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生科技創新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科技創新能力涵義
總結前人的研究,我們認為:科技創新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是包括教育在內的各種社會事物進步與發展的共同因素。一般來講,科技創新是指主體(人)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整體或其中的某些部分進行變革,從而使其得以更新與發展的活動??萍紕撔履芰?,是個體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通過自身努力,創造性的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產品的能力。
2.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養高等專門人才的機構,具有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的職能。21世紀對大學生的要求將更加注重由思想品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身體素質等方面構成的全面綜合素質,更加注重學生的開拓性和科技創新能力,這是由于當今科學技術和當今世界都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變化之中,中國也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與機遇。微電子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結構材料的應用,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以及環境科學、工程的進步,使人類的科學工程活動空間和水平拓展到一個極高的領域、高度和規模;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與奇跡的不斷涌現,全球政治經濟的激烈競爭和廣泛合作,資源,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的尖銳矛盾,迫使人們努力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些矛盾,對我國這個人口大國來講,在人均資源貧瘠,中國民族工業只有走科技創新發展之路。而擔負著培養高層人才的高等教育,是中國科技科技創新的關鍵,培養新時代的具有科技創新意識與能力大學生就成為必然。
二、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對個人能力的培養
當前高校在對大學生的培養過城中,課程內容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仍以課堂講授為主。在這種課程安排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另外,當前高校的許多教師思想陳舊,缺乏創造性,無形之中限制影響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思想呆滯,缺少敢于質疑的品質,學業上沒有創造性;而且,很多高校對學生成績的評價實施學分量化,這種方式讓學生一味的追求成績,對自己創造能力的發展不重視,造成動手能力較差,缺乏實踐能力。
2.課程安排不合理,過于詳細
當前高校課程的設置,一般分為專業課與公選課。在專業的設置上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很多高校注重專業課程的安排,將所有的課程幾乎都是本專業擴展,學生的學習從大一到大三,一頭鉆進專業課程中,不注重學科的交叉,而學科交叉是培養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盡管,近年來高校也設置了選修課,不過大多停留在表面,難以形成一定的深度。
3.重視認知教學,忽視情感教育
大學生正處于最豐富的時期,而高等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世界觀、認知觀為主要方向,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情感的培養,而情感的豐富是發展創造力的關鍵,它對形成學生好的想象力,觀察力和思維力有很大的幫助。當前高校教育大多注重智力的培養,忽視情感教育,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力的形成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4.忽視心理教育
科技創新人才應該是有理想、有抱負、有決心、勇于前進、并能有效的進行自我激勵的人。但某些學生因為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學校而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學習上缺乏動力,缺乏明確的目標,專業思想不了牢靠,成才意識差,缺乏創造精神。
5.教師忽略對備課的科技創新意識
大多高校教師在上課時,只是完成自己的課時量,按部就班的按照課程大綱的要求完成對學生的授課。在備課過程中,也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照搬,很少對知識點擴充,備課沒有科技創新,重復老一套,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影響,授課沒有科技創新,學生的學習也很難有所科技創新。
三、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研究
1.樹立科技創新教育的理念
科技創新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具體化與深入化,是以加強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人格的培養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作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中那些不利于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價值觀、質量關、人才觀,以科技創新教育觀念為先導,加強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為核心目標,改變過去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模式,構建新型教育體系,將科技創新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落實到每個教學環節。為此,教師在教育理念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傳授知識為主轉向培養學生會學習與創造為主的教育方式;二是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培養其科技創新心理素質;三是教師必須具有科技創新思想與科技創新意識。在高校中,教師是大學生的領路人,教師的科技創新思維、科技創新思想,是決定學生具有科技創新理念的關鍵,因此,教師必要具備一定的科技創新思維與科技創新意識。
2.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進行科技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就要體現創造性學習的特點。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構建一個科技創新型的教學內容體系,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習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主動學相結合,專業學習與開闊視野獵取多種學科知識相結合。其次,建個創造性學習模式,在教學方法上,一是要樹立學生主體觀,打破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把教育教學過程變為學生主動學習過程。二是要改變滿堂灌的教育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引導式方法,注意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教師隊伍的科技創新意識
高校教師作為實施科技創新教育的領頭人,是高校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關鍵。首先,高校教師要在思想上具有先進性。在學科教授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科技創新思維、科技創新品質的提高,讓學生從潛意識中形成一種科技創新理念;其次,要根據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加強創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不斷深化教學的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及考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教師不要僅僅再滿足于講課、解惑,發揮組織、引導、控制作用。最后,作為教師能夠接受學生對自己的質疑,能夠錯誤平和對待,要以自身的科技創新思維,創造意識去影響,指引大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與提高,最終激發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激情。
4.建議高效、科學的評價機制
由于現有的考試方式,高效合理的評價機制,有利于激勵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這方面,首先改革現行的考試體質,因為現有考試方式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測試,用考試的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學生水平高低,這種方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可以給教師一定的權利,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學的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考試方式,如書面答卷,科研論文,社會調查報告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試、考評,以讓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意識與科技創新能力;其次,改變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來評價學生學習與教學質量,構建綜合性素質指標體系,可以從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思想到得修養、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再次,建議有利于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激勵機制。如:對在科技創新方面成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并作為選拔優秀生,推薦研究生和頒發獎學金的重要依據。對獲得國家或省級科技創新成果的學生,以及在校內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作出成績的學生,申請免修相關課程。
5.設計利于科技創新能力的課外作業
第一,作業設計應力避枯燥無味的簡單重復和機械訓練。作業的形式要新穎,富有趣味性,要能引起學生濃厚的作業興趣,把完成作業作為自己的一種內在需要,形成一股強大的內在動力。只有這樣,才能驅使學生主動、精細地去觀察分析和思考。比如:數學的一題多解、變式訓練以及把純數學問題轉化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等,都是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第二,作業設計要富有挑戰性。跳起能摘到桃子的感覺是愉快的,作業設計既要源于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所獲得的知識、技能、技巧進一步鞏固,加深印象,又要略高于教材,努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作業設計要加大實踐操作的比重。動手實踐能夠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欲望和靈感,能調動其各種感官配合工作,有效地刺激大腦皮層,使大腦處于一種高度的興奮狀態,有利于學生學活知識。第四,教師必須加強對課外作業的輔導,啟發學生打破舊思想框框的束縛,從不同角度積極思考問題,訓練發散思維,同時要鼓勵引導學生對各種科技創新性設想進行分析、整理、判斷,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
6.引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地自我培養
給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后,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科技創新意識時刻積累加強。具體來講要做到一下幾方面:一是讓學生要成把自己的火花時刻記錄下來的習慣;二是塑造大學生富有懷疑精神,求實精神,自信心,好奇心,勤奮刻苦和堅忍不拔的品格;三是養成學生對科技創新具有大無畏的氣魄;四是鍛煉學生從經驗、事實、材料中提煉自己思想的能力;五是引導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目標。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要求,高度重視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本系統的科學素質行動,將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和“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列入教育局工作計劃。要確定一位副局長分管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局辦公室為牽頭處室,基礎教育處和職業與成人教育處為責任處室,負責布置和開展具體工作。基教處要有一名干部為兼職聯絡員,負責與各部門、學校聯系協調工作。
2.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認真組織廣大干部和教師學習《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和《*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認真貫徹落實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下發的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增強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培養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勝任各類科學教育與培訓任務的教師隊伍,建立教育系統科學教育與培訓和科技輔導員的骨干教師隊伍,表彰科技教育先進個人。組織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和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組織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師上崗培訓,開展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合作開展*市科技教育論文評選活動和課題研究,組織教師自制多媒體教育軟件比賽,不斷創新提高,爭取在國家、省級相關比賽中獲獎。
4.加強中小學生科普宣傳教育。積極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重視新課程改革實驗、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課程的指導。深化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內容、教法改革,落實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科技、環保、安全等宣傳教育,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牽大手”科技傳播活動,讓科普知識進家庭、進社區。充分發揮*教育信息網和科普基地的科普宣傳作用。實現全市中小學科普宣傳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
5.加強中小學生科技教育活動。合作開展青少年課外科技活動,組織舉辦*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中小學生航模錦標賽、中小學生電腦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論文評選活動,不斷開拓,不斷提高,爭取在國家、省級相關比賽中獲獎。
6.形成科技方面辦學特色。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和科普宣傳,逐步形成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各縣(區)爭創1至2所科技方面的特色學校。
2015年5月2日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報道:4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先進大會,為泉州市榮獲2010年全國、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狀(獎章)”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頒獎。
位列其中的涂培坤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這樣的榮譽一般是種糧大戶、技術能手、公司老總的專利。教師本就很少,即使有教師被評上了,也是個別語數外等學科名師的事。然而,涂培坤,一個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普通教師靠自己的執著,創造了奇跡中的奇跡。
自學,刷新專業底色
“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不僅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有源頭活水?!蓖颗嗬だ蠋熜欧钸@句話,并以之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他具有好學的品性和毅力,把不斷涉獵新知識、新信息作為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的重要手段。中師畢業后,他先后通過福建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福建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自學考試,于2007年7月拿到了本科文憑。
攻讀文憑的同時,涂培坤潛心研讀《現代教師:走進教育科研》《教師素質新論》等教育專著,積極參加縣、市、省、國家級業務培訓。他鐘愛現代科技,利用業余時間自學計算機專業軟件的應用以及多媒體制作技術。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課件制作技術,能夠制作出新穎、實用的課件,多次在省、市、縣課件評比中榮獲一、二、三等獎。
有現代科技做鋪墊,涂培坤在課堂教學上,總是積極尋找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新形式,追求教學內容與實現形式的完美結合。他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多媒體技術的嫻熟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做中學,為他們從“學會”到“會學”,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學習者”奠定著堅實的基礎。他承擔了10多次省、市、縣級的教學觀摩課、示范課、公開課及送教下鄉活動任務,所上之課贏得了學生的喜歡,同行的肯定。2014年,他參加福建省夢想課大賽榮獲一等獎。
他還悉心培養青年教師,多位老師成長為省、市骨干教師。
科研,歷經摸爬滾打
涂培坤先后擔任龍潯中心小學教導主任、三班中心小學和尚思小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深知教育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因此,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全力抓好教學和科研工作。
在龍潯中心小學,他注重“科研興?!?,帶領全校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做到“組織有課題,人人搞科研”。從2003年到2006年,他精心組織了60多個項目、80多幅科幻畫分別參加縣級以上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在他的帶動、輻射下,科技教育創新已成為龍潯中心小學的一個特色品牌,學校先后被評為“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泉州市“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第五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龍潯中心小學也一步一個臺階,先后通過了省普教室結題驗收,并被評為省級重點“教科研課題實驗優秀學校”。2007年11月,泉州市農村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研討會在龍潯中心小學舉行,該校的科技創新活動成果受到省普教室等領導的充分肯定。
在尚思小學,涂培坤立足“點”“線”“面”,把科研工作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抓實、抓細、抓活。
“面”上以校為本建機制。開展富腦工程,鼓勵支持教師訂閱教育雜志,撰寫教科研論文、教育反思筆記;以課題實驗活動為載體,大興教學研究之風。實施梯隊成長,打造名師隊伍?!熬€”上以組為本促常規。如果說學校是教師成長的優質土壤,那教研組就是陽光,就是雨露。尚思小學的教研組踏實合作,身處其中受益匪淺?!包c”上以師為本顯個性。在他的引導和組織下,教師們合拍“微時代”,成長得更快。
他不僅重視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教學規律:30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教育雜志上發表,論文《培養創新意識,提高科學素養》獲第十四屆全國科技論文評選二等獎,《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獲福建省數學論文評選一等獎,《培養創新意識,提高科學素養》《搭建創新平臺,培養創新性思維》分別獲得第十五屆福建省科技論文評選二、三等獎。
輔導,喜結累累碩果
他十分注重對特長生的輔導與培養。
一次偶然的機會,鄭杰鋒同學傷心地對他說,家里的金魚因為停電,供氧器無法供氧,五條金魚全都死了??粗嵔茕h同學那晶瑩的淚珠,他的內心也隱隱作痛。要是有一種裝置,在停電的情況下還能繼續給金魚供氧,那該多好呀!他突發奇想,一定要發明一種這樣的裝置。于是,在課余時間,他馬上投入到緊張而刻苦的鉆研之中。晚上,備完了課,他馬上來到學校的電腦室,坐在電腦旁,學習物理學知識,收集資料……多少個夜晚,他一人在校,只有星星、月亮相伴,在寂寞中,在寒冷中,經歷了平淡、感傷的旅程,飽嘗了寂寞、清苦的滋味。他終于找到了一種最簡便最便宜的裝置,用廢棄的輸液瓶和輸液管連接起來的裝置,做成了一個輸氧裝置,并美其名曰:“無電充氣泵”。
他把想法告訴了他的學生鄭杰鋒,讓鄭杰鋒和自己一起做實驗。工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于成功了。那時恰逢福建省舉行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們學校選送了他指導鄭杰鋒發明的“無電充氣泵”和林曉杰發明的“昆蟲放大全析標本”參賽,沒想到一路過關斬將,由縣推薦到市,由市到省,直到省里的復賽。
在參加在福建省漳州市舉行的第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復賽時出現了一個“插曲”:永春縣的一位參賽選手的作品是“蛋清分離器”,需用兩個雞蛋當場做實驗。由于好奇心理的驅使,鄭杰鋒、林曉杰趁大家不在時,敲破了他的雞蛋想親自試一試“蛋清分離器”的功能。要知道,這可是非常重要的兩個蛋呀!永春縣的那位參賽選手把怒氣轉嫁到涂老師身上,對涂老師大發雷霆,要涂老師馬上賠他的蛋。要知道,在這展館里,涂老師哪來的雞蛋賠他呢?涂老師到附近街上四處尋找,就是買不到蛋。后來,涂老師只好花了二十元錢雇車到菜市場買了兩個蛋賠他,才算了結此事。
夜深了,鄭杰鋒、林曉杰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涂老師還在思索著比賽的每一個過程,過濾著答辯時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生怕有哪一個細節處理不好而使比賽出現意外情況。
在比賽的日子里,涂老師既當爹又當媽,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的兩個學生。涂老師克服了種種困難,以頑強的毅力支持著他們,鼓勵著他們,使他們終于突破重圍,分別獲得一、二等獎。緊接著,在四川省舉行的第十九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他指導鄭杰鋒發明的“無電充氣泵”還榮獲了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