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能源設備行業研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能源效率;投入產出法;產業關聯;可持續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11)03-0034-04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Murillo-Zamorano(2005)得出能源如同資本與勞動力,對加速生產力的提升有著重要影響。能源效率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Andrew和Warren(1982)把能源效率稱為“第五類能源”,以突出能源效率在節能中的重要作用。改革以來伴隨著安徽省(以下簡稱“我省”)工業化水平日益提高,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能源消費增長迅速,資源瓶頸對我省經濟發展的制約性越發顯現。雖然“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GDP能耗從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歷元下降到2010年的1.03噸標準煤歷元,基本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但節能降耗工作不能有絲毫松懈。“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的目標,可見節能降耗已上升為我國基本國策。眾所周知,服務業能源消耗相對較少,而工業部門是能源消費的大戶,且工業化是我省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如何將大力發展服務業和工業內部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和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有效緩解我省經濟增長與能源短缺的矛盾,在能源約束下,通過節能降耗來實現我省經濟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研究的焦點。
有關能源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兩種:一是使用數據包絡分析(DEA)對能源效率進行測算,一是將投入產出分析法引入能源分析,通過編制能源投入產出表及能源結構分解分析(SDA)來研究能源、環境、經濟、產業間的關聯。本文與已往研究的不同之處在于:一是將投入產出分析法與數據包絡分析法相結合,研究節能降耗約束下,工業內部產業發展的思路及調整的依據。二是本文不但借助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進行單獨分析,而且利用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的綜合關聯評價分析了工業各部門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一、基于投入產出分析法的
安徽省產業關聯效應分析
從2007年安徽省42個部門的影響力系數看,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工業、紡織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建筑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及其他礦采選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的影響力系數均大于1,這些工業部門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波及影響水平,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較大,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較明顯。而其余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均較小(小于1),說明它們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較低。
從2007年安徽省42個部門的感應度系數來看,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批發和零售業、化學工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農林牧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礦采選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感應度系數較大(大于1),反映出這些工業部門的感應程度高于社會平均感應度水平,在對其他部門發展表現出較強支撐性的同時,對國民經濟發展有較強的制約作用(即所謂“瓶頸產業”)。而其他產業的感應度系數較小(小于1),說明這些部門對其他產業的發展支撐性較弱。
二、安徽省工業各行業能源強度計算
由于投入產出表中將工業劃分為24個部門,而中國統計年鑒中工業包括采掘業(7個行業)、制造業(29個行業)、電力煤氣及水生產供應業(3個行業),共計39個行業。因為安徽統計年鑒中沒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H2)的數據,且其他采礦業(H6)的數值較小,為了減少計算誤差,將其剔除,因此,計算結果中沒有H2和H6兩項的分析。藤棕草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橡膠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萬元GDP能耗均超出同期安徽省萬元GDP能耗平均值,其中安徽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2005-2007年萬元GDP能耗均值超過同期安徽省萬元GDP能耗均值的10倍以上,這些行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推進安徽省節能降耗工作的關鍵所在。在2005-2007年間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燃氣生產和供應業萬元GDP能耗呈穩定下降趨勢;安徽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呈V形波動;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則呈現A起伏,如何提高安徽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推進安徽省節能降耗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結論與啟示
結合安徽省42個部門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分析及安徽省工業各行業能源強度的測算,筆者提出了在節能降耗約束下,安徽省經濟可持續發展產業層次可選擇的思路。
第一,優先發展具有強輻射性、強制約性、能源效率高的行業,如:金屬制品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充分發揮該行業對對其他產業的支撐性和拉動性,在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同時,確保國民經濟平穩過渡。
第二,有選擇性地發展強輻射性、強制約性、能源效率一般的行業,如: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化學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在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的同時,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將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加強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提升共同作用,改變其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現狀,為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扶持強輻射性、強制約性、能源效率低,但與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關聯緊密的行業,如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關鍵詞:節能因素;結構因素;效率因素
能源作為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昆山的企業充分發揮區位、土地、環境、勞動力和基礎設施等資源優勢,緊緊依靠節能后的技術優勢,在生產上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市的節能狀況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但由于昆山市的單位產值能耗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繼續保持能源平穩較快情況下將面臨較大的挑戰。目前,昆山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已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七成,本文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結構的特點和節能因素的變動情況作一些分析,以探究這幾年昆山如何實現產值能耗的下降,在節能降耗的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在未來如何更好地做好全市的節能降耗工作。
參考江蘇省統計局做的《江蘇能源消耗變動因素的實證研究》、《產業經濟研究》期刊上的《中國工業能耗變動因素分析》等文章,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對節能的變動因素進行分解,并作出相關的分析研究。考慮到昆山市規模以上工業產業涉及到31個行業大類,若對全部這些行業進行節能因素的比較,行業分類過多,比較難度大,行業間可能由于存在相關性,分析結果會有一定的誤差;且主導的IT產業在昆山經濟中占據絕對的地位,因此本文將運用聚類分析,將這31個行業分成4大類,并結合指數分解法,分別從單位產值能耗、節能量、綜合能源消費增量三個角度對昆山能源消耗變動的影響因素(結構、效率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挖掘昆山今后節能降耗的潛力,尋求做好節能工作的重點和方向,進而對未來的節能工作提出建議。
一、能源消費情況的理論分析
(一)行業分類。根據產值、綜合能源消費量、能耗增速和產值增速,運用聚類分析將涉及的31個行業分成4大類。
(二)綜合指數分析。對于一個地區的能源利用水平來說,其變動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該地區各行業的能耗水平,反映各產業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二是該地區的產業結構,即各行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所以有:
其中e為單位產值能耗,E為規模以上能源消費總量,G為規模以上生產總值,Ei為第i類行業的能源消費量,Gj為第j類行業的工業總產值;ei為第i類行業的單位產值能耗,gj為第j類行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上式表明,單位產值能耗的變化可以通過行業的結構變動和效率變動來反映。
根據統計中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則,首先,將各類行業的平均單位產值能耗固定在基期,那么,
單位產值能耗變動的結構因素為:
而能源消費的效率影響因素為:
如果結構變動因素的結果大于0,說明產業結構的變動導致產值能耗上升,反之,如果小于零,說明產業結構的變動推動產值能耗的下降。效率影響因素說明各類行業的能耗變動情況對規模以上企業單位產值能耗的影響,如果結果大于零,說明各類行業能源利用率的表面,導致我市規模以上企業單位產值能耗上升,反之,如果結果小于零,說明各類行業能源利用率的變化,影響產值能耗的下降。
同時通過能耗變動量的絕對值
、
和總的能耗實際變動量的比率,比較效率因素和結構因素對能源消耗變動的影響程度。
二、昆山能源消耗情況的實證分析
(一)昆山市的行業分類。根據不同行業間的距離參數,通過聚類分析,將全市的31個行業分成了以下四類:
1.(主導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IT行業)
2.(高能耗低產出行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3.(低能耗低產出行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制造業、皮革等、木材加工等、家具制造業、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屬冶煉
4.(低能耗高產出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造紙業、印刷業、文教用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制造業、塑料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工藝品制造業和廢棄資源回收業
(二)實證分析。根據國家“十一五”計劃,五年內單位GDP能耗要實現20%的下降目標,因此將2005年作為基期,比較05年以來昆山市產值能耗和行業結構的變動情況。2005年昆山市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能耗為0.1135噸標準煤/萬元,到08年下降到0.0618噸標準煤/萬元,三年的下降幅度達到45.6%,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能源利用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1.05年-08年四類行業的相關指標(見表1)
表1反映,昆山市主導產業IT產業的比重不斷提升,05年IT行業的占比為49.51%,到08年上升至55.88%,上升了6.37個百分點;而高耗能低產出和低耗能低產出行業的比重不斷走低,三年這兩類行業的產值占比合計下降了6.15個百分點。說明全市的產業結構不斷實現調整,而且由于能耗水平偏低的主導行業比重不斷提高,影響我市產值能耗進一步下降。
另外,從產值能耗的方面來看,主導行業、高能耗低產出行業、低能耗低產出行業和低能耗高產出行業四類行業的產值能耗都呈明顯的逐年下降趨勢,說明這幾年昆山市的節能降耗工作在各行業中都體現出了一定得成效。
2.結構因素與效率因素的指數分析(見表2)
表2反映,連續三年我市的能源強度都保持下降態勢。首先,從橫向來看,主導產業由于結構變動引起的正增長,因效率提高被抵消;其他幾類行業的結構和效率,基本都呈同向的負變動,說明近幾年昆山市的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成為推動我市能源強度更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從縱向來看,06年到08年,雖然因行業間的變動,有一類或兩類行業的結構指數為正,但也會被其他幾類行業的負結構指數所抵消;且近三年,昆山市四類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率因素呈現明顯的負變動,推動了全市四類行業連續三年的能源強度都呈同向的負變動。但在效率因素中,主導產業――IT行業,并不占有絕對的優勢地位,在三年的全部的效率份額中,IT產業的貢獻率分別為25.9%、4.9%和56.3%。
而高耗能低產出行業在三年的效率份額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該類行業的產值能耗從05年的0.6861噸標準煤,到08年的0.4213噸標準煤,下降幅度達38.6%,年均下降15%。08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比05年增加了70.98萬噸,而其中高耗能低產出行業僅增加了9.51萬噸,占比為13.4%。
3.從節能效率來看(見表3)
表3說明,結構的變動對昆山市的能耗下降并沒有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反而還可能引起能源消費的增長和能源強度的上升,07年結構變動反而影響能源強度上升12.57個百分點。尤其是IT行業,雖然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很快,效率因素的作用比較明顯,但是由于IT行業比重不斷提高,減弱了它對全市能源強度下降的推動作用,06年和08年兩年IT行業的結構變動的影響程度都為正增長,影響了能源強度的下降。
而在近三年中,效率變動對能源消費減少的貢獻分別達到95.39%、112.57%和97.46%,且連續三年四類行業的效率因素都呈較為平穩的負向變動,因此提高效率在昆山市節能降耗的工作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三)存在問題
1.產業過于集中。昆山市的主導產業IT行業,在全市的工業經濟中占有較高的比重,表1數據反映,IT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從05年的接近50%,到08年的55.88%,提高了6.37個百分點,使全市的工業經濟過度依賴于IT行業。而昆山的IT行業中,新興的企業多,設備相對比較先進,影響全市IT行業的單位產值能耗低。08年IT行業的產值能耗僅為0.0198噸標準煤,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1/3,對全市保持較低的能耗水平有很大的貢獻作用。但從上面幾張表格可以看出,由于IT行業的產值占比高,且近幾年的占比不斷走高,使效率節能的成效一定程度上被結構變化所抵消。
2.能耗下降空間小。昆山市是以IT行業為主的低耗能產業結構,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單位產值能耗為0.0618噸標準煤,低于蘇州全市0.2167噸標準煤的水平,而且在近兩年的節能工作中,大部分的高耗能企業都已通過更新設備,實現了生產效率的提高,設備更新帶來的效率節能的空間不斷被擠壓,因此要實現能耗進一步的下降難度加大。
3.金融危機的影響。從08年11月開始,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外市場明顯萎縮,客戶訂單明顯減少,但為了保持生產線的恒溫,持續運轉,生產設備利用效率下降,能耗出現回升。而且在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的產品價格被進一步下壓,使企業的產值明顯減少,給產值能耗下降帶來較大的壓力。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昆山市節能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節能降耗一方面依靠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即技術節能;另一方面也與行業結構的變動密不可分。但通過節能技改或設備更新實現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合理調整行業結構是今后節能工作的一個重點,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由于我市的主導行業是低耗能的IT行業,任何高耗能企業的進入或擴產對我市產值能耗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因此仍然要嚴把項目的準入關,在招商引資上堅持“三為主”:即以招引國際大企業和知名企業為主,以招引高新技術工業項目為主,以招引國內大企業的研發機構為主,圍繞現有的較大規模企業,為其配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率。
2.加大對節能降耗工作的扶持力度。從昆山目前發展現狀看,主導產業仍然缺少對高科技的吸收、消化、再創新,加工型企業較多。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政策、建立標準等鼓勵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企業節能技改的資金扶持,鼓勵企業的節能積極性,帶動昆山產業整體升級。尤其是可以學習韓國的產業政策,通過資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培育產業的增長潛力。
3.挖掘有節能潛力的“中間”行業。從上面幾張表的計算中我們可以發現,高耗能低產出和低耗能低產出行業的能耗下降作用并不明顯,事實上這部分企業的能源消費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能源消費的50%以上,要加強對這部分企業的節能宣傳,讓企業看到節能背后的巨大利益,由被動節能轉為主動節能。
參考文獻:
[1]尚紅云.中國能源消耗強度變動的綜合指數因素分解分析[J].統計教育,2008,11
[2]周鴻,林凌.中國工業能耗變動因素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05,5
[3]史丹.張金隆.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消費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03,8
[4]李國璋,王雙.區域能源強度變動:基于GFI的因素分解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4
[關鍵詞] 行業碳排放量 能源利用效率 要素稟賦結構 洛倫茨曲線 基尼系數
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之一,它體現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在資源稀缺情況下,行業領域能源分配不均,是社會公平正義在經濟領域出現偏頗的重要表現。先不考慮行業是否需要以能源為主要原料和行業投入多少的情況,每個行業得到能源消費利用的機會應該是均等的。換句話說,不管該行業對該種資源消費與否,每個企業都有權利獲得滿足自己所需要的能源消費量,或者至少能得到屬于自己與其他行業等額的消費權利。而目前行業的能源消費是不公平的。
一、研究范圍和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范圍具體包括: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機械制造業,家具制造業,炯草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丈教體育用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醫藥制造業,飲料制造業,塑料制品業,食品制造業,木材加I: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紡織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橡膠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二、行業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分析
按照經濟學資源稀缺性前提假設,行業間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意味著資源使用存在普遍競爭的情況下,不同行業之前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是存在差異的,但是這種差異違反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公平正義” 原則,有的行業用較少的能源消費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T業總產值),而有的行業消耗了大量能源(伴隨著更大的二氧化碳 )卻創造了較低的財富(T業總產值)。按照國際慣例作出分析:若低于0.2表示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差距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懸殊。圖1描述了按照碳排放量大小排名的前十名和后十名行業,總體呈現輕工業的碳排放量相對較少,重工業碳排放量相對釋放較多特點。
三、行業碳排放量影響因素及不公平的原因探析
影響碳排放量大小的因素,目前主要歸結為:經濟發展狀況、人口增長狀況、人均收入水平、產業結構、對外貿易水平和能源效率等,具體到行業內碳排放量的影響因素還未有人總結,行業的單位能耗強度可能是影響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并且行業碳排放量大小和行業對能源消費量大小成正相關,行業要素結構必然影響行業碳排放量大小,選用從業人口作為控制變量,并借鑒C—D函數雙對數形式建立方程(1)采用分位數同歸方法,回歸結果如表1。
根據表1和圖1可知,在各分位點上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均達到70% 以上,在20% 的分位點上只有截據項沒有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外,其他情況下各變量均通過1% 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各解釋變量均能很好的解釋該模型。首先,行業從業人口狀況對行業碳排放量的影響十分顯著,并且作為行業投入要素之一,具有很重的影響度。但隨著分 位點不斷上升,即當行業面臨較高的碳排放量時,該因素對行業的影響度卻是十分平緩的,只是在分位點的最初經歷一個短暫的上升,到20%分位點上達到頂峰后開始下降,直到在45% 的分位點上開始變為平緩,并除了在65% 的分位點上經歷一個突升為0.967之外,一直保持平緩的趨勢不變。
四、行業碳排放量庫茲涅茨曲線拐點的證明
以上分析了單位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行業之前的差異,以及單位能耗對行業碳排放量影響的重要性。減少行業碳排放量,提高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有必要測算行業碳排放的拐點下對應的能源效率值。
建立行業碳排放量和單位能耗之間的庫茲涅茨曲線如模型(1),考慮結果的穩定性和行業要素稟賦差異對碳排放量的影響,建立擴張性的碳排放量庫茲涅茨曲線如模型(2)
(詳見表2)。
令(2)式為零,得出LNEFF=0.574 (只留取最大值點對應的LNEFF,下同),EFF=1.624,對應于圖6中左圖E(0.574,8.953),此行業碳排放量的庫茲涅茨曲線是“N”型。根據計算結果,中同共有11行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存在單位能耗過高現象,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大約占總研究行業的1/3。
五、結論和建議
鑒于本文研究結果,為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趨勢,縮減行業碳排放量、提出相關結論和政策建議:
第一,行業碳排放量和單位能耗的基尼系數分別為0.59、0.49,行業碳排放量和單位能耗均存在較大差距。在能源稀缺前提下,同樣的產值在不同行業間的能源消耗卻存在差異過大,嚴格意義上說違背了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努力縮減行業單位能耗差距是社會公共正義在經濟上的體現。
第二,行業要素稟賦差異是影響行業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關鍵的因素。
第三,單位能耗低于1.6—1.7萬噸標準煤/億元時,行業碳排放量存在拐點。加大重工業行業有效管理,提高能源開采、利用和保護技術是促進行業排放量拐點到來的關鍵手段。
第四,重視和鼓勵能源技術創新和合作聯盟建立。技術創新是一個長期和艱辛的過程。鼓勵行業內進行合作聯盟甚至是國際技術聯盟,是一種節約智力資源,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收益的有效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史丹 吳利學 傅曉霞等:中國能源效率地區差異及其成因研究— — 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方差分解[J]. 管理世界,2008,(2):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