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中英語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英語課堂應該是充滿互動的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設問,多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提問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對問題進行精心的選擇,真正做到有疑而問,而不能為了問而問,這樣就失去了問題的作用。有效的提問是構建高效課堂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問題的設置要具有層次性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循序漸進的,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也應該充分考慮這一問題,教師的提問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層次反映了提問的邏輯性。教師的提問應該針對課本知識先易后難,由淺入深。例如,筆者在講解課本閱讀部分的內容時,針對教材設計了三個問題:Whowrotethisletter?WhatdidTomdoonhisdayoff?What’syouropinionaboutTom’sdayoff?問題的設計不在多,而在其提問的有效性和設置的層次性,這樣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問題的針對性
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水平的學生,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回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針對基礎一般的學生要設置相對簡單的問題,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二、因材施教,要采用分層次教學
學生的客觀差異性造成了他們對知識理解與掌握的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激勵,分層次促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做,遇事能做,做則有所獲,進而樂此不休。我們應細心地觀察學生,無論哪個層面的學生取得了進步,或者課堂表現好都要及時進行表揚,鼓勵他們提高自己。這樣既培養了興趣,又練習了句式,一舉兩得。
三、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個性、認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和協發展。高中英語課程要為學生營造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形式主動學習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潛能,突出英語的實用性,使學生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使用語言完成任務。同樣,英語高考改革趨勢也更加強調和突出英語的實用性。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中,學生之間思想、情感及語言等方面交流頻繁而真實,為我們基礎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實現提供了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章兼中教授也曾在其著作《外語教育學》中也指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相對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要更重要。教師的作用是在于引導而非教授,在學生興趣被激發、學習任務明確之后,應該讓他們之間最大程度去思考、探究和互動,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年齡、認識水平、情感經驗等,更愿意也更容易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四、開展有效的英語活動
首先,是教材的差異。一套好的教材應該具有實用性、系統性、趣味性等特點。同時在編排上不僅要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而且要層層遞進,不斷的復習與鞏固,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目前市面上的教材琳瑯滿目,以外研社版教材為例,從小學到高中都有相應的配套教材,銜接性、連續性都比較緊密,同時系統編寫的教材內容,由易到難,層層加深,層層遞進,不斷的鞏固、復習符合英語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對英語教師的講授也有一定的幫助。而大學階段的英語教材的選擇非常靈活,課程設置劃分更加精細,聽說讀寫單獨成冊。若從基礎性的角度來說,并不利于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由于教學任務不同,中學英語教學大多講授語言點為多,真正的語言實踐與交流相對減少。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大多數時候處于被動地位,自主意識不強。而大學英語則更加側重語篇分析及文化背景介紹及在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
二、關于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內容的銜接對策
1.教學內容的承上啟下。由于中學英語是大學英語的基礎,高中英語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將高中英語與大學的英語教材進行統一規劃與整合,注意教學內容的上下銜接,閱讀方面更要注意編排的銜接性、趣味性、科學性及系統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盡量避免重復。如此以來,大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更加發揮其特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2.詞匯量的上下銜接。詞匯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基礎,沒有詞匯無以成句,沒有句子則構不成篇章。正如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ilkins)所言,“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沒有詞匯,什么也表達不了)。可見詞匯量對于英語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從《標準》和《要求》兩份綱領性文件中,我們不難看出,《要求》的詞匯量較之《標準》而言有著明顯的增加。但其中依然有交叉的地方,即積極詞匯部分。《標準》中九級語言知識目標要求學生使用4500個左右的單詞和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而《要求》中一般要求要掌握的詞匯量應達到約4795個單詞和700個詞組(含中學應掌握的詞匯),其中約2000個單詞為積極詞匯。這就要求高中教師要仔細研究,怎樣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些詞匯尤其是積極詞匯,使之與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進行有效的銜接。
3.閱讀教學中背景知識及擴展。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目的語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思維方式等等。閱讀則是最快了解這些內容的途徑之一。因此無論是在高中階段還是在大學階段,閱讀教學中對于背景知識的擴展都是必要的。
三、結語
內容依托式教學(簡稱CBI),krahnke將之定義為:“是一種在對內容或信息的教學中獲取對語言的習得的教學方法,而這種習得不是通過孤立于所教內容之外的直接或詳盡的學習得來的。”Briton認為,“CBI指的是一種二語教學的教學理念,其教學活動圍繞著學生要學習的學科內容或信息來組織,而不是圍繞語言學的大綱來進行。”這兩者均是指出了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法的核心,就是將語言學習依托于某一主題或學科上,把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高中生普遍反映,高中學習英語知識主要是為了應付高考,根本沒有考慮到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基于此,一旦學生意識到英語在就業中的重要性的時候,他們就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熱情去學習英語和專業知識,為以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社會而奮斗。
2如何在CBI教學模式中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一直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也能很好的掌握英語基礎知識,但是在實際交流中會出現學生“心口不一”的現象。因此,作者從教師、學生和教學硬件設施三個方面分析如何在CBI教學模式中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
2.1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與社會實際相結合
目前,我國的學生基本上是從學前班開始接觸英語,之后他們參加各種已補習班,在進入高中之前他們已接受了十多年的傳統式英語學習。由于受到傳統的“灌輸式”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上,老師只講解英語的基礎知識,學生只是一味的做筆記,不停地背知識點就能獲得高分。這樣會學生逐漸地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學習熱情,忽略了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從古至今,老師是學生的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也起到關鍵性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教學理念,拋開傳統觀念,轉變在課堂中的角色,將課堂時間大部分留給學生,老師只起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在CBI教學理念下的英語課堂,學生應該是從對某種知識的探討中學習英語的語法和單詞用法,學生探討的知識可以很廣泛,譬如本單元課本內容的深化或與之相關聯的社會現象,甚或學生感興趣的人或物或社會熱點話題,等等。
2.2積極培訓學生學習策略
培訓學生學習并掌握相關的外語學習策略是CBI教學理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解決的是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在培訓的過程中,無論教師采取何種培訓方法,無論教師安排多少教學任務,都離不開學生們的積極配合。之所以筆者特意提出學生的配合,是因為在筆者任教的數十年中接觸過無數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即便教師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CBI教學理念的先進性,若是學生完全不配合,也很難實施培訓計劃。在課堂上,有的學生看課外書籍,還有的學生玩手機游戲、睡覺。盡管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傳授相關的學習策略,然而收效甚微,要想真正把CBI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而且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們對主題知識進行探討。
2.3建立完善的自主學習教室和科學的評估體系
進入高中,學生和老師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在一起討論學習的機會也很少。老師是上課就在學校,下課了,他們就離開了。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即使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生們任然可以自主學習,那么建立完善的自主學習功能教室,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所在的外國語學校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多功能自主學習教室,收錄了所有課程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師的課件和教案,以便學生能更好的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更好的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