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玻璃藝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永久心臟起搏器術后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癥。這是患者最擔心又最缺乏知識的一部份,如何讓患者了解并預防這些并發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傷害,是醫學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識。現將永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醫學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2009年6月—2011年5月共安置起搏器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54.3歲;文化程度:文盲2例,高中以下學歷例17例,大專學歷8例,本科以上學歷4例;其中病態竇房結綜合征12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15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4例;病史最短5個月,最長17年,平均4.7年。
1.2方法
1.2.1起搏器介紹
采用的起搏器類型:其中R波抑制型心室起搏器(VVI)16例,全自動型起搏器(DDD)9例,P波抑制型心房起搏器(AAI)2例,頻率應答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器(VDDR)1例,頻率應答R波抑制型心室起搏器(VVIR)1例,頻率應答全自動型起搏器(DDDR)1例,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器(VDD)1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靜脈選用:其中頭靜脈19例,鎖骨下靜脈7例,其他靜脈5例。
1.2.2永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醫學護理措施
1.2.2.1心理醫學護理
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的患者最擔心的就是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和起搏器故障停止工作。針對這種情況要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耐心地講解永久性起搏器的工作原理,起搏器的常見故障的表現和處理措施,術后并發癥的表現和處理措施,讓患者能科學、正確的看待永久性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積極配合醫務人員。
1.2.2.2加強監測,觀察生命體征及起搏器工作情況
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和意識狀態變化,尤其要注意監測心電圖的變化。同時要觀察起搏器工作情況,做到故障早發現,早處理,盡量把對患者的影響降到最小。
1.2.2.3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并發癥的醫學護理
1.2.2.3.1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24h內禁止翻身,絕對臥床。術后7天內患側肢體制動,并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并給予積極處理,如患者出現肩部肌肉抽動,可能為導線脫離,此時應立即給予處理。在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劇烈過激的動作。指導患者發現有敷料脫落或碰濕要及時更換;不穿過緊的內衣,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出現局部紅腫痛,甚至皮膚潰破,應積極給予處理[2】。
1.2.2.3.3.2術后教會患者自探脈搏監測脈搏應該在同一種身體狀態下進行。監測脈搏應該堅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電池壽命將至時,初期探測脈搏可了解起搏情況,末期探測則可及早發現電池剩余能量。一般來說,每日正確探測脈搏,連續7天以上,每日脈搏比以前少7次或以上,應及時處理。
1.2.2.3.3.3一般在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頭暈乏力等癥狀會隨之改善或消失,但術后如果這些癥狀仍持續存在,尤其是發生在心室起搏的患者身上,應確診是否為人工心臟起搏器綜合癥[3]。一旦確診癥狀明顯則需要更換房室順序或心房同步起搏器。安置起搏器術后是否應該繼續服藥取決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發展。如果患者原來伴有其他心臟疾患或心功能較差,應該堅持服藥,這樣可以降低起搏器本身對心功能的影響。
1.2.2.3.3.4應說服患者,消除其顧慮,在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這樣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切口愈合。功能鍛煉應該在拆線后即可進行,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早期功能鍛煉可能會有輕微的切口疼痛,這屬正常現象,叮囑患者在出院回家后仍應堅持下去。
1.2.2..4飲食醫學護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心情開朗、保持情緒穩定,同時要戒掉煙酒,吃飯不宜過飽[4]。應予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粗纖維素的低脂飲食,避免食入產氣食物,防止便秘。
1.2.2.5出院指導
1.2.2.5.1隨身攜帶起搏器擔保卡擔保卡上有您的姓名、地址、電話、心臟起搏器型號、起搏方式、起搏頻率、植入日期及手術醫生聯系方式等,如遇到緊急情況時便于別人幫助。術后早期您不能做過量的體力活動,以感覺舒服、不過度疲勞為限制[5]。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輕微的家務勞動。避免劇烈運動和用患側肢體做暴力活動,以免猛烈拉動導線,造成導線折斷。洗澡水溫不要太高或時間不要太長,以免引起心跳加快。術前沒有其他器質性疾病的患者,術后可勝任一般的工作。但有些磁場大的環境可能會干擾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如感到輕微的發熱或心跳加速,請立即將設備關閉,心臟起搏器即可恢復正常工作。
1.2.2.5.2電吹風及電剃須刀不會影響心臟起搏器,但不要頻繁地起閉開關,更不能放置于心臟起搏器之上。電烤箱、吸塵器、電熨斗、電風扇、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食品加工器等也不會影響心臟起搏器,但要確保無漏電,以免有觸電危險。在使用電磁爐和老式微波爐時應保持1米的距離,以免電磁輻射干擾心臟起搏器工作。不要把移動電話放在心臟起搏器同側衣袋內通話時應盡量用心臟起搏器對側的耳朵通話,與心臟起搏器的距離應保持在15cm之外,避免話機對心臟起搏器造成影響。避免接近強磁場和強電場、電臺、電視發射站、雷達探測站、發電機、變壓器等均有強磁場和強電場,應絕對禁止接近。安裝心臟起搏器后患者可以乘坐飛機,只要在機場向安檢員出示起搏器識別卡,就不需要再從金屬探測器走過,可以安全過關。
1.2.2.5.3每天起床后立即觸摸檢查自己的脈搏。每次數1分鐘,如白天檢查應先靜坐5分鐘后使心率慢下來,再觸摸脈搏。活動后自身脈率可能較心臟起搏器基礎頻率增高。如脈率低于起搏器基礎頻率,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
1.2.2.5.4在安裝心臟起搏器術后必須長期觀察和隨訪,這樣對健康和生命才有保障。出院后半年內每1-3個月,到醫院隨訪一次測起搏器功能,情況穩定后每半年隨訪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應縮短隨訪時間。
2結果
31例患者中有2例出現并發癥,其中1例出現心律失常、1例出現皮膚感染。1例心律失常是由于電極移位造成的,1例出現皮膚感染是由于患者高齡皮下組織菲薄合并有糖尿病導致的。2例并發癥經過積極處理后都痊愈出院。
3討論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醫學的不斷進步,一系列高科技成果應用于心臟起搏工程,起搏器技術不斷更新,作為起搏器中的一種——永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臨床上主要用于所有需長時間起搏的緩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永久心臟起搏器植入已成為一種常規治療技術,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了這一治療手段。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術后常見并發癥:(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特別容易發生于安置久性性心臟起搏器的早期,常見原因多是由于起搏器故障、心內膜感染、電極移位等。由于心臟起搏器受外界電磁場干擾而出現心室或心房觸發型起搏器誤被外界信號觸發而引起心動過速。(2)電極移位及導線斷裂:電極移位及導線斷裂多發生于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七天內,其中術后第一天最容易發生。原因常見于改變、電極在心腔內張力過大、右心室過大、活動牽拉等。另外由于人在行走時上肢經常做擺動動作,這樣可能會導致導線絕緣層破損或導線斷裂,局部漏電,使心臟起搏器起搏失效。(3)起搏閾值增高:安置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7—14天閾值可增高2倍左右,四周后可穩定在初始閾值的2倍,稱生理性閾值升高。若在此期后閾值仍很高,則多為不正常,原因常見于電極與心內膜接觸不良和電極位置不佳。(4)感染及皮膚壞死:全身感染比較少見,局部感染多由于瘦弱及高齡病人因皮下組織菲薄,起搏器磨破皮膚而感染,或是由于埋藏囊腔膿腫形成、炎癥感染、積血引起。皮膚壞死多發生于消瘦的病人,且多發生在術后早期。原因多由于皮囊張力擴大,起搏器系統埋藏過淺引起。(5)起搏系統故障:起搏系統連接故障、電池不足、絕緣損害、線路不良、電極移位等故障,都會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6)心功能減退:永久性心臟起搏器術后的患者如果本身就心功能比較差,安裝起搏器只能解決心臟傳導的問題,而無法解決心功能的問題,同時還會引起心功能減退進一步加重的可能。(7)人工心臟起搏器綜合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術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人工心臟起搏器綜合癥,見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縮不同步,患者出現頭脹、心慌、頭昏、血管搏動等癥狀。(8)肢體功能障礙:久性性心臟起搏器術后的患者由于切口處疼痛或對起搏器不習慣等原因,患者多過度約束肢體活動,久之會引起關節韌帶粘連,肌肉廢用性萎縮,從而導致肢體功能障礙。
為不斷提升主持人整體播音質量,提升播音主持藝術魅力,要準確把握播音主持藝術魅力之所在,并從多方面進行完善和提升。
1.注重語言表達播音主持在進行語言傳播的過程中主要傳播形式為對白模式,因此主持人要注重自身語言表達的合理性,形成語言表達特色,充分發揮出語言表達的藝術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中要在語言中體現出自身的文化底蘊,處處流露出自身文化修養。但要注重的是首先要保證語言表達的流暢性,運用自然,婉轉得當,充分體現出其藝術效果。另外,在語言表達中切勿脫離生活實際,要在語言中合理的體現生活氣息,使語言更加親切,更加符合受眾需求,提高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這種方式對形成主持人的語言特色也有著重要作用。最后,就是培養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幽默和機智,主持人以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為受眾傳遞信息能夠更有效吸引受眾,增強藝術魅力。
2.把握社會動態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大眾傳媒向受眾傳播的信息不同,為緊跟社會節奏,為受眾報道順應時代是社會信息,播音主持要時刻把握社會動態。作為優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著,要時刻關注身邊發生的新聞,并具有怎樣的社會價值取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報道受眾想知道的,并自己也有所了解的新聞事件,更能夠拉近自己與受眾的距離,提高藝術魅力。同時,在個別播音主持節目中,主持人通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能夠為受眾帶來正確的價值引導。
3.注重發聲的技巧性播音主持行業本身就是一門與語言直接關聯的藝術,為提高其藝術魅力,注重其發聲的技巧性十分重要。由于每個人的發聲條件不同,自身能力也不同,因此發生效果就存在這較大差異。熟練的掌握發聲技巧,不斷進行聲音效果練習,使聲音條件更加完美,以有效提升其藝術魅力。發聲技巧的訓練要根據不同人制定不同的方法,結合自身嗓音特征以及條件能力等,通過正確科學的方式進行練習,達到有效效果。同時,在培養發聲技巧的過程中對塑造自身獨特的藝術形象也有著直接幫助。
二、提升播音主持藝術魅力的前提
提升播音主持藝術魅力有著重要的基礎前提:
1.道德前提。播音主持自身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作為公眾人物如何規范自身行為受到廣大受眾監督。具備良好道德素質是播音主持的最基本素質,能夠提升其道德水平,更好服務于人民和社會。播音主持是文化和信息的傳播者,在受眾之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因此具備高尚道德至關重要。換言之,只有具備高尚品格在對受眾進行信息傳播中才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
2.職業前提。播音主持的職業素質也就是其業務素質,這是衡量播音主持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常出現臨時變動,這要求主持人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播音主持的職業素質既包括主持人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具有敏捷的思維,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發音標準,感情處理得當。
3.心理前提。播音主持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保證播音主持過程更加流暢準確。尤其在進行突發新聞報道時,要做到不慌亂,淡定從容,才能更好的對新聞報道準確應對。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要求主持人必須能夠靈活處理問題,在強大的心理素質支撐下更好處理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要在發生特殊情況時在最短時間恢復主持狀態,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三、結語
【論文摘要】: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廣播電視朝著移動接收方向發展。現階段,廣播的移動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但是電視的移動接收問題要比廣播的移動接收困難得多,移動接收所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衰落。移動接收中的關鍵技術是OFDM,OFDM的特點是各子載波相互正交,擴頻調制后的頻譜可相互重疊,不但減少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還大大提高了頻譜利用率。還有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的多種制式問題,各種制式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解決了這些問題,應該就解決了移動電視的接收問題。
隨著數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線傳播領域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就在這一兩年間,無線數字媒體的類型驟然豐富,除傳統媒體之外,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樓宇分類電視,多媒體信息亭、地鐵多媒體信息系統等新興媒體紛紛涌現,移動接收是個熱點,尤其是廣播電視的移動接收,成為發展方向之一。現階段,廣播的移動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但是電視的移動接收問題要比廣播的移動接收困難得多,所以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但我覺得,已經快接近目標。
一、數字電視地面廣播(DTTB)
在現代通信中,通信傳輸手段主要是光纖、衛星、數字微波等,加上地面無線電視廣播電視發射構成信息主體。目前在我國數字電視按信號傳輸方式可以分為地面無線傳輸數字電視、衛星傳輸數字電視、有線傳輸數字電視三類。而移動電視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重要應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在應用需求上要求實現移動和便攜接收的功能,使整個技術系統的要求最高。它具備無線數字系統所共有的優點,較之衛星接收,有實現容易、價格低廉的特點;較之有線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設、自然災害戰爭等因素造成的斷網影響;數字電視地面廣播通過電視臺制高點天線發射無線電波,覆蓋電視用戶,用戶通過接收天線和電視機收看電視節目,主要的受眾也是針對本地區的。完善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系統所具備的蜂窩單頻網功能,不僅提高了頻譜的利用率,而且可應用與寬帶無線接入市場;而移動和便攜的獨特優勢使該系統能滿足現代信息社會"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無論何人何時在何地均能任意獲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動接收所遇到的主要問題
移動接收采用的方式是無線數字信號發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動接收所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衰落,這是所有無線通信系統都會遇到的問題。對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對于移動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顯然不實用,因此衰落問題尤為突出。電波在沿地表傳播中會受到各種阻礙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實際到達收信天線處的電波除了來自發射天線的直接波外,還存在來自各種物體(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線處形成干涉場,此外,在移動通信中,還存在因移動臺(天線)的快速移動而劃過顛簸的波節和波幅的駐播現象及由于多普勒效應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種種原因,就使得實際移動臺接收到的場強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隨時隨地在急驟變化,使信號很不穩定,這就是無線電波的衰落現象。衰落的嚴重程度通常隨頻率或路徑長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還無法對衰落進行精確的預測,但區分繞射衰落和多徑衰落兩種不同類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為慢衰落,短期信號中值電平在長期中的起伏;后者為快衰落,即瞬時信號電平在短期中的起伏。這兩種衰落的表現和影響是不同的。另外,與其他無線通信系統不同的是,移動接收的關鍵點是移動。因此,移動接收還存在一個其他無線通信不會遇到的問題,這就是多普勒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注意到遠處迎面駛來發出警報聲的警車在離你越近時,汽笛聲的音調越高。從警車到達你所在位置開始,音調開始降低,而當警車離開你后,聽到的音調會越來越低,這種現象就稱為多普勒效應。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是這樣解釋這種現象的:朝你駛來的警車發出的聲波對你而言稍微壓縮從而相對集中,這時你聽到的聲音波長短于該聲源靜止時的波,而短波音調是高的。相反,離你而去的聲源的聲波稍微擴散,這時你聽到的波長比該聲源靜止時的波長長,長波音調是低的,這樣的效應對電磁波同樣適用。比如一個趨近我們的天線發出的信號,它的頻率高于該天線相對于我們靜止時的頻率,波長相對變短;相反,一個離我們遠去的天線發出的信號,其頻率則會低于該天線在相對我們靜止時相對于我們的頻率,波長相對變長。同時波長的位移量與天線的運動速度存在正比關系,即速度越快,則波長移動越大。以上現象就是多普勒效應(Doppler)。系統方面,移動接收還要考慮覆蓋網的建設,接收機(特別是便攜機)的耗電,接收天線的安裝等問題。從基本原理考慮,模擬廣播電視信號是不宜實現移動接收的。為了解決移動接收中遇到的問題,廣播電視信號必須首先實現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無線接收,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只要在信號有效覆蓋范圍內,所有移動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設備,都可以接收數字移動電視信號。
三、移動接收中的關鍵技術--OFDM
OFDM是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縮寫,是在嚴重電磁干擾的通信環境下保證數據穩定完整傳輸的技術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數據流通過串/并變換,分配到速率相對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傳輸,每個子信道中的符號周期相對增加,這樣可減少因無線信道多徑時延擴展所產生的時間彌散性對系統造成的碼間干擾。另外,由于引入保護間隔,在保護間隔大于最大多徑時延擴展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徑帶來的符號間干擾。如果用循環前綴作為保護間隔,還可避免多徑帶來的信道間干擾。OFDM的特點是各子載波相互正交,擴頻調制后的頻譜可相互重疊,不但減少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還大大提高了頻譜利用率。主要技術特點如下:1)可有效對抗信號波形間的干擾,適用于多徑環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數據傳輸;2)通過各子載波的聯合編碼,具有很強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調制和解調可通過離散傅利葉反變換和離散傅利葉變換實現;OFDM能夠有效地對抗衰落和多普勒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受到干擾的信號能夠可靠地接收。OFDM碼率低,又加入了時間保護間隔,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其多徑時延小于保護間隔,所以系統不受碼間干擾的困擾。在有關移動接收的幾種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都采用OFDM作為其核心技術。
四、移動接收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