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對音樂教育的認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音樂教育在新的時期要有明確的目的
新時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早期教育。他們發現對孩子的音樂教育應在6歲之前開始進行,可對于幼兒來說只是進行枯燥的技巧練習,很容易使孩子厭煩,甚至扼殺了他們的興趣。
日本的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說:“學習音樂,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起孩子的內心感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和諧能力?!辈还苁菍W習什么,如果不講究方法,不注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根本是培養不出來的。如果把孩子的興趣給破壞掉了,那更是得不償失。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币魳方逃康牟皇前褜W生們都培養成為音樂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音樂,培養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現代人,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達到的。
二、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
科學研究證明,開發右腦,音樂不但可以激發感化,喚起人們的聯想和想象,而且是開發智力的一把金鑰匙。
音樂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學生進行各種活動的意向,對于學生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音樂很容易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因此通過欣賞、歌唱、演奏和表演,學生的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音樂教育中,要學習新的音樂,學生必須注意到音樂中的音色、音高、力度、調式等,這樣學生的觀察力便會得到提高。唱歌還能讓學生鍛煉記憶力。音樂教育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起點和前進的力量??茖W家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成績很糟糕的孩子。4歲的時候才學會說話,上了學考試總是倒數第一名。身邊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笨孩子,沒什么出息??伤母赣H從來沒有指責和抱怨過自己的孩子,反而千方百計地鼓勵他。父親開始教他小提琴后,他很快地展示了自己的音樂才能,并且經常登臺演出。這時,大家對他的看法完全改觀了。他的父親對他說:“孩子啊,其實你非常優秀。不管何時何地,你都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愛因斯坦的父親就是用這種賞識教育法,給愛因斯坦找回了自信心,最終成就了一代科學巨匠。
四、音樂可以使人充滿愛的力量
海頓說過:“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币魳芬云洫毺毓δ塄D―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態美和演唱的情感美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
2008年5月,我國汶川地區發生8級大地震。被埋在廢墟中的孩子們齊唱國歌。當救援人員聽到廢墟下的國歌時,發誓一定要把孩子們救出來。最終孩子們用歌聲戰勝了恐懼,甚至死亡。他們同時也用歌聲喚起了生命的渴望和愛的力量。
五、多彩的音樂教育
隨著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的推廣與實施,在經過了多層次、多部門的培訓學習后,本人逐步樹立了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以徹底轉變舊的教學觀念,努力改革課堂教學,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音樂課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學中,形式也可以多樣化。
1.通過網絡、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
現代科技的發展,運用網絡、多媒體到教學中,可以更直觀、更詳實地將教學內容表達給學生。
2.多安排學生實踐的機會
課堂上開展的音樂教學活動,應該多讓學生親身參與。學??梢蚤L期開展演唱、舞蹈、樂器等興趣小組,并定期開展演出,多給學生們創造鍛煉的機會。
3.讓學生貼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可以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傾聽下自然界中不同的聲音,都能刺激學生對音樂智能的提高。并且能夠讓學生們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4.重視孩子心靈的聲音
[關鍵詞]幼兒 音樂教育
法國文豪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笨梢娨魳穼τ谌祟惖闹匾?。音樂存在與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那么在幼兒園里對幼兒音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我將從以下幾方面談一下對音樂教育的如認識。
一、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一把鑰匙這是不容置疑的,從前蘇聯先于美國的衛星上天就證實了這一點,前蘇聯之所以在科技水平、經濟水平均落后與美國的情況下卻領先美國的航天事業是因為前蘇聯的科研人員個個愛好音樂、能歌善舞,他們有濃厚的音樂氛圍。那音樂對于幼兒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一)音樂會有利的推動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
音樂是人的情感宣泄的方式,高興時的手舞足蹈、放聲歌唱,傷心時的心灰意冷、低低吟唱無一不是通過音樂來表現,合理的宣泄體定會有利于心理的健康。而幼兒天生就喜歡音樂,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產生愉悅的心情,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在音樂中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塑造一顆感受美的童心。
(二)音樂可以培養幼兒的情感
一個人的情商和智商同樣重要,對幼兒情感的培養不容忽視。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劑,在教育中產生的情感會讓幼兒逐步的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音樂教育也是如此,一個音樂作品的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也許正是這種情令人陶醉。
幼兒在《我愛我的幼兒園》中認識幼兒園是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體會到和伙伴一起玩耍的樂趣,從而喜歡上幼兒園的生活。在《我的好媽媽》中,明白了媽媽的辛苦,知道要去疼愛媽媽、幫媽媽做事。在《老貓和小貓》中體會自己與老師像寶寶和媽媽的關系一樣,培養幼兒對老師的信賴感和親切感。真是這一點一滴的體會一點一滴的積累使幼兒的情感更加豐富,在感受作品的同時學會適時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也是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實施需注意的問題
在幼兒園中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包括一下幾點:
(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幼兒對一項活動產生興趣時,就愿意去試一試,從而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再一次音樂活動《娃娃睡覺、跳舞》中,我準備了許多布娃娃請幼兒來當爸爸媽媽,頓時幼兒便被角色吸引,邊聽音樂邊和娃娃一起睡覺、跳舞。睡覺時輕輕的拍娃娃睡覺,跳舞時手舞足蹈很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幼兒能很快區分音樂的不同,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覺。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考慮怎樣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因為有了興趣、有了幼兒得參與才能成功的完成音樂教育的目標。
(二)內容的選擇
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并結合當前的時展狀況。目前大部分內容仍然有遠離幼兒生活實際的傾向,因此內容的選擇要仔細、認真,能符合幼兒的自然發展法則。
1、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要選擇有童趣童真的內容,如:《我愛我的小動物》符合幼兒喜愛小動物的年齡特征,并在歌曲中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增添了許多童趣。《小螞蟻避雨》歡快輕松的曲調讓幼兒很容易接受,在歌曲中學習了小蘑菇幫助小螞蟻的事情,知道小伙伴之間要互相幫助。《小老鼠打電話》則有趣的講述了小老鼠打錯電話,把電話打給了貓咪被嚇了一大跳的事情。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應選擇一些有情節、有角色、能增強求知欲、創造欲的歌曲,音樂教材的趣味性表現在詞曲的結合之中,因此需要教師在選擇中多用心。
2、內容的選擇還要考慮到時展的特點,適應時代的需要
第一,適當的讓幼兒了解我國當前的發展現狀。如:神州6號和嫦娥衛星的飛天,天宮一號的成功運行,可選擇《小星星》讓幼兒感受太空的奧妙和我國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告訴幼兒我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電腦等媒體的普及,幼兒接觸各種成人的音樂,并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月亮之上》《兩只蝴蝶》等歌曲幼兒唱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因此,我們也可有選擇、有創造性的讓幼兒重新學習他們所喜愛的歌曲。上學期教孩子們的《隱形的翅膀》,我用故事告訴他們這是一個受傷的運動員堅強、不退縮,努力上進的過程。而《兩只蝴蝶》講的是兩個小伙伴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非常喜歡和對方在一起做游戲的故事。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的理解他們所唱的流行歌曲,并在其中體會到美好的東西。
(三)音樂形式的創新和嘗試
音樂形式的單一,只是彈著鋼琴一句句的教唱一遍遍的示范,會讓幼兒感到乏味。因此在活動中要不斷的創新要大膽的嘗試。
1、要以情動人
教師首先要被內容所感染,同時用這種情去感染幼兒,帶動幼兒。如:《小樹葉》要表現出秋天小樹葉被吹到地上,離開樹媽媽的悲傷之情,同時體現小樹葉堅強、勇敢離開媽媽后不害怕的精神。
2、可以把歌曲畫成圖片、編成故事,提高歌曲的表現力
在《小螞蟻避雨》中,我借互動分享的理念創設圖片請幼兒講述故事來理解歌詞內容,達到快速記憶、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目的。在學習歌曲后,用拿走一張張圖片的過程,讓幼兒加深對歌曲的印象,這樣能更加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表現的愿望。
(四)音樂氛圍的創設
幼兒時期的音樂活動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不僅在上課時進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進行。比如:早晨來園后欣賞優美的樂曲及拍打節奏;進餐時間聽舒緩的鋼琴曲,為幼兒創設安靜、輕松的進餐環境;午睡前的催眠曲一定會讓幼兒睡個好覺;游戲時間可以學習舞蹈動作,玩音樂游戲……這樣可以讓幼兒處于音樂的環境中,感受平等、寬松的氣氛,也給我們組織活動更加輕松。
音樂有益智的功能、有調節情緒的功能、有審美的功能,同時音樂也是人們生活的反映,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的重任。而以上所說也說明作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提升自己在音樂上的修養,要有足夠的知識和良好的音樂素養去面對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那一顆顆善良美好的童心。我知道自己所要走的路還很長,我會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層樓,為幼兒的音樂教育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音樂 教育理念 認識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師生關系三個教學因素中,如果缺乏師生的情感交流,課堂教學就會是內容貧乏,色彩蒼白的花架子,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子,既站不起來,又深入不下去。音樂課的教學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學生的充分參與,任何音樂教學都會事倍而功半。
1.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同孩子一起看世界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蹲下來,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個人認為,音樂教育工作應該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音樂課,創造性地、靈活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關系。
21世紀的音樂課,孩子們要學些什么?新的課程中貫穿始終并特別強調的是要經常給學生表演和表現的機會。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到學生的心理活動,合理地安排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在智力上、體力上和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
2.建立現代的教育理論,鉆研現代教學方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教育”下的定義是,教育是為了提高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存、學會生存,是 21 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知識重要,能力更重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對于音樂學科教育來說,尤其有他的優勢和重要地位。所有這些跡象表明,音樂教師必須有傳統的教學觀念。
我們音樂教師在致力于現代教學方法運用中必須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引導學生探究、創新,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情境。
3.注重音樂課的氣氛,理解真正的民主開放式教學
音樂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它具有輕松愉悅、生動 活潑、寓教于樂等特點,音樂教學是一個使學生身心主動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只限于一種教學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種教學模式,應以靈活、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人人參與,主動發展自己的個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提高其音樂的綜合素質,成為學習音樂、駕驅音樂的主人。
4.教學觀念、方法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