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安全隱患原因分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 引言
當前高層建筑的大量涌現, 其電梯作為不可缺少的垂直運輸工具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這幾年電梯設備安全狀況總體保持穩中有降的平穩態勢, 和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電梯事故仍呈高發態勢,形勢依然嚴峻。
二、電梯現存的安全隱患因素
1電梯安裝方面的安全隱患因素
隱患之一,是電梯旋轉部件的防護裝置安裝不到位。GB7588— 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規定電梯所采用的保護裝置要能看見旋轉部件,并且不妨礙維護人員的檢查與維護工作。而TSGT7001— 2009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對電梯的旋轉部件防護的要求是:機器設備間、井道內及轎廂上的滑輪、鏈條、限速器、曳引輪等都應該設置防護裝置。
隱患之二,是電梯轎廂內安裝的應急燈亮度不足。TSGT7001— 2009要求電梯的正常照明中斷時,應急燈能夠及時接通,并且應急電源能夠自動再充電。但是,現在大部分正在使用的電梯雖然有應急照明裝置,但轎廂內應急燈的亮度通常達不到要求。例如本市一些電梯的應急照明亮度甚至比不上手機的亮度,根本看不清操作面板和電梯的一些安全提示。
隱患之三,是土建進度與電梯安裝進度不匹配。土建進度滯后主要針對新裝電梯而言。
一旦發生電梯困人,乘客可以通過電梯的五方通話系統(即管理中心主機、電梯轎廂分機、電梯機房分機、電梯頂部機房分機、電梯底部機房分機)與外界取得聯系,從而獲得救援。但在新裝電梯驗收檢驗時,土建部門常常因為進度趕不上,在電梯施工完成并能夠正常運行時值班室的建構還沒有完成,五方對講系統因而會出現問題。而新裝電梯尤其又多安裝在新建居民小區,往往物業管理較為不到位時期,一旦居民小區電梯發生困人事故,聯系不暢,影響救援,容易造成較為惡劣的影響。筆者就曾遇到過此類情況。
2電梯設備運行方面的安全隱患因素
2.1 電梯門系統的事故及其分析
電梯門系統的結構特點,如每一運行過程都有要經過開關門動作兩次,造成了電梯門系統方面的事故發生率居電梯各類事故的首位。電梯門系統事故一般分為剪切、碰撞事故和墜落井道事故兩類。門鎖開關被短、接應急按鈕被短接、門鎖電路短接和門鎖電路故障短接等原因會造成剪切、碰撞事故;層門損壞、強制關門、裝置失效利用緊急開鎖裝置開啟層門、在門鎖損壞或門鎖嚙合尺寸過小的情況下用力扒開門廳等是造成墜落井道事故的原因。2011年本市西區某居民小區就發生過一未成年男童強行扒開電梯層站門墜入井道的不幸事故。
2.2 井道內事故及其分析
建筑層面不斷增加的同時,電梯井壁也不斷高升,這將給電梯井道事故的發生增加一些威脅。電梯井道內事故可分為電梯的沖頂、蹲底、溜梯事故三類,而這三類事故的發生又是緊密相關的。電梯在平層停梯時制動器如果不能可靠制動下閘,就可能發生溜梯;溜梯一定會引發蹲底,蹲底不一定是由溜梯引發的。電梯的制動器是電梯安全運行的重要部件,它的工作性能是否可靠直接關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本市某高校的計算機學院教學樓就曾多次發生電梯溜梯導致部分學生和教師不敢乘坐電梯,后經排查恢復正常運行。
3電梯使用方面的安全隱患因素
3.1 管理方面的缺陷
現在大多數的電梯使用單位在安裝了電梯后就以為萬事大吉了,他們沒有充分認識電梯的使用規范,管理規章不健全。如有些單位用客梯來運送對電梯造成傷害的貨物,如沙子、油漆、煤等。這點在新的居民小區集中上房開始裝修時表現的極為明顯,而施工工人進出電梯時又往往野蠻操作,尤其導致電梯門損壞較為常見。
3.2 乘客使用的不規范
電梯是一種特種設備,正確規范的使用非常重要。由于現在城市人口混雜,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怎么樣正確使用電梯。有的乘客反復多次按按鈕甚至按按鈕時用力過猛;有的乘客帶小孩乘電梯時小孩子在電梯內蹦跳;電梯經常超重。這些不規范使用會給電梯造成很大損害,從而導致一些事故的發生。
三、電梯安全隱患解決方案
對于以上提到的各種現存的電梯安全隱患因素都應該有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下將討論針對現行的各種安全隱患因素的一些可行方案。其中對于電梯安裝方面的安全隱患,主要的解決方法是使用正規廠商的電梯、做好前期驗收工作等,從而可以使電梯有好的質量,為安全運行打下基礎;對于電梯設備運行方面的安全隱患因素如門系統事故, 井道內事故的解決方案是加強電梯運行時的管理及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及增強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識。
1使用正規廠商的電梯
正規廠商生產的電梯能夠滿足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要求,無論是在安全上,還是在可靠性上都能夠得到保障,并且正規廠商的安裝維修人員比較專業,因此,選擇電梯時要選擇正規廠商的電梯。
2做好前期驗收工作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特種設備必須經過檢驗之后才能夠出廠或者交付使用。未經驗收的電梯造成電梯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這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電梯使用單位如果采用外購零部件,該零部件一定要有合格證明和有關的型式檢驗合格證明,同時應對零部件在產品中的協調和功能進行檢驗和調整。安裝、改造、重大維修過的電梯必須是經過安全檢查的,這才能有效減少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
3提高使用單位安全管理意識
電梯使用單位對電梯進行定期監督檢查,重視電梯維護保養和各項使用電梯的規章制度是保證電梯安全運行,防止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使用單位可以建立一套電梯安全管理方案:建立電梯安全技術檔案,把電梯安全運行日志和事故維修都記錄在內;配備合格的專業人員管理電梯使用情況,專業人員要把電梯的日檢、周檢等準確記錄下來;開展排除事故和設備維護的評優活動,獎勵優秀個人和部門。
4加強電梯日常維護保養
電梯使用單位要與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建立合同,做好電梯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而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的職責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單位,應該認真負責其維護保養的電梯的安全性能,比如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調整和檢查;②電梯維修保養單位應該有專門人員輪班來接聽電梯維修電話,保證在當接到故障通知后能立即趕赴現場,采取必要的應急救援措施;③電梯維護保養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④電梯維護保養作業中,現場作業人員不得少于兩人,以保證作業現場的安全防護,使施工安全進行;⑤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單位要協助電梯使用單位建立電梯技術檔案。
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在日常維護保養中發現電梯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時,應當書面告知使用單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應當同時書面向所在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報告。
5提高維護和使用人員及乘客的素質
電梯安裝人員的技術素質、受訓程度以及他們對國家標準、規范的理解、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電梯的安裝質量和電梯的安全技術性能。現在許多電梯安裝人員的技術素質不高,具體表現在對國家標準、規范理解不深,甚至理解不正確;在安裝過程中在不看安裝說明,不執行安裝工藝光憑自己的經驗和習慣進行施工;在安裝過程中不認真填寫安全檢驗的記錄。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城市化的快速前進,電梯的需求量逐漸增大,人們對電梯的可靠性以與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電梯失控超速下墜時自動制停設置的專門安全裝置,電梯安全鉗系統在電梯安全保護裝置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動作正常與否不僅關系到電梯本身的運行安全,更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鵬才.淺談電梯檢測中頂層高度的確定[J].汕頭科技,2006,(2).
[2]孟闖.電梯安全隱患淺析及解決方案[J].裝備制造技術,2011(4).
【關鍵詞】 護理管理;安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嚴格。護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護理的全過程中,不發生法律和法定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2006年全國共發生9800余起嚴重事件,醫院經濟損失2億元[1]。這些現象從一側面反映了醫患之間的不和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醫患雙方都存在明顯的風險及不安全因素。我們面對嚴峻的挑戰和壓力 ,護理管理者必須將護理安全質量管理放在首位,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護理隱患降到最低限度,提高護理安全管理,防止醫患糾紛,是需要護理管理者探討的嚴峻課題。
1 護理安全隱患存在主要原因
1.1 管理隱患 管理不力、要求不嚴,監控不嚴,制度不落到實處,護理人員分工協調不當。
1.2 護理人員素質隱患 對病人護理不周,服務態度差,言語沖撞。有章不循,違反制度或技術操作常規。依賴陪人、護工、實習同學,工作責任心差,觀察不細,粗疏。情感受挫,情緒波動失控,注意力分散,錯誤用藥或執行醫囑。比如和家人或同事鬧矛盾等,情緒有波動,做事心不在焉,這是導致差錯發生的最大隱患,差錯的發生有時就在幾秒鐘,一閃神之間。
1.3 技術隱患 業務知識缺乏,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或不熟練,操作失誤或操作錯誤均給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如對急救設備不會使用,使搶救不得力。
1.4 環境與衛生隱患 醫院的基礎設施、病區物品配備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過濕、過滑致跌傷、床旁無護欄造成墜床,熱水瓶放置不當致燙傷。環境污染所致的隱性不安全因素,如由于消毒隔離不嚴格等造成院內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更新管理方法 (1)護理部嚴格依照規章制度管理,重新細化安全考核標準,注重流程中的督察力度,組織定期檢查、隨時檢查、重點檢查、滾動式檢查、堵塞漏洞,防范缺陷。(2)護士長管理從細節開始,構建嚴謹有序而又充滿活力的護理單元,利用晨會、交班會、例會等評析護理工作中的得失,設想某種不周可能導致的后果。(3)每位護士明確護士的法律責任,嚴格依法執業,持證上崗。熟悉病人享有的權利,明確護患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及護理帶教中的法律責任問題。
2.2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的識別準確性 健全與完善各科室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在標本采集、給藥、輸液、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中、后,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完善關鍵流程的患者識別措施,建立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示的制度。
2.3 提高用藥安全 高濃度電解質制劑等高危藥品,必需單獨存放,醒目標志。對藥名、劑型、外觀等相似相近的藥品具有識別技能。注意藥物配伍禁忌,預防輸液反應。
2.4 提高病人滿意度 加強護患溝通:溝通也是一種護理,是保證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措施[2]。護士必須意識到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根據病人性別、年齡、受教育的程度,采取恰當的方式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和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屬對護士的理解與信任,減少和避免糾紛發生。
2.5 提高護理風險識別能力
2.5.1 建立科學的護理風險管理系統 建立不良事件、壓瘡預報制度,不管是否受到傷害,都要鼓勵護理人員及時上報安全隱患,以期在第一時間采取補救和整改措施,如隱瞞不報,則按相關規定實施懲罰。
2.5.2 善于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 在工作中強化對識別疾病、護理操作、用藥、意外事件中的風險能力外,對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設施、用具都具備戒心,如車輛的剎車、吊桿、氧氣、門窗的安全、床欄功能完好等。
2.5.3 發揮患者監督作用 護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視某些不利于護理安全的行為,或由于某些習慣性行為而忽略其危害性,但患者能夠發現護士發現不了的危險因素。因此,我們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和健康信息傳播,提高病人的衛生信息擁有量,增強其發現問題、提出疑問的能力,為預防不良事件發生贏得機會和時間,提高管理效率。
2.6 培養學習型護士,規范護理行為 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護理專業水平,提高對高危病人觀察能力。
參考文獻
文章來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病人及家屬的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求醫期望值也不斷提高,稍不滿意就易引發醫療糾紛。護理實習生初次參與臨床護理工作是醫療糾紛高發階段。作者對本院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發生的8例護理差錯、投訴案例進行總結,分析臨床護理教學和工作中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學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帶教護理實習生50名,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4例;具體原因見表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護理實習生60人,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1例,差錯為護生發錯藥(未在帶教老師監管下操作),投訴主要原因為護患溝通不完善引起誤解。
1.2方法
(1)護生護理安全隱患原因:護生發生護理差錯、投訴的原因。
從以上案例分析,導致護理安全隱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①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足:護生擅自獨立操作,未認真執行“三查七對”相關的差錯占37.5%.其中發錯口服藥、接錯液體、抽錯血各1例。護生進入臨床,對各種法律、法規了解不多、重視不夠,部分護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帶教老師忙于處理急診病人,此時護生容易脫離帶教老師的視線而擅自進行操作,導致護理差錯;在實習后期護生對各個班次的護理工作比較了解,帶教老師在許多方面已經放手,護生有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由此放松了防范護理差錯的警覺,也因帶教老師疏忽帶教意識而導致護理安全問題。
②基本功不扎實、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護生因操作失敗或反復操作而引起護理投訴占25%.其中反復靜脈穿刺輸液、抽血各1例。護理實習生來自十幾所不同的院校,學歷層次不一,部分帶教老師在因才施教方面做得不夠,讓操作生疏的護生單獨操作,當操作不順利時,病人及家屬常感覺把他們作為學習、練習的對象[1],因而產生不滿情緒,進而引起護理投訴。有時帶教老師憑主觀經驗帶教,想當然護生在某些專業知識方面已經掌握,從而忽視某些細節的帶教而出現護理安全隱患。
③護理操作流程不嚴謹:護生因操作流程不嚴謹而引起護理安全問題占12.5%.如給新生兒洗澡時,不注意水溫,造成新生兒皮膚燙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差錯的發生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護生僅憑自己習慣性思維認為溫度是合適的,不注意經常檢查室溫和水溫,忽略了“三查七對”這道程序,就易發生護理差錯。護理操作流程和查對制度是在長期護理實踐中形成的,正確執行才能有效預防醫療差錯事故。有些護生認識不足,嫌其繁瑣而不嚴格遵守,易導致醫療差的發生。
④護患溝通欠缺: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在有效的溝通基礎上。有些護生由于語言表達不嚴謹、服務態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而致醫療糾紛占25%.如一些癌癥病人,家屬要求對病情保密,但一些護生和病人交流時不注意語言表達方式,將病情透露,導致病人較大情緒波動;護生對病人提出的問題,隨意說不知道,而未及時與帶教老師溝通,幫助解決,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從而導致醫療糾紛。(2)防范措施:
①加強帶教老師安全帶教意識:在護生進入醫院實習前,科教科召開帶教骨干會議,明確帶教老師職責及帶教方法,在帶教過程中要求帶教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2],在給護生提供充分實踐鍛煉機會的同時,堅決不放松對護生的監督和指導,把好護理安全關。
②加強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護生的法律意識淡薄,護理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3]。通過學習《執業護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護生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安全意識,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確實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責任問題,充分認識到護理行為時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約,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
③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護理技術操作常規:護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是防范護理差錯最基本的措施。要求護生嚴格查對制度,嚴格遵守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并規定每位帶教老師認真履行帶教職責,不允許護生單獨操作。
④注重三基訓練: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訓練貫穿整個臨床護理教學的全過程。要求帶教老師多講,通過護理操作示教和床邊指導對護生進行操作訓練;鼓勵護生多問,虛心求教,不斷完善護生的知識體系。
⑤加強護患溝通技巧培養:護理工作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著促使病人早日康復而進行的,這也是它的最終目的,如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4]。在護理教學查房中注重培養護生的溝通技巧和口頭表達能力。
要求護生在工作中要充分體現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經常深入病房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如遇有病人拒絕護生操作時,不要勉強,如遇有技術操作不成功時,應及時表示歉意,避免因溝通不當引發醫療糾紛。
⑥定期檢查、嚴格管理:護士長每天巡視護理安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及時反饋給帶教老師和護生。在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對護生的護理安全教育要貫穿始終,帶教老師要善于發現安全的隱患,將各種醫療糾紛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已發生的差錯行為,要與護生一起分析發生差錯的原因,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2結果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50名護理實習生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4例,發生率6%;實施防范措施后,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護理實習生60名,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1例,發生率2.9%.取得滿意效果。
3討論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婦產科,關系著兩個人的安危。而婦產科對護生來說不是一門重點學科,在校學的知識可能印象不深 。老師應特別注意對護理實習生的能力培養,這就需要取得病人的諒解和配合。要達到這個目的,帶教老師和學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多和病人及家屬溝通,言語親切溫柔,視患若親;其次,要嚴格遵守各項護理規章制度,不得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創造條件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帶教老師要精心指導,學生虛心細致地學習,盡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謝、早道歉”是護理學生預防醫療糾紛發生的有效辦法;這樣才能確保臨床護理教學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劉振雄,黃裕新,聞勤生,等。臨床實習教學中醫療糾紛隱患及防范。西北醫學教育,2005,13(1):28~29.
2駱秀玉,黃宏坤。加強實習生醫療安全教育,防范醫療糾紛。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3,1:133~134.
3謝海娥。潛在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昆明醫學院學報,2005,(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