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現代畜牧業發展現狀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2-0059-01
生態保護在二十一世紀變得越來越重要,無論是國家的經濟建設還是產業能力增長,都不能忽視環境的保護和合理開發。而在中國新疆地區的草地畜牧業已經開始出現草地面積大規模退化的現象,尋找現代畜牧業的新型發展路徑刻不容緩。我國新疆地區一直是畜牧業的產能大省,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對傳統畜牧業的沖擊,傳統畜牧業的一些客觀弊端不斷暴露出來,經濟增長方式滯后、科技水平與當今經濟不符以及產業的動能逐漸降低等。
1 現代畜牧業的經濟內涵
現代畜牧業作為一個歷史性的概念,包括兩方面含義:它是指畜牧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才出現的,就是說它是在現代科學和現代工業技術應用于畜牧業之后才出現的;是指現代畜牧業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其內容和標準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現代畜牧業的內涵也會不斷的擴大 。
現代畜牧業就是在傳統畜牧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現代畜牧獸醫科學技術和裝備及經營理念武裝,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優質生態、高產高效的產業。以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品種良種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商品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為特征。以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系統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畜牧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方法與手段,開展集約化條件下的畜牧業生產體系中經濟與生態良性循環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研究,全面而又系統地進行畜牧業生產活動,使畜牧業生產向著高產、優質、高效和穩定協調的方向發展。
2 現代畜牧業的意義
整個世界經濟體制都在變革,原有的傳統經濟體暴露了很多經濟上的弊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跟不上當今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便為新型的現代畜牧業提供了發展空間,要求原有的小型個體生產要逐步轉換腳步融入到發展迅速的大型經濟市場,要求原有的脫節的經濟鏈條要重新扣緊,形成系統規范的產-銷一體經營模式。畜牧業要得到真正的發展,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發展滯后,固步自封的發展模式。作為連接工業和農業的中間鏈條,畜牧業發展要真正思考新型經濟下的發展步伐,才能產生與時代同軌的經濟效益。
3 新疆地區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對策
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尊重規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能不顧現實的超越,更不能消極滯后。實現新疆從畜牧業大區向強區的轉變,打造全國最強的畜牧產業體系,建成最重要的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充分發揮畜牧業在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支撐作用,新特的自然資源、人文環境是優勢,發展現代化是方向,科學技術是支撐,保持和發揚區域特色是關鍵,強化政策措施和組織領導是保障。
首先,要重視有機畜牧業的發展,就當今社會經濟體制而言,有機畜牧業不僅能最大化的優化產業結構體系,也能真正意義上改善畜牧業所帶給土地的壓力,緩解一直存在于家畜飼養和草地利用之間的矛盾,而且這樣的經濟機制也能很好的詮釋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與環保的有機結合。并且,就我國經濟而言,有機商品市場的前景越來越好,市場潛力越來越大,這也是有機畜牧業的重大商機。積極促進有機畜牧業在新疆地區的發展能合理的拉動地區經濟增長,優化產業模式。因此,有機畜牧業的發展和扶持是建立健全新疆畜牧業發展的路徑之一。
其次,當今社會已經大規模引進“標準化”一詞。各行各業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標準化企業文化,標準化流程、標準化手續、標準化企業禮儀等。而現代畜牧業也同樣需要標準化的行業要求,地區應全面推行標準化的畜牧業養殖。在現有畜牧業中樹立行業的標桿效應,規模化標準化的完成產業鏈的構建,大規模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將標準化的規模養殖作為產業發展的原動力,逐步樹立產業的品牌效應,聯動效應,最大程度的促進經濟一體化進程。
[關鍵詞] 香河縣 現代畜牧業 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0-0235-01
1 現代畜牧業的含義以及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意義
現代畜牧業是在傳統畜牧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僅用現代畜牧獸醫科學技術和裝備及經營理念武裝,還有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是優質生態、高產高效的產業。
畜牧業承前而啟后,前連種植業,后連加工業,是大農業的主要角色。畜牧業的發展對于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香河縣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香河縣共有各類養殖4268戶,規模動物養殖場230個,實施“依法監管、科學防控” 的標準化規模動物養殖場25個,市級標準化示范場6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場2個,無公害畜禽養殖場6個,生豬定點屠宰場3個,肉牛屠宰加工場4個,禽類屠宰場1個,肉鴨屠宰、加工場1個。
畜牧業注冊品牌有:正大肉鴨、“姍姍”雞蛋、“京華香”肥牛。
肉鴨產業:香河縣正大有限公司是該縣集種鴨飼養、孵化、肉鴨養殖、屠宰加工、生產熟食、羽絨制品加工于一體的產、供、銷大型企業,現存欄種鴨(香河)7萬只,年均放養肉鴨430萬只;帶動養殖戶380戶;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1500萬元。櫻桃谷肉鴨祖代繁育場是英國獨資企業,現存欄祖代肉鴨2萬只,年繁育父母代種鴨75萬只。
奶牛產業:香河縣現有規模奶牛場2個,為做大、做強我縣的“奶”產業,更好的貫徹落實省政府倡導的千萬噸奶工程,該縣重點對“井軒奶牛養殖場”、“聚鑫奶牛養殖合作社”等進行扶植,在現有3000頭奶牛基礎上,依托奶牛良繁項目建設,加強奶牛系譜建設和奶牛DHI測定工作,促進奶牛品質的提升和優良種群的建立。
肉羊養殖:香河縣香椿營村是牛羊屠宰、加工專業村,最近幾年,由單一屠宰、加工,逐漸發展成為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集約化生產模式。全村存欄肉羊5萬只,目前,已經成為該縣肉羊養殖的主力軍。
總體來說,香河縣的畜牧業不單在畜禽的飼養量以及畜牧業的產品產量,甚至是人均占有量都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當下,香河縣的畜牧業生產方式同樣產生了正向的變化。畜牧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區域化步伐都逐漸加大。總而言之,香河縣的畜牧業仍處在傳統飼養方式與現代化養殖方式并存、傳統養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階段,表現為規模小、品種雜,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粗放經營。
3 發展現代畜牧業應該采取的措施
3.1 政府支持
3.1.1政策支持:政府對防疫工作的領導要進一步加強,全力協調各相關部門,保證“重點動物疫病指揮部”在應對各種突發疫情能夠實現快速反應機制。
3.1.2土地、資金支持:政府部門對養殖小區、養殖業項目用地的審批在合理規劃中應優先考慮,并確保防疫部門的各項經費能及時足額到位。
3.2 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
按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畜牧防疫體系建設的意見》,該縣九個鎮的動物防疫站全部高標準建成。微機、防疫器具等硬件設施完備,為應對突發疫情,香河縣建立動物重點疫病預警機制。繼續強化對基層動物防疫員政治、業務水平的培訓,全力提升其整體素質,堅決貫徹落實關于基層防疫員“三定”方案,免其后顧之憂,全身心的投入防疫工作,為香河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盡力獻策。
3.3 搞好優秀科技人才的引進、聘請及優良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工作。大力引進域外的豬、牛、羊等優良品種的同時,更要注重優秀科技人才的引進,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只有以人為本才是發展我縣畜牧業的根本,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借他人智慧為已用,來推動香河縣畜牧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3.4為進一步促進香河縣畜牧業幾大主流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具體來說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3.4.1生豬養殖:應該以十個標準化生豬項目為契機,推動香河縣生豬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良種化的養殖方向發展,在原有生豬養殖基礎上,為豐富人們飲食品種,引進“香福萊”黑豬、野豬,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展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養豬模式。
3.4.2蛋雞生產:應該以周莊恒昌養雞場、尚新養殖場等蛋雞省級標準化示范場的示范帶動,逐步使香河縣蛋雞的養殖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的軌道。同時,以廊坊市蛋雞存欄量最大的恒昌養雞場60萬只“姍姍”無公害、綠色產品品牌效應,穩中求進,促進全縣蛋雞生產品牌建設。
3.4.3肉牛事業:應該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大力推進規模化養殖水平,以京華香養殖、屠宰、加工一體化企業為龍頭帶動全縣肉牛產業發展。
3.5 堅持走適合香河縣縣情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路子:
3.5.1不但要正確處理發展規模化養殖和該縣散養為主的關系。還要在發揮散養對滿足農民自身消費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加快發展適度規模飼養面,確保市場有效供給,提高農戶健康養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
關鍵詞 畜牧業;發展現狀;成效;問題;對策;陜西楊陵
中圖分類號 S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264-02
1 發展現狀
近年來,楊陵區緊緊圍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一核心目標,突出奶(肉)牛和生豬養殖“兩大重點”,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園區承載、科技支撐“四輪驅動”,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推廣科學模式、加大項目扶持、實施科技創新,強力推進現代畜牧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現代畜牧業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共有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80家,畜禽總存欄27.45萬頭(羽),其中奶牛、肉牛存欄2.11萬頭;生豬存欄7.86萬頭;家禽存欄17.12萬羽;奶牛、肉羊存欄3 600頭(只);肉類總產量為12 521 t;雞蛋總產量為1 890 t;奶類總產量為23 830 t。
2 成效
2.1 標準化生產水平穩步提高
以規模化帶動標準化,以標準化提升規模化。畜禽規模養殖場快速發展,建成各類規模養殖場80個,建成省、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7個,建成區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0個。
2.2 畜牧科技水平穩步提高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技術在全區3個奶牛場開展,參與測定的奶牛達到2 200頭;全混合日糧攪拌(TMR)技術已在4家奶牛場使用;智能飼喂、電子管理、自動化喂料、環境控制等先進技術和設施設備正加快推廣。
2.3 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斷增強
認真落實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措施,連續多年無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撲殺、無害化處理、基層防疫工作、補助政策不斷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初步形成。
2.4 畜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2015年底,全區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2 521、1 890、23 830 t,分別較“十一五”末增長50.6%、11.3%、12.6%,為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
3 存在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楊陵區在發展畜牧業上克服了諸多因素,實現了轉方式、提水平、增效益,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中省惠農政策的強力支持、得益于楊陵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但同時也要看到,全區畜牧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3.1 畜牧業發展水平較低
楊凌區畜牧業生產方式總體還比較落后,養殖規模偏小,還有近5成的生豬、近4成的牛奶來自分散養殖。畜牧業信息監測預警手段還不夠完善,畜產品價格波動依然頻繁。
3.2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
畜禽跨區調運不斷增加,防范難度加大;基層設施薄弱,防疫經費不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防控措施的落實和防控成效。
3.3 環境污染嚴重
對畜禽的糞尿處理還缺乏相應的廢物處理系統和環保措施,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或是直接露天堆放,造成對家畜和環境的污染,同時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發生。
3.4 養殖人員知識水平普遍偏低
大部分散養戶人員沒技術且不愿背景離鄉外出務工,被迫從事養殖業。一些養殖戶依然把養殖當作家庭收入的一種補充形式,加之其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接受現代化的專業養殖技能比較困難,成為大規模發展養殖業的一大障礙。
4 發展對策
4.1 科學防控疾病
近年來,畜禽疫病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種類越來越多,且病因復雜化,致使防治難度加大。搞好畜禽疫病的防治,既需政府部門做好動物產品檢疫、疫情監測、強制免疫等各項工作,還需養殖場(戶)主動采取科學防污措施、預防疫病、科學養殖,從根本上杜絕疫病的傳染和污染物傳入[1]。
4.2 延長產業鏈
隨著市場供求關系轉變、競爭加劇,分散的飼養和加工難以獲得穩定的市場和原料。建立并完善畜牧產業鏈條,讓產品銷售、獸藥飼料生產經營、產品加工、畜禽養殖等諸多相關環節融入到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當中去,可以實現整體應對市場、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2]。
4.3 提高畜產品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收入的增加,人們對畜產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各種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發生。因此,確保安全、提高質量不僅是人們的消費需求,也是能否贏得效益、進入市場的關鍵所在,更是社會公德和遵守法律的必然之舉[3]。
4.4 充分利用當地科研優勢
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手機、書刊等現代化服務手段,加強信息溝通,針對養殖戶提出的各類養殖技術問題,分期分類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教授做專題授課;另外,區畜牧部門也可組織養殖人員開展異地交流活動,讓他們了解并接受現代化養殖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從而促進楊凌區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4]。
4.5 預防養殖業污染
規模養殖比例的不斷增加,有效保證了畜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也帶來了排放物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5]。畜牧業污染已經成為全社會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治理養殖業污染不僅是環保問題,也是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措施。一是治理。無外乎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大類,包括烘利用化學物質與糞便中的有機物進行化學反應、生物發酵、生物氧化及糞污的日光自然干燥、干膨化處理、綜合利用等措施[6]。二是減少排放。提高畜禽對飼料的利用率,研制環保型飼料,全面合理地進行營養調控,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
5 參考文獻
[1] 林濤,胡唐雁,李志強,等.二道江區畜牧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10):16-17.
[2] 周寅,顧祥國,范文穎.國家生態區建設過程中畜牧業的發展對策與思考[J].浙江畜牧獸醫,2015,40(6):8-10.
[3] 羅保華,孫志紅,趙育國,等.呼倫貝爾市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2):6-7.
[4] 呂臘梅,李保榮.新常態下瀘西縣畜牧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山東畜牧獸醫,2016,37(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