、物業管理等知識體系。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經濟學、管理學知識和項目工程全過程管理能力的復合型管理人才。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教育和經濟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面貌也煥然一新,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培養方向也日漸細化。
2.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有:
(一)培養目標模糊。
國內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在工程經濟專業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該專業起步時間晚,在專業培養方向選擇、計劃制定上都深受傳統基礎教學思想影響,重基礎理論知識,輕實踐教學,并且,培養目標不明確,許多專業課程設置都非常滯后,那以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二)教學內容重復,教學針對性差。
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涉及工程與管理多門課程知識,如工程施工、造價、建立與工程經濟學知識等。只有處理好這些課程之間的關系,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但是,許多高校在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內容設置上都存在交叉、重疊等現象,如許多課程中都有工程流水施工方面的知識,但是幾乎所有課程中的工程流水施工知識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缺少針對。
(三)不重視實踐教學。
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是,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中,都不重視實踐教學,教學實踐在課程設計中所占比重較小。由于師資力量不足、投入成本不高,許多高校都沒有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學生缺少校外實習平臺。
二、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思路
如今,建筑行業已經成為我國支柱產業,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以人才培養為基礎。培養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具有綜合應用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的根本目標。結合行業與社會發展需求,高校要加快工程項目管理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考評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實踐教學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具體來說,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應走導向型教學改革之路,要細化專業知識、能力培養目標與教學步驟,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和教學平臺構建,還要重視實踐教學,以實習基地工程項目橫向課題為依托細化實踐教學工作,并立足于外聘制和雙師制師資建設規劃擴充教師力量,然后在導師指導下將學生分成產學研團隊,進行實踐教學。
三、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如何應對挑戰
1.明確培養目標,完善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發展,市場對工程項目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日益多樣化。鑒于此,高校要拓寬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適合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具體來說,高校首先要明確高工程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專業發展方向與發展前景,制定專業長期發展規劃。其次。高校要結合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方向與市場需求,增設更多與工程項目管理有關的課程如房地產經營管理、工程投資等,在工程策劃、投資、評估、設計、施工、監理課程體系中增加技術類課程的比重,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針對性。再則,高校在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設置上也要做出一些調整,積極優化工程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加強專業實踐教學,并根據不同專業的發展要求和職業資格考試需要,調整專業課程教學深度與廣度,與社會機構、有關部門攜手構建和完善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以滿足社會復合型工程人才需求。
2.加快教學內容改革。
在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教學內容改革優化教學效果,是高校必須要思考和關注的重要問題。眾所周知,我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就要求高校按照寬口徑項目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重視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并在此基礎上使該專業教學內容朝著“少而精”的方向發展。這也要求專業教材編寫單位在專業教材編寫中科學把握項目工程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一方面要確保課程體系的完整性,一方面要盡量避免相關內容重復出現,以構建科學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高校則要不拘一格選擇合適的教材,并結合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發展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在課程體系中適當增加新知識。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基礎知識講授,還要重視項目工程管理依據和背景知識講授和引入,詳細講解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知識背景和發展演變狀況,并結合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來教學,以拓寬課程教學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3.加強實踐教學。
在重視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高校還要重視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校加大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投入,興建校內工程管理信息化實驗室,統一實驗室管理標準、方法和措施,優化校內實踐教學軟硬件環境。與此同時,高校要以院系為單位,通過與企業、施工單位合作,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完善合作實習機制,為師生教學實踐提供平臺。再則,高校還要為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師生參加專業服務和科研提供資金支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如工地管理實習、課程設計大賽等,以滿足專業實踐教學需求,同時完善實踐項目全過程考評制度,嚴格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對學生實踐成果進行考核評分。高校加工程專業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要合理把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更要就實踐內容、實踐模式和實踐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加強與業界、行業協會的交流與溝通,并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拓寬實踐交流的渠道,以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革新教學方法。
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對教師的個人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授課教師只有理論知識扎實、管理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高效得當,才能滿足專業教學要求。但是,結合實際可知,高校擴招,使得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師短缺問題越加嚴重,師資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高校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高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一批高學歷、經驗足專業教師,并針對教師隊伍開展專業培訓,不斷豐富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此基礎上,高校還要鼓勵年輕教師積極通過企業兼職、掛職等形式豐富實踐經驗,并聘請專業人員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工程行業專家來校任教,以優化師資隊伍的知識和年齡結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師則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合作教學、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做好學生引導、教學總結工作,以培養學的創新思維習慣。
作者:肖何英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
工程管理是一門新興的技術、經濟與管理、法規等交叉的綜合性學科,旨在培養高級應用與創新型人才。工程項目管理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針對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以職業導向為原則,科學制定教學內容;加強師資建設,確定合理的實踐教學計劃;積極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及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科學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工程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內容;實踐教學
工程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從1999年教育部將其列為正式的專業目錄以來,隨著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目前國內設立工程管理專業的高等學校多達300所。然而,在這批院校中約有90%以上屬于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更多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合理地將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于應用型人才[1-2]。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工程管理專業是以學習基本理論為基礎,強調將已有的知識應用于相關行業,服務于企事業單位,實現職業教育與工作崗位對接。同時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不斷創新,體現“應用性”、“行業性”、“實踐性”及“創新性”[3]。然而,實現這些特征的重要途徑就是系統學習專業課程,特別是專業核心課程。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它主要培養學生有效地將項目管理的基本知識與建設工程項目結合的實踐能力。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具有高度的“知識性”、“實踐性”、“綜合性”[4-5]。在本專業諸多的課程中,工程項目管理的教學難度可見一斑,它要求任課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現場工程經驗。近十年來,在工程建設領域涉及的安全生產事故、質量事故、成本控制不嚴格導致的虧損等與管理人員對項目管理知識缺乏直接相關。盡管這種現象由于當前國家推行的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應從最初的培養階段著手,即在高等學校的學習階段重視學生(未來工程管理人員)對項目管理的基本理念與原則的掌握,從而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為例深入探討其在教材選用、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教學改革。
1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弊端
1.1課程教材選擇難
市場上教材的種類繁多,對一般課程而言同一層次的教材部分內容雖有所側重,但是基本理論相同[6]。然而,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卻存在內容體系不統一的問題,表1為當前該課程比較權威的教材的內容對比。因為它的基本理論需要與特定的行業背景結合,而當前工程建設領域的范疇較廣,比如道路與橋梁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電、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等。另外,建設工程項目的參與方很多(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供應商等),不同參與方項目管理的重點和內容不完全一致。因此,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材選擇比較復雜,教師應該考慮本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行業背景及管理的側重點來選擇教材。為了便于分析各版本教材內容的差異,選取了5種典型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材。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在論述項目管理組織論的基礎上,闡述項目的進度、質量、投資、風險、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但是5種教材基于管理的角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教材1和4主要是站在施工方的角度側重于施工進度管理;教材2和5涉及到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等;教材3沒有明顯區分管理的主體。然而,在實際的項目管理中,項目不同參與方代表的利益不同,項目管理工作的側重也不同,但須明確各參與方的共同目標是順利地完成項目,達到共贏,而不是損害其他參與方的利益,自己獨享成果。另外,由于專業的綜合性使得教學內容存在交叉及重復的現象。
1.2課程教材內容的重復性
工程管理專業具有技術、經濟、管理與法律等四個平臺,專業課程的知識面廣[5]。一般有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經濟學、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造價、施工組織設計等核心課程。同時,工程項目管理也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專業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使得該課程難免與其它課程的內容發生交叉重復。因此,正確處理工程項目管理的教學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不同課程的教師可能來自于不同的院系,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少,教學內容的重復或遺漏比較嚴重。
1.3不重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靈魂”,它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尤為重要。目前有關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存在專業培養計劃不科學、實踐經費緊張及教學管理不合理等問題亟待解決。
1.3.1專業培養計劃不科學
就應用型本科而言,實踐教學理應得到重視,更何況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然而,實際情況卻令人堪憂。一些師范類院校升格為本科后,為了拓展學科門類設置了工程管理專業,但是師資水平極度匱乏,甚至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因而,在擬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不得不放棄該課程的實踐教學計劃。另外,一些新建地方院校的教學管理部門由于多種原因,在一些不需開展實踐教學的課程安排了實踐課時,卻不重視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從表面上看專業總體的實踐課時比例不低,也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因此,加強師資建設,科學規劃專業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3.2實踐經費有限,教學難度大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涉及到各專業、工種的交叉作業,現場的危險源多,易突發安全事故。企業考慮到承擔的安全風險過高往往不愿意接受學生的短期實習甚至參觀實習,這使得課程實踐教學難以付諸行動[7]。因而,有的院校名義上學生都完成了課程實踐報告,但是這種實踐報告單純是為了拿到學分,其實根本沒有條件組織實習或將實習的時間縮短。由于實習經費的限制、校外實習基地少、招生規模太大等原因,這種現象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是個案。當前新興的BIM技術可以實現施工現場的全過程的可視化管理,避免學生進入施工現場帶來的安全隱患,但是因資金的限制而被擱置。
1.3.3教學管理制度不合理
教學管理部門缺乏對建設工程領域的認識,將建設行業的實習等同于師范類專業的教育實習,實習經費完全一致,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師范類的實習可以集中進行,實習單位的容納量大也愿意接受。然而,建設工程行業的單位不可能一次性提供幾十個實習崗位,而且考慮到人身安全問題不愿意接受實習生。教學管理制度的不公平,嚴重影響了教師開展實踐課程的積極性,不利于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阻礙了學科的健康發展,導致培養的畢業生缺少實踐能力。另外,缺少有效的實踐評價體系。有的高等學校用其它專業課程實踐的標準來評價建設工程領域的實踐課程,這種不合理的評價導致教師需要更多的精力來應付學校教學部門的檢查。
2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目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存在的問題,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提出如下改革:(1)廣選教材;(2)以職業導向為目標,科學制定教學內容;(3)著力加強實踐教學等。
2.1不拘泥于教材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通過統計分析歷年畢業生就業數據,發現絕大多數男生從事施工現場管理,而女生主要從事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預算等工作。因此,為了使學生能與工作崗位對接,建議選擇基于施工單位管理角度的教材。即使選定了教材,教材的內容并非完全就是上課講授的內容,章節邏輯、教學側重點也應根據實際而定。總之,應以選定的教材為主線,以調查問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需求,適當參閱多種教材補充相關內容。同時考慮到建設項目管理各崗位的職業要求,應參讀新規范、新標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
2.2以職業導向為原則,制定教學內容
在我國建設工程領域的執業資格考試中,注冊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都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有關。此外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2014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8]:“要將600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淡化學科、強化專業,要按照企業的需要、按照崗位來對接。”因此,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內容應該以職業導向為原則,教學內容應緊密與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通過講解案例習題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又有利于畢業后參加執業考試。同時針對考慮繼續深造的學生,適當擴展基本理論,從而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可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為了更好地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應與其它技術、經濟與法規等類課程一并按照企業要求制訂教學內容。教學單位負責人借鑒同層次院校的辦學經驗,結合自身院校的特點制訂專業培養計劃;然后,召開各專業課程的教師會議,討論決定課程的教學大綱、課時計劃等,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或遺漏。例如選擇表1教材4,該教材的內容與《施工組織設計》的流水施工、單位組織施工設計重復;若選擇表1教材5,教材內容比較多,考慮教學課時的限制,可將合同管理與風險管理等內容安排在《工程合同管理》講授。另外,另選教材或更新教材版本,各任課教師也應及時交流,保證教學內容不重復。
2.3加強實踐教學
2.3.1加強師資建設,制定科學的實踐計劃
學校對新設置的工程管理專業在政策上予以重點支持,采用“內培外引”的模式不斷擴充教師隊伍,并不斷組織教師進行短期培訓與高等學校之間的交流。邀請企事業單位中具有豐富施工管理經驗的人員參與教學或不定期安排學術講座,讓學生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與前沿工程技術[9]。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充分認識到專業的特殊性,將專業培養計劃的主導權移交教學單位。適當增加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實踐課時,盡量避免公共課占用過多的實踐課時,爭取開展現場實習、課程設計、學術報告、模擬沙盤等多種實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2.3.2積極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教學單位深入工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工程咨詢單位等尋求合作,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機制并成立學生實踐基地。學校通過政策鼓勵校內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積極培育“雙師型”教師。建立實踐教學的導師制度,嚴格控制教師指導學生的人數,這樣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及時尋求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也促使教師的實踐水平不斷提高。加強建設虛擬實驗室,應用現代教學手段,開展專業的模擬實踐教學。例如通過BIM技術建立虛擬的工程項目管理的現場施工管理,使得學生熟悉施工過程中進度、成本、質量等全過程控制。借助“工程項目管理沙盤軟件”讓學生充分認識工程招投標、項目談判、簽約、合同索賠等全過程。
2.3.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科學的評價體系
鑒于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實踐的特殊性,通過設立制度激勵教師不斷嘗試教學實踐活動的改革。建立科學的實踐課程考核體系,爭取企業人員參與課程實踐評估。吸引科研水平高或具有專業實踐經驗的教師積極參與,鼓勵教師對實踐教學進行系統性、開放性、動態性的設計,對創新性實踐的指導進行獎勵。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科學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
3結束語
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逐漸加快,一些特大工程項目群日益涌現,這對建設工程領域的管理人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新興學科的工程管理,其基本理論體系也會逐漸完善。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尤為重要。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要從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等多個維度分析,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復合型應用人才。
作者:劉衛東 李麗民 吳江莉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曾暉,顏朝日,曾慶響.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2(3):138-140.
[2]董立平.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應用技術大學[J].教育研究,2014(8):67-74.
[3]任條娟,劉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構建的思考———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1(2):20-22.
[4]寧豐榮.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體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73-77.
[5]黃麗艷,吳玲.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四維平臺”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3,28(7):114-118.
[6]張瑞敏,李小娟.應用型本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3,23(4):93-96.
[7]謝琳琳,張原,王幼松.《工程項目管理》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建筑經濟,2010(7):87-89.
Abstract: Calculates arc network planning working time parameter is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n difficulty. Given the general presentation materials for space time parameter calculations, formulas are more students, technician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 based on their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first introduced six time parameters and calculating step, and finally through a few simple formula gives the method - arc network planning parameter calculation time to help students lear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need.
關鍵詞:項目管理,雙代號,時間參數,總時差,關鍵線路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Dual Code Time parameters Total Slack Critical path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4(c)-0000-00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土建專業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集合的主干專業課程,通過此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具有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其理論和方法,具有從事工程施工管理、企業項目管理和其它有關工程實踐的能力。同時,本課程也是目前土建施工員、質檢員,乃至建造師等一些職業資格證書必考的一門課程,所以此課程在土建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的知識源泉。
雙代號網絡計劃是目前我國建筑行業應用較廣泛的一種網絡計劃表達形式,其是采用箭線和節點組成的網狀圖表示工程的施工進度,由于其能表示各施工過程(工作)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邏輯關系,能找出關鍵工作和關鍵線路,能優化進度計劃,便與計算機管理等優點,所以在工程建設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學生學習雙代號網絡計劃時,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雙代號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計算是學生在學習《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的難點。
1 雙代號網絡計劃工作的主要時間參數
雙代號網絡計劃主要根據各項工作的時間參數確定關鍵工作及關鍵線路。一般在各項工作持續時間確定以后進行時間參數的計算,其主要包括六個時間參數:工作最早開始時間 、工作最早完成時間 、工作最遲開始時間 、工作最遲完成時間 、工作總時差 及自由時差 ,一般各時間參數計算完標注在工作箭線的上側或左側。
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 與最早完成時間 受緊前工作的影響,在所有緊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才可以計算。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 與最遲完成時間 是在任務按期完成的約束下,一項工作最遲必須開始及完成的時刻。工作的總時差 是在不影響總工期的前提下,一項工作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可前后移動使用。工作的自由時差 是在其緊后工作最早開始時間的約束下,一項工作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其可以向前移動,但不得后移。
在以上六個參數中, , ,式中 為工作的持續時間,其是一項工作從開始到完成所需要的時間,一般在繪制雙代號非時標網絡計劃時標注在箭線的下方。
2 工作時間參數計算步驟
計算雙代號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方法很多,下面采用工作計算法進行介紹,其是以雙代號網絡計劃中的各項工作作為對象,計算工作的時間參數,主要步驟包括:
(1)計算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 和最早完成時間 ;
(2)確定計算工期 ;
(3)計算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 和最遲開始時間 ;
(4)計算工作總時差 ;
(5)計算工作自由時差 。
在六個參數計算過程中,本文只介紹工作最早開始時間 、最遲開始時間 、總時差 與自由時差 的計算。
3 時間參數的計算
目前各類《工程項目管理》教材對于雙代號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計算講解篇幅、公式都較多,不利于學生和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理解。筆者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用簡單的公式介紹工作最早開始時間 、最遲開始時間 、總時差 及自由時差 四個時間參數的計算。
(1)最早開始時間 的計算
最早開始時間 的計算是一個加法的過程,從起始工作開始順著箭線的方向一直計算到終結工作,如果未規定起始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令 ,則 ,計算工期 。
(2)最遲開始時間 的計算
最遲開始時間 的計算是一個減法的過程,從終結工作開始逆著箭線的方向一直計算到起始工作,首先令 ,則 ,
。
(3)總時差 的計算
計算完最早開始時間 和最遲開始時間 后,就可以直接利用計算結果計算工作的總時差,即 。
根據工作的總時差就可以判斷關鍵工作,進而找出關鍵線路。關鍵工作就是沒有任何機動時間可以利用的工作,任何關鍵工作的時間拖延都會延誤工期,把所有關鍵工作連接起來的線路就是關鍵線路,它對于網絡計劃的工期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一般情況下,總時差最小的工作就是關鍵工作,特殊的,當計算工期 等于計劃工期 時,總時差等于零的工作就是關鍵工作。
然而,學生在通過計算總時差找關鍵工作過程中,往往認為這種方法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所以筆者在授課時,會給出一種簡單的計算總時差的方法,即某工作的總時差等于關鍵線路總持續時間之和減去某工作所處線路總持續時間之和,如果某項工作處于多條線路,則取最小值,采用此種方法時,一般會把網絡計劃所有線路的總持續時間之和一一列出,如果某條線路總持續時間之和最大,此線路就是關鍵線路。
(4)自由時差 的計算
其計算可表述為: ,一般自由時差計算結果小于等于總時差。
4 結語
通過計算時間參數,可以確定雙代號網絡計劃的關鍵工作、關鍵線路及計算工期等,為網絡計劃的優化、調整及執行提供時間依據,在進度控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相信將本文提出的時間參數計算理論應用于土建類專業教學實踐的話,有助于學生和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的雙代號網絡計劃時間參數計算的進一步理解,滿足在校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及工程項目管理專業人員繼續學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徐占發.建筑施工(第2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