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政治哲學思維導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使用思維導圖學習政治,加強學習效果
思維導圖在輔助教學方面效果驚人,令教育界稱譽已久。它亦稱心智圖,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之一。思維導圖表達發散性思維,簡而有效,專家稱此思維工具圖文并重,具有革命性、突破性,這種思維工具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能夠加強記憶,增進分析,強化比較,能夠將所有的知識點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理清思路有條不紊。思維導圖將思考過程可視化,它構建的知識網絡品質優良、脈絡清晰;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陳述性知識轉變為程序性知識;無論知識儲備有多么龐大,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知識再現的過程中都能夠從微觀層面上準確定位。因此,學生的成就感隨著學習方法的改善逐步增強,彼此增益。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它的思考模式由點及面,回旋簡易,收放自如,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快速而正確的學習方法,它的聯想富于創意,解決問題明了,管理知識儲存井然,效果驚人;思維導圖在挖掘人的潛能方面效果喜人,能夠將人的思考技巧大幅度提高,讓人的記憶力突飛猛進,讓人的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明顯改善,不可與往日相提并論。思維導圖源自腦神經的自性,其學習模式是互動增益,每一個人都具有這種生而有之的學習特性,它是多種感官共同活動的學習互動模式,因而具有放射性的思考能力和其他的優越性。
二、政治教學,弘揚
哲學能夠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現象,促進人們道德素養的提高,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認識層次,凈化精神境界。作為真正的科學,哲學為人類提供了徹底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原則。也只有在哲學的指導下,才能夠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夠快地順利地推動人類社會的全面前進;才能夠對整個社會進行倫理教化;才能夠勇敢地地面對自然;才能夠正確解決人之間的矛盾;才能夠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綜合素質,祛除落后的思想,克服缺點,減少瑕疵,解放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圓滿,從而能夠升華自己,實現人生的最高的價值。哲學能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了解宇宙的真理;讓他們用博大的胸懷,運籌帷幄、高瞻遠矚,要讓他們對“情之最可寶貴者,無如真誠;愛之極被稱揚者,莫過無私”有深刻的認識;面對社會上的各種思潮,教師要教給學生不僅要有正確的認識、有正確的判斷力,有詳盡的分析,有完整的認識,從而對哲學能夠深信不疑。
三、開展德育“比賽”,選出優秀個人與團隊
慧人慧語中說:“成績似水,水成無邊才叫海;團隊如山,山有頂尖方為峰。”也就是說,成績積少成多,浩瀚,團隊積極努力,努力有成,政治思想教育更是如此。優秀者能夠影響一個團隊,優秀的團隊既能影響帶動一批人,又能影響無數團隊。鑒于此,我們定期評選優秀個人與團隊,鼓勵優秀,勉勵落后,借此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定期召開大會,統合德育工作,制定德育工作的目標和計劃、指出當前德育教育的迫切任務,促進交流,加快建設學校德育工作,擴大影響,為了取得長足發展、完善組織構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社會風氣而奉獻每一個人的力量。
一、必須走出對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與復習的幾個誤區
在思想政治備考中要做到研究教材和考綱,把握要求;關注重大時事,把握課本與時事的有機結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走出復習的幾個誤區進行模擬訓練,以此提高應試能力,從而贏得考試。(1)思想政治高考重點考查能力并不意味著否定記憶要求。記憶是思想政治高考重點考查能力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2)不要以為思想政治考題考的大多是死知識,考前突擊,死記硬背即可,要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3)不要以為高三教學與復習的進度越快越好。高三思想政治教學與復習工作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潛心研究教材,透徹地把握教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需要進度,但教學進度必須同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提高效率結合起來。
要實實在在地訓練主觀題解題的三個環節,在知識的運用過程
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所有的思想政治高考題都可以轉化為主觀題,而解好主觀題的關鍵又在于對三個環節的把握。(1)角度:角度把握正確,答題成功了一半。角度把握錯誤,答題徹底失敗。所以解題前首先必須明確答題角度,是經濟學?哲學?政治學?是哲學,哲學的什么角度,辯證唯物論?唯心辯證法?辯證唯心史觀物主義的認識論?人生觀和價值觀?歷史唯心史唯物主義?(2)思維點:題目要求分析哪幾個層次?有設問,再在材料背景中審視設問,最后宏觀把握,找出全部的思維點。(3)組織:政治主觀題一般是滲透思想觀念的完整短文,答題時必須有概括、有說明。思想政治高考題常常是選擇一段材料來創設問題情景,然后再根據問題情景設
置問題。這類材料來源廣泛,無法推測。應使用思維導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這個學科自有特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營造平等、自由、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首先使用思維導圖,發展互動學習,畫思維導圖,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創造天賦會隨之產生,這樣,學生就成為學習的主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只有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才能夠繪制出個性鮮明的思維導圖,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夠加深,對知識的掌握才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才能擁有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唯其如此,學生才能夠感受到學習思想政治的快樂,才能夠正確地認識到學習思想政治的意義。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充分在正面給予引導,協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師生之間就思維導圖能夠進行及時交流,感受思維導圖帶來的便利,體會繪制思維導圖的興奮,達到教學相長。
另外,使用思維導圖,使學生張揚個性、挖掘潛能,也益于因材施教。在展示思維導圖時,學生的知識構建方式、對課程的理解、認識的深淺、分析的正誤、個人的喜惡、對問題的看法、處理問題的方法,可以說,在教師的眼中一目了然。教師應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提升學習的速度,關注每一個層次的學生,揚長避短,去粗取精。
一、情境切入式導入法
教師從某種具體情境入手,可以是學生的言談舉止、教室的布置或變化、班級剛開展過的某種活動等,或者教師有意識地對某種情境稍作加工處理,隨機應變,靈活自然地加以簡要的概括、總結、點撥,然后迅速切入該節課的教學主題。例如,在準備講“人生的真正價值”內容時,正趕上學校宣傳郭明義事跡,我就問學生:“同學們知道郭明義的具體事跡嗎?”學生們紛紛搶著說。我又問:“為什么郭明義值得我們學習?”學生們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開始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只要找準契合點,馬上利用新的情境繼續進行教學,比提前準備的導課效果可能更好,更有適時性、針對性,這種導語形式反映了它具有很強的應變魅力。
二、提問吸引式導入法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維一般都是從問題開始的,遵循這一認識規律,為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動機,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抓住事物的關鍵,巧妙設置疑問,提出學生感興趣而又一下子難以解決的問題,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引起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哲學”概念時,我就設計了如下問題:“哲學思想人人都有嗎?”“世界觀是哲學嗎?”“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嗎?”“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具體方法指導嗎?”……以這樣層層設疑、環環相扣的導語開頭,引發了學生追問問題結果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一開始就處于求知狀態,也就是處于興奮狀態,從而使政治課產生認知魅力,培養了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引用典故式導入法
中外文化都有很多典故,這些典故含義深刻、意味深長,是有很高藝術性和文學性的作品。在政治課中,適當地引用典故,使抽象理論形象生動,使深奧的道理淺顯易懂,既可以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學生輕松地接受和形象地理解所講的內容,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主觀符合客觀”這一框題時,我講述了一個“畫家畫牛”的典故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古時候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兩牛相斗圖,甚為得意。他給朝廷的一些官員看,他們也都稱贊不已。可是當他把此畫給一位農民看時,這位農民卻哈哈大笑,他說兩牛相斗,為了用力擊倒對方,它的尾巴永遠是夾著的,絕不會高高翹起來。畫家聽了之后面紅耳赤,再也得意不起來了。那么畫家為什么會鬧這樣一個笑話呢?這又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內容――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熱烈地議論著,積極性很明顯表現出來,我很快就可以進入到課文主要內容的教學中。這樣運用典故來進行導課,可以使枯燥的政治課富有文學魅力,強化了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音樂導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