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知識與能力教學方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引言
現代社會對一線技術工人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素質要求,因此傳統中職語文教學中“輕能力、重知識”的傾向已經無法滿足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由于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缺乏能力培養和低效性等一系列問題,必須要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二、中職語文能力本位概述
通過市場調查,我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強力培養中職學生的基礎語文能力和職業語文能力。
所謂的基礎語文能力主要指的是聽、說、讀、寫能力。在語文聽說能力方面,要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花大力氣培養,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對學生的自我推銷能力和與人交流能力的培養。在閱讀能力方面,要不斷強化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形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和合理運用語文的能力。在寫作方面,要對學生包括應用文寫作在內的寫作能力進行重點培養。
所謂的職業語文能力主要指的是與學生就業需要和專業學習等具有密切關系的語文能力。職業語文能力對語文的應用性要加以強調。其中,不同的專業在內容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要嚴格以專業和職業的需要為依據進行一系列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從而使中職學生的從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職場適應能力得以有效增強。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職語文模塊化教學方法
中職語文的8個語文教學模塊,見表1。
(一)中職語文基礎閱讀模塊的教學方法
1.精讀模塊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選擇各類文體的典范性文章開展教學。這些文章要語言優美和文化內涵深厚,比如莫泊桑的《項鏈》、老舍的《我的母親》、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閱讀精心指導,幫助其進行深入分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些典范文章的過程中要能夠激發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以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
2.文學欣賞模塊
教師要對學生多加幫助和指導,使其廣泛地閱讀報紙雜志以及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中的好文章,從而能夠對學生起到陶冶情操、增廣見聞、開闊視野等作用,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中職語文的基礎寫作模塊的教學方法
基礎寫作模塊主要是對中職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該模塊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知識,強化學生一般記敘文和議論文寫作的能力。隨后以此為基礎對學生的觀察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強化培養,使學生學會將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情感轉化成語言文字的寫作能力。
(三)中職語文的基礎口語訓練模塊教學方法
中職語文的基礎口語訓練模塊主要包括兩項訓練,也就是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和普通話訓練。在該模塊中要讓學生訓練出一口流利、規范和標準的普通話,學會在口語交際中使用普通話。將來中職學生就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在與人交往時具有自然大方的儀態,文明得體的用語,有內容、有條理、有邏輯性、思維清晰的語言表達。
(四)中職語文的基礎工具模塊教學方法
1.書寫訓練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規范、正確、工整的文字書寫習慣加強培養。在書寫訓練中,首先要讓學生正確地書寫,盡可能地寫出清楚、端正、美觀的字體,同時還要對書寫格式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加以訓練。
2.學習工具使用訓練
現階段很多學生的自學能力都較差。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需要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詞典和字典等工具書的正確使用方法,掌握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資料搜集,并且學會如何利用書店、閱覽室和圖書館等各種各樣的資源自主學習。
(五)中職語文專業性閱讀模塊教學方法
所謂的專業性閱讀模塊,主要是指以基礎閱讀模塊面向專業的拓展閱讀。在專業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不同專業特點為根據,使學生通過大量的與專業相關的材料開展閱讀。這樣除了能夠使學生學習到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比如,可以選擇一些成功的廣告案例中的廣告詞作為學習材料。廣告專業的學生通過這些廣告詞可以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培養廣告語言設計能力;可以選擇優秀的導游詞作為導游專業學生的閱讀內容,使導游專業的學生能夠將本專業的知識更好地掌握。
(六)中職語文的應用文寫作模塊教學方法
讓學生掌握專業應用文和常用應用文的寫作技巧。常用應用文主要包括廣告、通知、協議、合同、啟事、教學計劃、總結、自我介紹、求職信等。對于專業應用文,要以不同專業為依據確定專業應用文的課程內容。比如針對幼教專業的學生應開展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計劃和教案等各種專業應用文的教學。利用應用文模塊學習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工作以后解決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各種問題的能力。
(七)中職語文的口語交際訓練模塊教學方法
在口語交際訓練模塊中主要是對口語交際中學生的語言修養和文明態度等加強培養。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使學生掌握較強的應對、傾聽和表達能力。以不同的專業為依據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比如辯論、演講、洽談、采訪、導游、推銷等。
(八)中職語文的實踐活動模塊教學方法
中職語文的實踐活動本身具有生動性、活動性、直觀性、情境性等一系列的特點,因此其能夠使學生的語文需求得到很好的滿足,所以如何構建實踐活動模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以學生的專業為依據,合理地選擇實踐活動模塊的內容。比如可以開展影視評論、歌曲評論、課本劇、演講、手抄報評比、主題報告、詩文朗誦等各項活動,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推銷、采訪、招聘會、社會調查等校外活動。通過該模塊的訓練,能夠將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強化培養,這樣學生在走向崗位之后就能夠具有較強的語文實踐能力。
四、結語
以“寬基礎、活模塊”的要求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模塊化教學,能夠與學生職業的持續發展需要、職業生涯需要和專業學習需要相適應,并且還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和社會生活需要。
【參考文獻】
[1]梅加艷.改變現狀 教好中職語文[J].成功(教育),2012(01).
[2]萬芹蘭,潘立宇.中職語文教學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芻議[J].職教通訊,2012(15).
一、態勢語言幫助教學,點燃英語課堂
態勢語言又被叫做體態語言或者肢體語言,是指在英語課堂上,不僅要用有聲語言來講解知識,還要利用自己的表情、目光、姿態以及動作,來讓知識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傳統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過于單調,學生很容易走神,也易使他們對這種語言產生抵制心理。在傳統課堂上我們可以加入說、唱、玩、看等多項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記住單詞、句型等。例如,在學習jump(跳)、run(跑)swim(游泳)等單詞時,就可以組織學生來用動作表述,并可以根據反應快慢來了解學生掌握單詞的程度。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編寫對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這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在組織課堂游戲時,教師要把握好學習方向,游戲除了要調動課堂氣氛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在課堂上多使用英語與學生對話,這樣不僅能夠給學生營造語言環境,鍛煉聽力,也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尊敬、崇拜之情,從而激發自己努力上進。
二、巧妙引入英語語法,不強硬灌輸
對于小學生而言,英語語法是比較難的,這也致使一些教師不敢在課堂上講語法,害怕學生太小,難以接受語法知識,失去學習熱情。但是若不講解,也怕學生說出的英語錯誤太多,阻礙以后英語的學習。此時就要求教師要巧妙地將語法知識傳授給學生。
教師講解,學生聽講。顯然,學生是在被動的接受,但如果將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慢慢總結經驗,發現規律,從而總結與歸納出語言規則,這將更有利于他們掌握與學習。例如,為什么有的語句中用的是he,而有的地方則用的是him。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書中盡量多的找出這兩種不同使用方法的句子,從而總結出一般動詞前用主格,動詞后用賓格,而he是主格,him是賓格。
除此之外,講解語法時不應該貪多。有些教師為了保證學生語言的準確性,會將很多語法都傳授給學生,這也許會適得其反,致使學生“不敢說,怕說錯”,漸漸喪失學習興趣。所以,當課本中出現某種語法時,教師要歸納講解,不要過分延伸,使問題復雜化。
三、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實現語言真用途
除了要記憶單詞,掌握語法,還要會聽、會說、會讀、會寫。首先是聽,學習英語便是從這里起步的。學會了聽,才能會說,學生要聽清楚教師每次的示范發音,然后再模仿。我們缺乏英語的語言環境,這需要教師代為營造和訓練,平時要多和學生用英語交流,多給他們聽錄音,鍛煉他們集中注意力,理解錄音內容。其次是“說”,學習語言是為了能夠與他人順利溝通交流,學習英語,便要敢說。小學生心理障礙較少,這正是鍛煉說英語的好時機。教師可以優化教學方法,給學生鍛煉說英語的機會,例如,組織學生競賽,創立英語交流時間。在課堂上,可以請一位同學用英語描繪一件事情,然后請另一個同學依照他所敘述的事情提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聽力,也鍛煉了他“說”的能力。當他們說錯時,不要生硬地指出,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要等到學生把要說的都講出來,然后教師再指出其中不對的地方。因為學生的性格有很大差異,所以對于那些“羞于開口”的學生,教師要特別關注,給予鼓勵。再次是讀,啟蒙教育至關重要,也許會影響人的一生,在英語讀音方面也是一樣,有的學生會銘記終身,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準確的讀音。在領讀過程中,可以配以手勢,如升調、重音,這樣能夠讓學生加深印象。最后是寫,有時一些常用的單詞學生會記住它的讀法,但是并不能準確的拼寫出來,這在考試中就會吃虧。記單詞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據單詞的音標,也可以將單詞歸類,統一記,也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教師應該指導每位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實踐、感悟,從而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注意書寫正確的大小寫字母、標點符號等。
關鍵詞:《英語課程標準》;教學方式;學法指導;學習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高中學生應該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主的學習方式。但近幾年在對高三學生學習英語情況的調查時發現:在回答為什么對英語不感興趣時,大多數選擇了“不知怎么學”;在學習方法上進行對比時,又發現優等生都學得主動、靈活、好問,善于發現、分析問題,能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學習計劃,安排學習,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差生則相反,半數以上是被動地去接受教師的知識,死記硬背。作為英語教師,不單單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怎樣學習英語的方法,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一、樹立正確的語言意識,遵循語言學習規律
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文化載體。人類思維依賴語言這個工具,而語言又是思維過程和結果的體現,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規律必然要在語言中反映出來,而語言結構和語言習慣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思維方式和習慣。語言在交流中才有生命,人們在使用語言過程中才真正學會使用語言。因此,任何語言教學必須考慮到學習主體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必須把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來教給學生,因為只有在實際過程中,學習者才能真正理解學習語言的目的,才能真正學會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因為只有通過對語言形式及其組合規律的分析,學生才有可能更經濟、有效地學會該種語言。
目前,很多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講得過多,學生練得太少,對能力的培養沒落實到實處,把外語學習看成是一種“知識”獲取,而不是一種“技能”的培養。事實證明,這樣的課堂環境是十分不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外語運用能力的。確實,在我國通過自然的交往而習得英語的機會很少,課堂教學便成了向學生提供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的渠道。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語言的場所和機會,讓學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語言的環境當中,盡可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信息和溝通上,而不是使用的語言形式上。對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只要不影響正常交流的順利進行,教師應采取寬容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改變傳統教法,以促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體,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要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需求、愛好、興趣等。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在發揮指導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
從本質上說,正常的學生不存在聰明和愚蠢之分,只是由于學習方法有好有壞,學習成績才有高有低。因此,學習方法是影響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不但應該研究教法,而且也應該研究學法,使教與學相互默契、相得益彰。教師在改進、完善教法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各自的學習方法。對于后進生來說,首先要著重解決的是學習方法問題,然后才是如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問題。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呂叔湘先生也指出:“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受用一輩子。”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在于做好學生學習的向導,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懂得如何去學。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使筆者明白;課堂上教師講解少了,學生的活動多了,外語課才能恢復它實踐課的本來面目。外語是自己學會的、練會的。學生有了自學能力、學習習慣,掌握合理的方法,就能學得主動、積極,學有所獲,教師也就教得輕松、愉快。
三、素質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充分培養個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天賦各有不同,學習方法、目的和動機也不一樣,因此,根據學生的特點激發每個人的學習熱情,是培養他們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教師對學生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具體幫助。課堂上,表揚學習進步的學生,同時更要關心并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盡量做到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有進步。
其次,教師還應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性,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階段來培養,低年級的學生往往對歌曲、游戲、表演等產生表層興趣。
高中學生則不然,因為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表層的認知興趣,而是渴望更高層次的智力興趣,渴望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來獲取知識,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和滿足感。為此,教師應設計一些交流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如辯論、采訪等。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重“灌”不重“趣”的強制性,寓教于樂,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避免出現重“知”不重“思”的淺層性,讓學生從“學答”到“學問”,然后逐漸過渡到自主學習。
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學習方法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的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轉變學習方法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的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到學習活動對他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但是如果學生自己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地聯系起來,這種學習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學習。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
高中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主要是指學習語言知識和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在這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獨立學習詞匯的能力。能夠運用拼讀規則,利用音標和構詞法來拼讀和記憶單詞,并結合上下文正確理解詞義。特別要注意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最好讓學生選擇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做自己的良師益友。經常使用詞典,會越用越熟練,查找迅速,而且可以學會根據上下文找到恰當的釋義。
2.學習語法的能力。學習語法是為了正確地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不是為語法而學語法,不必細摳語法,鉆牛角尖兒,要善于通過語篇和實踐發現語法結構。
3.讀英語。讀是吸收語言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學生要善于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讀物。每本書的篇幅不必太長,可以迅速讀完,使自己經常有成就感。精、泛讀結合,掃讀與尋讀有機結合,用眼不用口,動腦思索,猜測詞義。讀到一本好書可以廢寢忘食,好似“入了境”。這時腦中的英語仿佛多了,也活了,“語感”也產生了。
4.聽英語。可以利用一切條件聽英美人士的錄音,聽廣播、看電視英語節目。所選的聽力材料不必過難,聽時要弄清目的,克服心理障礙,情緒放松。精力集中,不要求字字句句都聽懂,而是善于捕捉主要的信息,抓住大意即可。
高中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表現在以上幾個方面。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力很大,教師要加以引導,不可包辦代替,影響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要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分析自己的優點和弱點,制訂學習目標,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劇增,而在中學階段,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他更多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的新知識,只能靠學生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或者終生學習。學會學習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旦養成可以說終生受用。只有學會學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才是不可估量的財富! 21世紀的文盲,不再單純是指沒文化、沒知識的人,而是指不能繼續學習,不能更新自己知識、技能的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Changing Teaching Method & Strengthening Guidance on Learning Methods & Cultivating Learning Ability
YONG Xue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