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概念
作為園林設計的一部分,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主要是通過適當配備相關植物、草地、雕塑等的比例和色彩及質感,合理的立意、布局、借景,來達到道路綠化功能,并在此基礎上美化環境、愉悅心聲。其主要功能有:(1)襯托城市及鄉村建筑與美化環境。通過綠化景觀界面的柔和,改善城市及鄉村建筑的硬質材料帶來的呆板、生硬、缺少活力的感覺,簡化環境線條,使建筑物線條清晰,質感明快。(2)完成對城市及鄉村、曠野空間的分隔。各種綠色景觀對道路及兩旁的環境、空間進行分隔,對城市、鄉村的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對行人和車輛進行分流。(3)遮丑裝飾。對排水溝、高架橋、擋土墻等不美觀的城市設施進行遮擋。(4)文化隱喻功能。各種文化內涵的街頭綠化景觀能突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和隱喻,如芙蓉樹喻成都為蓉城,椰子樹適合三亞的道路綠化,廣州的木棉、紫荊,南京的雪松,長沙的樟樹、杜鵑等。
2公路綠化景觀的設計要點
2.1藝術構圖,營造地方特色
公路綠化景觀是有一定目的或者說要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的。如廣州的廣州大道表達了南國開放先鋒的特色和精神。因此,在設計時,首先應確定設計的主題以及為此主題而要達到的意境,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表達各種審美視覺要求,做到具有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1)道路的植樹可以根據市民的喜好種植各地的城市樹及市花,同時在設計時巧妙借助園林設計的特點進行借景及布局。(2)利用園林中的借景藝術,借沿途山川之形、借城市建筑之形、借地域特色之形、借各種植被之四季變化之色,來種植各種賞葉、賞花之樹木和花草。(3)利用空廊的藝術,視山勢地形之變化來改變綠化的藝術風格,把道路兩邊空間劃分成若干特色的路段來處理,在統一大風格前提下設計不同的綠化景觀:不同的樹種、花草改變其顏色,不同的圖案不同的山石小品,使行車司機置于一幅幅圖畫中。每個城市的入城入口處往往設計各種綠化及雕塑來提示司機行車入城,其處理或“藏”或“露”或“簡”或“繁”應服從總體要求。如山門、牌坊適合在平地上建筑,附以兩邊的綠化和中間的書法;以歷史名人為主題的雕塑綠化小品適合古城古鎮;對于劈山為路城市的處理,路旁巨石上刻字,附以綠化小品的方式入口,是一種簡化的處理。
2.2公路綠化景觀植物的設計要點
公路綠化景觀植物的設計要點為適路適樹、相生相伴,即原生態原有樹種植被、文物古跡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當地鄉土樹種植被、外地樹種植被進行合理搭配,并盡量用鄉土樹種植被,應根據氣候、光照、土壤、路段要求等選擇適合的樹種植被進行培育,使樹種植被得到很好的生長,同時又能滿足功能要求和設計理念。
2.2.1保護原生態植被的原則對于原生態植被,不做“一光二白式、從頭開始式”的設計,而應盡量利用原有古樹和植被,保護原生態往往能保護環境,減少道路的養護成本,同時名木古樹成為景觀的重要節點,如成都為古樹讓道,在道路中間設壇、設圍,以利古樹成活。這些應該在道路設計規劃時加以考慮,以免在施工中盲目伐木,文物古跡亦為道路綠化設計時必須考慮的保護對象。盡量設計成為古樹文物讓道的公路路線,如果實在要通過也應將古樹規劃成路邊,原生大樹是當地歷史的見證,它記載了當地的氣候、人文、地形地貌等信息,其價值無可估量。根據地形規劃,注意保護原生植被,在通風、遮陽、生態等方面下功夫。保護大樹所在地原有的生態環境,清理大樹四周垃圾及其他雜物,重要品種應設圍欄保護,保護樹體和根系分布區土壤,距大樹樹干5m范圍內不得采用硬鋪裝。如確需鋪裝應采用適當透氣鋪裝材料,樹木生境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時,必須設滲水井或鋪設盲管等有效的排水設施,及時排除根部積水。做到“適地適樹”,營造出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
2.2.2生態效益與遠近效益兼顧的原則正如前面所述,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首先應滿足道路綠化功能要求,如遮陰、防眩、凈化空氣、吸塵等要求,同時滿足美化觀賞的要求。由于道路綠化形成景觀效果需要十幾年,在此期間灌木、草地植被需要隨時更換、移植,因此在設計時,既要考慮近期的美觀和生態效果,也要考慮遠期樹木成長以后的景觀效果,逐步減少更換樹種、草地,種植成長迅速、美觀的樹木,如桉樹、榕樹來代替草地、灌木等近期效果好的植被。利用其自然的生長周期,當一種植被死亡時,另一種速生樹種剛好代替這種灌木、草地,當速生樹種衰老時,另一種慢生樹種剛好成長起來,從而繼續發揮綠化功能。
2.2.3鄉土植物和外地植物兼顧的原則一般說來,地域性的鄉土植物適合當地生長,生長較快,病蟲害較少,育苗種源方便,就地取材、節約成本,又能反映當地的文化特色,應該是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的首選。然而如果全部采用當地植被,由于見多不怪、習以為常,給人單調的感覺,難以滿足審美的需要。因此,為了增加景觀的層次性,應設計引種各種風格的樹種,如椰子樹、加拿大海棗樹,給人熱帶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如在大葉榕為主的街道,偶有幾株木棉給人“萬綠從中一點紅”的感覺,也可以選擇銀杏和常綠樹種搭配的設計方式。
3公路綠化景觀植物圖案的設計方式
對于廣場、立交橋、交通島等的綠化,往往采用利用植物本身的顏色特色風格,輔以各種平面圖案的方式,來強調公路綠化景觀的圖案分布和過渡,以達到交通組織的功能和產生圖案的美感。可以分為圖案式、自然式、混合式,以強調圖案的側重點。
3.1圖案式
圖案式顧名思義以植物組成的圖案為主,組成不同平面或立體或抽象的圖案,以產生一定的文化內涵。圖案式綠化植物在一定年限后需要更換,植物在一定時期的生長后會破壞圖案,需要修剪。因此,圖案式植物養護成本較高,是綠化景觀設計中人工干預程度較高的一種設計。
3.2自然式
自然式是以各種植物、草地錯落有致地按功能和美感分布,形成自然天成、層次分明、色彩斑斕的人工群落。自然種植視覺效益較好、養護成本較低,適合分車道和路側綠化的綠化造型。自然式的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切忌單調,即使是需要列植的道旁綠化,也應在中間種一些顏色及風格不一致的樹種,以交混林的方式產生錯落有致的感覺。因此,自然式種植植物應分布自然,無規則圖形軌跡,多株樹木應不在同一直線上,3株樹木應不在等邊或等腰三角形上,應給人高低起伏、自然有致的感覺。
3.3混合式
兼具圖案式和自然式的優點,是一種大型的綠化景觀設計,表現廣泛,主要應用于場地比較寬廣的廣場、道路綠帶、交通島及街景中。大型喬木及藤蘿類植物應用自然式,三三二二自然分布,灌木及藤蘿類利用不同的顏色進行組合,同時形成各種造型和圖案,以表現特定的主題、理念及風格。其組合方式有喬灌組合、灌草組合、喬草組合。
4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特色———以義烏市原收費公路為例
地處浙江省中部地區的義烏市,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18℃,溫度最高達42℃,同時冬天溫度最低達-5℃。適合各種南方品種的樹木生長,為公路綠化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作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點的義烏市,經濟發達,對公路綠化投入大,最近幾年建設的原收費公路140萬m2左右公路綠化與城市高檔綠化彼此融合,檔次相當,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成了這座富有朝氣的國際商貿名城的又一張金名片,著實為南方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的典范。
4.1310省道義烏段
起自青口,終于03省道交界處,二級加寬,寬度為24.5m,水泥砼路面,2×2×3.75m行車道、2m中央綠化帶、2×0.5m波形護欄、2×3m非機動車道、2×20m兩側綠化帶。設計時保留了原生態的地貌特征和古樹,為表現義烏當地的鄉土文化和經濟建筑的輝煌成就,大手筆地設計了310省道義烏段景觀,同時在宗宅村段留有樹齡上百年的古樟樹若干。設計著力烘托義烏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除結合道路沿線較多的濕地景觀外,植物較多采用色葉樹種、開花樹種及花灌木,在色彩上相對較為熱烈,以賞葉為主,不同的季節產生不同的顏色效果,采用四季紅色的紅楓、紅葉李,秋季紅色或黃色的銀杏、楓香、無患子、烏桕、南酸棗、黃山欒樹、鵝掌楸、水杉、池杉等樹種,點明了“輝煌義烏”的主題,常綠喬木林以模仿自然植被群落的闊葉林為主,上層主要為苦櫧、甜櫧、青岡櫟、珊蝴樸、木荷、華東楠、紅楠、紫楠、楊樹、楓香、黃山欒樹、烏桕;下層主要為杜鵑、梔子、六月雪、山茶、紅花繼木等,主要以自然式布局構成進入市區的一道景觀標志。
4.2金義東南線一期
起自金華金東區南侖村,終于稠佛、佛赤圓盤,一級公路,瀝青砼路面,寬度31m、行車道2×7.5m、2×0.5m波形護欄、非機動車道2×3.75m、土路肩2×0.75m、中央綠化帶5m、路緣帶2×0.5m、2×10m兩側綠化帶。兩側綠帶最邊部位采用高大的速生意楊成排成林種植,意楊內側則采用矮一層次冬青成排種植,遮蔽了意楊單調的樹干,冬青內側又用矮一層次的花期較長的夾竹桃成排種植,遮蔽了冬青的樹干,以此大手筆地勾勒出鮮明的綠色多層次空間。中間綠帶以矮小的火棘、金邊黃楊、劍麻、月季、紅葉石楠及麥冬和馬尼拉草皮等,構思精巧、層次分明,色彩絢麗、簡潔明快。
一、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主要由道路主體結構、附屬設施、沿線建筑物、和周邊的自然環境結合而成,所以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與環境科學、自然地理、建筑設計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既要保證公路沿線的植被與水土環境良好,又要保證公路行車的舒適性。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設計應根據當地植物的生長條件來確定具體的規劃方案,保證綠化景觀的整體效果。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采用適合當地的綠化品種,使綠化景觀與周邊環境相適應。消除司機在駕駛過程中產生的視覺疲勞,有效地促進高速公路周邊生態環境的發展。
二、山西高速公路綠化的氣候環境以及土壤特點
山西省屬于黃土高原地帶,地形地貌比較復雜,高速公路經常會穿越丘陵、峽谷、農田等不同的區域,所以在同一條高速公路的不同地段,需要栽種的植物也是不同的。
1.土壤特點
山西省的土壤類型不同、瘠薄厚度不同,而且山西省高速公路的路基都是利用分層碾壓的方式進行碾壓的,壓實度非常高,土質中黏土以及砂礫比較多,不適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長。高速公路的護坡地段,大多為公路建設時的臨時行車道,所以土質結構也非常的堅硬,在冬季降雪高速公路會噴灑大量的融雪劑,融雪劑全部滲入到了土壤中。公路上正常行駛的汽車也會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以及油污,都會影響到公路植被的生長。
2.氣候環境
山西省高速公路的護坡以及中央分隔帶風速比較大,而且晝夜溫差大,水分蒸發得比較迅速。路基平均高度均超出了正常地面很多,所以在陽光直射路面時,公路路面的溫度非常高,在夜晚時,由于路基較高,風速比較大,導致了公路路面與護坡下方的溫差變得非常大,路基上方的部分路面不能得到水分的補充,影響了綠化植被的正常生長,特別是中央分隔帶的綠化景觀,會出現大面積的枯死現象。
三、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設計目標
1.設計原則
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開始之前,要對高速公路覆蓋的區域網絡和公路正常交通量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在進行設計時要使綠化景觀盡量與周邊環境融合起來,避免綠化景觀的設計對高速公路周邊的環境造成大的破壞;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需要因地制宜,喬灌結合、分類指導、適地適樹,保證綠化景觀的實用性,使綠化景觀設計始終遵循易于管護的原則;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借用園林景觀的設計方法,對景觀效果不好的地點進行處理,保證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具有整體性的美感;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設計要根據公路的整體走向進行布局,盡量節約資源,根據綠化景觀具體地段的氣候和立地條件來選擇樹種,減少綠化景觀的造價。
2.設計理念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設計要結合設計區域的自然環境,盡量使綠化景觀更具備地方特色,所以在設計理念方面要尊重原有的自然狀況,減少對原有自然環境的破壞,盡量以保護利用的施工手段為主;綠化景觀在設計完成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綠化景觀也會不斷的生長,所以在設計時要預先考慮好綠色景觀的生長規律,選擇適合的植物,避免因為綠色景觀的生長而影響整體景觀效果;高速公路各個路段的綠化景觀都具備各自的功能,所以在對綠化景觀進行布局時,要使綠化景觀的功能滿足需求;很多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種類都比較多,這是因為在綠化景觀設計之初考慮到了季節的變換,使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更加具有特色;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種植密度對于公路行車安全性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在設計時要對種植密度、樹種選擇、栽植技術進行詳細的規劃。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之前要對景觀區域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調查,保證綠化景觀與歷史文化背景相結合,使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充分地體現出當地的人文景觀。
四、山西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分析
1.中央分隔帶綠化設計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的綠化景觀主要是為了消除司機的視覺疲勞,避免司機長時間開車產生幻覺,造成公路行車安全事故。目前山西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的綠化景觀主要以耐修剪的檜柏、衛矛球、丁香、木槿、榆葉梅等植物品種。在中央分隔帶的植物種植上,大多是灌木、常綠喬木等等,中央分隔帶的寬度大多在二米以內,為滿足防眩要求常綠喬木高度一般為一米五。在高速公路的直線路段,植物間距大多在二米五左右,植物的生長空間充足,彎道植物距離相對較近,避免車輛燈光影響到對向的行車。
2.邊坡綠化設計
高速公路的邊坡綠化是綠化景觀的主體,為了保證邊坡土質不會被雨水沖刷,所以在邊坡綠化時需要選擇根系比較發達,適應性強的護坡植物。目前山西高速公路的邊坡大多采用播種草種及扦插(穴栽)紫穗槐、檸條兩種方式來對邊坡進行綠化,在路側護坡道大多種植的為喬木類品種,植物的種植遠離路肩,避免影響到高速公路的正常養護。
3.互通式立交區域的綠化設計
互通式立交區域的綠化是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重點地段,由于互通式立交地段車輛全部減速行駛,所能觀看到的綠化面、景觀面較多,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立體層次感,能夠體現出季節的變化,避免造成一種單調的感覺。在互通式立交區域出入口的綠化設計除用造型灌木勾勒圖案以外也會在大片空地處通過自然造景方式種植喬灌草花,形成具有特色的綠化景觀?;ネ⒔粎^域的分流路口不能種植較高的喬木,可以種植高度適中的灌木,在互通立交的匝道地段外側區域可以種植一些較高的植物,引導整個行車路線。互通式立交區域的植物種植要盡量豐富,使季節變化性強一些。
4.服務區的綠化景觀設計
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主要功能是滿足車輛正常休息、加油、食宿的區域,緩解司機在高速公路上的駕駛疲勞。所以在對服務區進行設計時要以園林景觀的設計方法為主,以服務區的建筑物為主體,來設計。在服務區可以設計一些花壇、小品、植物造景等等,使服務區體現出不同的綠化風格,而且服務區的綠化植物選擇可以多樹種、多品種、多色彩,只要是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都可以,因為服務區對于綠化植物的澆水比較方便,而且土質也相對較好,是休閑、觀賞,體現景觀美觀的場所。
五、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中各種新技術的應用
在對高速公路綠化景觀進行設計時,要以保護環境、保護植被為主要的設計目標,對綠化路線、立地類型、植被分布進行綜合分析,避免占用過多的耕地,通過自然恢復的方法,使綠化景觀最大化的融入到周邊自然環境中;可以在綠化景觀的設計中應用微型噴播技術和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綠化景觀的設計效率,提高綠化景觀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綠化景觀的設計上要增加保護水環境的設計,注意公路沿途水環境的保護管理。
六、結語
關鍵詞: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高速公路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交通設施建設的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建設已逐步突破了傳統的行車、安全、經濟、合理等基本要求,更多的追求以人為本、生態結合綠化、文化、美化為一體的景觀之路,高速公路景觀正逐漸成為公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力度加大、環保意識的增強,高速公路綠化景觀也越來越受到了重視,高速公路在不斷發展完善建設的同時,公路環境的綠化美化同樣得到了相應的重視。
1 高速公路綠化設計的重要性
綠化景觀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它與生態學、環境學、生物學、美學、自然地理學和路橋工程及歷史、文學、藝術等都有密切的關系。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既要滿足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又能改善視覺質量,保障行車舒適以及提高公路景觀。
綠化景觀設計應根據項目區的地域條件選擇適宜的植物,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環境條件和植物生長條件,采用具有符合項目區自然環境及人文內涵的綠化景觀設計,以及相應的養護管理技術,以期獲得良好的綠化景觀效果。綠化景觀設計過程中始終遵循適地、適樹、適量的理念,按照“適地適樹”原則,采用當地植物種類,達到與周圍自然環境相一致。
2 綠化景觀設計目標:尊重自然、還原自然
2.1設計理念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應結合項目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在設計理念上采用鄉土化設計、保護性設計和恢復性設計相結合的生態設計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1 尊重自然,保護利用
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盡可能的減少對項目建設區域原有生態環境保護利用。
2.1.2 尊重科學,符合規律
綠化景觀設計是有生命的,是處在不斷地生長、運動、變化之中的,因此在設計中必須尊重科學,特別是要符合生態學的規律。
2.1.3 因地制宜,適地適物
根據不同的現狀和資源條件,設計相應的生境類型,認真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和生長規律,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
2.1.4 合理布局,滿足功能
從高速公路各個區域綠地的性質和功能出發,對不同類型的植物景觀進行合理布局,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
2.1.5 種類多樣,季相變化
大多數園林植物其景觀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化,在種植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四季景色,應用較多的植物種類,使園林環境在每一個季節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觀。
2.1.6 密度適宜,遠近結合
植物種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植物生長發育景觀效果和綠地功能的發揮,在綠化設計中綜合考慮喬、灌、地被植物的種植比例及種植密度。
2.2 設計原則
通過對每條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特點的歸納與分析,以及對項目區域路網規劃、交通量發展、交通組織分析、工程總體規劃及現狀的充分認識,為保障實現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綠化景觀設計應采用如下設計原則:
2.2.1 項目建設融于周邊環境,最大限度的降低高速公路對所經區域自然環境的破壞;
2.2.2 “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經濟實用、景觀協調、易于管護”的原則貫穿整個設計過程;
2.2.3 在設計手法上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借景、障景的手法,在景觀設計時,周邊環境景觀效果好的就露出來,不種樹或少種樹,景觀效果不好的就采用苗木密植的形式進行適當遮擋;充分做到路中有景,景中有路,使乘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 的審美愉悅感;
2.2.4 綠化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公路的線形布局、地域文化、自然和社會環境等特點,全盤考慮、統一規劃,緊緊圍繞“生態路、景觀路”等指導思想,在資源節約的基礎上講求實效;
2.2.5 景觀設計應根據項目區的氣候、土質等條件選擇適宜的當地樹木及植被,盡量減少綠化造價。
2.3 突出主題
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前,應調查清楚項目區的自然文化背景和歷史文化,景觀設計最好的就是對周邊環境的尊重,與周邊環境相結合,從而做到高速公路與周邊環境的充分融合。在綠化景觀設計中充分考慮山、水、田、人四方面的熔融結合,在互通立交 、服務區、停車區、養護工區、收費站等綠化景觀立地條件較好的區域,充分體現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
2.4 設計思路
2.4.1 公路中央分隔帶及路基兩側綠化設計
在北方地區,中央分隔帶一般采用以檜柏為主,合理的選擇花灌木間植形式,在變化中求統一。檜柏能夠起到防眩的功能需求的同時花灌木提高綠化景觀,美化路容。
路基兩側綠化設計,植物選擇考慮項目區生長的鄉土植物,邊坡種植紫穗槐、荊條、杠柳等耐旱、耐瘠薄、已于養護、固沙能力強的植物,護坡道種植色葉植物及開花植物如紫葉李、紅葉碧桃、海棠等花灌木,邊溝外側種植一排楊樹,隔離柵內側種植一排野薔薇。
2.4.2 互通區綠化設計
根據高速公路與被交路關系,綠化設計分為重點互通綠化和一般互通綠化設計,針對被交路的功能和等級確定綠化景觀設計手法。被交路為城市道路的一般運用城市園林式景觀設計手法;被交路為干線公路和鄉村道路時一般運用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的園林設計手法,以防護為主,綠化構圖。
2.4.3 收費站服務區綠化設計
收費站、養護工區、服務區、管理處等綠化景觀設計主要是通過空間劃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為主體,在傳統園林藝術基礎上,結合現代園林表現手法,并以山石、水面與植物造景相結合,人文園林與農業文明相融合,達到觀賞、休閑、提環境質量的目的。收費站、養護工區、管理處在綠化設計中結合站區所在區域,設計能夠體現當地特色。綠化整體布置采用喬灌草結合、常綠落葉結合、色葉開花結合的配置原則,森林式栽植。
3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高速公路的發展促進了地區間人力、物資、信息的交流,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為我國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下,高速公路建設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而忽略了環保效應與景觀效應。通過對高速公路自然景觀及其構造物的新穎設計,把單一的公路工程建設變為復合的交通生態景觀工程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公路工程質量,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而且優美舒適的公路景觀系統會使司乘人員無論是在視覺還是心理方面,均感到旅途的快速、暢通、安全和舒適,從而達到功能、經濟和美觀的統一。本文結合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對高速公路如何進行綠化景觀設計進行探討,以尋求合理的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手法。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建設過程中,還應結合公路線性特征、公路特點、功能要求及項目區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等實際情況靈活的選用綠化模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