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的道德標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師職業道德(以下簡稱師德)是一般社會道德或職業道德在教師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它在教師的職業實踐中形成,反過來又指導著教師正確地處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種關系,成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2008年,教育部修訂頒布了新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出了在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等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然而,截止當前,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并沒有出臺具體的法律法規。各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求不一,標準不一。因而出現了諸多師德問題。隨著時代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特殊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給予了重點關注。如何建立和完善當代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筆者結合特教工作實踐,認為特教教師職業道德應當具備以下幾點。
一、無歧視性,以人為本
特殊教育的對象是特殊兒童,他們或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為上存在差異性和特殊性。這就對特教教師提出了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無歧視性、公平公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在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不以種族、膚色、信仰、性別、國籍、年齡、政治活動、家庭、社會背景、性傾向或異常方面的不同而歧視特殊人群;
(2)在測量和評價過程中,以人為本,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兒童,而非因人而異,隨性而為。
二、尊重人格,維護兒童自尊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有尊重的基本需要。每個人都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其中當然包括特殊兒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可以說特殊兒童對于自尊和尊重有更加明顯的需求。在教育實踐中,特殊教育教師應該更加關注特殊兒童的尊重需要和心理需求,保障他的人格和尊嚴,切忌簡單粗暴對待、諷刺挖苦、冷漠、無耐心、管教過嚴等行為。
三、客觀準確,實事求是
特殊教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特殊兒童的成長、發展和評價具有重要影響。這要求教師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客觀準確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教育訓練、管理和咨詢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事實資料、準確數據為依據,客觀準確地對特殊兒童進行評價,向行政部門、同仁和家長提供資料。
四、保護隱私,堅持原則
我國法律規定,個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特殊兒童的個人隱私更應得到應有的保護。因此,特殊教育教師的一個重要操守是保護特殊兒童的隱私,對特殊兒童的各項資料進行嚴格保密,絕不向任何商業機構、非法團體或個人泄露特殊兒童的隱私信息,或以非道德的方式以特殊兒童的隱私來獲利,而是在尊重彼此隱私的基礎上,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
五、注重合作,暢通渠道
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特教事業的發展,服務特殊兒童和特殊群體。特教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也離不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此,特教教師應和其他專職者、相關人士、特殊兒童家長和社會機構等,相互合作,相互鼓勵,共同努力,不斷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暢通特殊教育服務渠道,促進特教事業發展。
六、提高專業,激發潛能
特殊教育教師是一個專門化的職業,也是一個隨著時展不斷變化,要求不斷提高的職業崗位。特殊教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營造合適的環境,采用恰當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向特殊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潛能。這也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適應和促進特殊學生的發展。
七、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為保證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特殊教育教師應通過參加專業培訓、研討會、專業會議等繼續教育計劃,參加專業學術團體的活動等來保持對特殊教育和相關教育領域先行研究和文獻學術動態的了解,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教師的道德水平集中體現在對待特教事業的態度上,這既是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師德要求。因此,熱愛教育事業是特教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也是搞好特教工作的前提和動力。特殊教育教師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職業操守,用行動踐行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準則,絕不容忍、也不做違紀違法違規、有損職業操守的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區別于其他行業,究其原因是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特殊學生作為參與主體,其自身的特點直接決定了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性質和要求。如何更好地促進特殊學生的發展,規范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和思考,才能不斷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彭霞光.中國特殊教育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11).
[2]王雁,肖非,朱楠,等.中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現狀報告[J].現代特殊教育,2011(10).
教師職業道德(以下簡稱師德)是一般社會道德或職業道德在教師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它在教師的職業實踐中形成,反過來又指導著教師正確地處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種關系,成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
2008年,教育部修訂頒布了新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出了在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等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然而,截止當前,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并沒有出臺具體的法律法規。各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求不一,標準不一。因而出現了諸多師德問題。隨著時代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特殊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給予了重點關注。如何建立和完善當代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筆者結合特教工作實踐,認為特教教師職業道德應當具備以下幾點。
一、無歧視性,以人為本
特殊教育的對象是特殊兒童,他們或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為上存在差異性和特殊性。這就對特教教師提出了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無歧視性、公平公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不以種族、膚色、信仰、性別、國籍、年齡、政治活動、家庭、社會背景、性傾向或異常方面的不同而歧視特殊人群;(2)在測量和評價過程中,以人為本,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兒童,而非因人而異,隨性而為。
二、尊重人格,維護兒童自尊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有尊重的基本需要。每個人都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其中當然包括特殊兒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可以說特殊兒童對于自尊和尊重有更加明顯的需求。在教育實踐中,特殊教育教師應該更加關注特殊兒童的尊重需要和心理需求,保障他的人格和尊嚴,切忌簡單粗暴對待、諷刺挖苦、冷漠、無耐心、管教過嚴等行為。
三、客觀準確,實事求是
特殊教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特殊兒童的成長、發展和評價具有重要影響。這要求教師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客觀準確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教育訓練、管理和咨詢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事實資料、準確數據為依據,客觀準確地對特殊兒童進行評價,向行政部門、同仁和家長提供資料。
四、保護隱私,堅持原則
我國法律規定,個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特殊兒童的個人隱私更應得到應有的保護。因此,特殊教育教師的一個重要操守是保護特殊兒童的隱私,對特殊兒童的各項資料進行嚴格保密,絕不向任何商業機構、非法團體或個人泄露特殊兒童的隱私信息,或以非道德的方式以特殊兒童的隱私來獲利,而是在尊重彼此隱私的基礎上,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
五、注重合作,暢通渠道
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特教事業的發展,服務特殊兒童和特殊群體。特教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也離不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此,特教教師應和其他專職者、相關人士、特殊兒童家長和社會機構等,相互合作,相互鼓勵,共同努力,不斷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暢通特殊教育服務渠道,促進特教事業發展。
六、提高專業,激發潛能
特殊教育教師是一個專門化的職業,也是一個隨著時展不斷變化,要求不斷提高的職業崗位。特殊教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營造合適的環境,采用恰當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向特殊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潛能。這也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適應和促進特殊學生的發展。
七、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為保證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特殊教育教師應通過參加專業培訓、研討會、專業會議等繼續教育計劃,參加專業學術團體的活動等來保持對特殊教育和相關教育領域先行研究和文獻學術動態的了解,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教師的道德水平集中體現在對待特教事業的態度上,這既是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師德要求。因此,熱愛教育事業是特教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也是搞好特教工作的前提和動力。特殊教育教師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職業操守,用行動踐行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準則,絕不容忍、也不做違紀違法違規、有損職業操守的事。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區別于其他行業,究其原因是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特殊學生作為參與主體,其自身的特點直接決定了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性質和要求。如何更好地促進特殊學生的發展,規范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和思考,才能不斷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工作質量 四個觀點 三全管理 思想道德 以人為本
當前無論國有企業還是個體企業,要想在競爭的社會里立于不敗之地,保持長久的穩定和發展都無一例外的重視質量和安全,把質量當作是企業的生命,把安全作為企業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問題來抓。國家政府也十分重視質量和安全,特別是煤礦企業,設立層層的監管部門來管理質量和安全,出臺了相關的安全、質量法規,用以控制質量和安全不偏離正確的軌道,以保證職工的生命安全和企業的健康發展。現今國內各煤礦企業,雖然從政府到企業本身制定了眾多的法規和處罰條例,然而企業零星的質量和安全事故不斷,重大事故也時有發生。“三違”現象屢禁不止,為什么出現這樣的局面?因為沒有解決好影響質量與安全的關鍵問題,既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提高人的素質和道德水平。人的素質主要體現在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質、業務水平和身體素質五個方面。
一、質量管理
1.質量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工程質量,也就是把重點放在提高工程質量上。通過工作質量的改善,保證工序質量進而保證工程質量。而工作質量的改善取決于人的素質和道德水平。所以提高企業全體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技術水平、業務管理水平和道德標準是提高一切質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2.質量管理工作必須堅持的觀點
(1)三全管理觀點。全過程、全企業、全員管理。
(2)為用戶服務的觀點。為用戶服務的觀點也叫用戶第一的觀點。用戶是上帝,讓上帝滿意是施工者應有的觀點。
(3)預防為主的觀點。就是把事后把關變為事前預防,把住工序質量,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進行。
(4)一切用數據說話的觀點。用數據來評定工程質量優劣最有說服力。
二、安全管理
什么是安全?安全就是人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在不違背自己意愿的情況下而達到目的,也就是沒有受到傷害,沒有出現事故。
傷害包括心理上和身體上兩方面。無論哪種傷害都是人們不愿意碰到和見到的。
煤礦井下出現的安全事故大多數都是違章作業造成的。
1.安全管理現狀
國家對煤礦企業安全管理方面是下大決心的,從中央到地方設置層層監管機構,安全資金投入也越來越多,規章制度來全,處罰力度來大,甚至強制性的讓職工接受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必知必會卡片每人一分。名言警句用的也不少,標語到處懸掛,用的都是貼切生動的語言,如: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險 ;他人的安全也要管,聯責聯保連著咱;違章指揮就是殺人;違章作業是自殺或殺人;見違章作業不制止就是縱容犯罪、抓三違要有狠心,抓幫教要有耐心等等。執行嚴格的法律法規,安全工作有了顯著成效,安全事故大為減少。雖然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消滅安全事故,因違章作業造成的事故還時有發生,為什么呢?因為沒有抓住根本問題,觸及不到人們的心靈深處。看管不到的地方和時候,抱著僥幸心理仍在違章作業。
2.消除安全事故的兩個主要因素
(1)提高職工素質
要想避免出現各種事故就必須提高企業素質,也就是提高全員素質。因為一個企業的正常生產是通過很多行業、很多工種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煤礦井下包括:采煤、掘進、通風、運輸、機電、安檢等工種,而每一工種又分多個專業。每一人每一專業系統出現事故都有可能影響全系統、全企業的安全。因此,只有提高企業全員素質,每一職工都能嚴格按規程要求操作、每一工序都能達到標準要求,才能保證不出安全事故。要提高全員素質就必須做好培訓工作,對職工進行全方位培訓。
(2)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標準
除了安全、技能培訓外還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標準提高上來了,職工就能自己約束自己,自覺的遵守規章制度,自覺的按標準要求來工作。達到檢查不檢查一個樣,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牢記我以企業為生,企業以我為榮的理念,知道我的衣食來源于企業,企業興衰關系到自己的生活水準,時刻想著如不認真工作,將受到自己良心譴責。時時反觀自身,處處為他人著想,工作時嚴肅認真,就可避免很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