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經濟發展的認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對我區經濟現狀的認識。對于我區經濟發展的現狀,可以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來進行一下分析和說明。
從縱向比較看成績顯著:
____年我區國民生產總值達到__.__億元,比____年增長___,GDP達到__.__億元,發展速度是可喜的。
產業結構狀況進一步改善。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由____年_._:__:__._發展為_:__._:__._。第一產業比重明顯下降,第三產業比例明顯提高。
____年全區財政收入完成____萬元,比____年增長___._,年均遞增__._,是__區財政增速最快的時期。
從橫向比較看差距明顯:
我區的經濟增長雖然較過去有了很大增長,但由于經濟總量增速緩慢,勢必影響經濟的增長速度,我區的經濟增長較之全市其他縣區仍然落后。
產業結構仍有調整空間。相對于發展較快的地市區,我區的產業結構調整仍處落后,一產和三產的比重仍有進一步調整空間,從而達到最佳的配置。
財政收入水平仍處落后。我區財政收入較之往年有大幅提高,但部分原因歸結于財政政策的部分改變,以及全市財政收入提高的拉動作用,在與全市其他縣市比較來看,仍處于落后。
通過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區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經濟發展成果,但與先進地市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時反映出我區經濟發展仍有巨大潛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我區經濟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和薄弱環節
_、我區經濟發展宏觀調控力度不夠,使得經濟發展總體缺乏特色。特色經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亮點,而我區的經濟發展趨于粗放型發展,缺乏“亮點工程”,宏觀調控應在此問題上發揮其作用,積極引導特色經濟的發展。
_、發展環境還不夠寬松。企業對于我區的發展環境仍持觀望和懷疑的態度,不敢果斷投資,需進一步放寬政策,優化投資環境,消除企業的顧慮。
_、對民營經濟的發展重視不夠,措施不力。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然而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較為混亂,缺乏有效監管和扶持,這方面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改善。
三、制約我區經濟發展的因素
_、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依然比較薄弱;
_、工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支撐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太少,粗放型的經營格局沒有得到很好的扭轉,企業發展后勁不足、活力不強;
_、投資總量相對較小,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不強。投資是擴大再生產、改善基礎設施、改善勞動手段和技術裝備手段的重要途徑,是我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和經濟“起飛”的先決條件,是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物質基礎。我區投資總量不僅不能直接帶動相關產業增長,還導致再生產能力不能持續擴大,基礎設施得不到改善。低水平的投入,不僅對當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還影響未來的發展后勁。
_、消費需求不足,對經濟的拉動力偏弱。由于諸多方面原因,我區消費水平較為低下,然而刺激消費難度大,消費升級步伐緩慢,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進一步加強我區經濟工作的對策
_、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從區域經濟看,民營經濟已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從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看,民營經濟的發展還有巨大潛力。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膨脹民營經濟,一是要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對民營經濟的政策要盡可能放開放活,在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等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不斷提高民營經濟在區域經濟中的比重。二是要積極引導發展。引導民營企業興辦“龍頭”企業、“龍頭”市場,發展具有技術支撐的高效企業;從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大眾、低質產業產品中退出,發展特色經濟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引導民營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姻結緣,提高民營經濟整體素質;引導民營企業“走出去”,大膽參與市場競爭,開拓更大市場。三是要優化發展環境。良好寬松的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借鑒民營經濟發展快的地區的經驗,多引導少指責,多扶持少限制,多服務少處罰;先放后導,先予后取。四是要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強法律宣傳,加大對“三亂”的查處力度,廢除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條條框框,依法制定一些保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_、抓支柱、抓骨干,促進名牌企業大發展。要依托現有的基礎,進一步抓住機遇,招商引資,做大做強,盡快確立區域競爭優勢,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關鍵詞 煤炭經濟 發展方式 認識 轉變
中圖分類號: F407.21 文獻標識碼:A
雖然傳統的煤炭經濟發展方式為煤炭企業的自身以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傳統的煤炭企業經濟發展方式過于粗放,對環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既不利于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因此,我們要積極轉變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煤炭企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一、當前時期我國的煤炭企業在經濟發展轉變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煤炭企業的環境治理存在很大難度并且受到煤炭資源的制約。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的煤炭消費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對于煤炭企業來說必須加大其煤炭生產量,才能滿足市場的這種需求,在這種煤炭生產量急劇增加的形勢下,我國的煤炭資源總量以及煤炭消耗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必然會相應增加,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比如說東部地區的煤炭需求量較大,但該地區的煤炭開采已到極限,只能從晉陜獲取煤炭資源,煤炭的開采形成許多礦坑,給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影響。
(二)煤炭企業的產業結構還有待優化。
就目前我國煤炭企業的發展方式來看,煤炭企業還是靠提升煤炭價格與煤炭產量來帶動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增長。在新的市場形勢下,這種片面追求價格與產量的生產經營方式已不能再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所以說,煤炭企業必須要對其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及優化,發展一個專門的煤炭生產產業鏈,再此基礎上再發展煤炭循環經濟,形成一個穩定的煤炭循環結構,以應對市場上的各種突發狀況。
(三)國家對轉變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缺少政策性的扶持。
在轉變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這一問題上,我國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及法規,致使煤炭經濟轉型沒有一套明確的戰略導向進行支持。所以說,部分煤炭企業雖然投入了部分資金來開發多元化的煤炭產品,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也就是說并沒有形成主導性的產業。而國家的部分優惠政策實施的力度也不夠,往往落實不到位,有些地區,甚至一些較大的煤炭企業直接成為了管理該地區煤炭發展情況的“政府”。
二、如何轉變我國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
(一)整合中小型煤炭企業,發展集團式煤炭企業。
對中小型的煤炭企業進行重組與整合,淘汰掉一些不符合生產規模的個體化私營煤炭企業,還可以通過大型煤炭企業進行兼并或收購,在大型企業的帶動下使生產機制更加規范化。大型煤炭企業由于其生產結構的合理性及穩定性,可以保障社會及人民生產生活中所需煤炭產品的有效供給,從而確保煤炭市場的秩序穩定;同時還可以規范煤炭行業的各項制度,對煤炭企業的發展有一個具體的規劃,并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來執行。淘汰中小型的煤炭企業在某種程度上也淘汰了部分比較傳統落后的生產與管理方式,可以通過整合與優化來使煤炭企業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理念相協調。
(二)國家制定相關政策作為煤炭企業轉變其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導向。
要轉變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應從國家煤炭相關政策進行入手,只有國家出臺相關規定或政策才能使這種轉變有據可依,也才能使這種轉變有明顯的成效。近年來,國家以某些煤炭大省為試點,以市場機制與政策扶持相結合的方式來發展我國煤炭企業,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所以說,國家應加大相關的制度與政策引導,從而對轉變煤炭的經濟發展方式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通過企業也可以根據國家政策對不符合生產要求的落后機制進行改造,使煤炭生產更加安全、更加環保。
(三)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來使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得到轉變。
科技使第一生產力,任何行業要取得實質性的發展都離不開現代化科技的扶持,煤炭企業的發展與房展方式的成功轉變同時也要依賴于現代化技術對煤炭的產業化研發及生產機制進行革新。自改革開放至今,科技創新在煤炭企業的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已相當顯著,把先進的科技手段運用的煤炭企業當中,可以使煤炭的生產機制更加科學化,高效化,從而提高煤炭生產的效率。還有就是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對煤炭生產的設備、工藝以及流程等進行優化,并把其進行推廣普及,使煤炭企業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從而加快煤炭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同時利用現代科技對煤炭生產結構進行優化,使煤炭的生產過程更加清潔環保,還可以利用煤化工或者煤炭氣化等技術手段把煤炭的工業試驗轉變為煤炭的工業生產,從而促進整體經濟方式的轉變。
三、結語
煤炭經濟作為影響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及發展步伐的關鍵性因素,其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而傳統的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的形勢。所以說,國家以及煤炭企業必須要積極進行探索,通過轉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來提高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而推動全國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礦業工程集團建井工程處)
參考文獻:
[1]俞珠峰,王立杰.淺析我國煤炭資源的有效供給能力.中國煤炭,2008(09)
[2]張宏.加大資源整合力度 推進煤炭結構調整.煤炭經濟研究,2009(10)
關鍵詞:服務經濟;發展;認識
一、服務經濟加速發展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服務經濟(Service Economy)是以人力資本基本生產要素形成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服務經濟是以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經濟形式,總的來說,服務經濟是以服務活動在社會經濟的大蛋糕中占到主導地位為標志的.換句話來說,就是指服務行業的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總和。
二、服務經濟是現代經濟充分發展的社會經濟形態
1.服務經濟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工業基礎之上的
從對許多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服務經濟在工業化之前就已經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一般情況下,服務經濟的GDP份額不低于第二產業的產值,進入到工業化發展時代,工業經濟的雄起對于服務經濟是有著一定的沖擊的,相應的,服務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直到后經濟時代,工業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以后,整個社會的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致,使得服務業的需求井噴,這樣一來,直接促進了整個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直線上升,服務業比重進入新一輪持續上升軌道,并逐漸占據經濟發展主導地位,實現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的過渡和轉型。
2.服務經濟的形成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錢納里曾經做過相關的研究,結論如下:
當人均收入達到2400到3600美元的時候,工業化就進入到后工業化時代,就是說人均收入達到2400美元就可以作為服務經濟發展的起點.同時,人均收入與服務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現出一種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服務業所創造的產值也是在不斷增加的。
三、服務業是服務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1.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心
服務業對于解決國民經濟中的就業問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美國為例,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美國的服務業吸納了整個美國社會就業人口的78%,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重,中國臺灣以及英國服務業就業比重甚至高達80%,并且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主要發達國家服務業就業比重的上升幅度均顯著高于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上升,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心。以美國為例,從1970年到2006年間,美國服務業的產值比重由64%上升到82%,增加了18個百分點,但是服務業的就業人口比例由40%上升到76%,近乎增加了一倍,類似的,法國和德國的服務業產值比例分別由58%和50%提高到77%和72%,增加幅度明顯。
2.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
在服務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呈現出一種加速的傾向,主要表現在服務業占到國民經濟的比例以及吸納就業人口的數量都在不斷的增加。從1980年到2007年間,美國的服務業占到國民經濟的比例由64%遞增至78%,增加了14個百分點;德國服務業占到國民經濟的比例由57%遞增至72%,增加了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美國的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比例比重由1980年的40%遞增到2005年的78%,增加了將近一倍,德國的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比例比重由1980年的43%遞增到2005年的76%,增加了33個百分點。除了這些國家以外,其他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四、服務業結構升級成為服務經濟發展的關鍵特征
1.服務經濟的優勢產業在不斷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水平程度的差異也導致了服務業的組成結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工業化之前,服務業的主要結構是指為個人以及家庭提供消費服務和零售服務。但是進入到后工業化時代,主要的服務內容是圍繞著生產和流通環節進行的.
2.生產業和知識型社會服務業成為服務經濟發展的龍頭
隨著服務經濟的發展,生產業和知識型社會服務業不斷壯大,生產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信息通訊、金融保險、教育服務等知識型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在韓國就業總人數中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14.5%大幅上升至2005年的23.1%。知識業的學歷要求以及收入水平相比較于其他行業來說過,是處于很高的層次.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這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