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網絡經濟的壟斷范文

網絡經濟的壟斷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網絡經濟的壟斷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網絡經濟的壟斷

第1篇

芝加哥學派的著名反壟斷專家RobertBork指出:“只有在對下列問題作出確定的回答時,反托拉斯法才能是合理:該法的價值目標是什么?反托拉斯法官按照一個或者幾個價值的指導行事?如果基于幾個價值,在價值之間產生沖突時如何處理案件?只有在價值目標問題解決以后,才能形成前后一致的實體規則體系。”在傳統實體經濟條件下,反壟斷法主要以自由公平的競爭利益為價值取向。但在網絡經濟條件下,競爭價值日益受到沖擊。

網絡經濟效應對效率價值的需求

傳統反壟斷法也追求效率的法律,但傳統競爭理論認為,市場能在完全競爭條件下達到有效的資源配置,反壟斷法的核心價值是競爭,通過競爭能夠實現效率、消費者利益、自由、公正等價值。

但是,“網絡經濟效應”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網絡外部性”,是網絡經濟中最特有經濟現象和本質特征。“當一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隨著采用相同的產品、或可兼容產品的用戶增加而增大時,就出現了網絡外部性。”網絡外部性是一種正外部性,即某個網絡的參與者越多,這個網絡的價值就越高。網絡經濟顯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益遞增性。例如,隨著入網人數增加,信息網絡平均成本明顯遞減,其邊際成本也隨之慢慢遞減,但隨入網人數的增加,網絡的收益卻同比例增加;越大網絡規模,就越高邊際收益和總收益。

由于網絡經濟效應的存在,網絡經濟中若以競爭為核心價值會引起難以調和的沖突。網絡經濟中,由一個福利最大化的壟斷者壟斷可能是最優的結果,完全競爭并非最優結果反而是次優結果。況且,在網絡經濟中除了壟斷和競爭是否有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之外,限制競爭的行為也可能具有經濟效率。因此,在一定情況下過分強調競爭的價值反而會背離了反壟斷法所要實現的效率目標,不僅不能解釋為何要干預過度競爭與惡性競爭,也不能解釋為何反壟斷法能容忍壟斷狀態、市場高度集中和適用除外領域的存在。

因此,網絡經濟效應所帶來的主要特點是對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效率的考察方式和以前不一樣。網絡經濟并不是要否定競爭價值的重要性,但要以效率為核心價值,競爭是手段,消費者利益是最終結果。

知識型經濟對創新價值的追求

網絡經濟是突出的知識型經濟和創新型經濟,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創新是網絡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網絡立法,包括反壟斷,對創新價值的追求也越來越突出。

傳統經濟中壟斷地位一旦形成,市場中的競爭力量就會消減,壟斷與競爭呈此消彼長的關系。但是網絡經濟中的產品多是知識產品,網絡經濟中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與技術創新的競爭。企業為達到攫取壟斷利潤的最終目的,用新思想、新技術轉化為新產品去占領和擴大市場。“但繼起的創新又使持久的壟斷永不可能出現。創新對壟斷的這種正反作用,使得創新的頻率不斷加快,新的市場規模和市場容量不斷出現。”圍繞新產品、新標準進行的競爭,始終是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也是企業據此形成市場支配地位的主要手段。,網絡經濟除了知識產權和創新因素以外,幾乎不存在傳統經濟中的規模經濟、必要資本等難以克服的進入障礙,使壟斷企業面臨較大競爭壓力,并使競爭與壟斷間呈現出較高頻率的交替性和互為強化與激化關系。雖然壟斷在特定的條件下有壓制和排斥競爭的一面,但在網絡經濟市場中更有促進競爭、把競爭引向高級化的一面。這是一種與傳統壟斷市場結構不同的新型壟斷市場形態,可稱之為競爭性壟斷。

創新的商業含義是生產質量更好成本更低的產品,這和反壟斷法中效率的價值目標出現一個競合。因為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在這樣一個接連不斷創新過程中,才能夠保證經濟持續不斷發展。創新與效率是不相矛盾的,創新是形式,效率是實質,對創新的追求其實也就是從側面對效率的追求。創新不但為占支配地位企業提供了強大壓力和動力,并且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體驗。尤其在網絡經濟、創新經濟背景下,創新速度是越來越快,令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和可替代性增強,也使企業的競爭激烈程度超出一般預測能力。網絡經濟中,創新與競爭的關系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競爭可以提升質量,創新可以使競爭向高層次發展。二是當競爭和創新發生矛盾時,創新價值一定情況下可以高于競爭價值。保護創新,最終是對人的重視,對消費者利益的重視。

因為知識產權是維護創新的,一般來說,維護創新的方式就是給予專有使用權。反壟斷法意在消除獨占,而知識產權保護意在消除競爭,兩者雖有矛盾,但在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創新、提高效率目的是統一的。高度壟斷與競爭是網絡經濟的基本特點,企業是靠創新爭奪壟斷地位,所以在網絡經濟中重點不是消滅壟斷,而是抑制壟斷對創新的消極影響。

可見,評判網絡經濟中的壟斷是否合理的標準是創新價值,針對網絡經濟的反壟斷法其價值目標除了以效率為核心之外,其重心還在于創新。對有益于創新,有益于加速技術更新換代的市場壟斷,反壟斷政策要放松監管力度,即忽略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價格因素,可對這樣的市場集中予以鼓勵和支持。

(作者單位:1.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2.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第2篇

關鍵詞:網絡經濟;壟斷;技術創新

網絡經濟的表現多種多樣,參差不齊。最突出的可以表現為我們所熟悉的信息經濟,信息技術的成熟使經濟建立在知識之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當把觀念、信息和技術手段等歸入產品的組成部分時,產品和服務的知識內容就顯著增長了。而數字經濟是信息在網絡經濟中傳輸的重要表現形式。換言之,在網絡經濟中,信息處于數字這樣的形式之中。網絡經濟也可以表現為虛擬經濟。它是運用網絡才存在的非實體形式的經濟表現方式。相對于市場交易,網絡經濟有其自身的優勢,如交易費用低、網絡外部空間大、替代性強等。網絡經濟正是由于互聯網成為虛擬經濟的載體而形成的新經濟體制結構。網絡經濟還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它利用龐大的網絡將世界各地的生產者跟消費者聯系在一起。生產者通過在網上搜集信息,捕捉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新穎的、能夠滿足消費者切身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來維持生存。網絡信息不僅可以將有相同需求的消費者匯聚起來,也可以通過過濾信息將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分工以提高效率,進行大規模生產,“術業有專攻”使生產過程更加專業化。互聯網構筑的巨大網絡還可以通過簡化商品流通環節來極大地減少交易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地將自身有用的信息傳遞到有需求的客戶手中,從而獲取競爭優勢。這樣,競爭力度的增加必然促進企業之間競爭更加激烈,從而迫使其進行技術革新。在網絡經濟中,技術的推陳出新很迅猛,舊產品不斷被淘汰,新產品和新服務不斷更新,這有利于企業潛力的挖掘。企業要想生存,就需要不斷提高其核心技術競爭力。另外,這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好處,推陳出新的加速必然導致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下降,以及品質的提高。雖說網絡經濟帶來了很多好處和機遇,但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挑戰。市場無效率就是網絡經濟中存在的一種情況。同樣,網絡經濟也像傳統的市場經濟那樣有壟斷現象的發生。壟斷帶來的不利影響日益浮現,我國也針對此現象做出一系列應對反壟斷的政策,然而,網絡經濟的到來又提出了新的挑戰,壟斷因素已經不僅局限于傳統市場經濟中產生的那些,新的壟斷因素有其自身的特征和成因,這使得我們在面對這一問題時,不能再以傳統的眼光看問題,而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

一、網絡經濟環境下的壟斷特征

1.網絡經濟條件下,壟斷的形成與先天競爭優勢的產生密切相關。一個行業的市場先入者,往往主導著本行業,擁有主動權,并且具有更多技術優勢,行業標準一般由這些主體來制定,自然而然,它們也將從中獲取更多的機會和利潤。而后者只能被動跟隨游戲,強者自然更強,弱者只能維持生存。因此,網絡經濟環境下,技術顯然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對企業來說,誰先掌握主導行業的先進技術,誰就可能成為全行業最大的贏家。2.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通過網絡獲取的壟斷地位呈現暫時性。在傳統的經濟模式里面,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一般擁有龐大的規模,掌握著一些核心技術,小企業想要通過擴展規模與大企業相制衡是很困難的,這就形成了幾家獨大甚至是一家獨大的市場結構。然而在網絡經濟中,邊際利潤對于新進入者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它們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并且能夠開發出新產品,就會通過互聯網迅速蔓延,跟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展開激烈戰爭,當其獲取到足夠的市場份額時就會威脅到處于壟斷地位的在位者,因此,壟斷在位者就有可能失去固有的市場份額。3.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更注重產品性價比的提高。如上文所述,我們說,在傳統的市場交易模式下,企業通常以犧牲消費者的權益為前提以期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更大的市場優勢,從而鞏固其壟斷地位。但是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在獲取壟斷地位后則多數選擇了相反的做法,即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從而更大程度上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不過,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為網絡環境所帶來的壟斷地位并不穩定,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企業想要取而代之,給企業帶來了生存壓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產品開發的成本降低,企業就更容易擴大規模,進而獲取更大利潤。總之,在網絡經濟中,一個企業想要做大做好,必須善于發現機遇,只有搶占先機,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根據市場以及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也是鞏固自己地位的不二選擇。

二、網絡經濟中的壟斷對技術創新的激勵

在網絡經濟中,企業想要形成持久的壟斷,就要以技術創新作為其競爭優勢。傳統的用擴大規模來獲取競爭地位的方式已經不足以適應互聯網形成的市場經濟環境。現如今,新的企業一般會把眼光放在思想和技術上,把這些觀念和技術轉化成新產品來獲取邊際利潤,進一步占領并擴大市場,最終達到獲得壟斷利潤的目的。壟斷地位的暫時性使得不管是新企業還是舊企業都不敢松懈,技術創新的頻率不斷加快,新的市場容量和市場利潤不斷涌現,不創新就會被淘汰。通常,在技術創新頻率較高的情況下,技術創新越是集中在少數企業甚至個別企業上,就越容易在市場上形成壟斷。首先,網絡技術本身為技術創新提供了一個虛擬環境和平臺,加速了技術創新的一系列進程。信息網絡化創造和激發了更大的信息消費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一項新點子能否作為產品進入市場,能否轉化為生產力,都取決于其是否擁有足夠的創新能力。一個企業只有擁有了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才能如虎添翼,得到更大的競爭優勢。其次,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在傳統的市場結構中,企業總是顯得高高在上,跟客戶之間的距離很遠,往往需要通過中介來傳遞信息進行交流。而網絡經濟則克服了這一缺點,網絡信息的龐大拉近了企業與客戶的距離,企業可以通過網絡近距離地與客戶進行溝通。除此之外,管理模式的創新和一些基礎的運作手段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遠程管理、在線管理、移動辦公等,還有一些諸如電子單據、電子貨幣和網上銀行等支付手段的創新,都使得信息流通更快,辦公效率更高,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環節所造成的成本浪費。最后,在網絡經濟中,出現的另一個創新角度便是推送模式。傳統的技術創新一般都把重心放在產品的研發方面。而現在,推廣途徑的創新也顯得尤為重要,產品在被開發出來后就依賴于如何推廣。我們常聽一個名詞,即“概念產品”,其實也就是虛擬產品,在產品沒有被實際生產出來之前,還只是一個概念的時候就可以推送出來讓消費者先了解它的各方面性能,提出意見,從而做出有利于市場需求的變動。這就是網絡經濟中企業技術創新的途徑。總之,網絡的出現和發展掀起了一場創新風暴。在網絡經濟中,網絡的不斷發展對技術創新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企業需要積極迎接挑戰,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善于利用網絡促進技術創新增添活力,這樣才能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李寒梅.新經濟時代市場壟斷經濟淺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2(9):24.

[2]倪清燃.網絡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J].經濟師,2008(2):253-254.

[3]朱俊豪.電子商務對傳統企業的影響[J].中學教學參考,2010(4):118.

[4]江亦婷.網絡經濟中的壟斷與競爭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2009.

第3篇

[關鍵詞]網絡經濟;自然壟斷;弱競爭性

[中圖分類號]F71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2-0042-03

[作者簡介]周正(1975-),男,河南鄭州人,副教授;陳飛(1990-),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組織理論與政策研究。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252z003)。一、引言

綜觀國內外相關文獻,自然壟斷理論至今仍在不斷完善和發展。自然壟斷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并分別以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成本劣加性概念的提出為主要標志。但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自然壟斷理論,都是在自然壟斷的生產函數分析框架內,不能充分反映當代自然壟斷產業的網絡化特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論與現實的背離,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引入了網絡經濟的概念[1]。國內的著名學者李懷提出了自然壟斷的網絡經濟論,并得出了建立在規模經濟和網絡經濟上的自然壟斷理論,但是追其本質仍沒有擺脫自然壟斷的規模經濟分析框架,仍然將供給因素作為判斷自然壟斷的標準。

為了彌補以往自然壟斷理論的缺陷,本文以需求視角來探究網絡經濟下自然壟斷的存在性。需求方的因素也能引起自然壟斷的不可競爭性,只不過是強弱的問題,為此,本文首先對網絡經濟下自然壟斷的不可競爭性來源展開分析,弄清自然壟斷的本質;然后根據網絡商品的分類,探究不同類別商品中的競爭性強弱,網絡商品中“弱競爭性”的存在和形成;最后從需求角度對網絡經濟自然壟斷的形成機理進行分析。

二、網絡經濟自然壟斷的本質分析

在研究網絡經濟自然壟斷的存在性之前,需要明確在網絡經濟下自然壟斷的本質是否有所改變。網絡經濟下的自然壟斷理論應拋開規模經濟的單一分析框架,以結構化網絡的“不可競爭性”角度審視自然壟斷,這樣才能形成基于“天然”進入壁壘和競爭不可維持性的完整的自然壟斷理論。當代自然壟斷行業同樣具有規模經濟性的特征,但它并不是導致不可競爭性的原因。自然壟斷更為現實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基于產業不可競爭性的整體視角。

很早之前,埃利(1937)曾指出自然壟斷的產生主要是源于生產的規模經濟狀況,但其對自然壟斷的定義是不可競爭性,并且強調除了規模經濟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會使競爭自我毀滅,走向壟斷[2]。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壟斷的本質是產業的不可競爭性。然而,幾乎所有學者均將規模經濟特征視為引起不可競爭性的主要因素,只將視角鎖定在自然壟斷的規模經濟因素上。

事實上,不可競爭性既可以來自于“天然”的進入壁壘,從而導致產業從來沒有發生過競爭,也可以來自于“破壞性競爭”,直至最終必然導致壟斷。網絡型產業的自然壟斷屬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產業的“天然”進入壁壘上,這主要取決于稀缺性網絡資源的占有關系,另一方面還表現在由網絡資產的專用性所引起的沉淀成本上[3]。在現實生活中,構建網絡需要大量的固定成本,并且這些固定成本往往有很強的資產專用性,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成本沉淀。沉淀成本的作用在于不僅會形成某一產業的進入壁壘,從而保證在位企業的長期壟斷地位,而且在新企業進入市場之后削弱經濟人改變市場條件的選擇能力,從而對企業的競爭策略產生影響。當不存在沉淀成本時,新企業的進入和退出都是相對容易的[4]。對于在位企業來說,如果新企業進入或退出市場的門檻較低,會導致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市場,在瓜分到市場利潤后迅速退出,市場競爭的加劇會威脅到在位企業的壟斷地位,同時妨礙壟斷租金的獲取。倘若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沉淀成本,在位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大量資本和技術投資來提高市場的進入壁壘;另一方面,在位企業還可以利用其價格優勢來阻止新企業的進入,由此來保證壟斷力量的長期存在并占有壟斷租金,因此,在位企業就獲得了某種自然壟斷屬性。

高沉淀成本是導致不可競爭性的決定因素,只有基于結構化網絡的“不可競爭性”來審視自然壟斷,才能真正把握自然壟斷的本質所在。但是,在不同種類的網絡商品中,這種不可競爭性的強弱是不同的,只有先了解“弱競爭性”,才能弄清“強競爭性”的形成,進而明確網絡經濟自然壟斷的成因。

三、網絡商品中“弱競爭性”的存在和形成

(一)網絡商品的分類

早期關于經濟網絡的著作中,經濟學家對網絡經濟特性的分析都是通過對網絡商品的研究而展開的。Eeonomides和Flyer(1998)探討了網絡效應與市場結構的關系,設n為總產量,h(n)表示網絡產品的價值方程h(n)=α+βn,α代表自有價值,βn表示產品的“協同價值”,將公式變形得:H(n)=γ+n,這里γ=α/β,γ=0代表純網絡產品,1/γ是衡量邊際網絡效應的密度的指標,因此,γ越小,網絡效應越大,反之亦然[5]。網絡商品的分類是按照協同價值在產品價值中所占的比重而加以區分的,比重越大,網絡商品特性就越明顯。網絡商品的價值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一部分被稱為自有價值,是在沒有其他使用者的情況下,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另一部分被稱為協同價值,是指當網絡中有新的用戶加入時,老用戶從中獲得的額外價值。自有價值取決于商品本身的特性,而協同價值取決于網絡規模。根據商品屬性,結合其自用價值和協同價值,將網絡市場中的商品分成純自用商品、純網絡商品和混合用品。純自用商品指的是只有自用價值,沒有任何的協同價值的商品;純網絡商品正與之相反,是指只有協同價值卻幾乎沒有自用價值的商品。商品的價值完全由網絡效應的大小決定,當網絡規模為零時,產品沒有任何價值;混合商品指的是同時具備自用價值和協同價值的商品。拿一部手機來說,如果只有你一個消費者購買了手機,那么這部手機就沒有任何的協同價值,這部手機的意義僅僅在于看看時間、照相,這些功能所產生的價值就是自用價值;隨著其他使用者的加入,使用者之間通過打電話、發短信所產生的價值就是協同價值。

(二)網絡商品中的“弱競爭性”

需求方因素同樣能造成網絡經濟自然壟斷中的不可競爭性,只不過這種不可競爭性存在一個強弱的問題。“強競爭性”指的是自然壟斷中的不可競爭性,而“弱競爭性”則是不可競爭性的前一個階段,雖然這種商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還不足以形成壟斷勢力。在網絡經濟市場中,競爭性的來源在于由網絡外部性導致的網絡價值,表現在網絡商品中就是其協同價值。根據網絡商品的性質,一般認為純網絡商品具有較強的不可競爭性,一旦形成自然壟斷,其價格的可維持能力較高,而混合用品不可競爭性較弱。由于網絡外部性的存在,用戶通過使用一種商品而獲得的效用,隨著使用該商品的用戶規模的增大而增加,因而,除了純自用品,只要具備協同價值,產業間都存在“弱競爭性”。具有“弱競爭性”的商品,隨著用戶規模的增大,其協同價值不斷增加,競爭性也隨之增加。在市場競爭初期,由于沒有形成規模,因此商品對消費者的網絡效用較小。當廠商通過競爭具備了必要的市場份額后,由于網絡的正反饋效應,市場開始加速集中,最終形成壟斷或者寡頭市場,其網絡規模對于潛在競爭者形成了極強的進入壁壘,就“自然”地壟斷了。

四、網絡經濟自然壟斷的存在性探究

網絡經濟時代,自然壟斷的不可競爭性與需求方規模經濟密切相關。需求方規模經濟來源于網絡商品的外部正效應,是指系統中用戶數量的增加使系統的價值隨之增長,而當系統網絡價值不斷增大時,后來的用戶也就不得不選擇這一系統[6]。一旦市場上某一種技術或產品獲得大眾的廣泛認可,在需求方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其他消費者也會自愿或不自愿地選擇這一技術或產品,其銷量和市場份額會以指數方式迅速增長,市場機制進入正反饋的良性循環。傳統產業中的市場均衡僅在供給方規模經濟的影響下形成,而網絡經濟中的市場均衡則是在供給方規模經濟和需求方規模經濟的雙重影響下,因此,相較于傳統經濟,網絡產業中正反饋的效應更加強烈。正反饋會放大原本微小的經濟變化,使市場變得更加不穩定,正反饋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當市場處于正反饋結構時,無法保持像傳統市場中可以預見的均衡。一旦商家在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率先達到正反饋點,它就可以保持和擴大領先優勢,產生“贏家通吃”的現象[7]。網絡產業中企業在受到供給方規模經濟和需求方規模經濟的雙重影響下,其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率的最優點有可能趨向于無邊界,使市場出現“一邊倒”、“冒尖兒”的現象,市場均衡會向某一技術或產品集中,最終形成自然壟斷。

廠商在獲得了壟斷地位后,市場上就自然而然的存在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既保護了在位廠商的既得利益,又提高了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壁壘。壟斷者往往通過產品差別化來提高產品的不可替代性,消費者如果換用其他品牌存在交易成本和轉移成本,將用戶牢牢地鎖定,廠商的壟斷地位再次得到鞏固。

五、結論與啟示

只有基于結構化網絡的“不可競爭性”來研究自然壟斷,才能明確自然壟斷的本質所在,并在此基礎上探究自然壟斷成因。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在網絡經濟下的自然壟斷是網絡的正外部性、需求方的規模經濟、正反饋機制的共同作用。從需求視角研究網絡經濟自然壟斷的存在性,有助于完善自然壟斷理論,有利于政府從網絡經濟的視角來制定政策,為界定網絡經濟中的壟斷行為提供新的觀點,對改進壟斷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借鑒,同時對我國反壟斷法在規制經濟上的完善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于立,肖興志,姜春海自然壟斷的“三位一體”理論[J]當代經濟,2004(8):45―51

[2]TrichardOutlines of Economics[M]New York:Macmillan,1937:86―89

[3]于波,甘峰明對網絡經濟學自然壟斷行業成本曲線的修正[J]江西社會科學,2006(10):172―175

[4]呂承超,王愛熙網絡經濟下廠商競爭機制的經濟學分析[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1(5):98―106

[5]Eeonomides,N and Flyer FCom Probability and Market Structure for Network Gods[Z]Discussion Paper EC Stern Sehool of Business,1998:89―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性视频 | 男人天堂999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 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网站污在线观看 | 五月花社区婷婷综合 | 国产在线视频网 | 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 | 久久精品中文 | 伊人婷婷在线 | αv天堂|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色天香社区视频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影院 | 欧美一区永久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在第10页线观看 | 色综合激情丁香七月色综合 | 国产精选自拍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不卡 | 亚欧成人一区二区 |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 日韩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午夜网站 | 亚洲成人av|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九九九九九九精品免费 | 无遮免费网站在线入口 | 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 | 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精品 | 综合久久网 | 亚洲福利精品 | 欧美在线观看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