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物流工程的應用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生物流化床、懸浮填料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1-0397-02
一、前言
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國家大力倡導中水回用。各工礦企業積極響應污水零排放的號召,污水深度處理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何選擇既經濟又合理的工藝是各大科研機構、環保公司大力研究的課題。
由于深度處理的污水往往污染物比較低,常規生物處理難以達到較高的污泥濃度,所以處理效率不高,達不到回用水的標準。目前在污水深度處理的工藝有:生物法、混凝沉淀、過濾技術、活性炭吸附與生物活性炭技術、膜分離技術等。生物法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河南某煤化工公司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項目闡述生物流化床技術在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上的應用。
河南某煤化工現有一期污水處理站設計出水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B標準,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和提標的要求,實現污水的循環利用,廠方希望通過新建一座回用水站,使污水處理站出水經過回用水站處理后達到《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質指標,從而用作廠區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補水。
新建回用水站的進水是來自一期污水處理廠的出水,一期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15000m3/d,其中煤化工廢水3000m3/d;生活污水12000m3/d?,F有污水系統出水水質如下表1 所示,該水質為新建回用水站進水水質。
針對該水質,現采用深度處理工藝為:生物流化床+強化混凝沉淀+過濾的處理工藝來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再生水質指標。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一種新型生物膜處理技術,其特點是采用密度略大于水的懸浮填料為載體,微生物附著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在床內流動,使載體處于流化狀態,污水和生物膜充分接觸。由于床內微生物濃度很高,并且氧和有機物傳質效率也很高,故生物流化床工藝是一種高效的生物處理技術,對難降解的有機物有一定去除效果。
二、回用水站流程框圖
三、各單元規格參數
3.1、原水池:
池容:1250m3
結構:半地下式鋼砼
配套:提升泵
3.2、生物流化床
原水經過提升進入生物流化床,經過均勻配水后進入各個流化床單元,在流化床中經過生物膜降解作用進一步分解水中的有機物,生物流化床采用鋼砼結構。
設計水量: Q=625m3/h
進水濃度: CODCr=60~80mg/L
出水濃度: CODCr≤30mg/L
污泥濃度: 5000mg/L
規格尺寸:20.0×15.0×6.0m.(分4格)
結構形式:鋼砼結構
配套設備:
①生物流化床內部結構設備,4套
②生物流化床配水裝置,4套。
③生物流化床曝氣裝置,4套。
④生物流化床填料,4套;
⑤羅茨風機3臺,2用1備,
風機參數:Q=5.39m3/min,N=11KW,P=0.06Mpa.
3.3、強化混凝沉淀池
污水從生物流化床經過分離后進入后續混凝沉淀池中,采用斜管式沉淀池,將水中混凝后的懸浮物進一步的沉降去除。
設計水量:625m3/h
尺 寸:沉淀池采用矩形結構,尺寸為11.8×14.4米(分2格),總高5.5米(含泥斗);
結 構:半地上鋼砼;
配套設備:
①污泥排泥泵2臺,一用一備,Q=18m3/h,H=15m,N=1.5KW,含壓力表、各種閥件等附屬設備。
②管道混合器1臺,尺寸:DN600
③斜管填料及支架2套,D40*1000mm,支架為鋼制防腐。
④兩槽式組合加藥裝置2套(PAC、PAM)
中間水池
池容:400m3
結構:半地下鋼砼
配套:提升泵
3.4、多介質過濾器
污水從混凝沉淀池沉淀后自流進入中間水池,由提升泵打入多介質過濾器器,通過多介質濾料的過濾的方法截留水中殘留的SS,多介質過濾器設置八臺,七用一備,也可根據水量靈活掌握開啟臺數。
設計水量:Q=90m3/h?臺
數 量:8臺(7用1備)
結構形式:碳鋼防腐
外形尺寸:Φ3.2×4.90m
濾料形式:石英砂+無煙煤
配置設備:
①反沖洗泵兩臺,一用一備,Q=300m3/h,H=32m,N=45kW。
②反洗風機兩臺,Q=5,96m3/min
③電動蝶閥,7只/臺。
④總管電磁流量計一臺,規格:DN350
四、項目過程
本項目采用西門子PLC300全自動控制,自2013年5月份開始實施,與2014年8月竣工完成,2014年10月30日驗收合格。
4.1、出水水質:
4.2、再生水水質指標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質指標.
五、結束語
出水指標均優于《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質指標。本項目是生物流化床技術在回用水工藝中的成功應用,為后續中水回用項目提供了參考業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07.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物流工程專業建設;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8-0133-02
新疆沿邊有十七個一類口岸、十一個二類口岸,同時又是新亞歐大陸橋必經之地。阿拉山口口岸過貨量持續增長,穩居我國陸路口岸過貨量第二位,鐵路過貨量位居全國第一。西部大開發和全國19個省市的對口援疆也快速助力新疆經濟的發展,夯實長治久安的基礎。加快新疆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對促進新疆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新疆“十二五”期間,重點扶持100家物流企業和重點支持100個物流發展項目,以改變新疆物流業現狀,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現代物流體系。首府烏魯木齊作為國際商貿中心、進出口貿易橋頭堡、通往內地和南北疆的交通樞紐、西部商品加工中轉、集散基地,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是飛速增長。
物流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管理模式不斷推動著的物流現代化的發展,對所需物流人才規格提出了更高、更多的新要求,物流專業只有不斷地改革、調整,實現專業建設的現代化,才能與新疆經濟建設、物流發展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相適應。通過對新疆物流企業調研,邀請物流企業專家和物流教師共同參與應用型本科物流工程專業建設。
一、物流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物流專業建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物流專業建設背靠新疆物流企業群,實施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基于物流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的教學體系,圍繞物流職業崗位人才規格要求,對準物流崗位設課程,對準物流實踐抓教學,對準就業育人才,構建適應物流職業崗位群要求的物流專業應用型的課程體系。根據物流生產與經營特點,結合行業實際,歸納形成物流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企業真實生產、管理情景,促進學生工作經驗的形成。
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行業和經濟發展及社會需求變化適時調整更新,定期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征集行業、企業意見,及時對專業計劃進行調整。如此,既相對穩定也與時俱進,適應專業發展的要求。
二、改革物流工程的課程結構,使之符合物流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目標
在物流職業崗位分析的基礎上,由物流行業、企業專家與物流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課程改革小組來分析確定本科目課程面向職業崗位應完成的知識、技能、關鍵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在此基礎上設計形成科目課程標準。
以物流工程實際工作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所要求的職業能力為標準,設立物流核心課程,形成物流專業教學模塊與實際物流工作環境無縫鏈接的課程體系;以具體物流工作流程、工作環節為課程質量標準,設立物流實訓課程模塊,形成貼近物流實際操作過程的核心課程的設計思路。
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分為素質教育課、專業基礎課、職業能力(專業核心)課、能力拓展課(選修課)部分。具體運行機制為:第一學年以素質教育課程學習為主,在校內培養自我學習、數字應用、信息處理等職業核心能力。第二學年以專業基礎課為主。第三學年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相對集中的生產性實訓。第四學年上學期,根據學生興趣和企業崗位能力需求,進一步強化、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同時選修專業拓展能力課程,使專業知識更加寬厚;第四學年下學期組織學生到物流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生通過先學習,后實訓、實踐,然后再進行專業學習補充的培訓過程,完善自身專業綜合知識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實施項目教學法、技能模擬訓練法、研究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組合教學法、實踐教學“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等。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開展互動教學。在教學手段上,積極推廣多媒體教學,選用恰當、貼近的物流案例,開展案例教學;結合物流企業的參觀教學,增強學生對物流的感性認識;開展物流的實務調查,深入了解物流行業和崗位的實際情況,為以后就業打好基礎。物流實踐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時間和操作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己松弦膊捎昧斯P試與實務考核相結合,效果較好。
四、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實施“雙證書”教育
物流專業已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多年,鼓勵物流專業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物流員、采購員、助理物流經理、營銷員、倉庫保管員等),同時在課程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中要求與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大綱相關聯,將職業資格標準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五、積極建立校企合作實訓、實習基地
在物流實踐教學中,采用校內物流實訓室與校外物流實訓基地相結合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與頂崗訓練,增強物流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崗位意識,彌補校內教學環境的不足。
專業實踐教學,采用模塊式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學時比重達30%以上。在實踐教學中,一方面結合新疆工程學院立項,建立校內物流實訓中心;一方面堅持走校企結合之路,共建物流實訓、實習基地。目前已經建立多個校外物流實訓基地,由烏魯木齊市知名物流企業的實踐教師進行指導、訓練,以學生能夠真正達到掌握物流技能為目的,為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物流實踐教學強調教、學、做合一,要求教師要在做中教、學生要在做中學,為此要實現“四合一”,即課堂、現場合一;學生、學徒合一;教師、師傅合一;理論、實踐合一,突出體現以物流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觀。物流實訓基地就是實現上述目標的載體和依托。它具備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功能,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中構建知識、學習技能、獲得能力。
六、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傳統的、單一的筆試考核方式,建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師和小組考核相結合、平時和考核相結合、企業師傅和教師評定相結合的綜合考核體系。除筆試外,通過物流實踐技能測試,如物流案例分析報告、小組討論匯報、參觀某企業物流中心后的感想等方式;在物流企業實行時,考核學生物流設備的基本操作,利用倉儲信息管理系統對貨物進行入庫、庫位分配、拆包/合包、出庫的信息處理;結合小組課內外作業,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核學生對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除教師評分外,對于課堂成績還可以采用學生互評、嘉賓教師參與評分等多種方式。除此之外,還通過課內外小組作業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技巧、使用多媒體的技能以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等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進行綜合驗收。
七、教研活動定期化、常態化,提升物流教學質量
教研室是教學的基層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搞好專業和課程建設等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定期化、常態化的教研室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物流教研室各位教師的思想、文化、教學等各方面素質。物流教研活動能更好地推進新疆工程學院教學質量建設,促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提高物流專業的教學水平。物流教研室應該發揮團隊作用,交流物流教學經驗,開展物流教學研究,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物流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發展需求,根據人才市場導向需求教授物流專業學生真正有用的物流系統知識、專業技能。
八、抓好物流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物流教學模式的轉變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有理論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為此,我們將提升物流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作為物流教學團隊建設的首要任務來主抓。我們聘請烏魯木齊市知名物流企業的專家,并由物流實訓室建設商的培訓師對我院物流專業教師進行了最新的物流信息技術、第三方物流業務流程、國際物流、物流運輸等知識的培訓。采取了以下幾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切實可行的辦法:提高專業教師的崗位津貼、送專業教師培訓、讀博深造、下企業調研、到企業掛職鍛煉、聘請企業專家講課、與企業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等。
1引言
實踐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在我校全面修訂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物流工程專業結合CDIO理念建立了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本文依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和相關的參考文獻,就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作一些探討。
2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為了更好地進行北京郵電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校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本專業對我校四屆畢業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從四屆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倉儲、運輸、采購、物流金融、供應鏈、業務處理及大客戶管理以及信息等多個領域。一方面學生就業面寬泛,與專業的相關程度較高,達60%;另一方面學生對教學的反饋主要是要增加企業實踐。具體如圖1所示。
3支撐條件建設
3.1校企聯合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物流工程專業積累了很多經驗和資源。目前我們已與企業簽訂了聯合實驗室協議,校企共同承擔專業教材和實驗指導書的項目開發,共同研討軟硬件環境的搭建,為我校物流工程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3.2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
在專業實驗室建設方面,本專業已按照四大核心能力的要求搭建了軟硬件環境,并嘗試開展模塊化實驗教學。通過不斷地摸索和積累,我校物流工程專業較好地利用了校友平臺,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10余家,并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這些條件的建立為我校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資源平臺。
3.3師資隊伍建設
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平臺,聘請行業、企業精通物流運作管理、掌握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來擔任兼職教師,參與教學,發揮他們懂技術、知工藝、掌握專業前沿發展動態。另一方面采取合作研發、企業實踐等多種措施,讓教師到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鍛煉,將自身的學科知識融入到企業的實際運作當中,使自己成為具有專業教師和工程師素質的“雙師型”教師。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