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傳統文化與管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傳統文化;旅游管理;特色
【中圖分類號】 F5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1-218-1
一、引言
我國是一個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國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正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更好地發展旅游產業,提升旅游產業的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燦爛的文化。如果將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相結合,以此來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質量,就可以有效促進我國旅游管理的進步,進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旅游產業。
二、旅游管理與中國傳統文化概述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發展史的悠久古國,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無數的旅游資源。我國的旅游資源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也讓我國的旅游資源頗具中國特色,受到了我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愛。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通過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增添了極大的人文色彩。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加強對旅游業的管理,在管理中不斷發揚我國傳統文化,使旅游業在我國傳統文化的指引下不斷進步是我國旅游業管理的重要思路,也是當前形勢的必然要求。
三、傳統文化影響下旅游管理模式的選擇分析
想要在傳統文化影響下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就需要緊隨時展,將市場作為引導,然后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為輔導。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旅游業管理需要更加健全、完善,要努力提升旅游產業的規模,不斷提升旅游企業的整體素質,提升旅游企業的管理水平。重視旅游企業融資與資本經營并加大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等。與此同時,更應該重視政府的作用,將政府作為對付市場失靈時重要的補充手段。另外,還要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在當前傳統文化影響下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旅游行業協會的作用和力量不可小覷。它可以加強政府與旅游企業從業者的聯系與溝通,從旅游管理者的角度向政府提出具體建議。同時在旅游企業之間可起到溝通信息,規范旅游企業的行為,使其嚴格地遵守政府的政策法規,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從事經營行為,使旅游行業的行為統一到最佳狀態。
四、傳統文化影響與旅游管理理論構建分析
雖然我國的旅游產業有了快速的發展,旅游管理理念也在不斷的完善。但是我們仍然應該看到在旅游管理上存在著一些不足,而如何協調旅游管理理念和我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努力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已經成為了旅游管理工作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具體說來,傳統文化影響與旅游管理理論構建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考慮:
(一)重視挖掘旅游資源的精神文化內涵。旅游業想要更好地發展,就不能夠僅僅局限于自然風光,而是應該充分挖掘旅游資源的精神文化內涵,提升其內在的美,從而使旅游業能夠向高層次的形式進一步發展。在旅游管理過程中,應該重視對那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旅游項目的開發管理,對旅游資源中蘊含的文化特質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建立起能夠更好地滿足游客需要的旅游文化。然后讓員工將旅游資源中的傳統文化牢記于心,這樣就讓員工擁有了一種責任感,認識到旅游資源的重要性,從而就更加認真地管理旅游資源,開展更為高效的旅游管理工作。
(二)以“以人為本”的理念來提升旅游管理工作水平。我國傳統文化講究“以人為本”,正因為如此,在對旅游管理進行完善時應該充分利用“以人為本”的理念?!耙匀藶楸尽钡睦砟顚ⅰ叭恕狈旁诹俗钪匾奈恢茫瑥摹叭恕背霭l來管理和完善旅游管理工作。比如旅游管理中可以采用“參與式管理”的模式,讓旅游企業的每一名員工都能夠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使每一名員工都擁有主人公意識,能夠真正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旅游管理工作做好提供支持。
(三)重視將“以和為貴”的理念融入到旅游管理工作中。旅游管理工作需要旅游企業各個部門共同的努力,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管理過程。對于旅游產業來說,其要管理多方面的內容,比如娛樂項目、餐飲、住宿以及購物、安全等。可以說,這些環節只要有一個地方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個旅游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只有將每一個環節都做好,才能為游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以和為貴”的理念能夠有效提升旅游管理的質量?!耙院蜑橘F”的思想能夠讓管理者重視互相間的合作,能夠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從而可以讓整個旅游管理工作更加協調,讓所有的員工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去,從而讓整個管理工作更加和諧、更加高效,從整體上達到了“無為”的狀態。
五、結語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旅游管理借鑒的理念,如果將這些理念有效應用到旅游管理工作,就可以讓工作變得更加高效。相關部門應該更加高效、充分地挖掘旅游資源中具有的傳統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傳統文化來規劃和進一步完善旅游管理工作,使旅游產業更具文化內涵,進而全面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讓我國旅游產業更具民族特色,同時也能有效完成我國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理念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張志娟.中國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D].廈門:廈門大學,2001.
[2]史丹丹.傳統文化的旅游管理理念探討[J].天津市職工現代企業管理學院學報,2008,(3):7-8.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管理
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被稱為金磚四國,中國國門的敞開也為西方國家提供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機遇,西方一些大的管理咨詢公司紛紛著陸中國市場,希望以它們豐富的管理經驗從中國大陸掘金挖寶,譬如麥肯錫、德勤、羅蘭.貝格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外來和尚都能念好經,從麥肯錫與實達的合作敗筆,到大批“海龜(歸)”的水土不服,在眾多國際化的大公司紛紛將《孫子兵法》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必讀書目,哈佛大學商學院將其融入其高級管理戰略課程時,我們開始反思西方的管理哲學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到底誰最適合中國的土壤。
作為中國民航第一家A股和B股同時上市的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創造了一個奇跡,其運行成本控制和運行效率都在行業中排行第一,其成功依賴于背后蘊藏著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公司董事長陳峰要求員工閱讀《中國傳統文化導讀》,高級管理干部都要研習《大學微言》,在海航任何一名員工要轉為正式員工必須參加考試,而題目中往往是摘自《論語》等國學的內容。海航的成功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翻閱《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其中玄妙無法言表。現代的企業管理格外重視人的因素,提倡以人為本,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所傳達的理念相吻合,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宣揚做人是做事的基礎,不會做人,便不能成事。當企業具備了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諧的文化環境,個人與企業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同心協力一致朝著企業既定的戰略方向努力時,做大做強就不再是一個夢想和奢望。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別,中國文化注重的是“情、理、法”,而西方則為“法、理、情”,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中國管理更需要側重于人的管理,因為人情往往是繞不開的結,而現實的管理中管理者面對成本的壓力、追求經營效益的最佳化,將注意力集中于各種報表顯示的數字,單純追尋引起報表數字不佳背后的技術性因素,不去考慮人的影響,舍本逐末,自然不能求得最佳答案。常有管理者無視員工的建議,自認為擁有無上權力,絲毫不考慮員工的想法,以種種制度約束員工行為,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只有從上而下的命令執行,沒有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饋,靠的是強權管理,一則企業沒有創新能力,缺乏活力,二則員工凝聚力降低,工作的意愿只為獲得生活必需的報酬,企業效率不斷降低,競爭力逐漸減弱直至滅亡。細數世界上知名企業,無不具有其鮮明的企業文化,沒有自己文化的企業注定沒有長久的生命力,所以在企業管理中要從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吸收精華,并依賴于人,也就是企業員工的努力來達到企業發展的目標。須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貴在人和、”“敬天愛人”等作為企業的經營信條,管理者則必須做到正人先正己,嚴于律己寬于待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管理作為一門學問,不同于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化學,需嚴謹的推理演繹和認真的實驗來證明其正確性,且存在各種公理、定理,為人們所統一認識。管理無定式,尤其是西方管理學派的多樣化足以說明這一點,如經驗主義學派、管理科學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理論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經理角色學派、行為學派等等。當然西方的管理學也建立有大量的數理模型,從無數經營管理的數據中歸納其特點。然而無論哪一種管理學派,其落腳點都必須是解決管理的有效性,唯有有效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就在于其文化內涵中可體現種種管理流派的思想,從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代表國學論作中汲取精華,用于企業管理的實踐當受益無窮,讀國學一本,勝雜書萬千,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管理者正將中國的國學作為治理企業的妙方。
關鍵詞:傳統文化;文化產業管理;影視文化;文學藝術
中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盡管如此,中國文化的發展卻從未間斷。本文將從傳統習俗,影視與宗教文化,音樂藝術三個方面分別于文化產業的關系展開論述。
一、傳統習俗與現代文化管理
提到習俗,就一定會想起一些我國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當然各少數民族也保留了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有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等等。
自古以來,中國的各個民族始終團結互助,以共同的勤勞與智慧創造了大量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科學典籍,特色建筑等等。我們現在處于物質精神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也希望能有一些富有創意的文化活動能豐富我們的生活。作為文化產業管理者的我們可以將這些習俗文化進行規劃整理,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也可以在紅色革命老區興辦紅色旅游,這樣可以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利于當地的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也可以開展一些民族民俗文化交流的活動,比如:興辦文化交流會等等,這些活動不僅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更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吸收和交流,也能夠推動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文化產業管理可以將這些歷史悠久積累下來的文化習俗和民俗民風更好的傳承下來并且創新,使這種文化能夠深入人心。前幾年發生的端午節之爭等實例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現在要加強對文化的管理和重視,更大力度的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使文化的精髓深深扎根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有了厚重的文化的積淀我們國家才會持久的穩定和和平。傳統文化的穩定和發展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對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的繁榮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影視、宗教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
影視藝術提起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包括電影、電視等。說起影視藝術,它一方面是一門藝術,另一方面它也是傳播其他不同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媒介。影視藝術直觀明了的對人們生活、思想、行動進行直觀的再現,在現實社會中,影視藝術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隨著社會的進步,影視的傳播方式也在不停的更新,例如從黑白彩電到現在的互聯網等,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推動著影視文化的繁榮。它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媒介當然也需要加強一些文化的管理。例如:中央出臺的限娛令等等這些措施也體現了影視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影視文化雖然現在高度繁榮,但也出現了令我們擔憂的現象,就是高超電影技巧的表現忽視了最本真的人的真實,缺失了人文關懷。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影視市場的管理,認識到影視應該是反映人們的生活、再現人們的合理想象的,不應該是追求高超的畫面效果和科技的炫技。
中國宗教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歷史上對人們的精神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多樣的宗教文化反應了各地不同人的精神追求不同。宗教的出現也使人有了一定的信仰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利于人心靈的純潔。但宗教文化里面也不免有些需要摒棄的地方,也會出現一些危害社會穩定等等,對于這種現象,就需要加強宗教文化上的管理和制裁,當然宗教文化也應該提倡和發揚一些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產業管理就是要規范這種文化的雜亂的現象,使優秀的文化深入人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舍棄那些過時的腐朽的文化,弘揚和發展優秀的文化,推陳出新,去除糟粕。
三、音樂藝術與文化產業管理
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音樂也會隨之產生一些變化,音樂是在人們的勞動中產生的,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地域性。作為音樂方向的文化產業管理人員,我們首先要了解中國各地不同的音樂,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其次都要積極努力的宣傳介紹我們自己的傳統音樂,提高全社會、全民族對傳統音樂的認識。而且,要對傳統音樂進行收集整理,尤其是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收集整理,歸納,總結。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是使各級文化部門和領導機關都要對傳統音樂有充分的認識,而且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好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我們國家也有幾千年的音樂歷史,我們需要對這些留下來的音樂文獻進行挖掘、整理、研究,通過一些遺留下來的音樂文化遺物也要能夠從各方面都看出當時音樂的發展情況,并且加以創新和發展,與時代結合。這也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和使命。同時,也要認識到外來的優秀的音樂元素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中國的音樂文化,需要在各個層面上,全面地吸收和借鑒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優秀成果,盡快跟上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步伐?,F代化的音樂文化是開放的,要吸取精華,去除糟粕,跟上時代的腳步,創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音樂天堂。
四、結束語
從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可以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管理在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也證明了文化產業管理對于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認為文化產業管理就是將傳統的文化進行歸納和總結并且加以創新,也是對現在形成的文化進行統一的管理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它的發展關系到中國民族的繁榮富強,更有利于我們每個人文化底蘊的積累從而促進自身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可以增強我們的責任心和凝聚力,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的國家一定會長久的穩定和和諧,也能推動國家經濟的進步。作為一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我深感榮幸。文化產業的管理需要經歷一個從幼稚到成熟的階段,雖然現在還僅僅只處于萌芽的階段,但是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國家的文化繁榮之景很快會到來。
參考文獻:
[1](英)斯道雷著.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2010
[2]余秋雨著.長江文藝出版社.《何謂文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