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有機化學的反應范文

有機化學的反應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有機化學的反應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例1下列有機反應中,不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A.CH3+Cl2光照

CH2Cl+HCl

B.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C.CH3CH2CH2CH2OH +HBr

CH3CH2CH2CH2Br+H2O

D.C2H5OH+HOC2H5濃硫酸140℃

C2H5OC2H5+H2O

解析根據取代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A、C、D均屬于取代反應;而反應B不屬于取代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故答案為B。

知識點撥①取代反應的特點是“交換成分,有上有下”。

②常見的取代反應有:烷烴、苯及其同系物、酚等的鹵代反應,苯及其同系物、酚等的硝化反應與磺化反應,酯化反應,醇與氫鹵酸(HX)的反應,醇分子間脫水生成醚的反應,有機物的水解反應。

③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的主要區別:一是取代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不一定有單質,而置換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一定有單質;二是取代反應一般進行不完全、速率慢,而置換反應一般能進行完全、速率快;三是取代反應無電子得失,而置換反應有電子得失。

二、加成反應

例2下列有機反應中,不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A.CH3CH=CH2+HCl催化劑

CH3CHClCH3

B.CH2=CHCH2CH3+H2O催化劑CH3CHOHCH2CH3

C.CH2=CHCH3+2Cl2光照CH2=CHCHCl2+2HCl

D.CH2=CHCH2CHO+2H2催化劑CH3CH2CH2CH2OH

解析根據加成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A、B、D均屬于加成反應;而反應C不屬于加成反應(屬于取代反應)。

故答案為C。

知識點撥①加成反應的特點是“合二為一,只上不下”。

②常見的加成反應有: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與H2、鹵素(X2)或鹵化氫(HX)的加成反應,不飽和烴與水的加成反應,芳香烴、醛、酮、葡萄糖、果糖等與H2的加成反應。

③能發生加成反應的有機物一般含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碳氧雙鍵等不飽和鍵。

④取代反應與加成反應的主要區別是:取代反應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一般不變,而加成反應反應后分子數目一般減少。

三、酯化反應

例3下列有機反應中,不屬于酯化反應的是()。

A.CH3CH2CH2OH+HCl

CH3CH2CH2Cl+H2O

B.CH3CH2COOH+HOCH2CH2CH3

CH3CH2COOCH2CH2CH3+H2O

C.CH3CH2OH+HO―SO3H(濃)濃硫酸CH3CH2O―SO3H+H2O

D.\[C6H7O2(OH)3\]n(纖維素)+3nHO―NO2(濃)濃硫酸\[C6H7O2(ONO2)3\]n+3nH2O

解析根據酯化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B、C、D均屬于酯化反應;而反應A不屬于酯化反應(因HCl是非含氧酸,且生成物CH3CH2CH2Cl屬于鹵代烴、而不屬于酯)。

故答案為A。

知識點撥①酯化反應概念中的酸指有機酸(羧酸)或無機含氧酸(如H2SO4、HNO3等);醇不僅指醇類,而且包括含醇羥基的有機物(如葡萄糖、纖維素等)。

②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

③羧酸與醇發生酯化反應的原理: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羧基上的羥基跟醇分子里羥基上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即脫水方式為“酸脫羥基醇脫氫”),其余部分互相結合成酯。無機含氧酸與醇發生酯化反應的原理:一般是無機含氧酸分子里羥基上的氫原子跟醇分子里的羥基結合成水(即脫水方式為“醇脫羥基酸脫氫”),其余部分互相結合成酯。

④常見的酯化反應:無機含氧酸與醇或糖等的酯化反應,羧酸與醇或糖等的酯化反應,羥基羧酸分子內或分子間的酯化反應。其中,二元羧酸與二元醇或羥基羧酸發生酯化反應時,可以生成鏈狀酯、環狀酯或高聚酯。

四、消去反應

例4下列有機反應中,不屬于消去反應的是()。

A.CH3CH2CH2CH2OH濃硫酸CH3CH2CH=CH2+H2O

B.CH2CH2CH2Cl+NaOH

乙醇

CH2CHCH2+NaCl+H2O

C.BrCH2CH2CH2CH2Br+2NaOH

乙醇CH2=CHCH=CH2+2NaBr+2H2O

D.2CH3CH2CHOHCH3+O2

催化劑

2CH3CH2COCH3+2H2O

解析根據消去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A、B、C均屬于消去反應,而反應D不屬于消去反應(根據氧化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D屬于氧化反應)。

選D。

知識點撥①消去反應的特點是“一分為二,只下不上”。

②常見的消去反應有:鹵代烴與強堿的醇溶液共熱的反應,醇分子內的脫水反應。

③與連有鹵素原子或羥基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有氫原子的鹵代烴或醇,才能夠發生消去反應。

④由于苯環是穩定結構,鹵素原子直接與苯環相連的鹵代烴(如Br)或酚(如OH),既使與連有鹵素原子或羥基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有氫原子,也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五、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

例5下列既不屬于氧化反應,又不屬于還原反應的是()。

A.2C6H6+15O2乙醇12CO2+6H2O

B.2CH3CH2CH2CHO+O2

催化劑

2CH3CH2CH2COOH

C.CH3COOH+HOCH2CH2CH3濃硫酸

CH3COOCH2CH2CH3+H2O

D.CH2=CHCHO+2H2催化劑

CH3CH2CH2OH

解析根據氧化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A、B屬于氧化反應;根據還原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D屬于還原反應;而反應C既不屬于氧化反應,又不屬于還原反應(屬于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答案為C。

知識點撥①氧化反應的特點是“得氧”或“失氫”;還原反應的特點是“得氫”或“失氧”。

②常見的氧化反應有:有機物的燃燒反應、有機物(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與苯環相連的碳原子上有氫原子的苯的同系物、醇、醛等)與酸性KMnO4溶液的反應、苯酚與空氣中的氧氣的反應、醛及含有醛基的有機物與銀氨溶液或新制Cu(OH)2的反應、醇或醛的催化氧化或被強氧化劑氧化的反應。

③常見的還原反應有:有機物與氫氣的加成反應。

④連有羥基的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的醇才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含有碳碳不飽和鍵的有機物、芳香烴、醛、酮、單糖等能夠發生還原反應。

六、水解反應

例6下列有機反應中,不屬于水解反應的是()。

A.在一定條件下,乙烯與水反應生成乙醇

B.在一定條件下,丙酸乙酯與水反應生成丙酸和乙醇

C.在一定條件下,蔗糖與水反應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D.在加熱條件下,2-溴丙烷與NaOH的水溶液反應制2-丙醇

解析根據水解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B、C、D均屬于水解反應;而反應A不屬于水解反應(屬于加成反應)。

故答案為A。

知識點撥①有機物的水解反應屬于取代反應。

②能發生水解反應的有機物主要有:鹵代烴、酯、油脂、雙糖、多糖、肽和蛋白質等。

③鹵代烴發生水解反應的條件是與強堿(NaOH或KOH)的水溶液共熱,鹵代烴水解可生成醇(或酚);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相應的酸和醇,酯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相應酸的鹽和醇;油脂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相應的高級脂肪酸和甘油,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相應的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麥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肽和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為氨基酸。

④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

⑤單糖(如葡萄糖、果糖)不能發生水解反應。

七、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

例7下列有機反應中,屬于縮聚反應的是()。

A.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應

B.由3-羥基丙酸合成聚3-羥基丙酸的反應

C.由1,3-丁二烯合成聚1,3-丁二烯的反應

D.由HOOC(CH2)4COOH和H2N(CH2)6NH2合成高聚物的反應

解析根據加聚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A、C都是由不飽和的單體通過加成的方式生成高聚物的反應,則反應A、C都屬于加聚反應;根據縮聚反應的概念可知,反應B、D在生成高聚物的同時都有小分子生成(反應B生成的小分子物質是水,反應D生成的小分子物質是氨),則反應B、D都屬于縮聚反應。

故答案為B、D。

知識點撥①加聚反應的特點是“加成聚合,只上不下”;縮聚反應的特點是“縮合聚合,有上有下”。

第2篇

有機化學是發展最迅速的化學學科,利用有機合成可以生產出人們所需要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機物,而這正是基于對有機化學反應的研究。本節課從反應機理出發研究有機反應,以逆合成分析理論為指導合成有機物,讓學生對有機合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學生將來學習相關專業打好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有機化學的意義,對立志于從事化學相關職業的學生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二、教材分析

“有機化學反應的研究”屬于蘇教版選修模塊《有機化學基礎》專題1的內容。該專題介紹了科學家研究有機物的方法,教材按照有機物組成的研究

有機物結構的研究有機化學反應的研究這樣的順序編排,使得學生對研究有機物的方法有一個系統的了解,而關于有機化學反應的研究不僅鞏固了必修2中所學的有機反應類型,并且對有機反應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讀,為后續有機的推斷和有機的合成的學習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必修2專題3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這對學習本節課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本節課中的逆合成分析理論,有機反應機理是屬于大學有機內容,難度較大,需要教師進行簡化處理以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反應機理在有機化學反應研究中的重要性;能用同位素示蹤法解釋簡單的化學反應;知道甲烷鹵代反應、酯化反應、酯的水解反應機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收集信息等能力,通過理論與生活、生產、科研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科學史料的介紹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作指導。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有機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的價值體現

PPT展示 屠呦呦以及青蒿素的分子結構(如圖1所示)。

教師: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獎,她獲獎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發現了青蒿素。

教師:那么人們是從哪里獲取青蒿素的呢?

學生:從青蒿這種植物中提取出來的。

PPT展示 青蒿素資料。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瘧疾藥物之一,目前青蒿素主要從植物黃花蒿中分離提取得到,由于黃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極低,加上黃花蒿的種植又會受自然災害、地理條件和種植技術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青蒿素的產量并不穩定,對于貧困地區的患者來說青蒿素的價格過于昂貴。

相較于植物提取,科學家想到了依靠有機合成的方法合成青蒿素,讓青蒿素的生產不再依賴于一年一茬的黃花蒿,以保證穩定供應。

總結:通過有機合成可以獲得大量有特殊功能的有機物,如人們現在使用的西藥都是通過有機合成獲得的。作為高中生需要了解有機合成的方法和規律,為將來從事相關職業打好基礎。

設計意圖:以2015年重大科學成就――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為素材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借助合成有機物這一載體將本節課的主題“有機反應的研究”滲透其中。

問題探究 乙酸乙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和極好的工業溶劑,可用作香料。如何合成乙酸乙酯?

學生1:乙酸和乙醇通過酯化反應得到

學生2:將乙醇先氧化得到乙醛,再將乙醛氧化獲得乙酸,最后將乙酸和乙醇酯化。

學生3:乙烯先和水反應生成乙醇,乙醇再氧化得到乙醛,乙醛氧化得到乙酸,最后乙酸和乙醇酯化。

教師:那么選擇哪種原料好呢?

學生4:第1種方法好,因為步驟少。

學生5:第3種方法好,因為乙烯原料廣泛,成本低。

教師:很好,合成有機物選擇的原料應滿足廉價易得,綠色環保的要求。

設計意圖:合成乙酸乙酯沒有直接給出原料,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比較幾種原料,使學生認識到合理選擇原料的重要性。

環節二:有機反應研究的重要方向――反應機理

1.酯化與水解反應的反應機理

教師:有機反應是有機合成的基礎,對于有機反應哪些方面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學生1:反應類型、反應條件、影響因素。

教師:從微觀角度分析,乙酸和乙醇酯化時的斷鍵情況如何?

學生2:酸脫羥基、醇脫氫。

教師:如何通過實驗方法證明呢?

學生3:同位素示蹤法。

教師:很好!同位素示蹤法是研究反應機理的有效方法之一,請同學們描述一下實驗方法。

學生4:將乙醇中的氧原子用放射性的18O標記,反應后觀察18O是在水中還是在乙酸乙酯中從而判斷斷鍵的位置。

教師:同位素示蹤法是由匈牙利化學家海維西獲發現的,他也因此獲得了194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設計意圖:以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為例,教師分別從濃硫酸的作用、反應溫度、乙酸乙酯的產率、乙酸和乙酸的斷鍵情況等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到有機反應可以從反應條件、影響因素、反應機理等方面去研究。同時介紹同位素示蹤法的發現者海維西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研究需要創新意識。

2.甲烷和氯氣的反應機理學生活動 書寫甲烷和氯氣反應的方程式(反應物和生成物均用結構式表示),并描述甲烷和氯氣反應的實質。

學生:甲烷和氯氣的反應屬于取代反應,甲烷中一個碳氫鍵斷裂,同時氯氣中的氯氯鍵斷裂,氯氣中的一個氯原子代替了甲烷中的一個氫原子,生成了一氯甲烷和氯化氫。生成的一氯甲烷繼續和氯氣發生類似的反應生成二氯甲烷和氯化氫,以此類推分別生成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教師:甲烷和氯氣按體積比1∶4混合,反應后產物的成分是什么?

學生1:只有四氯甲烷和氯化氫。

學生2: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及氯化氫。

教師:到底是哪位學生正確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甲烷和氯氣是否是同時斷鍵,同時交換原子呢?(展示表1中數據)

學生:由于氯氣中的氯氯鍵比甲烷中的碳氫鍵鍵能更小,因此更容易斷裂。

教師:很好,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甲烷和氯氣反應機理的圖片(見圖2),并根據微觀符號描述一下該反應的歷程。

學生:光照后氯氣分子首先發生斷裂生成氯原子,氯原子和甲烷分子碰撞生成氯化氫和?CH3,?CH3再和氯氣分子碰撞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原子,氯原子接下去又發生碰撞,從而使反應延續下去。

教師補充:化學家對氯氣和甲烷的反應提出如下的假設:

自由基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甲烷和氯氣產物的復雜性,隨著科技的發展自由基反應已經不再是一種假設,利用電子順磁光譜可捕捉到反應過程中自由基信息,證實了自由基歷程的真實性。

設計意圖:甲烷和氯氣反應產物眾多,學生在沒有學習該反應的機理前往往會認為書本上甲烷和氯氣的反應是逐步進行,通過自由基反應機理的學習可以有效地糾正學生的這一錯誤觀點,并且使學生認識到學好反應機理的重要性。

學以致用 已知有機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連接兩個羥基是不穩定的,會自動脫水。

請在方框中填寫加氧氧化的中間產物的結構式。

要證明這兩種過程哪一種是正確的,我們仍然準備用同位素原子示蹤法。用18O2和銅催化劑在一定的溫度下氧化乙醇,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若18O只存在于產物H2O分子中,則說明醇的氧化是按①的過程進行

B.若在產物H2O分子中含有18O,則說明醇的氧化是按①的過程進行

C.若在產物乙醛分子中含有18O,則說明醇的氧化是按②的過程進行

D.若醇的氧化按②的過程進行,則18O只能存在于產物乙醛分子中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反應機理以及同位素示蹤法等相關知識點,做到學以致用。

環節三 逆合成分析理論的具體應用

交流討論 對于較復雜的有機物的合成,美國化學家科里提出的逆合成分析理論可以給我們提供幫助。逆合成分析法即分析目標分子結構,斷開化學鍵將其拆解為更簡單、更容易合成的前體和原料,從而完成路線的設計。請同學們找出下列有機物的斷鍵位置并推測合成原料。

學生:高聚物可以斷開主鏈2號碳和3號碳之間的碳碳鍵,推測出原料為乙烯和丙烯。環酯可以斷開酯基中的碳氧鍵,推測出原料為乳酸。

能力提升 草酸二乙酯是合成醫藥的重要中間體,請你以乙烯為原料采用逆合成分析理論推導出合成該物質的方法。

寫出有機合成路線圖。

設計意圖:逆合成分析理論是有機合成的重要理論之一,但僅僅介紹該理論并不能使學生有深刻印象,通過分析幾個常見有機物的合成方法,將逆合成法的思路應用到具體的實例中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有機推斷能力,也使學生明白該理論在有機合成中的重要意義。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部分教學內容不屬于高考考試范疇,因此有很多教師將教材中的這塊內容簡單處理或者忽略不講,其實從教材的編排上看本專題是要告訴學生研究有機化學的方法是什么,以及過往的化學家是如何研究有機化學的,因此該章節更多的是側重于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學生在高一已經學習過必修1中的有機化學,該專題內容既是對高一內容的總結又是對后續不同種類有機物的學習做鋪墊,同時也將高中有機化學和大學有機化學相銜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對將來是否從事有機化學研究提早進行職業規劃。因此筆者認為本節內容不僅不能舍棄,還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力求使課堂教學更加飽滿,更加有內涵。

2.本節課的設計分為三個環節:環節一以合成青蒿素為背景使學生認識有機合成的意義;環節二以學生已知的合成乙酸乙酯為素材總結有機合成的一般方法;環節三以合成復雜有機物為例使學生了解逆合成分析理論在有機合成中應用。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并將有機反應條件的選擇、有機反應機理的研究融入其中,從而使學生對有機合成的流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不斷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如將屠呦呦和青蒿素,美國化學家科里和匈牙利化學家海維西獲得諾獎及電子順磁光譜檢測自由基等科學界的成就及現代前沿科技介紹給學生,使學生意識到化學不僅僅是停留在課本上的知識而且還是一門很有研究價值的學科。

第3篇

現代有機合成工業不斷的發展,其化工產品制造過程中的催化劑種類也不斷增多。其中非金屬有機催化劑是有機化學反應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催化劑,其工藝的成熟引起了有機化學的一場重要的變革。由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性能比較好,逐漸取代了其他的催化劑,成為有機化學反應中催化劑的主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同種類的非金屬有機催化劑也不斷被研發出來,不斷地革新有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使用,成為了現代有機化學的前沿研究領域。

一、非金屬有機催化劑

非金屬有機催化劑指的是具有催化劑的基本性能,但元素中不含有金屬離子的有機化合物。其催化的原理是通過分子中含有的氮、磷等元素與被反應物的化學鍵結合從而形成活化的中間體,隨后利用自身的結構來控制形成不同產物。目前非金屬有機催化劑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有機胺類、一類是有機磷類、一類是手性醇類質子催化劑。相比較于金屬有機催化劑,非金屬有機催化劑有更好的催化性,在尤其是當應用與不對稱合成的時候,經其催化的反應大都有很好的收率和對映選擇性。另一方面,非金屬有機催化劑具有成本比較低廉、更容易制造、更容易保存等優勢,使得其不斷替代金屬有機催化劑,成為有機催化劑的主流。目前,我國對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利用還是剛剛起步階段,對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理論研究比較多,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不多,許多化學反應還仍然未找到合適的非金屬有機催化劑,只能夠使用金屬有機催化劑,因此,對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各個方面的研究實驗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目前已經有的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利用原理做一個簡單的匯總,對于一些新的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利用做一個簡單的展望。

二、非金屬有機催化劑在有機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1、重新排列分子結構反應

重新排列分子結構指的是對于分子中的碳骨架進行重新排列,從而發生結構的異化,其模式是一個取代基從一個原子轉移到另一個原子中,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過程中,使用的是類似的原理,使用有機叔磷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使得叔磷和三建發生加成反應,三苯基膦脫除后又與三苯基膦進行加成,從而生成共軛二烯酮。一個催化反應就完成了,這樣一個反應的效率比較高,而且比較簡單,在大生產中能夠直接用于生成中間體。

2、環加成反應

環加成反應指的是兩個共軛體系的分子結合成一個環狀分子的反應,是使得兩個小分子結合形成一個比較大的環狀分子的過程。像是利用丁二烯酸酯和貧電子烯烴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發生環加成反應,形成了環戊烯,或者是通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使得丁二烯酸甲酯和芳環發生環加成反應生成相應的環加成產物,兩種反應都是通過原有物質中的烯的結構,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偶極子,再通過加成的方式形成了大型環狀分子;另外一種環加成的方式是利用反應的過程中生成的中間體,利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使得醛逐漸加成形成環加成的產物,像是乙烯酮和三氯乙醛的加成反應;此外,環加成的原理還包括不對稱的環加成反應,Diels-Alder反應等等不同的方式。

3、縮合反應

縮合反應是指一個以上的有機分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形成一個大分子的反應,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失去比較小的分子像是水分子或者是一些結構比較簡單的分子。在有機化學反應中,縮合反應包括羥醛縮合反應即烯胺上的氮原子與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醛羰基上的氧原子共享同一個氫原子從而發生縮合反應,也包括米希爾加成、羅賓森環化反應等等。

4、共軛加成

共軛加成是指共軛體系的兩側或者是中間的原子發生加成從而形成共軛加成反應體。共軛加成包括硫醇的共軛加成、多氮化合物的共軛加成。其原理都是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作用下,共軛體系中的兩個原子發生了加成反應形成新的物質,其反應的對映選擇性比較高,因此反應的效果比較好。5、氫氰化反應氫氰化反應通過醛和氰化氫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手性氰醇,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反應中間體。原本手性氰醇的生成比較復雜需要使用氰酶進行催化,但由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使用,同樣能實現反應過程中的高轉化率和高對映性,因此極大的提高了手性氰醇的生產效率。另外一種是亞胺的氫氰化,其原理與手性氰醇生成的原理是類似的。

6、烷基化反應

烷基化反應是指有機化合物中的碳氮氧中的氫原子被烷基替代,從而形成新的烷基化產物。其包括了不飽和雙鍵烯丙基化等不同種類的烷基化反應。

三、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网址入口2020国产 | 五月婷婷一区 |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欧美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高清一二三区 | 丁香六月伊人 | 免费污污视频网站 | 成人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 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 新男人天堂 |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 在线欧美色 | 婷婷资源综合 | 色激情五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在线视频网站 | 欧洲福利视频 | 伊人狠狠色j香婷婷综合 | sese五月天 | 99色在线播放 |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 欧美 自拍偷拍 | 一区二区免费看 | 婷婷六月激情 |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 一级中文字幕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不卡 |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不卡 |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亚洲 | 亚洲免费网 | 亚洲视频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