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傳統的宣傳方式范文

傳統的宣傳方式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傳統的宣傳方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傳統的宣傳方式

第1篇

關鍵詞:移動支付;技術采納;結構方程;二階調節作用

文章編號:2095-5960(2016)04-0057-12;中圖分類號:F830.49;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與格萊珉銀行信托基金聯合開展格萊珉的中國項目,向中國貧困居民提供小額信貸;2010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復星集團、銀泰集團和萬向集團在杭州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金6億元;2011年6月成立重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金10億元;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籌建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負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所有面向小微企業以及消費者個人的金融服務;2014年2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推出余額寶功能,2015年4月,數據余額寶“全球第二”規模逆市增千億。阿里巴巴的成功,不但使百度、騰訊這些中國互聯網公司迅速采取了行動,就連平安集團等傳統金融企業也在嘗試加入網絡金融行業。過去銀行是貨幣的結算中心,掌控著客戶的清算記錄,但是在網絡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臺取代了銀行的結算中心地位,掌控著人們資金流動的清算記錄,據此做出一系列深度的數據挖掘展開的金融業務,成為行業的領導者。而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正遭受著存款較大分流、傳統信貸規模增速受阻、利潤空間收窄等的巨大影響。當然,傳統銀行業對此已經充滿警惕,因為互聯網金融蠶食的正是它們的利益,那么傳統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其利益的繼續瓜分?

從現有的文獻看,針對網絡金融與傳統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作出定量分析的文章很少,并且在分析方法的應用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立足上述問題,指出線下零售的移動支付領域才是傳統銀行跟互聯網金融公司未來真正展開大決戰的地方,如果傳統銀行業在線下零售領域被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二維碼、NFC手機等移動結算技術打敗,等于互聯網金融公司把傳統銀行的線上、線下零售清算業務全部取代,傳統銀行業就失去了在中國的所有零售領域。而網絡金融服務將依托于強大的大數據挖掘功能,通過提供比傳統銀行更低的利率取得競爭優勢,來進一步蠶食傳統銀行業在生產領域的業務,這樣傳統銀行業的萎縮就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以上觀點,本文通過調查人們在購物中對移動支付的選擇傾向獲得樣本數據,以交換理論和效價理論為理論基礎,利用結構方程的方法,實證研究了線下購物中人們在傳統移動支付方式和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新興移動支付方式之間的選擇問題,并進一步探索了影響這兩種選擇的因素。最終,根據得到的結果,分析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新興移動支付技術在現有的線下零售端被接納的情況。本研究不僅有助于預測在網絡金融的沖擊下傳統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也可以為第三方支付和傳統銀行業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二、文獻回顧

在現有對移動支付技術接納的文獻中,主要應用的理論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以及心理學理論:技術采納理論模型(TAM)、計劃行為理論(TPB)、創新擴散理論(IDT)等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技術采納理論模型(TAM)

在過去,多數學者針對移動支付技術被接受的研究所使用的是技術采納理論模型(TAM)及其擴展模型。Davis(1989)借助理理論,針對于信息系統的接受意愿最早提出與應用技術采納理論模型(TAM)。該模型中Davis提出顧客對新技術的接受意愿受五個因素影響: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意愿、使用態度和實際使用。[1]我國對技術采納模型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近年來被學術界重視成為熱點研究問題。徐博藝、高平等,總結出技術采納模型的基本內容和發展歷程并將其發展劃為3個階段:基礎階段、提高階段和發展階段;然后對技術采納模型進行了4個方面的總結:針對不同研究對象的技術采納模型、對技術采納模型具有外部影響的研究、對于技術采納模型內部影響的研究和技術采納模型的跨文化研究;最終,建立了TTF和TMA的整合模型分析我國企業中的ERP的影響因素。[2][3]汪雪芬、徐博藝等提出了企業接受行為受到隱私權保護、信息產權保護和信息的準確性的影響。這一成果使技術采納模型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出有關于信息道德因素的B2B電子商務系統的技術采納模型。[4]

擴展技術采納模型(TAM2)是Venkatesh&Davis(2000)在傳統的技術采納模型的基礎上將效價理論、主觀規范等納入其中。對于移動支付技術的研究是在擴展的技術接納模型的基礎上根據移動支付的特性加入了成本、移動性和方便性等因素。[5][6][7][8][9][10][11][12]香港理工大學的王瑋對技術采納模型、理和計劃行為理論這三個模型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和論述并闡述了對此類問題研究的方向。KIM(2007)[13]認為傳統的技術采納模型對那些新的信息技術的解釋上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在過去,信息技術的接納大多是組織情景下的強制使用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是由組織承擔的。但是在現在這種新的信息技術接納情形中,產生的費用和風險都是由個人承擔的,因為這是一種個人自愿的技術采納行為。特別是在移動支付的過程中,用戶在此過程中在接納了移動支付技術和享受移動技術的同時,還要承擔其風險和費用。[14]基于此種觀點,KIM(2009)在消費者的即時網上購物的電子商務行為中引入了效價理論。由此,客戶在對移動支付采納的過程中會受到效價理論中正向和負向因素的影響。[15]Schierz等(2010)在傳統技術采納模型的基礎上拓展出用于移動支付技術的接受理論模型,并指出,用戶態度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移動性等因素影響用戶接受移動技術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16]Lin(2011)把技術準備這一因素加入技術采納模型中,最終研究結果顯示,技術準備對電子技術服務的使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7]

(二)其他理論

Ajzen(1991)引入計劃行為理論(TPB)研究用戶的技術采納行為,他認為主觀信念和行為信念通過行為意愿來決定人們的行為。[18]創新擴散理論(IDT)中所包括的影響客戶接受新技術的因素有:相對優勢、自我形象、可試用性等多個因素。[19]而這一理論中的自我形象與相對優勢這兩個因素分別測量了移動支付使用過程中的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是由Homans提出的,他在這一理論中指出,人類的所有活動都可視為一種交換行為,人們在交換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甚至也是一種交換關系。Blau在Homans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最終得出,人們會對某項活動或是個人那里得到的潛在利益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并與其他的一些活動和人進行比較,最終會選擇能夠獲得利益最大化的那項活動或者個人。清華大學的張楠、陳國清等從行為建模的角度對信息技術采納模型進行了研究,指出應用研究方向、動態研究方向、組織研究方向和跨文化研究方向是未來對技術采納模型研究的新型研究方向。[20]

從目前國內外的現有研究結果看,對技術采納理論的研究利用技術采納模型最為普遍,而對其他的各種理論的應用相對少一些,但無論以何種理論為依據,都未得出一致的結論。以交換理論為基礎理論對移動支付技術的接納的研究更少,而且在模型的利用上存在很大缺陷。本文在以往利用交換理論對移動支付技術采納的研究的基礎上,將第三方線上支付經歷和使用經驗這兩個變量分別設為一階調節變量和二階調節變量建立模型,研究在以交換理論和效價理論為理論基礎建立的模型中,對移動支付技術接納的影響因素。最后,根據得出的結果,分析移動支付技術被接納的可能性。

三、理論假設及模型設計

本文以社會學以及心理學中的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和效價理論作為研究移動支付發生的理論基礎。交換理論認為這是一個人與移動支付系統的交互過程,所以在此過程中對移動支付方式接受的影響因素來自于人、社會環境以及系統這三個方面,通過這三個方面的作用共同影響著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兩個因素。這里將效價理論引入模型之中。效價理論是根據理性認知的消費者決策理論,從正、負兩個方面研究消費者的消費決策行為。因此,用效價理論來對交易模型理論中的得失的變量進行設定是非常合適的。Peter等(1975)利用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來測量感知的正效用和感知的負效用。[21]這是由于具備正、負兩個方面的考慮,效價理論非常適合用于交換理論中對得失變量的解釋和設定。最終,根據交換理論通過衡量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對移動支付手段的選擇進行決策。

(一)個性特征

根據已有的研究理論,我們設定個體特征這一影響因素由個體創新和知識兩個構念所構成[22][23],這兩個構念在過去對信息系統的研究中被認為是很重要的構念。

Yi等(2006)指出高個體創新性的個體更加喜歡接納和嘗試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更積極地利用新的技術來應對高的不確定情況;同時發現,網上購物行為與個體創新存在著正向的相關性。[24]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兩個假設。

H1:個人創新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收益正相關。

H2:個人創新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風險負相關。

Wortman(1975)提出,知識是感知控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25]Klobas(2000)通過研究得出,使用互聯網的額外知識可能會影響用戶對網絡的使用。[26]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認為用戶所掌握的第三方平臺移動支付的知識越多,對其感知控制和獲得利益的評估就越高,就會增加用戶的感知收益、降低用戶的感知風險,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用戶的第三方平臺支付的知識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收益正相關。

H4:用戶的第三方平臺支付的知識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風險負相關。

(二)系統因素

在過去對信息技術研究的過程中無論是基于技術采納理論(TAM)還是基于創新擴散理論(IDT)系統因素都作為外在的因素被引入各模型之中,其中Xu等(2006)最先提出技術的方便性是移動商務是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27]兼容性是指現有的行為方式、以往的經驗以及價值觀三者與使用新技術的一致程度。移動性是指在移動網絡的覆蓋區域內,手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進行支付或交易。易操作性是指移動支付的過程步驟、訂單修改等都簡單方便。Lei-da Chen(2008)[28]認為感知易用性、移動性和兼容性等因素都對移動支付方式的接受起到重大影響。所以我們將兼容性、移動性和易操作性歸結為已給變量――方便性,并提出以下假設。

H5: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方便性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收益正相關。

H6: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方便性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風險負相關。

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問題至今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否則安全性必然變為移動支付手段被人們接受的重要阻礙因素。移動支付系統的安全性是指數據安全、商品安全、協議安全以及法律安全等。Lim(2008)認為安全闡述對用戶的感知風險起著顯著的影響作用,所以客戶在不了解所做交易是否安全的情況下是很難接受移動支付技術的。[29]因此我們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建立了包括:交易程序、技術保護和安全闡述三方面的安全性因素,并提出以下假設。

H7:第三方平臺支付的安全性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收益正相關。

H8:第三方平臺支付的安全性與線下零售消費過程中使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感知風險負相關。

第2篇

關鍵詞:通信電源 監控系統 實時監控 傳輸方式

1 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結構

在通信行業中,人們通常把電源設備比喻為通信系統的“心臟”,通信電源系統運行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通信網的運行質量和通信安全。根據原郵電部1996年頒布的《通信電源和空調集中監控系統技術要求(暫行規定)》(YDN023-1996),以及1997年原郵電部電信總局電網綜[1997]472號文《通信電源、機房空調集中監控管理系統(暫行規定)》的規定。監控系統的建立和實施應以電信局(站)為基本單位,通過分布式計算機控制系統,逐步建成區/縣監控系統和本地網(城市級)監控系統。由圖1可以看到,一般來說,整個監控系統是由多個監控級自下而上逐級匯接的方式組成的一個分布式計算機控制系統網絡,對應通信局(站)、區縣、地市三級電信管理體制。從網絡結構角度出發,監控系統采用逐級匯接的拓撲結構,由監控中心SC、監控站SS、監控單元SU和監控模塊SM構成。每個上級監控級均呈輻射狀與若干下級監控級形成一點對多點的網絡連接,最后通過監控模塊與被監控的若干設備相連。

圖1 監控系統結構

在通信局(站)內,電源和空調設備分散安裝在不同機房,這些設備運行參數和告警信息需要由SM采集后實時傳送至SU,所以局(站)監控系統的網絡拓撲可以采用星形結構或總線結構。在區/縣監控系統中,SU將SM傳送來的監控數據加以處理后向SS傳送,SS向SU下達控制命令,SU之間不需要相互傳送數據。所以,區/縣監控系統網絡結構也應為星形結構。同樣,區/縣監控系統至本地網絡監控中心這一層的網絡拓撲結構也應為星形結構。

1.1 監控中心SC 監控中心SC是整個本地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監控和管理中心,主要完成全網的監控信息的統計處理及分析。監控中心SC一般由數據庫服務器、監控業務臺、打印機及相關附屬設備所組成。

1.2 監控站SS 監控站SS是聯接監控端局和監控中心的橋梁,是整個監控系統數據處理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對端局采集器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發送給監控業務臺和數據服務器,同時接受業務臺的控制命令對端局設備實施控制。

1.3 監控單元SU 監控單元SU是各通信局(站)監控數據采集處理中心,配置有工業控制PC機,SU通過RS485總線與各種監控模塊SM相連。

1.4 監控模塊SM 監控模塊SM用于完成各種數據的采集和上傳工作,與上述三級不同的是,SC,SS,SU均為管理級,而監控模塊SM是數據采集級。對于智能設備,監控模塊就是智能設備自備的監控模塊,完成各種參數的采集和上傳工作,對于非智能設備,通過監控模塊完成對各種電量或非電量的采集和上傳工作。

1.5 監控系統的網絡連接 監控單元(SU)與監控站(SS)之間以及監控站(SS)與監控中心(SC)之間的連接目前可采用的傳輸手段較多,有El線路等。使用TCP/IP協議進行通信,可根據實際的通信條件和要求來具體選擇,但為了保證安全,應采用主、備用兩種傳輸方式,并能自動切換。

電源監控系統是一個集底端采集、遠程傳輸、中心處理為一體的一個綜合管理平臺,因此傳輸方式直接關系到監控的穩定可靠。隨著各種監控系統的運用發展,其傳輸通道及方式隨著電信業的發展而隨之變化。

電源監控系統以監控主機為界限,監控主機以下為計算機間的直接通信,或專用總線方式通信;而監控主機以上部分,含SU、SS、SC各部分是基于TCP/IP協議的廣域網,兼容和擴展能力較強,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網絡,做到多網合一。在SS、SC內部為局域網形式。

2 常用通信資源的比較分析

2.1 電話線(PSTN) 電話線是PSTN(公用電話網)中的一部分,指從程控交換機用戶框經DDF配線架至電話用戶的電纜,一根電話線承載一路電話,電話線中傳輸的是模擬信號(語音信號)。

監控系統中的設備均采用數字通信,因此不能直接通過電話線傳輸數據,而需要使用Modem(調制解調器)。Modem能實現數字/模擬(A/D)信號轉換功能,通過Modem,電話線能提供不大于64kbps的通信速率。

為了監控此種方案的可行性,選擇了3個局點安裝了SM,并在每個局點與SU之間建立了一條PSTN電話線路,經過試驗,得到平均測試數據如表1所示。

試驗結果表明:PSTN傳輸方案簡便易行,在簡單系統中投入較低,但穩定性差,存在較嚴重的時延,系統復雜時維護成本急劇上升。而且傳輸線路的實時連通和數據的傳輸質量都得不到保證,告警的動態響應時間更是無從談起。但是根據西安電信網絡的實際情況,在2M資源有限的局點,仍然采用此種傳輸方案。

2.2 DDN傳輸方式(指

為了監測此種方案的可行性,選擇了3個局點安裝了SM,并在每個局點與SU之間開通一條DDN傳輸線路,經過試驗,得到平均測試數據如表2所示。

試驗結果表明:DDN傳輸方式優點是穩定性高,實時性強,技術成熟,缺點是系統成本較高,而且DDN傳輸網絡在西安市的總體傳輸網絡中已處于逐漸退網的階段,若采取此種傳輸方式,則意味著不久的將來電源監控系統所采用的傳輸線路將面臨著全部更換的局面,鑒于此種考慮,本系統沒有大面積采用此種傳輸方式。

2.3 2M/El傳輸方式 2M/E1是電信行業一個非常通用的傳輸資源,基本所有局站都具備該傳輸資源,無論是采用SDH,還是PDH,或是接入網內置SDH方式,均具備2M/E1端口。監控系統采用了2M抽取時隙方式提供透明通道給監控用。

2.3.1 “一對一”傳輸方式:該傳輸方式主要用于有圖像監控的端局,由于視頻信號數據量較大,因此在局端與中心提供一條2M鏈路,兩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2M抽時隙設備抽取一個時隙提供一條透明串口通道給電源監控用,其它時隙則用于機房圖像監控。中心的2M抽時隙設備將電源監控數據通道提取出來送往監控主機、同時將視頻數據經解碼器解碼后送監視器顯示。為了監測此種方案的可行性,選擇了3個局點安裝了SM,并在每個局點與SU之間開通一條E1傳輸線路,經過試驗,得到平均測試數據如表3所示。

試驗結果表明:利用E1傳輸方式進行傳輸,穩定性和實時性都很高,且傳輸速率很高(2Mbit/s),對于本監控系統所需的數據傳輸量而言綽綽有余。每一條E1只能在局站SM與SU之間傳輸數據,一條E1線路無法在幾個局站間公用,于是每一個局站的交換設備到監控中心的傳輸都需要1條E1線路,而監控系統的數據傳輸量其實只需E1中的一個時隙即64Kbit/s就可以滿足,這就造成了傳輸資源和傳輸設備的大量浪費,故此方案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實現起來有一定困難。

2.3.2 “一對多”傳輸方式:對于2M資源很豐富的局站,提供一條獨立2M給監控系統用,監控系統仍只需要一個時隙而采用2M抽隙方式,在傳輸匯接點可采用成熟的DXC時隙收斂設備,將各個局站送來的2M進行時隙分插復用將多個獨立2M中時隙收斂到1條2M中來達到節省主干2M傳輸和節省監控中心的傳輸投資成本。再通過數據上網器,將監控數據從2M中分離出來直接送到監控中心的監控主機進行處理。

為了監測此種方案的可行性,選擇了部分局點與母局,設置了交叉連接與時隙提取,經過試驗,得到平均測試數據如表4所示。

試驗結果表明:利用E1抽取時隙的傳輸方式進行傳輸,具有穩定性好,實時性好,合理地使用傳輸資源和使用少量傳輸設備的優點,為本監控系統從理論到實現都可以采用的最佳方式。

3 傳輸組網方案的設計

端局與監控中心的連接方式稱為組網方案。

3.1 路由器方案 如果端局有監控主機,采用基于路由器的組網方案,端局需要安裝一臺路由器,該路由器的廣域網口與中心的路由器相連。通信資源采用E1或DDN,傳輸速率為64kbps。在端局內監控主機與路由器構成局域網,而與中心一起構成廣域網。路由器方案如圖2所示。

3.2 多端局監控主機方案 當端局采用采集器直連上報的方案時,采用多端局監控主機組網方案。端局的采集器和智能設備連接至串行總線后,通過異步通信線路遠程連接到多端局監控主機的串口上;或使用數據上網器,將各端局送來的采集數據打包上網,多端局監控主機通過網絡采集局端數據。多端局監控主機方案如圖3所示。監控中心與監控站的連接均采用路由器方案。由于位于監控站的本地端局設備和測點較多,多采用監控主機采集方案。利用專網進行監控數據傳輸時,是基于路由器的組網方案。目前西安電信電源監控系統使用的傳輸方式有:DCN,2M/E1,DDN等幾種。在西安本地監控中心(SC)與龍首等6個二級監控站(SS)之間采用DCN網進行數據傳輸,如圖4所示,在二級監控站(SS)與各局點(SU)之間,根據實際情況采用2M/E1,DDN 或PSTN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如圖5所示。

4 結論

本論文以西安電信電源監控系統工程為背景,通過對幾種數據傳輸方式的測試比較,確定了監控系統采用的數據傳輸方式,并依據現有的通信與組網設備,對路由器方案與多端局監控主機方案進行分析,設計并實現了本地監控中心與二級監控站、二級監控站與監控單元之間的傳輸組網方案。

參考文獻:

[1]電信總局.通信電源、機房空調集中監控管理系統技術要求[S].1996.

[2]電信總局.通信電源、機房空調集中監控管理系統暫行規定[S].1997.

[3]Edward B.Magrab.通信系統工程(第二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4]Carlos A.Alegria.Current Trends in Access and Transport

Architectures for Business Customers[M].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1996.

第3篇

關鍵詞:中國傳統聲樂;曲線性;聲調;西方聲樂;同音反復;啟示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1-0107-02

中國傳統聲樂的旋律變化十分豐富,同音反復現象極少出現,在中國傳統的演唱理論中有“一字數轉”、“一字多音”等概念,也顯示了中國傳統聲樂的曲線性思維特點,這種特點的形成是基于何種原因,演唱中國傳統聲樂曲時,曲線性特點如何展現,而西方聲樂的旋律又有哪些特點,中國的傳統聲樂審美要求對西方聲樂的演唱有何啟示,這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一、中國傳統聲樂曲線性的成因

中國傳統聲樂曲線性特點的形成,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中國的語言對聲樂旋律的影響。在世界語系中屬于漢藏語系的中國語言,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有語調的起伏變化,還有聲調的變化。如果以普通話為例,分有四個聲調,每個字的讀音都有聲調變化,所以如果串聯成句子朗讀,聲調起伏性強,帶有旋律感。如果是地方方言,聲調變化更為豐富,以廣東粵語為例,聲調變化有九個之多,這就使粵語在朗讀起來聲調起伏變化更為豐富,旋律性更強。正是因為中國語言的這種特點,使得中國的聲樂音樂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都顯示出一種旋律的起伏變化性。這種旋律的起伏受地方語言聲調起伏的影響,所以這樣的聲樂音樂一開始就沒有遇到太多旋律發展的問題,語言的基礎已經給了音樂很好的旋律發展模式,而且這種聲樂音樂的旋律最忌諱平直,因為這不符合中國語言的聲調規律,所以極少出現同音反復的現象,而是以一種傾吐訴說的方式,自然而然中創作出聲樂音樂。所以,中國傳統聲樂的曲線性特點,很重要的因素是受中國語言的影響。

二、演唱中國傳統聲樂曲時的曲線性表現

由于中國語言聲調性的影響,導致中國傳統聲樂曲特別注重旋律線條的變化,這也給演唱帶來了相應的要求,即注重旋律的流動性和曲線性,這一要求在演唱時的咬字和裝飾音的運用可以體現出來。

中國傳統聲樂的演唱對咬字的要求有“字正腔圓”、“依字行腔”、“腔隨字轉”等概念。這些概念都包含了在演唱每一個字的時候,都有一個從“字頭”到“字腹”再到“字尾”的行進過程,這個過程是連貫的,同時又是變化的,從起音到收尾,根據字的聲母韻母發音變化,來決定腔體的變化,而每一個字的讀音不同,聲母韻母也在隨時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的過程也是聲音的曲線性變化過程,以“表”字為例,聲母韻母組合為“biao”,發音由閉口到開口最后再到閉口的過程,再加上聲調的“上”聲,這個字本身的讀音就帶有曲線性,加上音樂的走向,曲線性就更加明顯了。

而裝飾音的運用在中國傳統聲樂中也十分常見,幾乎每首作品中都會出現滑音現象,這種滑音的表現也是對曲線性的追求。以陜西民歌《三十里鋪》為例(見譜例1),全曲除了在樂句尾有波音的裝飾,其他每一個樂句在演唱時都帶有滑音,尤其是在跳進的音程過度上一般都采用滑音的形式,這種滑音的使用本身也體現著對曲線性的追求,就是為了避免旋律進行中有棱角,或者較平直的情況。這種對滑音或者波音的裝飾音運用,適用于中國絕大多數傳統聲樂的要求,所以對曲線性的追求,也都是共通的。

三、西方聲樂曲旋律的同音反復現象

西方聲樂曲的同音反復現象是比較普遍的,無論是從聲樂創作的早期還是中晚期,都會出現同音反復的現象,這也是由于西方語言對聲樂旋律的影響導致的。在世界語系中屬于印歐語系的歐洲各國語言,在發音上整體都有一個特點,即聲調變化少,比較平直,只有在語境中時,才會有一些語調的起伏變化。而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聲樂音樂,也受到了歐洲語言的影響。以意大利語、德語、英語為例,它們在單個單詞的朗讀中是沒有聲調變化的,如果串聯起來讀成句子,聲音的走向也趨于平直,所以西方聲樂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旋律的走向都趨于平直,旋律中同音反復現象比較普遍,例如從西方音樂史上被認為誕生的第一部歌劇《尤麗狄茜》中(見譜例2),可以見到聲樂的譜例中有大量的同音反復。還有同時期出現的一些聲樂作品如蒙特威爾第的《讓我死亡》(見譜例3);A·斯卡拉蒂的《我多么痛苦》(見譜例4)等,都可以看出由于語言的聲調限制,導致作品中會有較多同音反復的現象。也正是因為如此,隨著作曲技術的不斷發展,創作者開始發現應該從“音樂本身”去考慮音樂旋律的變化與發展,而不是受語言的限制,所以不斷產生出了旋律更為豐富的聲樂作品。可以說,創作者一直想打破語言所帶來的限制,盡量使旋律有所變化,而達到一種音樂性的提升。但是即使到浪漫樂派時期,在被譽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藝術歌曲創作中,也能夠看到同音反復的影子,比如《菩提樹》(見譜例5)、《鱒魚》(見譜例6)等,這些都說明了西方的語言對聲樂旋律的影響,具有同音反復的平直性。

四、中國傳統聲樂演唱的曲線性追求對西方聲樂演唱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與舉例可以看出,中國傳統聲樂由于受語言多聲調影響而十分注重旋律的流動性,從而形成曲線美的要求,這也要求了在演唱中國傳統聲樂曲時,對曲線性的追求,從而有了注重咬字、滑音裝飾音的要求。而西方聲樂曲也受西方語言影響,由于聲調相對平直,所以旋律走向也趨向平直,只有在音樂發展需要時才開始起伏變化,這也要求在演唱西方聲樂曲時,要音準到位,注重音樂旋律的準確而非曲線性的變化,所以在演唱時極少出現滑音現象,同中國傳統聲樂曲演唱比起來,使得旋律缺少相對的圓潤感。而這也正是中國傳統聲樂曲對西方聲樂曲演唱的啟示,即通過中國聲樂曲注重曲線美的審美要求演繹西方聲樂曲,使西方聲樂曲演唱時的旋律更具流動感、曲線美,從而達到更高的藝術魅力。

那是不是通過中國聲樂曲注重曲線美的審美要求演繹西方聲樂曲就一定可以成功呢?這里還存在一個“度”的問題。中國和西方畢竟是不相同的兩個地域,無論是在文化的起源和文化的發展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并且風格迥異,我們在欣賞和演奏(唱)中西方音樂作品的時候,都要站在作品的文化背景下,我們不能用自己地域、民族的審美眼光去評價其他民族、地域的音樂作品,這樣只會造成審美的沖突和不理解。但是雙方可以有互相借鑒的地方嗎?還是有的,互相吸取對方的長處為我所用,這也是一種進步,我們不能自我中心論,開放學習的態度和嘗試都是藝術進步的動力。但是這種借鑒和學習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種融合與滲入,就比如中國傳統聲樂曲演唱時注重曲線美所表現的咬字、滑音裝飾音等,在演唱西方聲樂曲時,雖然不要求像唱中國曲目那樣咬字,但是基本的語言發音還是要標準。還有在演唱西方聲樂曲時,當旋律遇到較大幅度的跳進,可以嘗試采用稍小幅度的滑音,但這個幅度一定要控制好,不要過于夸大,以免造成曲目風格的改變,這樣借鑒以后也許可以顯得旋律進行更具圓潤感和流動感,從而使西方聲樂曲的藝術魅力更加得以展現。

中西方的審美差異是巨大的,差異存在的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借鑒空間,只要取長補短,藝術的發展空間才有提升的可能。中國傳統聲樂旋律的曲線美追求對西方的聲樂曲演唱是有一定啟示的,當然,這種啟示還需要表演者們去實踐、總結才有可能更好的運用到演唱中去,從而真正做到對聲樂作品藝術魅力的提升。

注釋:

①這里的西方主要是指歐洲地區,以下同。

參考文獻:

[1]管建華.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羅小平.音樂與文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3]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性色 | 日日爱网址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成人在线观看 | 麻豆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 亚洲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欧美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精品 |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在线小视频 | 五月婷婷丁香久久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亚洲综合久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视频 | 久久国内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小视频 | 开心丁香婷婷深爱五月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影视成人 |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九色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阿v天堂最新版2021 | 亚洲免费在线 | 免费黄色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东方亚洲东方欧美色二区 | 久热这里只精品热在线观看 | 9久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