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護理安全的防范原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 病人輸液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
①輸液大廳病人多,輸液之前護士報病人姓名,病人未聽清楚便答應是自己,易引起輸錯液體。②輸液高峰,病人多,護士少,出現忙亂現象,易引起護理差錯。③病人自己調節輸液速度,造成病人出現不適癥狀。④病人在輸液過程中自己更換輸液椅,易引起漏輸或輸錯液體。⑤醫生開錯藥物劑量或藥房發錯藥 。
2 防范措施
2.1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①輸液室病人與病區住院病人不同,病人流動性大,無法核對床號,因此,三查七對制度顯得格外重要。②對姓名的方法,不僅是稱呼病人姓名,到病人面前要反問:“請問,您叫什么名字?”。③最重要的一點,病人回答姓名后,病歷卡一定要給病人看是自己的病歷才可以注射,以杜絕輸錯液體的護理差錯發生。
2.2 護士長要做好人員管理和護理安全防范教育
①輸液高峰季節,護士長的人員安排非常重要,護士排班要以動態調整為原則,以滿足病人的護理需要為原則 。護士長要做好各個班次、各個時間段輸液工作量統計,根據各個班次、各個時間段輸液工作量情況,隨時調整護士人數,避免病人多、排長隊引起的忙亂現象;避免護士處于疲勞狀態,必要時匯報護理部,借調護士幫助輸液。②加強對護理差錯高發人群護理安全防范意識教育。護士長要重視新護士、有情緒波動的護士、平時工作欠嚴謹的 護士及實習護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強護理差錯的防范,做到“警鐘長鳴”,認真做好實習護生帶教,做到放手不放眼。以確保護理安全。
2.3 重視輸液速度的調節
護士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和年齡,根據不同藥物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調節輸液速度 要了解有些病人輸液要快的心理,會自己調節輸液速度。護士在輸液時做好用藥指導,尤其是對于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藥物,如甘露醇、硝酸甘油等藥物,護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自己調節輸液速度,并說明原因和后果。
2.4 病人在輸液過程中更換座位的護理
病人在輸液過程中自己更換座位,換位置后忘記將未輸的液體帶走,易引起漏輸液。針對這一護理安全問題,應采取的護理措施:①在輸液前告訴病人有幾瓶液體,請病人輸液過程中不要自已換座位,如果換座位一定要將未輸完的液體帶走。②輸液巡回更換液體時,簽寫更換補液者工號及更換時間。③拔針時核對輸液卡瓶數并簽名,同時詢問病人掛了幾瓶,還有沒有液體,確認無誤后方可拔針。
作為一個合格的護士,一定要熟悉各種藥物的常用劑量及可以應用的最大劑量。可以及時發現差錯,及時糾正 。接待新病人時,要仔細核對藥房發的藥物,避免差錯事故發生 。
3 小結
護理安全是反映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是保證病人得到良好護理和優質服務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法制觀念日益增強,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公布后,更顯示護理安全的重要性。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嚴格護理操作規程,嚴格護理查對制度,輸液室護士必須了解輸液室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確保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流動采血;護理工作;血液污染;問題
隨著無償獻血工作的普及, 采血模式已經由原本的政府指令執行單位集中采集[1-3], 逐漸發展成為街頭流動采血車的居民志愿參與無償獻血。因為流動采血受到氣溫、設備等因素的影響, 積極開展有效防范措施是確保血液質量的重點。護理安全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關鍵所在, 重視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增強護理管理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 血液質量的好壞是維持生命的根本, 優質的服務是醫院輸血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現選擇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動采血車參加無償獻血的268例, 針對其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動采血車參加無償獻血的268例, 包括男168例, 女100例。年齡21~49歲, 平均年齡(32.51±5.49)歲。
1. 2 防范措施 ①在實際工作中, 應該不斷強化護理安全意識, 充分結合實際情況查找安全隱患問題, 并制定相應、有效的防范解決措施, 加大落實力度。②堅持嚴格要求、高標準的原則[3], 在護理工作、服務方面不斷完善, 同時圍繞質量管理的要求, 逐漸完善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才可以從根本上改善護理工作的質量, 解決護理工作中的隱患問題, 為獻血者創造優質、安全的護理, 積極保障獻血者的安全, 進而避免或減少護理差錯問題、護理糾紛的發生。③采血不但要求嫻熟、過硬的技術水準, 并且還要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 才可以保證血液的質量。所以, 要求工作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 嚴格律己, 并且技術上應該精益求精。血液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生命安全, 流動采血時必須將安全的血液質量放在一切行動的首位, 努力提高質量意識。④根據ISO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基礎, 加強把控質量管理, 在根本上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 嚴格內部管理, 不但改進各項規章制度及崗位責任制, 提高工作人員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的自覺性, 嚴格抓好質量, 同時這也是實現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最終目標, 血液質量的好壞是維持生命的根本, 優質的服務是醫院輸血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2 結果
流動采血護理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是環境問題與工作問題。本組268例獻血者中, 3例獻血者由于環境在質控中會有菌落超標, 從而造成血液污染, 約為1.12%。
3 討論
護理安全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關鍵所在, 重視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增強護理管理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流動采血車為便于獻血者無償獻血主要以流動式運行。采血車一般停泊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車內環境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并且車內空間有限, 很難劃分采血區與非采血區。人員流動性大, 頻繁進出, 車內不容易保潔, 很容易污染采血環境。護理人員或獻血者如果衣著不規范、隨意進出車內[2], 也會污染采血環境。大部分獻血者不是特意前來獻血, 一般多是臨時路過, 獻血的隨意性比較大, 所以不會特別注意個人衛生、衣著衛生等, 很容易污染采血環境。因為獻血者的性別、年齡以及體質等一般資料各有差異, 對獻血的認識程度不同, 在獻血時身體狀況不同, 一些獻血者存在勞累過度、睡眠不足、空腹、體虛以及煩躁等情況, 均會造成突發事件的發生。護理人員對獻血者身體狀況缺乏評估, 未了解詳細的既往病史。對于獻血者獻血次數、上次獻血時間未進行詢問了解, 獻血者的資料不完善或發生誤差, 均會對獻血者、采血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護理人員服務意識的高低對獻血者的獻血狀態具有直接的影響, 消極態度、生硬的語言均會導致獻血者的身心不適, 引發獻血不良反應的產生。護理人員未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也會導致血液的污染或獻血者發生交叉感染。護理人員操作技能不夠熟練, 不僅會增加獻血者的痛苦, 還會提高獻血反應的發生率。
本研究268例獻血者中, 通過加強流動采血過程中的防范措施干預, 僅3例獻血者由于環境在質控中會有菌落超標, 從而造成血液污染, 約為1.12%。因此, 在實際護理工作中, 仍需繼續努力加強防范措施, 提高護理服務意識, 將護理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正確詮釋護理安全的重要性, 不斷提高護理的理論水平、強化專業技能, 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 注意觀察, 善于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杜絕安全隱患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郝瓊, 夏華紅.流動采血車采血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探討.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11):163-164.
[2] 蔣會遠.流動采血護理服務質量與管理問題探討.中國衛生產業, 2011, 23(12):631-632.
關鍵詞:護理安全 影響因素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b)-0233-01
護理安全指在護理工作服務的全過程中,不因護理失誤或過失使患者的機體組織、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損害,甚至發生殘疾或死亡。護理安全還應包括護士的執業安全,即在執業過程中不允許有范圍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響和損害。安全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點,是護理質量的保證。
1 護理安全意義
1.1 護理安全關系到患者預后
如甘露醇的使用,對于顱內高壓患者必須高濃度、快速度輸入才能發揮脫水、降低顱內壓作用,相反緩慢輸入不僅起不到降低顱內壓作用還將延誤病情、延長治愈時間,甚至危及生命;沒有認真執行三查七對輸錯液體,輕者加重患者心里負擔,使患者情緒緊張,重者導致患者死亡。更換引流瓶面低或不小心碰倒輕者可加重氣胸、呼吸困難,重者導致患者死亡。
1.2 護理安全關系到護理質量
如長期臥床患者不按時翻身或不到位同樣可以形成褥瘡,對患者特別是老年人生命造成威脅,增加并發癥。
1.3 護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底線
護理安全是實現優質護理的關鍵,護理安全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
1.4 護理安全關系到醫院的信譽
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鬧事、負面宣傳等對醫院信譽、聲譽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1.5 護理安全關系到自身利益
由于工作不慎出現差錯不僅受到醫院的批評、處罰,嚴重的還要遭受患者及家屬的人身攻擊。
2 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管理因素、物質因素、環境因素、患者因素。
2.1 自身因素
(1)不安心工作。上班時間想其他事情、把工作之外產生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頂撞患者等。(2)對職業產生厭倦情緒。認為護理工作沒前途,得不到相應的報酬,產生改行的念頭。(3)護士的綜合知識水平偏低。目前,在臨床一線工作的護士大多是年資低、學歷低的護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繼續教育的機會,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種疾病,涉及到很多專業的醫療問題,護士很難準確實施護理;護士在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護士的角色轉變困難,滿足不了患者的身心護理需求,也不自覺地侵犯了患者的權益。(4)不懂裝懂。新參加工作的護士遇到不會的問題礙于面子不請教老師,按自己想法做,埋下醫療糾紛隱患。(5)責任心不強。時間針不按時執行、測量生命體征不測呼吸、或新來輕患者認為沒什么只測體溫。不認真執行三查七對等。(6)護士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護士只重視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
2.2 管理因素
安全護理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會導致不安全護理的后果。很多差錯事故發生的根源,是沒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差錯事故的發生。人力資源不足,超負荷工作狀態。為滿足社會對醫護服務的需求,護士的工作量加大了,造成護理人員、設備、空間相對不足。護士身心疲憊,是構成護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過度工作和勞累會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導致錯誤的增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識不強,職責、制度、常規落實不到位,對專業理論、技術訓練重視不夠,管理不力,要求不嚴,好人思想嚴重,檢查不夠。這要求護士長應常督促、常要求、常檢查、常提醒哪些工作做的還不到位哪些還沒做。
2.3 物質因素
現有設備陳舊不齊全不能滿足患者需要、藥品不齊全。
2.4 環境因素
(1)基礎設施及布局不合理。目前很多基層醫院仍存在護士站、治療室不分開, 嚴重違反無菌操作原則,存在及大安全隱患。(2)環境污染。(3)病區治安。醫鬧或患者酗酒鬧事使醫護人員、患者、家屬人身受到攻擊。所以要加強醫院治安管理。(4)社會環境。醫護人員在社會上的聲譽決定著醫院的命脈。醫院要穩步發展不僅要有先進的設備、良好的住院環境,更重要的是醫護人員高超的技術和良好的醫德。(5)差錯、事故的鑒定處理仍沒有一個使醫患雙方都信賴滿意的機制。社會、媒體等對醫療機構、人員尚缺乏公正的評價,醫院生存的環境還不令人滿意。
2.5 患者因素
對治愈的期望值過高,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的自身素質。
3 防范護理安全風險
3.1 加強關鍵患者的護理
危重患者、手術患者、疑難患者、新入院患者、轉科患者、接受多種特殊檢查的患者、有糾紛苗頭的患者、情緒波動的患者,這些患者病情相對復雜、變化快、易出現紕漏。應加強管理,嚴密觀察,主動溝通,認真交接。
3.2 加強關鍵時段的管理
節假日、早上、中午、晚上,這些時段在崗人員相對較少,護士承擔的工作量大,年輕護士的應急能力和經驗不足,易出現問題。所以這時段上班的護士更應加強責任心,來不得半點馬虎。
3.3 加強關鍵人員的管理
新進院護士、實習生年輕缺乏工作經驗,對護理程序不夠熟悉,是發生護理安全的高危人群。應加強監督、培訓,護士長排班應考慮新老搭配,對實習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3.4 加強關鍵環節管理
患者交接、患者轉運、管道護理、壓瘡護理、藥品管理等應加強防范。
3.5 加強重點科室監管
急診科、手術室、婦科產房、新生兒病房、搶救室等,這些科室危重患者多,風險大, 涉及面廣。護士處于持續緊張狀態, 易出現問題,應加強監管。
3.6 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制度
是護理人員工作時必須遵守的準則,是護理安全的基本保證。
3.7 加強醫院安全管理和法律知識培訓
護士要正確認識病人的權利和護士的義務,加強風險意識、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護理行為,開展護理核心制度學習,結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讓護士充分意識到遵守規章制度、遵守護理規范是對自己的保護。這可以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幫助護士樹立安全意識,認識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性。
3.8 安全管理納入病房的目標管理
護士長采取科學管理病房的方法,進行恰當的人力資源管理,既要保證護理人員充足又要避免護士長期處于緊張、疲勞狀態而發生差錯事故。當使用新的醫療儀器或開展新治療、新檢查時,組織全體護士認真學習以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
護理工作是神圣的,我們要用智慧代替魯莽,讓錯誤成為財富,發現一個問題,尋找一個問題的根源,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積累更多經驗,保證護理工作安全實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