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生患者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兩分兩換;文化遺產;保護;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0)11-0000-01
自2008年4月我市被列為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的要求,堅持把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一次重大發展機遇來抓,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綜改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嘉興特色的統籌城鄉發展之路。為了確保綜改試點工作既能創新、突破、有實效,又能平穩、有序、協調推進,又在全市七個縣(市、區)先后啟動了15個“兩分兩換”試點,努力提升綜改試點工作水平和“兩新”工程建設水平。開展“兩分兩換”,對于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鄉生產要素合理流通、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市化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開展“兩分兩換”,是盤活城鄉統籌工作的良方。但同時,“兩分兩換”工作在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日益顯現的同時,也對這座城市的文化遺產保護帶來了極大沖擊,文化遺產所承受的壓力和風險不斷加大。
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遺產,使整個人類文明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我們的歷史責任。嘉興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如何在“兩分兩換”發展的進程中既統籌好城鄉發展,又保護好文化遺產,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嘉興市的歷史文化遺產分布情況
嘉興人文薈萃,星羅棋布的文物遺存和蔚為奇觀的各類文物,生動而直觀地展示了嘉興七千年的燦爛文明。豐富的、遍布境內的古文化遺址構成了嘉興文化遺產的一個鮮明特點。建國后,通過多次文物普查和考古發掘,全市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8處,遍布嘉興的五縣(市、區)。如馬家浜遺址(南湖區南湖鄉馬家浜村)、雙橋遺址(秀洲區王江涇鎮雙橋村)、羅家角遺址(桐鄉市石門鎮利星村)、莊橋墳遺址(平湖市林埭鎮群豐村)等。很多市鎮歷史悠久:鹽官鎮始建于漢,澉浦鎮始建于唐代,崇福鎮建于五代。我市的市鎮特色明顯,很多市鎮歷史悠久。鹽官、崇福是有千年歷史的州、縣古城;澉浦、乍浦曾經是中國重要的海港;長安、斜橋、石門等古鎮是大運河上的交通要津。市鎮名人輩出,遠的不說,近現代頂尖的文化名人中王國維出自鹽官、豐子愷來自石門、茅盾來自烏鎮。
這些是嘉興文化遺產保護的特點和亮點,也是嘉興的文化優勢所在。我們要建設文化大市和文化強市、實現嘉興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須要給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足夠的重視。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保護傳承弘揚市鎮歷史文化的意義不僅對實現嘉興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對市鎮建設本身也很重要。如果市鎮建設不注重自身歷史文化特色的傳承,新市鎮就會是“千鎮一面”,缺少文化特色,這樣的市鎮,難以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其本身的發展也會受到制約。全球《21世紀議程》指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做好這項工作有利于促進嘉興和諧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嘉興的文化創新和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提高嘉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保護文化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二、“兩分兩換”背景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嘉興在西塘、烏鎮等歷史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方面卓有成效,但從總體上看嘉興在市鎮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一是對保護市鎮歷史文化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市、縣政府到現在還沒有一個關于保護市鎮歷史文化的法規和文件,在保護市鎮歷史文化方面無法可依。二是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重經濟發展、輕歷史文化的保護。在“兩分兩換”過程中或對文化遺產保護認識不正確,或出于經濟目的,導致破壞常常是在“加強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名義下進行的,使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的文化遺產,一旦破壞就無法復原。三是市鎮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意識相對較淡薄。保護標準和目標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調查、記錄、建檔、展示、利用、人員培訓等工作沒有及時跟上,保護、管理資金和人員不足,導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滯后。四是缺少一個對市鎮歷史文化保護的有效機制。由于長期以來受城鄉社會二元結構的影響,城市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形成了比較好的資金投入機制,而對農村、市鎮歷史文化保護卻沒有較好的資金投入機制。
顯然,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工作。對于目前“兩分兩換”背景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借鑒國際,如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和技術來開展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更應該結合我國與嘉興市的發展實際情況,不斷探索符合嘉興市文化保護實際的多元化保護策略,形成相應的規章制度,細化并強化各級主體責任,探索保護義務與開發權力的制約方式,以實現文化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歷史文化遺產凝聚著不同時代的精華,集中反映了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保護城市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對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及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嘉興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切實重視、有效保護祖先留下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讓江南水鄉文化在打造人文嘉興、建設文化大市的進程中,散發出燦爛奪目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求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國家文化發展戰略 2007年09月06日
[2]《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C3》《樂山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俞曉萍
開幕式由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杜寶貴教授主持。東北大學宣傳部部長丁義浩、遼寧省社科聯主席張沈立、遼寧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陳濤、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盧風教授、中國環境倫理學會會長、哈爾濱工業大學葉平教授、遼寧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研究會理事長、大連理工大學學院院長魏曉文、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軍出席了開幕式并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在13日上午的大會報告階段,先后做主題報告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葉平教授、吉林大學的劉福森教授、北京大學的郇慶治教授、南京師范大學的曹孟勤教授、東北大學的秦書生教授、北京工商大學的王魯娜教授。14日上午的大會交流階段,清華大學的蔣勁松副教授、南京林業大學的曹順仙教授、四川師范大學的唐代興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解保軍教授、北京林業大學的楊志華副教授、東北大學的于春玲副教授等做了主題發言。專家學者們就生態文明的研究范式、理論體系構建、實踐路徑選擇等相關主題做了報告。
13日下午的分組討論會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展開了激烈的對話與爭鳴,現場氣氛熱烈,迭起,圍繞“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這一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充分交流。
患者李某,54歲,因全身浮腫、腹部脹痛到V醫院治療,入院診斷為:雙腎結石,右側腎積水,肥厚性心肌病。入院期間,醫院給予患者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治療半個月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神經內科會診后,給予東菱克栓酶等藥物治療,次日凌晨患者突發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
鑒定意見認為:V醫院在大劑量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時使用東陵克栓酶,違反該藥的臨床用藥原則。V醫院認為東菱克栓酶的藥物說明書中雖明確寫明不能與阿司匹林同時使用,但在臨床實踐中確系兩種藥物同時使用并取得療效的情況,向法庭提供如下醫療文獻:《巴曲酶(即東菱克酸酶)、阿司匹林和脈絡寧聯合治療急性腦梗塞40例》,專家網絡會議簡報等。
法院判決
患者死于腦出血、腦疝可能性大,不排除V醫院的醫療過失行為與患者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本例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V醫院承擔次要責任。
被告醫院所提供的科研文獻不能經國家藥物管理部門批準的藥物說明書,及依據該說明書得出的鑒定結論。V醫院賠償患者家屬各項費用共計24萬余元。
案例點評
徐璐璐:學術論文的證明效力有限
本案例的爭議點主要集中在醫療機構超范圍用藥后,醫方提供的醫療文件(國際上權威雜志的研究論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能否證明醫療機構的超范圍用藥是安全的。
V醫院提供的研究論文是醫療文件的一種,在醫療糾紛中具有一定的證明效力,但這種證明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起到輔助證明的作用。醫療文件不能單獨作為判斷醫療行為正確與否的依據。是否存在醫療過錯,不能單憑書本或任何一個醫學文件就能判斷,這也是為什么醫療糾紛要依據鑒定得出結論的原因。而且單憑醫學文書,并不能醫療鑒定結論。
我們常說醫療要有個體性和針對性,同樣的疾病,但患者情況不同就可能導致治療存在較大差異。鑒定是針對某一個病例進行分析,而醫療文獻一般是針對某一類問題進行分析,即使是針對個別病例的分析,二者之間也會因患者的身體差異而存在差別,所以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病例分析作為另一病例分析的依據。所以,學術論文的證明效力有限。
結合本案例,也許這種超范圍用藥已經在臨床上實行多年,但因個體差異及學術論文的證明效力有限,并不能醫療事故鑒定結論,V醫院仍要擔責。
張寶偉:學術論文不能對抗藥品說明書
藥品說明書里已經規定了藥物的安全范圍和合理的給藥劑量,醫療機構超范圍用藥導致醫療糾紛,不可以用臨床的學者研究和發表在權威雜志的論文來對抗藥品的使用說明書。目前為止,這種前沿性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是不能對抗藥物說明書的效力的。
超范圍、超劑量用藥違反常規用藥原則,屬于醫療過錯,即使在用藥前,患者知曉了超范圍、超劑量用藥的風險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醫療機構免責的可能性并不大。我認為超范圍、超劑量用藥和知情同意書并不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