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醫的基本治療方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支氣管哮喘; 緩解期; 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22.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7-003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19
世界范圍內非常普遍的多發病之一就是支氣管哮喘,這種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正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所以全世界都應該對支氣管哮喘的有效防治給予高度重視[1]。支氣管哮喘可以被分成三種,分別是:緩解期、急性發作期以及慢性持續期,其中在緩解期采取有效治療方式進行治療,能夠預防和降低支氣管哮喘臨床發作概率。利用中醫藥辨證施治基本原則完成各環節調治工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對緩解期哮喘的有效治療十分有利,能夠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并且降低支氣管哮喘臨床發作程度。本文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產生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都達到相關診斷標準,同時排除精神異常者和合并全身嚴重疾病患者。按照所采取的治療方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8~70歲,平均(49.5±4.6)歲,病程為1~5年,平均(2.6±0.8)年;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7~69歲,平均(48.3±3.9)歲,病程為1~7年,平均(3.1±1.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西醫常規治療方法,主要有解痙及抗炎等基礎治療手段[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接受中醫辨證施治治療手段。如果是肺虛型患者,就應該實施玉屏風散加減治療。治療基本方為:白術10 g、黃芪15 g、防風9 g。采取水煎方式處理藥物,患者每天服用1劑。如果是脾虛型患者,就應該實施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治療基本方為:法半夏10 g、陳皮10 g、黨參12 g、茯苓12 g、白術12 g、甘草3 g。采取水煎方式處理藥物,患者每天服用1劑。如果是腎虛型患者,應該實施金匱腎氣丸治療。治療基本方為:牡丹皮10 g、澤瀉10 g、附子10 g、山萸肉10 g、熟地黃12 g、茯苓12 g、桂枝6 g及山藥15 g。采取水煎方式處理藥物,患者每天服用1劑。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3]。基本治愈:所有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且積分減少不低于95%;顯效:各種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得到明顯改善,積分減少不低于70%,同時在95%以下;有效:各種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有所改善,積分減少不低于30%,同時在70%以下;無效:各種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沒有改變,并且積分減少低于30%。其中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錄入EXCEL,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6.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502,P
2.2 兩組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對比
接受治療前,觀察組患者及對照組患者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為(3.25±1.55)分,明顯小于對照組的(4.83±2.94)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氣道慢性炎癥主要疾病之一就是支氣管哮喘,其是由不同細胞(包括氣道上皮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以及肥大細胞等)與各種細胞組分參與的一種疾病[4]。遺傳因素以及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到哮喘疾病的產生,其中哮喘發病危險因素主要是過敏體質和所處外界環境帶來的影響,哮喘病因及具體發病機制依然不是非常清楚。對于傳統西醫治療方式來說,其主要通過控制急性發作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雖然目前治療藥物以及治療方法均得到了一定的改進,可是依然無法顯著降低哮喘疾病復發率,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有超過40%的哮喘患者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該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和不重視哮喘緩解期的及時有效治療有關。同時,因為哮喘氣道炎癥相關學說的構建導致糖皮質激素變成了臨床防治哮喘疾病的第一線藥物,可是如果用量過大或者是長時間使用這種藥物,就會引發多種不良反應,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或者是出現藥物抵抗癥狀,最終使得患者依從性降低。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能夠減少激素實際使用量,有效減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哮喘發作概率,將西醫治療方式及中醫治療方式所具有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提高患者臨床療效。
站在中醫角度上看,哮喘病理基礎就是宿痰伏肺,會由于勞倦、外邪、飲食等因素的影響而觸發,使得肺氣宣降功能降低[5]。長時間反復發作,同時寒痰傷、痰熱耗灼機體肺腎之陰以及脾腎之陽將會耗傷正氣,等到緩解期的時候會產生肺脾腎等虛弱癥狀。如果肺虛衛外不固,并且脾虛積濕生痰及腎虛攝納失常,就會對肺氣之升降造成影響,使得哮喘非常容易受外邪誘發,出現反復發作及纏綿難愈等各種慢性特征。所以,重視緩解期的有效治療,能夠減輕并且降低哮喘發作概率。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曾經也倡導應該在緩解期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治療哮喘疾病。
本組研究中,以120例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所采取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分別是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在其基礎上接受中醫辨證施治治療手段,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獲得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同時觀察組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唐立偉,馮蕊,許國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4):1714-1715.
[2]易興亮.中西醫結合與傳統西藥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學,2015,27(1):47-49.
[3]董麗萍,黨小偉,張燕,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9):1563-1565.
[4]房體靜,冉寶興,嚴宏彬,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3,20(9):48-50.
[5]江劍華.中西醫結合治療患兒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6):131-132.
【關鍵詞】 安宮牛黃丸;甘露醇;中風;中臟腑;中醫辨證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45
中風中臟腑是指由臟腑器官病變引起的中風, 臨床表現為突發性昏迷, 中風中臟腑疾病患者在治療后常遺留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問題, 對其生活質量和生命治療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安宮牛黃丸具有良好的醒腦開竅、鎮靜止痙的作用, 可以有效針對中風中臟腑的大部分病癥[1, 2]。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6日~2016年2月26日于本院就診的50例中風中臟腑患者, 隨機分為西醫組和中醫組, 各25例。中醫組男13例, 女12例;年齡最大70歲, 最小48歲, 平均年齡(59.7±6.5)歲;病程50 min~8 d, 平均病程(2.5±2.0)d。西醫組男15例, 女10例;年齡最大75歲, 最小56歲, 平均年齡(64.5±7.3)歲;病程1.5 h~6 d, 平均病程(1.8±1.5)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西醫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病癥急性期要保持治療環境和患者的安靜, 減少不必要的挪動, 保持吸氧和通氣, 避免患者因難以自主呼吸而出現呼吸衰竭;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通道通暢, 查看患者呼吸道內有無痰液堵塞, 對于咳痰不能自理的患者, 需要進行吸痰處理。病發48 h內不予進食, 一般采用鼻飼方式進行營養吸收;以冰帽亞低溫方式進行治療, 維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 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泌尿道感染問題、壓瘡等, 加強對急性潰瘍以及中樞性高熱情況的預防和監測, 針對患者的血糖、血壓和腦細胞情況采取對應的治療方式, 使用濃度為20%的甘露醇125 ml進行靜脈滴注, 每間隔8 h進行1次, 持續滴注治療3~7 d左右。
中醫組在西醫組基礎上使用安宮牛黃丸保留灌腸治療方式, 具體操作為:安宮牛黃丸(哈爾濱同一堂制藥廠), 2~3粒/次, 使用38~40℃的無菌溫開水調制成藥水, 每2~3粒藥丸調制50 ml, 將一次性插管插入患者, 采用右側臥位姿勢進行灌腸, 插入深度約為10 cm, 緩慢灌入, 藥液保留時間需在1 h以上, 2次/h。
1. 3 療效評定標準[3] 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24分;顯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增加>10分;有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4分者;無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增加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中醫組基本痊愈2例(8%), 顯效10例(40%), 有效9例(36%), 無效2例(8%), 惡化2例(8%), 總有效率為84%;西醫組基本痊愈1例(4%), 顯效7例(28%), 有效6例(24%), 無效6例(24%), 惡化5例(20%), 總有效率為56%;中醫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長期高血壓病史及腦動脈粥樣硬化癥的中、老年人, 素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氣虛血癖等證候, 臨床可見神志昏迷、肢體強痙、大小便閉, 兼有煩躁不寧、氣粗口臭、脈弦滑數等, 或見神志昏蒙、腑脹痞滿、喉間呢呢連聲、舌苔黃厚、脈象弦滑[4]。對于中風中臟腑疾病的治療, 在傳統甘露醇靜脈滴注治療方式的基礎之上增加安宮牛黃丸保留灌腸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并減少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 提高患者未來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中醫組基本痊愈2例(8%), 顯效10例(40%), 有效9例(36%), 無效2例(8%), 惡化2例(8%), 總有效率為84%;西醫組基本痊愈1例(4%), 顯效7例(28%), 有效6例(24%), 無效6例(24%), 惡化5例(20%), 總有效率為56%;中醫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對于中風中臟腑疾病的治療, 在傳統甘露醇靜脈滴注治療方式的基礎之上, 增加安宮牛黃丸保留灌腸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并減少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 提高患者未來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茆文莉.安宮牛黃丸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優先出版.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3):202-203.
[2] 厙宇, 郜巒.安宮牛黃丸在中風陽閉證中的應用.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2):323-324.
[3] 石景洋, 唐學敏.安宮牛黃丸治療中樞性高熱37例臨床觀察. 遼寧中醫雜志, 2012(4):485-486.
摘 要 目的:探討更年期綜合征的患者的臨床變現以及治療方式。方法:對收治的67例患有更年期綜合征的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及治療,94%的患者年齡46~57歲,除去一般的治療方式外還可配合中醫的治療方式。結果:對于病癥較輕的患者一般治療方式基本都能起效,針對病情配合中醫治療調理,55例患者中87%的患者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都得到較好的治療。結論: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的治療除了消除情緒上的異常之外,中西醫配合是比較好的治療方式,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針對性的中醫治療臨床效果較好。
關鍵詞 更年期綜合征 中醫治療 調理 臨床效果
關鍵詞 更年期綜合征 中醫治療 調理 臨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6
對近1年來接受治療的67例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及觀察,現匯報如下。
對近1年來接受治療的67例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及觀察,現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資料與方法
對67例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年齡36~61歲,有63例患者年齡46~57歲,占了總數的94%;據調查,患者均在12±2歲來月經初潮;有4例為早發性絕經,7例為晚發性絕經;未婚女性有5例,無妊娠史的3例,患者中妊娠次數最多的達到4次;病史:4例患有過子宮肌瘤,6例有宮外孕史,11例有過不同程度的婦科問題,均得到有效治愈,手術治愈8例;9例有吸煙習慣。
對67例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年齡36~61歲,有63例患者年齡46~57歲,占了總數的94%;據調查,患者均在12±2歲來月經初潮;有4例為早發性絕經,7例為晚發性絕經;未婚女性有5例,無妊娠史的3例,患者中妊娠次數最多的達到4次;病史:4例患有過子宮肌瘤,6例有宮外孕史,11例有過不同程度的婦科問題,均得到有效治愈,手術治愈8例;9例有吸煙習慣。
臨床癥狀:患有更年期綜合征的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是比較復雜多樣的,大致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一般情況下,患者會出現疲憊無力,精神不濟,有的還會有關節疼痛或是肌肉酸痛的癥狀,更甚者會有四肢麻木,有蟻行感等;②月經上的變化:月經間歇性周期逐漸的延長,月經量也漸少,直至停經36例(53.7%);相反的,經期時間延長,周期變得不規律,月經量也現增多的趨勢,有患者還會出現斷斷續續、逐漸至停止的癥狀22例(32.8%);但也有出現突然停經的現象6例(8.9%)。③體內循環的癥狀:12例出現胸悶、心悸,38例有局部潮紅、燥熱,10例患者出現血壓不穩定情況。④神經系統癥狀:出現急躁、易怒、情緒波動大等43例(64.1%),頭痛、腦脹9例(13.4%),焦慮失眠等26例(38.8%),有些患者甚至出現眼花,眩暈以及健忘等癥狀。
臨床癥狀:患有更年期綜合征的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是比較復雜多樣的,大致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一般情況下,患者會出現疲憊無力,精神不濟,有的還會有關節疼痛或是肌肉酸痛的癥狀,更甚者會有四肢麻木,有蟻行感等;②月經上的變化:月經間歇性周期逐漸的延長,月經量也漸少,直至停經36例(53.7%);相反的,經期時間延長,周期變得不規律,月經量也現增多的趨勢,有患者還會出現斷斷續續、逐漸至停止的癥狀22例(32.8%);但也有出現突然停經的現象6例(8.9%)。③體內循環的癥狀:12例出現胸悶、心悸,38例有局部潮紅、燥熱,10例患者出現血壓不穩定情況。④神經系統癥狀:出現急躁、易怒、情緒波動大等43例(64.1%),頭痛、腦脹9例(13.4%),焦慮失眠等26例(38.8%),有些患者甚至出現眼花,眩暈以及健忘等癥狀。
治療方法:醫院根據患者的個人病況、身體狀況等采取以下的治療方式有針對的進行治療:⑴一般治療方式:針對那些有頭痛、焦慮失眠、急躁易怒等的患者,主要給予心理上的輔助治療,幫助患者漸漸消除心理上的異常情緒,及對于病情的顧慮,醫護人員及其家人應當多多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勵,讓患者適當的進行身體的鍛煉,參加一些娛樂活動等,調節患者的心理情緒,減輕出現的更年期綜合征的病癥,但對于一些程度較重的患者醫生可以適當的給予一些安定,量約4±1.5mg,2次/日,或15±5mg的谷維素,3次/日,有需要的還可以配合維生素A、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6及維生素E等藥物一起使用,輔助患者安定情緒,調節神經功能等。⑵中醫治療:針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患者,還可采用中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①脾腎陽虛的患者,臨床多表現為面色蒼白、食欲不振、渾身酸軟,本組此型21例(31.3%),可用白術、陳皮、獲等、黨參、補骨脂、仙靈脾、山藥、杜仲、鹿角膠等。18例患者出現好轉。②肝腎陰虛的患者,本組34例(50.7%),臨床多表現為潮熱出汗、月經紊亂、煩躁不安、失眠頭痛等,可選用山萸肉、沙參、何首烏、生熟地、玉竹、旱蓮草、白芍等用于滋肝養腎。對于一些出現突出癥狀的患者可有針對性的用藥,例如頭重眩暈者,可采用鉤藤散,心慌不安者可服用柴胡龍骨牡蠣湯,待病情有所好轉之后,即可轉而服用補脾、肝、腎藥物鞏固調理。30例患者癥狀有所緩解。
治療方法:醫院根據患者的個人病況、身體狀況等采取以下的治療方式有針對的進行治療:⑴一般治療方式:針對那些有頭痛、焦慮失眠、急躁易怒等的患者,主要給予心理上的輔助治療,幫助患者漸漸消除心理上的異常情緒,及對于病情的顧慮,醫護人員及其家人應當多多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勵,讓患者適當的進行身體的鍛煉,參加一些娛樂活動等,調節患者的心理情緒,減輕出現的更年期綜合征的病癥,但對于一些程度較重的患者醫生可以適當的給予一些安定,量約4±1.5mg,2次/日,或15±5mg的谷維素,3次/日,有需要的還可以配合維生素A、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6及維生素E等藥物一起使用,輔助患者安定情緒,調節神經功能等。⑵中醫治療:針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患者,還可采用中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①脾腎陽虛的患者,臨床多表現為面色蒼白、食欲不振、渾身酸軟,本組此型21例(31.3%),可用白術、陳皮、獲等、黨參、補骨脂、仙靈脾、山藥、杜仲、鹿角膠等。18例患者出現好轉。②肝腎陰虛的患者,本組34例(50.7%),臨床多表現為潮熱出汗、月經紊亂、煩躁不安、失眠頭痛等,可選用山萸肉、沙參、何首烏、生熟地、玉竹、旱蓮草、白芍等用于滋肝養腎。對于一些出現突出癥狀的患者可有針對性的用藥,例如頭重眩暈者,可采用鉤藤散,心慌不安者可服用柴胡龍骨牡蠣湯,待病情有所好轉之后,即可轉而服用補脾、肝、腎藥物鞏固調理。30例患者癥狀有所緩解。
結 果
結 果
一般的治療方式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治愈率較高,配合適當的安定藥物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情緒異常癥狀,如焦躁不安、失眠易怒、輕微頭痛等。此外,采用中醫治療的方式,調節患者的脾腎陽虛、肝腎陰虛等都有顯著效果,此兩類共55例患者中,經過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及護理48例患者,即87%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轉,效果顯著。
一般的治療方式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治愈率較高,配合適當的安定藥物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情緒異常癥狀,如焦躁不安、失眠易怒、輕微頭痛等。此外,采用中醫治療的方式,調節患者的脾腎陽虛、肝腎陰虛等都有顯著效果,此兩類共55例患者中,經過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及護理48例患者,即87%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轉,效果顯著。
討 論
討 論
更年期的婦女癥狀的輕重,除和雌激素分泌減少的速度與程度有關外,還和個體體質、健康狀態、社會環境和神經精神因素有關密切關系。在67例患者中,年齡46~57歲,占總數的94%,臨床調查表明,患者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但仍以月經變化,情緒異常最為突出,在治療時側重中西醫結合和心理治療,而少用激素。因為心理治療可使患者了解更年期正常生理過程,清除恐懼和優慮,減輕臨床癥狀。中醫認為本證屬虛證。根據中醫基本理論分為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型,分別用補火生土,溫腎扶脾和壯水治火,滋養肝腎而達到治標和治本的目的。婦女一旦出現更年期綜合征的病患者最好去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以免貽誤時機引出其他疾病,采取積極預防,中西結合,突出中醫藥治療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更年期的婦女癥狀的輕重,除和雌激素分泌減少的速度與程度有關外,還和個體體質、健康狀態、社會環境和神經精神因素有關密切關系。在67例患者中,年齡46~57歲,占總數的94%,臨床調查表明,患者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但仍以月經變化,情緒異常最為突出,在治療時側重中西醫結合和心理治療,而少用激素。因為心理治療可使患者了解更年期正常生理過程,清除恐懼和優慮,減輕臨床癥狀。中醫認為本證屬虛證。根據中醫基本理論分為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型,分別用補火生土,溫腎扶脾和壯水治火,滋養肝腎而達到治標和治本的目的。婦女一旦出現更年期綜合征的病患者最好去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以免貽誤時機引出其他疾病,采取積極預防,中西結合,突出中醫藥治療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許小鳳.更年期綜合征心腎失濟與內皮素、一氧化氮相關性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01.
1 許小鳳.更年期綜合征心腎失濟與內皮素、一氧化氮相關性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01.
2 蔡良良.天癸更年丸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學院,2003.
2 蔡良良.天癸更年丸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學院,2003.
3 劉麗英.更寧湯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5.
3 劉麗英.更寧湯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5.
4 馬曉蕾.針刺背俞穴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6.
4 馬曉蕾.針刺背俞穴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6.
5 馮利,陳惠錚.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的中醫藥治療近況及探索[J].中醫藥信息,1999,3.
5 馮利,陳惠錚.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的中醫藥治療近況及探索[J].中醫藥信息,1999,3.
6 張啟蓮.坎離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6.
6 張啟蓮.坎離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6.
7 黎氏水.絕經前后諸證診療思路與對策的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05.
7 黎氏水.絕經前后諸證診療思路與對策的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05.
8 鄧子華.益婦寧軟膠囊提取工藝與成型工藝研究[D].第一軍醫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