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財務會計考試重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00%通過
考試說明:《中級財務會計(一)》形考共有6個任務。做考題時,利用本文檔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題中的關鍵字輸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內容框內,就可迅速查找到該題答案。本文庫還有其他教學考一體化答案,敬請查看。
01任務
一、單項業務題(共
3
道試題,共
60
分。)
1.
2014年3月,H公司(一般納稅人)發生部分經濟業務如下:
(1)5日,銷售商品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列示價款50
000元、增值稅8
500元;現金折扣條件為2/10、N/30。貨款尚未收到;該批商品成本為30
000元。
(2)10日,委托銀行開出一張金額100
000元的銀行匯票用于材料采購。
(3)13日,收到5日銷售商品的貨款存入銀行。
(4)18日,收到2014年底已作為壞賬注銷的應收賬款25
000元存入銀行。
要求:對上述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1)(20分)
借:應收賬款:
58
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
500
結轉商品:借:主營業務成本
30
000
貸:庫存商品
30
000
“2/10”表示貨款在10天內付清,購貨方可以享受貨款全額2%的現金折扣;
“n/30”表示貨款在10后、30天以內付清的沒有折扣,購貨方須付全額貨款
在3月15日之前付款:
借:銀行存款
57
500
財務費用
1
000
貸:應收賬款
58
500
在3月15日之后付款:
借:銀行存款
58
500
貸:應收賬款
58
500
(2)(5分)
借: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
1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0
000
(3)(5分)
借:銀行存款
57
500
財務費用
1
000
貸:應收賬款
58
500
(4)(10分)
借:應收賬款
25
000
貸:壞賬準備
25
000
借:銀行存款
25
000
貸:應收賬款
25
000
2.
對W公司(小規模納稅人)本月發生的下列部分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1)銷售商品一批,不含稅售價50
000元、增值稅1500元;收到等額商業匯票一張。
(2)從外地購進材料一批,增值稅發票上列示價款10
000元、增值稅1
700元;收到銀行轉來的結算憑證并立即付款,材料未到。
(3)儲運部領用備用金18
000元,出納員開出等額現金支票予以付訖。
參考答案:
10分)
(1)借:應收票據
51
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
500
(2)借:在途物資
11
700
貸:銀行存款
11
700
(3)借:備用金——儲運部
18
000
貸:銀行存款
18
000
3.
A工廠(一般納稅人)2月份發生部分經濟業務如下,要求編制會計分錄(寫出總賬科目即可):
(1)存出投資款100萬元,委托銀河證券公司購買債券。
(2)職工李力報銷差旅費800元,企業用現金支付。
參考答案:
(1)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1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00
000
(2)借:管理費用
800
貸:庫存現金
800
二、綜合題(共
2
道試題,共
40
分。)
1.
D公司對壞賬核算采用備抵法,并按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2013年12月31日“壞賬準備”賬戶余額24
000元。2014年10月將已確認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12
500元作為壞賬處理,當年末應收賬款余額120萬元,壞賬準備提取率為3%;2015年6月收回以前年度已作為壞賬注銷的應收賬款3
000元,當年末應收賬款余額100萬元,壞賬損失估計率由原來的3%提高到5%。
要求:
(1)計算2014年末、2015年末應補提或沖減的壞賬準備金額;
(2)對2014、2015年的上述相關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2014年末應補提的壞賬準備=1
200
000×0.03-(24
000-12
500)=24
500元
2015年末應補提的壞賬準=1
000
000×0.05-24
500-3
000=22
500元
2014年:借:壞賬準備
12
500
貸:應收賬款
12
5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24
500
貸:壞賬準備
24
500
2015年:借:庫存現金3
000
貸:壞賬準備
3
0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22
500
貸:壞賬準備
22
500
2.
M公司于2015年6月5日收到甲公司當日簽發的帶息商業承兌匯票一張,用以償還前欠貨款。該票據面值100
000元,期限90天,年利率6%。2015年7月15日,M公司因急需資金,將該商業匯票向銀行貼現,年貼現率9%,貼現款已存入銀行。
要求:
(1)計算M公司該項應收票據的貼現期、到期值、貼現利息和貼現凈額。
(2)編制M公司收到以及貼現該項應收票據的會計分錄。
(3)9月初,上項匯票到期,甲公司未能付款。編制M公司此時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貼現利息=101
500×9%/360×50=1268.75元
貼現凈額=101
500-1268.75=100231.25元
借:應收票據
100
000
貸:應收賬款
100
000
借:銀行存款
100
231.25
貸:應收票據
100
000
財務費用
231.25
借:應收賬款
101
500
貸:銀行存款
101
500
02任務
一、單項業務題(共
3
道試題,共
50
分。)
1.
對W公司(資產減值的核算采用備抵法)本月發生的下列部分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1.從外地購進材料一批,增值稅發票上列示價款10
000元、增值稅1
700元;收到銀行轉來的結算憑證并立即付款,材料未到。
答案:
借:在途物資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1700
貸:銀行存款
11700
2.計提存貨跌價損失28
000元。
答案:
借:資產減值損失
28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8
000
3.上項外購材料運達企業并驗收入庫。
答案:
借:原材料
10000
貸:在途物資
10000
4.結轉本月直接生產領用材料的成本46
000元。
答案:
借:生產成本
46
000
貸:原材料
46
000
5.
期末,盤虧原材料一批,實際成本2
000元、進項增值稅額340元;原因待查。
答案: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
2340
貸:原材料
2000
應價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40
2.
對A公司2014年12月發生的下列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1.公司對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上月購進并已付款的原材料今日到貨并驗收入庫,計劃成本為20萬元,材料實際采購成本18萬元。
答案:
借:原材料
200
000
貸:材料采購
180
000
材料成本差異
20
000
2.期末結轉本月發出原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50
000元。其中,直接生產用材料負擔35
000元,車間一般性耗費材料負擔10
000元,廠部領用材料應負擔5
000元。
答案:
借:生產成本
35000
制造費用
10000
管理費用
5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50
000
3.
對A公司(商品流通企業)2015年6月份發生的下列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1.從外地購進一批商品,增值稅發票上列示價款10
000元,增值稅1
700元。雙方商定貨款采用商業匯票結算,企業已開出并承兌面值11
700元、3個月到期的商業匯票交銷貨方。商品未到。
答案:
借:在途物資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應付票據
11700
2.上項商品到達并驗收入庫。
答案:
借:庫存商品
10000
貸:在途物資
10000
二、綜合題(共
4
道試題,共
50
分。)
1.
某零售商場為一般納稅人,銷售額實行價稅合一。本月1日銷售商品50000元,本月末有關賬戶(調整前)資料如下:
“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期末余額448
000元;
“庫存商品”賬戶期末余額620
000元;
“主營業務收入”賬戶本月凈發生額980
000元,與“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一致。
要求:
(1)計算本月應交的銷項增值稅和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對計算結果保留個位整數)。
(2)編制本月1日銷售商品的會計分錄。
(3)編制月末結轉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和銷項增值稅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本題15分)
(1)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率448000/(620000+980000)*100%=28%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980000*28%=274400元
銷項稅額=980000/(1+17%)*17%=142393.16元
(2)1月1日銷售商品
借:銀行存款
5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
000
貸:庫存商品
50
000
(3)借:商品進銷差價
2744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74400
結轉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收入
142393.16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42393.16
2.
甲存貨年初結存數量3
000件,結存金額8
700元。本年進貨情況如下:
1月10日、13日、25日分別銷售甲存貨2
500件、5
500件、7
000件。
要求:采用下列方法分別計算甲存貨本年1月的銷售成本、期末結存金額。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1)加權平均法。
(2)先進先出法。
參考答案:
(本題10分)
(1)
存貨加權平均單價=(8700+52880)/(3000+16400)=3.17元
1月的銷售成本=3.17*(2500+5500+7000)=47550元
期末余額=3.17*(3000+4100+6000+4500+1800-2500-5500-7000)=13948元
(2)1月10日:(8700/3000)*2500=7250元
1月13日:(8700/3000)*(3000-2500)+3.1*4100+3.2*900=17040元
1月25日:3.2*(6000-900)+3.3*1900=22590元
銷售成本=7250+17040+22590=46880元
結余=3.3*(4500-1900)+3.4*1800=14700元
3.
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甲材料單位計劃成本為10元/公斤,2015年4月有關甲材料的資料如下:
(1)“原材料”賬戶期初借方余額20
000元,“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期初貸方余額700元,“材料采購”賬戶期初借方余額38
800元。
(2)4月5日,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
040公斤如數收到并驗收入庫。
(3)4月20日,從外地A公司購入甲材料8
000公斤,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材料價款85
400元,增值稅額14
518元,款項已用銀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達。
(4)4月25日,從A公司購入的甲材料到達,驗收時發現短缺40公斤,經查明為途中定額內自然損耗。按實收數量驗收入庫。
(5)4月30日匯總本月發料憑證,本月共發出材料11
000公斤,全部用于B產品生產。
要求:
(1)對上項有關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2)計算本月甲材料的成本差異率。
(3)計算并結轉本月發出甲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4)計算本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
參考答案:
(1)借:原材料---甲材料
40400
貸:材料采購
38800
材料成本差異
1600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854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14518
貸:銀行存款
99918
借:原材料---甲材料
79600
材料成本差異
5800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85400
借:生產成本
110000
貸:原材料
110000
(1)
本月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率
-700+(38800-40400)+(85400-79600)*100%
20000+40400+79600
=2.5%
(2)本月發出甲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110000*2.5%=2750元
借:生產成本
275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750
(3)
本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
(20000+40400+79600-110000)*(1+2.5%)=30750元
4.
A公司2012年初甲存貨的跌價準備余額為0.當年末,甲存貨的實際成本為80000元,可變現凈值為77000元;假設其后各年甲存貨的成本不變,可變現凈值分別為2013年末,73000元;2014年末,77500元;2015年末,81000元。
要求:計算A公司各年末應提取或應沖減的甲存貨的跌價準備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本題10分)
2012年末
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80000-77000=3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3000
2013年末應計提的存款跌價準備:80000-73000-3000=4000元
借:資產減值準備
4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4000
2014年末應沖提:80000-77500-7000=-4500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45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4500
2015年末
借:存貨跌價準備
25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2500
03任務
一、單項業務題(共
1
道試題,共
40
分。)
1.
編制下述業務的會計分錄,2015年3月,H公司(一般納稅人)發生部分經濟業務如下
1.3日,以銀行存款購入A公司股票50
000股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管理,每股價格16元,同時支付相關稅費4
000元。(5分)
答案: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800
000
投資收益
4
000
貸:銀行存款
804
000
2.31日,確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8
000元。(5分)
答案:
借:資本公積
8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8
000
3.出售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的股票一批,收入45
000元,支付有關費用200元;該批股票賬面價值30
000元,其中持有期內確認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8
000元。(10分)
答案:
借:銀行存款
45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3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8
000
投資收益
7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8
000
貸:投資收益
8
000
4.委托銀河證券公司以62萬元購入面值60萬元3年期債券一批計劃持有至到期,票面利率5%,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相關稅費略。(10分)
答案: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600
000
—利息調整
20
000
貸:銀行存款
620
000
5.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50
000元。
(5分)
答案: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50
000
貸:資本公積
50
000
6.持有至到期投資本期確認應收利息50
000元,經查,該項利息于2015年2月債券到期時收取。
(5分)
答案: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50
000
貸:投資收益
50
000
二、綜合題(共
2
道試題,共
60
分。)
1.
2014年1月2日,甲公司購買了一批乙公司債券計劃持有至到期。該債券為5年期,面值1
100萬元。票面利率3%,實際付款961萬元,到期一次還本付息,該債券投資按實際利率法確認投資收益,實際利率為6%。(30分)
要求:編制甲公司2014年初購買債券、2014年末確認實際利息收入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30分)
(1)編制甲公司該項投資各期攤余成本與利息收入計算表(略,見導學書)
(2)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1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9
61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
390
000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330
000
—利息調整
246
600
貸:投資收益
576
600
2.
甲股份有限公司有關投資業務的資料如下:(30分)
(1)2014年3月1日,以銀行存款購入A公司股票60
000股,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管理,每股價格15元,同時支付相關稅費6
000元。
(2)2014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每股0.5元,支付日為20×8年6月25日。
(3)2014年6月25日,收到A公司發放的現金股利30
000元。
(4)2014年12月31日,A公司股票市價為每股18元。
(5)2015年2月20日,甲公司出售其持有的A公司股票60
000股,實際收到現金120萬元。
(6)計算該公司的投資收益。
參考答案:(30分)
(1)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900
000
投資收益
6
000
貸:銀行存款
906
000
(2)借:應收股利
30
000
貸:投資收益
30
000
(3)借:銀行存款
30
000
貸:應收股利
30
000
(4)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8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80
000
(5)借:銀行存款
1
2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9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180
000
投資收益
120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80
000
貸:投資收益
180
000
(6)投資收益=-6000+30000+120000+180000=324000(元)
04任務
一、綜合題(共
4
道試題,共
100
分。)
1.
2014年1月2日C公司以每股15元的價格購入S公司80
000股普通股作為長期投資,占S公司總股本的20%(投資日,S公司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等),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重大影響。當年S公司實現稅后利潤180萬元,年末宣告分配現金股利100萬元,股利支付日為2015年3月6日。2010年S公司發生虧損40萬元。
要求:
請采用適當的方法計算C公司的下列指標:
(1)2014年、2015年度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投資損失;
(2)2014年末、2015年末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參考答案:
權益法:(1)2014年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80萬*20%=36萬
貸:投資收益
36萬
借:應收股利
100*20%=20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
20萬
2015年:投資損失:40*20%=8萬
借:投資收益
8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
8萬
投資收益36萬。
賬面價值:136-8=128萬
2.
2014年初甲公司取得A公司40%的股份并能夠對其施加重大影響。該股份的購買價款為1
800
000元,投資日A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4
000
000元(與賬面價值相等)。2014年A公司實現凈利潤500
000元;2015年4月1日,A公司宣告凈利潤的30%用于分配現金股利;2015年4月15日,A公司將收到的現金股利存入銀行;2015年A公司發生虧損1
200
000元。
要求采用適當方法:
(1)計算2015年末甲公司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列示計算過程)。
(2)編制甲公司上項投資2014、2015年的有關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2015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1800000+(500000*40%)-(500000*30%*40%)-(1200000*40%)=1460000(元)
權益法:2014年:投資的賬面價值>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
投資時:借:長期股權投資
180萬元
貸:銀行存款
180萬
確認投資收益: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50萬*40%=20萬
貸:投資收益
20萬
2015年:50*30%=15萬
15萬*40%=6萬
借:應收股利
6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
6萬
收到股利:借:銀行存款
6萬
貸:應收股利
6萬
2015年虧損120萬*40%=48萬
借:投資收益
48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
48萬
3.
2014年6月5日,A公司委托證券公司購入H公司發行的新股510萬股(假設H公司共發行1
000萬股)計劃長期持有,每股面值1元、發行價8元,發生交易稅費與傭金100萬元,相關款項用之前存放在證券公司的存款支付。2014年度H公司實現凈利潤396萬元(每月實現利潤均衡),宣告分配現金股利250萬元,支付日為2015年3月9日。
要求:編制2014年度A公司上項業務的有關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1)2014年6月2日購入H公司股票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H公司(成本)
41
800
000
貸:其他貨幣資金
41
800
000
(2)A公司購入的股票占H公司的比例為51%(即510萬股÷1
000萬股×100%),故應采用成本法核算。H公司宣告分配2014年度的現金股利中,A公司應收127.50萬元(即250萬元×51%),全部確認為投資收益。H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日,A公司應作:
借:應收股利
1
275
000
貸:投資收益
1
275
000
4.
2014年1月2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4000萬元取得乙公司25%的股份;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15
000萬元、賬面價值17
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000萬元、賬面價值4000萬元、尚可使用10年,直線法折舊,無殘值;其他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等。2014年度,乙公司實現凈利潤1500萬元,當年末宣告分配現金股利800萬元,支付日為2015年4月2日。雙方采用的會計政策、會計期間一致,不考慮所得稅因素。
要求:
(1)采用權益法編制甲公司對該項股權投資的有關會計分錄;
(2)假設甲公司對該項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編制有關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1)取得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40000000
貸:銀行存款
40000000
實現利潤時:
固定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差額應調增的利潤=40000000/10-20000000/10=2000000
乙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15000000+2000000=17000000
甲公司應享有的利潤=17000000*25%=4250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4250000
貸:投資收益
4250000
宣告現金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
20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000000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2000000
貸:應收股利
2000000
(2)取得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40000000
貸:銀行存款
40000000
宣告現金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
2000000
貸:投資收益
2000000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2000000
貸:應收股利
2000000
05任務
一、單項業務題(共
9
道試題,共
50
分。)
1.
12日,出售一項無形資產,收入10萬元已存入銀行。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余值20萬元、累計攤銷8萬元,未計提減值。其他相關稅費略。(8分)
參考答案:
(8分)
借:銀行存款
100
000
累計攤銷
80
000
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20
000
貸:無形資產
200
000
2.
24日,購入設備一臺,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列示價款150
000元,增值稅25
500元,款項已用銀行存款支付;設備同時投入使用。(5分)
參考答案:
(5分)
借:固定資產
1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25
500
貸:銀行存款
175
500
3.
結轉報廢固定資產的清理凈損失13
500元。(5分)
參考答案:
(5分)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13
5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3
500
4.
對出租的辦公樓計提折舊85
000元。
(5分)
參考答案:
(5分)
借:其他業務成本
85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85
000
5.
將一棟自用倉庫整體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該倉庫原價2
00萬元,累計折舊120萬元。
(7分)
參考答案:
(7分)
借:投資性房地產——倉庫
2
000
000
累計折舊
1
200
000
貸:固定資產
2
000
0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1
200
000
6.
攤銷應由本月負擔的商標權費用9
400元。(5分)
參考答案:
(5分)
借:管理費用
9
400
貸:累計攤銷
9
400
7.
結轉固定資產清理凈收益37
000元。(5分)
參考答案:
(5分)
借:固定資產清理
37
000
貸:營業外收入
37
000
8.
支付報廢設備清理費用2
500元。(5分)
參考答案:
(5分)
借:固定資產清理
2
500
貸:銀行存款
2
500
9.
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損失11
000元。(5分)
參考答案:
(5分)
借:資產減值損失
11
000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11
000
二、計算題(共
1
道試題,共
10
分。)
1.
某項固定資產原值100
000元,估計折舊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5
000元。
要求:
(1)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各年折舊率與折舊額。
(2)采用年數總和法計算各年折舊額。(保留小數兩位)
參考答案:
(1)雙倍余額法
各年折舊率=2×(1/5)=40%
第1年折舊額=100000×40%=40000(元)
第2年折舊額=(100000-40000)
×40%=24000(元)
第3年折舊額=(100000-40000-24000)
×40%=14400(元)
第4年折舊額=(100000-40000-24000-14400-5000)/2=8300(元)
第5年折舊額=8300(元)
(2)年數總和法
第1年折舊額=(100000-5000)
×5/15=31666.67(元)
第2年折舊額=(100000-5000)
×4/15=25333.33(元)
第3年折舊額=(100000-5000)
×3/15=19000.00(元)
第4年折舊額=(100000-5000)
×2/15=12666.67(元)
第5年折舊額=(100000-5000)
×1/15=
6333.33(元)
三、綜合題(共
2
道試題,共
40
分。)
1.
2015年初A公司(一般納稅人)購入一臺需要安裝的設備,支付買價10
000元,增值稅1
700元,運輸費500元;安裝設備時,領用企業生產用原材料一批,賬面價值1
000元,市價1
200元,購進該批原材料時支付增值稅170元;支付外請安裝工人工資1
500元。上述有關款項已通過銀行收付。(20分)
要求:
(1)計算該項設備的原始價值。
(2)對上項設備,編制自購入、安裝及交付使用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購入:借:在建工程
10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
1700
貸:銀行存款
12200
借:在建工程
1500
貸:銀行存款
1500
安裝:借:在建工程
1000
貸:原材料
1000
交付使用:借:固定資產13000
貸:在建工程
13000
2.
某企業自行研究開發一項新產品專利技術,在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材料費5
000
萬元、人工工資2
000萬元,以及其他費用3
000萬元,總計10
000萬元,其中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為6
000萬元。期末,該項專利技術已經達到預定用途。(20分)
要求:編制相關業務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1)相關費用發生時: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40
000
000
——資本化支出
60
000
000
貸:原材料
50
000
000
應付職工薪酬
20
000
000
銀行存款
30
000
000
(2)期末:
借:管理費用
40
000
000
無形資產
60
000
000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40
000
000
——資本化支出
60
000
000
06任務
一、作品題(共
1
道試題,共
100
一、單項業務題(共
3道試題,共
50
分。)
題目1
對W公司(資產減值的核算采用備抵法)本月發生的下列部分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1.從外地購進材料一批,增值稅發票上列示價款10
000元、增值稅1
700元;收到銀行轉來的結算憑證并立即付款,材料未到。
2.計提存貨跌價損失28
000元。
3.上項外購材料運達企業并驗收入庫。
4.結轉本月直接生產領用材料的成本46
000元。
5.
期末,盤虧原材料一批,實際成本2
000元、進項增值稅額340元;原因待查。
答:
(1)借:在途物資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
700
貸:銀行存款
11
700
(2)借:資產減值損失
28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8
000
(3)借:原材料
10
000
貸:在途物資
10
000
(4)借:生產成本
46
000
貸:原材料
46
000
(5)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2
340
貸:原材料
2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40
題目2
對A公司2015
年12月發生的下列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1.公司對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上月購進并已付款的原材料今日到貨并驗收入庫,計劃成本為20萬元,材料實際采購成本18萬元。
2.期末結轉本月發出原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50
000元。其中,直接生產用材料負擔35
000元,車間一般性耗費材料負擔10
000元,廠部領用材料應負擔5
000元。
答:
(1)借:原材料
200
000
貸:材料采購
200
000
借:材料采購
20
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0
000
(2)借:生產成本
35
000
制造費用
10
000
管理費用
5
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50
000
題目3
對A公司(商品流通企業)2015年6月份發生的下列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1.從外地購進一批商品,增值稅發票上列示價款10
000元,增值稅1
700元。雙方商定貨款采用商業匯票結算,企業已開出并承兌面值11
700元、3個月到期的商業匯票交銷貨方。商品未到。
2.上項商品到達并驗收入庫。
答:
(1)借:在途物資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
700
貸:應付票據
11
700
(2)借:庫存商品
10
000
貸:在途物資
10
000
二、綜合題(共4道試題,共50
分。)
題目4
某零售商場為一般納稅人,銷售額實行價稅合一。本月1日銷售商品50000元,本月末有關賬戶(調整前)資料如下:
“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期末余額448
000元;
“庫存商品”賬戶期末余額620
000元;
“主營業務收入”賬戶本月凈發生額980
000元,與“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一致。
要求:
(1)計算本月應交的銷項增值稅和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對計算結果保留個位整數)。
(2)編制本月1日銷售商品的會計分錄。
(3)編制月末結轉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和銷項增值稅的會計分錄。
答:
(1)銷項稅額=980
000/(1+17%)*17%=142393.16
商品進銷差價率=448
000/(620
000=980
000)*100%=28%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980
000*28%=274
400
(2)借:銀行存款
5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
000
貸:庫存商品
50
000
(3)借:商品進銷差價
274
4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74
400
借:主營業務收入
142393.16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42393.16
題目5
甲存貨年初結存數量3
000件,結存金額8
700元。本年進貨情況如下:
1月10日、13日、25日分別銷售甲存貨2
500件、5
500件、7
000件。
要求:采用下列方法分別計算甲存貨本年1月的銷售成本、期末結存金額。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1)加權平均法。
(2)先進先出法。
答:
(1)加權平均法:
加權單價=(8
700+12
710+19
200+14
850+6
120)/(3
000+4
100+6
000+4
500+1800)=3.17
期末結存金額=(3
000+4
100+6000+4
500+1
800-2
500-5
500-7
000)*3.17=13948
銷售成本=8
700+12
710+19
200+14
850+6120-13948=47
632
(2)先進先出法:
期
結存成本=8
700/3
000=2.90
銷售成本=(2
500*2.90)+(500*2.90+4
100*3.10+900*3.20)+(5
100*3.20+1
900*3.30)=46
880
期末結存金額=2
600*3.30+1
800*3.40=14
700
題目6
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甲材料單位計劃成本為10元/公斤,2015年4月有關甲材料的資料如下:
(1)“原材料”賬戶期初借方余額20
000元,“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期初貸方余額700元,“材料采購”賬戶期初借方余額38
800元。
(2)4月5日,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
040公斤如數收到并驗收入庫。
(3)4月20日,從外地A公司購入甲材料8
000公斤,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材料價款85
400元,增值稅額14
518元,款項已用銀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達。
(4)4月25日,從A公司購入的甲材料到達,驗收時發現短缺40公斤,經查明為途中定額內自然損耗。按實收數量驗收入庫。
(5)4月30日匯總本月發料憑證,本月共發出材料11
000公斤,全部用于B產品生產。
要求:
(1)對上項有關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2)計算本月甲材料的成本差異率。
(3)計算并結轉本月發出甲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4)計算本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
答:
(1)借:原材料—甲材料
40
400
貸:材料采購
38
800
材料成本差異
1
600
借:材料采購
85
4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518
貸:銀行存款
99
918
借:原材料—甲材料
79
600
材料成本差異
5
800
貸:材料采購
85
400
借:生產成本
110
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110
000
(2)材料成本差異率=(-700-1
600+5
800)/(20
000+40
400+79
600)*100%=2.5%
(3)發出材料應分攤的成本差異=110
000*2.5%=2
750
借:生產成本
2
75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
750
(4)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20
000+40
400+79
600-110
000)*(1+2.5%)=30
750
題目7
A公司2012年初甲存貨的跌價準備余額為0.當年末,甲存貨的實際成本為80000元,可變現凈值為77000元;假設其后各年甲存貨的成本不變,可變現凈值分別為2013年末,73000元;2014年末,77500元;2015年末,81000元。
要求:計算A公司各年末應提取或應沖減的甲存貨的跌價準備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
答:
借:資產減值損失
3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3
0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4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4
000
借:存貨跌價準備
4
5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4
500
借:存貨跌價準備
2
5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高級財務會計 課程改革 思路
[作者簡介]齊勵(1983- ),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理論、會計教育。(江西 南昌 330025)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8-0131-02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中層次較高、難度較大的一門專業課程,以“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稅法”等專業核心課程為基礎,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復雜經濟業務的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學年進行教學。
一、“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在高職院校開設的現狀及原因
在本科院校,“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屬于“財務會計”范疇,學習的是會計核算中的特殊問題、疑難問題以及新問題。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目前該門課程的開設情況不容樂觀。筆者所在高職院校及周邊的幾所高職院校近幾年紛紛在會計專業教學計劃中取消了“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安排。據了解,取消該課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認為,大部分高職學生畢業后主要在中小企業工作,“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所涉及的許多內容如合并報表、物價變動會計等在就業時難以遇到。既然教學內容在工作中用到的幾率較小,而且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存在相當的難度,將它從專業教學計劃中取消,教師和學生的負擔都可以減輕。第二,“2+1”人才培養模式下校內教學安排不理想。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將“2+1”人才培養模式運用在各個專業的教學改革上,會計專業也不例外。“2+1”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指高校與實習單位合作培養人才,在培養時間上為在校培養2年,在實習單位頂崗實訓1年。該模式作為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創新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在各個高職院校得到了廣泛運用。但這種模式將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由3年縮短為2年,如何在有限的校內教學時間內安排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專業知識成了改革的難題。部分高校未對這一難題進行科學分析和合理解決,只是簡單地保留認為最為核心的課程,粗暴地取消了一些“不重要”的課程,如“高級財務會計”課程。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開設“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必要性
1.“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開設是學生職稱考試、升學考試以及就業考試的需要。目前我國會計行業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都是以考試為主,其中初級和中級職稱獲得僅以職稱考試是否通過作為評定標準,高級職稱評定則是考評結合。在考試內容上,除了初級職稱考試未涉及“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知識外,從中級職稱考試開始,合并報表、外幣業務等“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知識都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因此,為了學生將來更容易通過中級以上的專業技術職稱考試,在校內教學時傳授相關知識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找工作時參加企業考試,都會涉及“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相關內容。為了滿足學生將來各種考試的需要,“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開設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
2.“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開設是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在就業起點上,雖然目前高職學生略低于本科學生,但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和個人的努力奮斗,他們都有機會成為單位的會計主管、財務經理或財務總監等高級財務人才。處于這些“高級”崗位,工作不再局限于單位日常經濟業務的處理,必須具有處理綜合環境下復雜經濟業務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僅靠經驗的累積是不夠的,更需要高級財務會計理論學習的支撐。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考慮,“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有助于他們將來完成從基層財務人員到高級財務人才的角色轉變。
三、高職院校“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改革思路
1.教學內容改革――以學生需要為導向。“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至今尚未統一,不同的教材在教學內容上有很大差別。“高級財務會計”包含內容很廣,如果所有相關內容都在課堂上逐一講解,有限的教學時間是無法滿足的。因此,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精挑細選。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應以今后學生的工作和考試需要為導向,“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也應如此。根據學生未來的職業需求,經過比較多種不同的代表性教材,筆者從中選取了三個實用性最強且各種職稱考試中常見的內容進行教學,內容分別是合并會計、外幣業務會計和租賃會計。其中,合并會計主要涉及企業合并業務、合并報表編制、集團內部業務等企業集團常見的經濟業務處理方法;外幣業務會計主要涉及外幣業務處理、外幣報表編制等外貿企業或國際企業常見的經濟業務處理方法;租賃會計主要涉及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這些內容在各種教材中均有介紹,也是實際工作中和各種考試中最容易遇到的經濟業務,實用性非常強。在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應重點講解這些內容,其他內容只要簡單介紹或并入其他課程講解即可。如通貨膨脹會計使用率較低,作為會計理論簡單介紹即可;所得稅會計可并入“稅法”課程進行講解。
2.教學方法改革――以案例教學為主導。對于“高級財務會計”這種有一定難度的課程,高職學生僅靠教師講解來理解教學內容確實比較困難。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具有啟發性、實踐性、參與性等優點,將其引入“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并輔以多媒體、網絡、沙盤等現代教學手段,必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具體來說,“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案例教學可分為理論準備、案例分析和案例講解三個階段。在理論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案例相關理論講授,多媒體教學借助圖像、動畫、影音等手段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形象生動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案例分析階段,由教師提供案例資料,并給予必要的分析指導,安排學生小組或獨立完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及獨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以引入沙盤教學,從而更真實地模擬實際工作,培養學生的職業操作技能。在案例講解階段,可先由學生進行案例相互講解,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這一階段的教學還可以借助網絡手段,如利用教學博客或在線答疑等網絡手段,在課后仍然可以與學生進行案例探討。
3.考核方式改革――以技能考核為重點。目前,多數高職院校仍以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作為“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的主要依據。傳統的考核方式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卻忽略了學生專業技能操作水平。“高級財務會計”作為實用性很強的“財務會計”類課程,重點培養學生面對復雜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能力。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專業技能的掌握比理論知識的記憶更為重要。因此,打破現行課程考核方式的定式,建立新的以專業技能為主要評判標準的考核模式尤為重要。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筆者建議,“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可以建立多層次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設計上,專業操作能力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占課程成績的主要比重,理論知識考核則作為能力考核的補充,占最終成績的小部分。其中,技能考核由校內模擬實驗考核和校外實踐考核構成。通過校內模擬實際經濟業務,考核學生編制合并報表、處理外幣業務等專項技能;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實地操作,考核學生在真實環境中處理復雜經濟業務的綜合能力。此外,理論知識考核也不應由期末一次性卷面測驗成績決定。教師可以在學期內安排多次理論測試,從而更客觀地反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程成績考核上,還要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如是否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并提問、是否積極參與案例討論、是否按時完成作業等。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雖然被公認為是會計專業難度最大的課程,但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好這門課,對于教師而言是巨大的挑戰。但筆者堅信,通過適當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掌握該門課程的知識和技能,為未來的財務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杜興強.高級財務會計:第二版[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
[2]何海東.高級財務會計[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