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影視文學的特征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外語影視劇;審美傾向;文化嵌入
影視劇片名是文字意義和文化內涵的有機體,它應該能在提示影片的主要內容的同時,也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現在,電影片名已經作為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表現了其獨特的信息功能與美感功能。相應的,外語電影片名翻譯就是一項重要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片名翻譯應以受眾的感受為重點,以觀眾是否理解接受、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甚至朗朗上口、具有文學性為三個主要的衡量標準,做到嚴復先生提倡的“信、達、雅”以及許淵沖先生的“三美”原則。電影片名的導視作用除言簡意賅地揭示劇情內涵、激發觀眾聯想之外,重要的是引導觀眾去感受藝術,激發審美,吸引觀賞,提高票房,因此富有藝術想象力的片名會起到不可低估的促銷作用。電影片名的翻譯不僅是翻譯的問題,而且是美學的問題,片名翻譯得好壞對于電影的傳播有很大的關系。影視片名漢譯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又要有良好的商業效應;既要忠實于原文,又要符合本國觀眾的語言文化習慣和審美情趣,以傳遞信息和喚起美感為目的。因此,電影片名的翻譯又是藝術與審美價值再創造的過程。其存在的價值和生命的活力體現于被觀眾接受的程度。本文旨在探討外語電影片譯名的審美特征,并對其進行文化上的透視。
一、外語影視劇片名翻譯中的審美期待
影視劇的片名如同產品的商標一樣,商標代表商品服務質量和企業的信譽、形象并具有廣告宣傳的使用。影視劇的片名標明的是該劇的立場和主基調,同樣具有宣傳推銷作用。除傳達影視劇的主要內容之外, 還蘊含豐富的文化因素。優秀的影視劇片名往往有意無意地傳遞了音韻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等多層級的美。有些是直白尖銳,有些是雋永深沉,而有些又是發人深省的。基于不同的社會、人文、地理環境下所產生的語言文化,使得人們在思維方式、思維習慣、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而有不同。那么在外國影視劇的漢譯中,中國觀眾的審美情趣或者說審美期待主要體現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
從形式上來說,西方人崇尚語言的簡潔美,而中國人講究語言的對稱和諧。這主要是由兩種語言的特點所決定的。漢語自古以來講究的是音韻、節奏,抑揚頓挫,聲調和諧,富有樂感。這樣的音韻特點決定了漢語中有很多成語和四字對偶詞語的表達。漢語成語和四字對偶詞語節奏鮮明,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具有極強的表意功能和廣泛的語法可容性。由此可見、外國影視劇片名的漢譯如果能結合漢語特點,恰到好處地運用漢語四字對偶詞語結構,不僅能傳達影片的主題信息,補全原文沒有完全表達出來的意境、音韻美及感染力,還能充分滿足中國觀眾的審美期待,并使之產生心理共鳴,否則就會像失敗的產品商標一樣難以激發人們的消費意愿,直至影響到影片的商業效應。比如影片Mickey Blue eye的漢語譯名,一是《藍眼睛的米奇》,一是《黑幫女婿》。前者顯然過于直白平實,難以吸引觀眾;而后者結合影片內容,采用四字對偶詞語的表達,更具市場導向性。再如影片Generals Daughter The Mummy,一種譯名是《將軍的女兒木乃伊》,不僅沒有突出影片內容,而且還容易使觀眾顧名思義對片中人物產生錯位;而另一種譯名《西點揭秘》 《盜墓迷城》則完全凸顯了影片的主題內容并具有“傳神達意”的功效。
從內容上來說,西方人喜歡直白,思維方式直來直去,趨于理性,中國人則推崇含蓄,思維表達方式含蓄婉約,趨于感性。文化差異給相互理解和交流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和影響,影視劇片名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的轉換,更是克服文化差異障礙,尋求兩種意識體系的等效交流。影視劇片名好比影視的門楣,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內容,又要顧及其中的文化差異。優秀的影片讓人回味無窮,成功的譯名給人印象深刻。能讓人通過片名的詞匯意義,產生豐富而美麗的聯想,從而激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影視劇的片名翻譯要適當地考慮到觀眾的民族性格、文化性格,使之與譯名達到融合,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因此,外語電影片名漢譯就要求這種反映是含蓄的。如美國電影 Bathing Beauty、 法國電影Belle de Jouz的漢語譯名分別為《出水芙蓉》和《青樓紅杏》。 兩譯名皆體現了中國語言文化“含蓄美”的特色。前者采用了中國傳統的以物喻人的修辭手法,象征女主人公出污泥而不染的純潔高尚,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后者的譯名中,“青樓”“紅杏”則是中國語言文化對“妓院”和“出軌婦女”委婉表達。
二、外語影視劇片名翻譯中的審美文化嵌入
審美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復雜而高級的心理、生理活動,這其中包括極其復雜的感官、心理、思維、情感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動。翻譯實踐即是審美活動,蘊含著一定的本美學特質。 電影翻譯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活動,而審美則是藝術的基本功能。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們的審美取向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中國人重綜合、重歸納、重暗示、重含蓄,以無為本,從無到有,認為美與生活息息相關,美學與生活沒有明顯的界線,人們在生活中體念美;西方人重分析,以有為本,從有到實體, 認為美學獨立于生活之上,和生活有著清晰的界限,這是滲透到中西文化各個方面的根本差異。影視劇是生活藝術的再現,體現電影內容的片名自然而然地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因此,電影翻譯應遵循文化本信息忠實傳達的原則和文化審美的原則,在翻譯中應盡可能地精確把握源語言中的文化信息, 不斷進行選擇和適應。
美國影片Home Alone的漢語譯名為《小鬼當家》,在漢語言文化當中“小鬼”是對機智、調皮的小孩的一種昵稱,表達了一種由衷的喜愛。 而影片中小歐文在家獨自一人與兩盜賊斗智斗勇的形象正符合漢語對“小鬼”的表達與褒揚。漢譯既做到了譯語標題與原片內容的統一,又實現了中國文化內涵的審美情趣。電影Waterloo Bridge的中文譯名《魂斷藍橋》一直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如果依據英文直譯成《滑鐵盧橋》,乍一看,觀眾定會認為這是一部與拿破侖有關的戰爭片或介紹與該橋建筑有關的紀錄片。但看過此片的觀眾都知道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愛情片。影片描繪的故事情節與陜西藍田“藍橋相會”的傳說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處。譯者譯成《魂斷藍橋》,不僅避開了中國觀眾由于地域文化差異、歷史背景知識缺乏而引起的迷惑,而且“藍橋”這一隱含中國文化的意象能使觀眾一看到片名便即刻領悟到這是關于愛情的電影 。
三、外語影視劇片名翻譯中的文化審美傳遞
翻譯是不同文化間的互動。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外語電影片名不可避免地反映其所屬文化的特征。因此,片名翻譯又是一種典型的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片名中的習語典故負載大量文化信息,常常不能單純從字面意義理解。也就是說翻譯不應局限于對源語言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該文本在譯語文化里功能的等同、等值,使譯語文本對譯語文化的讀者產生源語文本對源語文化的讀者相同的效果。在翻譯的過程當中如顧及到其所承載的文化積淀, 那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國傳統語言文化是人們長期社會文化生活的積累,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語言形式。因而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外國電影片名漢譯更容易得到中國觀眾的認同。這在許多經典的外語影視劇片名漢譯中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語言文化元素的審美沉淀與傳遞。美國影片American Beauty的中文譯名是《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是一種美國紅薔薇。在英語語言文化中,紅色薔薇花象征崇高神圣的愛情,是對愛情的純真和堅定的一種表意;而在漢語言文化中,玫瑰則代表溫柔真心,熱情真愛。漢語譯名“玫瑰情”以中國玫瑰代替美國薔薇,揭示出了影片的精神內涵為愛情,忠實地傳達了源本文化審美信息。漢語是象形文字 , 而英語是一種字母文字,兩種語言分屬兩大不同語系。要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語際間進行成功切換傳遞,對電影翻譯工作者來說不是件易事。所以說翻譯不僅僅是語言之間的切換傳遞,更是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 如何在外語影視劇片名翻譯中體現文化價值并成功切換傳遞,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是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任務。
四、外語影視劇片名翻譯中文化審美的實現途徑
外語影視劇片名的翻譯說到底是一種審美再創造。如果說繪畫的審美意義在于色彩的表達,那么電影片名翻譯審美意義在于譯者將原名的文化美感透過字里行間傳導給觀眾。許淵沖先生所倡導的“三美”原則――音美、意美、形美――同樣適用于電影片名的翻譯。在外語影視劇片名翻譯過程中,譯者應根據源語影片所表現的文化美學特征,結合漢語文化特點創造性地、準確地譯成符合觀眾審美能力和審美需求的片名。這就要求譯者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語言文學基本功、而且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高度的責任心。
鑒于觀眾在知識面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電影翻譯工作者應盡可能地幫助觀眾去理解那些與一個民族的歷史、 地域文化、 宗教習俗等有著密切相關的語言現象。 電影翻譯中如果對某些特定文化意象不作任何修潤處理,一味地采用直譯的手法而不作任何文化詮釋,就會造成文化意象的缺損, 文化含義的支離破碎。因此,譯者要有較強的電影審美鑒賞能力和有良好的文學功底。恰如其分地把握原名的神韻并準確地加以再現,甚至超越原名的藝術水準,更好地體現影片的主題意義。
五、結 語
電影片名的翻譯歸根到底是文藝語體的翻譯,因此要追求語言的藝術美,而這又與翻譯本人的文化修養及中西學基礎緊密相關。在譯制過程中既要考慮西學色彩,更要考慮中學審美的向度,還要兼顧民俗文化訴求,只有這樣,才能貫通中西,做到“三貼近”,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換句話說,影片在市場上能否風行開來,提高票房的量,片名的雅俗皆宜、老少咸知、朗朗上口是關鍵。因此,翻譯的“三美” 原則――音韻美、形式美和意境美是外語電影片名譯者應遵循的原則,這樣譯出的片名才會迎合受眾的審美傾向,才能為受眾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外語教學,2001(01).
[2]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 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關鍵詞:網絡 英語新聞 新聞標題 文體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3(c)-0236-02
隨著電腦和因特網的普及,互聯網已成為傳播新聞信息的“第四媒體”和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大量的英語新聞網站為眾多的網民直接了解世界提供了第一手的訊息,也為廣大外語學習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學習語料。但英語新聞尤其是被人們稱為新聞“眼睛”的新聞標題的獨特文體使得許多網絡英語新聞讀者經常感到棘手。因此,在闡述網絡英語新聞報道語篇文體特點的基礎上,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從網絡英語新聞標題的文體特征角度入手有效地閱讀網絡英語新聞,了解世界變幻風云。
1 網絡英語新聞報道的語篇文體特點
網絡英語新聞因其傳播速度快,內容更新頻繁,網站構架尤其是首頁空間的局限而表現出以下文體特征。
1.1 語言表達上的準確性(accuracy)、簡潔性(brevity)和清楚性(clarity)
由于網頁頁面空間的限制和讀者的省時需求,網絡英語新聞報道在語法、修辭、詞匯等多方面表現出區別與其它文體的語言特色,從而形成了“新聞英語”(journalistic English)的獨特文體。很多讀者在初次閱讀網絡英語新聞時常感到頭疼棘手。然而只要讀者適當地了解網絡新聞英語的語用原則和語言特征,這種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1.2 篇章結構上的“倒金字塔”模式(inverted pyramid)
網絡英語新聞報道通常也是由標題(headline)、導語(lead)和正文(body)三個部分組成。標題和導語概括了報道的主要內容,正文為報道提供更深入的細節、事實、背景甚至言論。讀者至少有三次機會不斷深入地了解新聞的內容。而標題、導語和正文三個部分又分別在內容和文體上有各自的特點,了解這些特點便為理解英語新聞提供了金鑰匙。
1.3 新聞話題上的相對重現性(recurrence)
新聞每天發生,而事實上報道的話題卻相對不變。各國大選、洪澇災害、拳擊比賽、環境污染等相對具有新聞價值的話題頻繁出現在報道中,他們在報道的形式和詞匯選用方面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因此,只要讀者熟悉每一話題的報道特點和高頻英語詞匯就能很好地閱讀每天發生的同一題材的新聞。
2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的文體功能和文體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是網絡新聞報道的“標志”,是新聞的“眼睛”,具有概括新聞要旨、幫助讀者取舍、引起讀者興趣和節省主頁空間等主要文體功能。
由于受讀者時間限制、網站內部新聞鏈接的隱匿性以及為適合新聞網站的構架要求,英語新聞網站會竭盡全力把所有的新聞報道都以標題鏈接的形式按不同方式分成若干板塊放于首頁,力求用最簡單的形式撰寫新聞標題,以便于讀者節省瀏覽網頁的時間和有選擇地閱讀新聞報道,只有網站認為最重要的新聞才可能在首頁有適度的具體報道,這就使得其首頁英語新聞標題呈現出簡潔凝練、濃縮緊湊、新鮮醒目、生動確切的獨特文體特征。然而,正因為如此,它不如日常英語易懂,這給不少網絡英語新聞讀者在理解上帶來一定的困難。下面就試從語音、詞匯、語法和標點四兩個層面對網絡英語新聞標題進行文體剖析。
2.1 語音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常用頭韻(Alliterati
on)和尾韻(Rhyme),讀來瑯瑯上口、流利自然、易于記憶。例如:
Iraq asks:Was the war worth it? (Yahoo, Mar 16 7:41 PM)(was, war, worth三詞構成頭韻)
US objectives in Iraq prove elusive(Yahoo,Mar 19 8:31 AM)(objective, prove,elusive三詞構成尾韻)
Still Looking for that Smoking Gun in Iraq(Yahoo,Mar 17 8:20 AM)(looking, smoking,gun三詞構成尾韻)
2.2 詞匯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常惜墨如金,大量使用縮略詞、短小詞甚至生造詞語,使新聞標題用詞節儉,表達精煉,活潑生動,增強新聞報道的簡潔性和可讀性。
(1)縮略詞(acronymy & clipping)。
新聞標題中常使用縮略詞,既能縮小篇幅又能抓住讀者的好奇心。縮略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首字母縮略詞(acronyms)主要包括表示組織機構名稱、常見事物名稱及職業職務或職稱的名詞;另外一種縮略詞是截短詞(clippings)即通過截頭、去尾、截頭去尾或截去中間部分的方法將某些詞截短以節省標題字數。例如:
Australian govt told of Iraq kickbacks in 2003,inquiry told(Yahoo,Mar 20 8:20 PM)
EU Advises WTO on Sanctions Against U.S.(Yahoo,Mar 14 1:04 PM)
Citigroup int'l consumer CEO eyes deals(Yahoo,Mar14 1:24 PM)
上例中govt=government;EU=European Union;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nt'l=international;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2)短小詞(midget words)。
英語中同義詞豐富,其中不乏詞形短小而意義確切的短小詞。新聞記者盡其所能使用確切而又簡單的詞,它既能概括新聞最值得注意的內容又能讓讀者在匆忙中瀏覽標題就可知曉當前的重大新聞。例如:
In Iraq,US influence wanes as full-scale civil war looms(Yahoo,Mar 20 12:00 AM)(wane=decrease,reduce; loom=ap
proach,impede)
UN-Iran discussion mirrors Iraq debate(Yahoo,Mar 16 12:00 AM) (mirror=reflect)
下面再例舉幾對常用的意義相同而長短不同的詞:snag=unexpected difficulty;step =progress;ties=(diplomatic)relations;bid=attempt;boost=increase;check=examine;clash =disagree strong1y;curb=control or restrict;dip =decline or decrease;end=terminate。這類簡短小詞在英語新聞標題乃至報道正文中屢見不鮮、俯拾即是。讀者平時閱讀時不妨多加留意積累,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英語新聞的標題。
(3)生造詞(improvisational coinage)。
由于表達的需要或為了吸引讀者,新聞記者常根據情境使用加綴(derivation)、合成(compounding)或轉類(conversion)等方式撰造一個新的詞語,這些新詞通常需要閱讀上下文才能揣摩出其意義。例如:
Iraq anti-rebel sweep enters second day(Yahoo,Mar 17 12:30 AM)(anti-rebel sweep指的是 a vast sweep to root out rebels loyal to Al-Qaeda,這里用的是加綴構詞法)
Int'l DisplayWorks Up on 1Q Results(Yahoo,Mar 14 12:32 PM)(1Q指的是first-quarter of a year這里用的是縮略構詞法)
2.3 語法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常采用省略簡化,靈活運用時態,名詞定語等手段來達到簡縮句式的目的,從而形成了英語新聞標題的獨特語法風格。
(1)省略簡化(ellipsis)。
為節省版面,新聞標題常只保留實詞,而省略冠詞、連詞、系動詞、助動詞等虛詞甚至某些實詞。例如:
Nelson admits Iraq deployment unpopular(Yahoo,Mar 20 4:49 AM)(=Nelson admits that the Iraq deployment was unpopular)
Int'l DisplayWorks Up on 1Q Results?(Yahoo,Mar 14 12:32 PM)(=The Sha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playWorks Inc. have advanced up based on its first-quarter profit results)
(2)靈活運用時態及語態(simplified tenses and voices)。
英語新聞標題中常用的動詞時態主要有三種一般現在時,將來時和現在進行時
①一般現在時代替一般過去時,從形式上增強報道的新鮮感(freshness)、現實感(reality)和直接感(immediacy)。例如:Iraq parliament convenes,but no government deal(Yahoo,Mar 16 1:02 AM)。
從標題本身可以看出這是發生過的事情,但標題中卻用一般時態的convene給人一種歷歷在目的感覺。
②不定式代替將來時,因為其比一般將來時“will/be going to do”形式簡單。例如:
Bush to defend Iraq strategy?(Yahoo, Mar 20 7:47AM) (Bush is going to defend Iraq strategy)
③現在分詞代替進行時,省去進行時中的助詞“be”,直接用現在分詞表示正在進行或發生事情。例如:
Lockheed Martin Making Mars Heat Shield(Yahoo,Mar 29 10:37 AM)
Subaru Making Significant Progress?(Yahoo,Mar 26 12:19 AM)
④過去分詞代替被動語態,省去被動態中的助詞“be”,直接用過去分詞表示被動概念。例如:
26 killed as Iraq enters fourth year of war(Yahoo,Mar 20 10:31 AM)(26 people were killed as Iraq enters fourth year of war)
Security tightened for Iraq Shi'ite event(Yahoo,Mar 20 12:03 AM) (Security was tightened for Iraq Shi'ite event)
(3)復雜的名詞定語(nominal group)。
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網絡新聞標題常使用較長的名詞定語,以簡化結構、節省篇幅、幫助讀者加快閱讀速度。例如:Thousands join protests in Europe marking Iraq invasion anniversary(Yahoo, Mar 18 2:00 PM)。(Iraq invasion anniversary=the anniversary of invasion into Iraq)
2.4 標點符號的靈活運用
為節省網頁空間和表達簡潔,某些標點符號在標題中常有特定用途。
(1)逗號(comma)代替連詞”and”,以節省標題字數。例如:
Rice says China,Iraq will top security talks(Yahoo,Mar 16 10:24 PM)
(2)破折號(dash)用于引出說話者。例如:
Iraq in civil war-former prime minister(Yahoo,Mar 19 2:15AM)
(3)冒號(colon)常用在引語之前或當聯系動詞be后面的表語是名詞時替代be。例如:
Bush:US will not abandon Iraq(Yahoo, Mar 20 1:29 PM)
(4)引號(quotation marks)表示所引單詞的引申或比喻含義,非其本義。例如:
US blasted for creating terrorism "quagmire"on anniversary of Iraq war(Yahoo,Mar 20 9:08 AM)("quagmire"的意思是 the ideal environment for terrorism to fester)
US envoy sees hope in"Pandora's box"of Iraq(Yahoo,Mar15 5:59 AM)
(5)省文符(apostrophe)代替“of”。例如:
Australia's Howard denies lying about Iraq bribes(Yahoo,Mar 16 6:51 PM)(Australia's Howard=Howard, the prime minister of Australia)
3 結語
總之,由于新聞網站構架的特殊性、尤其是首頁頁面空間的相對有限性和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網絡英語新聞報道形成了自己的文體風格,網絡英語新聞標題更是其文體風格的集中表現。因此,網絡英語新聞讀者如能充分地了解網絡英語新聞標題的文體特征,便能更快更好地閱讀英語新聞,了解變化的世界。
參考文獻
[1]王佐良,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因為作品是作者創造出來的,作者把自己的觀念、意識、情感注入作品中,因而追蹤作者的原初意義也就成了解讀的第一步。語文教材中的優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個性的凝結。從題材的選擇到主題的提煉,從對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達習慣,從審美情趣到語言特色,無不顯示出各自的特點,這些不同的個性特征都會呈現在各自不同的作品中,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創作風格。
但文學作品一旦進入社會流傳體系,就有了獨特的生命和意義,而不以作者的意愿為轉移。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品的原意是通過語言表達的,語言的共性使語言成為人和人之間相互溝通的工具,而語言的個性使語言具有永久的魅力,尤其是文學語言,其表達和理解都極富個性色彩,使文章更具主觀表現性質。
正是依靠文章自身的張力和語言的魅力,給讀者閱讀提供了廣闊的自由解讀空間,因此高層次的閱讀,絕非僅僅是解釋文章的結構,探詢和領悟文章的主題思想,而是作者與讀者之間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是作品和讀者互為解釋,互相理解,互相建構的過程。閱讀者已有的知識結構、生活經歷、文化修養、美學趣味、性格愛好等個性因素,對解讀作品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都會影響乃至制約他對文本的接受。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是唯一的,我們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分析理解,去欣賞吸收。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看文章的角度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對文章的解讀也應該是多元化、個性化的。
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在教學中不應該強調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觀點與老師完全吻合,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對于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新奇獨到的見解要善于發現,肯定和引導,否則會有意無意地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主體意識的強弱對主體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學生主體意識越強,他們參與自身發展,在學習活動中實現自己力量的自覺性就越大,從而也就能夠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自身的能動性。傳統教學主要以教師單向的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依賴性強,學生很少有機會去開動腦筋質疑問題,缺乏對學生主體性和獨立性應有的尊重。語文教學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打破教學內容的單一性,課堂教學的封閉性,訓練測試的模式化,語文教學效率就會得到提高。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宜刻意追求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們通常見到的學生感受力下降,感覺不到大自然的美,對事物缺乏興趣,缺少好奇心,缺乏對親情、人性的體驗,在某種意義上都與忽視學生個體經驗有關。關注人的內心世界,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
三、每一個人都表現出不同的智力差異
教育的本質功能是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充分認識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使語文閱讀教育目標盡可能地適應他們應有的發展水平,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
在閱讀中,由于不同主體之間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個教室里,在同一個教師的指導下,閱讀同一個材料,他們獲得的閱讀體會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差異很大。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提倡多角度地、有創意地閱讀。首先,應給學生獨立思考留出一定時間,盡可能讓他們用經驗、情感對作品進行解讀。其次,要注重學生對閱讀作品進行整體感悟,讓他們帶著感情去與作品中的形象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情感的審美中實現思想的升華,靈魂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