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物科學工作方向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因而,學生在報考時一定不要盲目跟風,而應結合自身興趣、性格及職業規劃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
國家重點學科
擁有生物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高校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
擁有生物學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的高校(不含已擁有生物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高校):
培養目標
生物類本科專業基本分為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三大方向,以及師范類。
生物科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學高級專門人才。
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較系統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生物工程專業通過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
生物專業的發展潛力巨大,然而,在我國范圍內,其目前的就業形勢卻相對有點“冷”。很多相關崗位通常需要求職者具備極為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操能力,因此僅持本科學歷的畢業生是較難找到對口工作的,生物技術專業在2010年已被教育部列為10大“紅牌”的本科專業。以生物工程專業為例:
優勢 社會認可度高,對本專業有較高期望;知識范圍廣,生物學基礎強,工科知識扎實,二者有機結合;基礎扎實,應用廣泛,可以很容易的轉到生物科學方向或其他相關應用專業,比如食品科學,制藥科學;理性思維強,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進行獨立課題實驗;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學生有機會出國繼續深造。
1、生物技術專業: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較系統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生物科學專業:生物科學(又稱生命科學)專業包括了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兩個專業方向,這些專業學科主要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學生將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進而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與管理的基本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生物教學;發展路徑;新課程理念
一、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師專業發展的迫切性
生物科學這一門學科是融合了化學、物理、數學三大理科的一個重要學科,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國的生物科學技術也已經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其對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著一定的影
響。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生物教學工作,將成為整個教育事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點,對其教學工作的要求,也將愈來愈高。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和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愈來愈快的大環境下,我國的生物科學技術卻仍然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效,生物教學工作和生物教學理念的革新,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界一個重要的課題了。近幾年來,“素質教育”的提出雖然給了生物教學工作一定的助推力,但在應試教育的長久影響下,生物教學工作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就必須重視起這一門學科。這不僅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更是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一個關鍵點。
二、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1.提高教師對課標的認知程度
課標在教師各項工作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對于生物專業來說,讓生物教師更為清楚地認識課標更是生物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及路徑的選擇工作中的根本性舉措。在培養生物教師的過程中,應結合當地課標,對教學的方向進行深刻的解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同時,還應添加一個專門提高教師對課標認知的教學項目,讓教師對課標的認知程度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保證教學工作在正確化、規范化的教學方向下進行,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2.落實校本科研工作
校本科研工作是有效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對生物教師的培養項目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生物學科是一門極具專業性的學科。生物學工作,對專業性的要求更是極高
的。校本科研的推行,是使生物教師從理論型教師向專業型教師轉變的一項重要工作。
但部分學校在推行校本科研工作的時候,往往會讓校本科研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不注重校本科研工作,對校本科研工作的開展進行干預,這就嚴重地影響了校本科研工作的進程。因此,校方在推行校本科研模式的時候,應該制定一系列的科研工作條
例,給參與科研的教師一定的科研空間和科研時間,使校本科研工作有理有據,以便于校方對參與科研工作的教師的管理以及教師自身的科研事業的發展。同時,在科研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過程中,校方不應過多地干預科研項目。參與科研的教師在科研的過程中,也應該對自身的素質進行分析,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化的整理,同時根據地方實際,把生物學教學工作與自身的教學特點進行有機地結合,以提高教學效率、升華教學質量為目標,讓教學工作更具系統性和整體性。
3.注重生物課堂的多元化轉變
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體現在教師的生物教學過程中,也是生物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開展生物學術專題報告、生物理論學習輔導講座、生物教學現場指導、現場講座、專業指導、專家回訪、專家調研以及教學專業咨詢(座談)等,鼓勵專業人員、生物教師同備課(設計)、聽課(觀察)、評課(總結)等,有針對性地轉變生物教師的教學方法。
4.完善評價機制
一般而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往往來源于學校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評價政策和導向。因而,學校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結合新課程改革政策和當地相關教育改革進程,擴充生
物教師隊伍,遵循生物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合理配置教師,把教師自評與他評、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建立生物教師專業發展檔案袋,支持生物教師突破傳統和常規的教學方式,并尋求獲取相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途徑,最終成為創新型教育。
參考文獻:
[1]武林芝.反思性教學下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6(04).
[2]肖尊安,張崇浩,方瑾.當前中學生物教師培訓的特點和要求初探[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