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基礎英語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以來,廣大教師已經逐漸地熟悉了新的課堂教學步驟"五步教學法"。五步教學法在對教材的處理上,練習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變化,使課堂容量加大,節奏加快,時間緊湊,氣氛活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練習方面,幾乎每節課都會有同桌兩人一組的"對練"(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組的"組練"(Groupwork)等小組活動方式,這成了課堂上不可缺少的練習方式。那么,這些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穿插、實施和控制小組活動呢?本文想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來探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小組活動的實施方式
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操練方式,這些活動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幾種教學步驟之中進行。
1.在"呈現(Presentation)"環節后
在"呈現"新的語言項目后,就轉入操練(Drill)這一環節,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新的語言項目的書面和口頭形式。此時的操練難度一般不大,以教師控制式的機械性練習為主。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幻燈、實物、提示詞等"指揮"學生進行練習,這時最好穿插Pairwork(內容簡單的話不必讓學生先準備,反之,事先作些準備),直接以快頻率的方式讓學生一對一對地(pair by pair)、一問一答地進行下去。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口頭表達,很快地掌握新的語言項目。這樣做的特點是節奏快、密度大、頻率高,使學生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興趣濃厚,人人參與,差生也跟得上。
2.在"練習(Practice)"階段
"練習"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的語言項目的理解,鞏固新的語言習慣,為在實際中進一步自如地運用作好準備。練習的內容應該具備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問答時有較寬的選擇余地。這時適宜穿插"對練"或"組練"方式,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看圖、看物問答,模仿對話,表演課文對話等等。教師要巡視監聽,對有困難的"對"或"組"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充當"助手(helper)"或"引導者(guide)"的作用。練習結束后一定要抽查幾對或組當堂表演,以了解練習情況,并對表演出色的組進行適當的表揚,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節奏放慢,頻率放低,但密度大,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意識強,有利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3.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多種模擬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解決實際問題來體現語言的各種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作答,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不可預料的,學生的自由度較大,有充分發揮創造的機會和余地。這時候最好以"組練"方式,如進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學生真實姓名為好)、會談、討論解難、模擬采訪、擴展對話、補充想象性結尾等等。教師要提醒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體的場合。教師往往扮演裁判(judge)、評委(commentator)的身份。這時的特點也是密度大、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們有充分發揮、表現自己的機會。隨著課堂語言實踐量的增加,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語言實踐的機會,為獲得"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小組活動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種教學步驟中,然而,教無定法,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二、小組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
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課堂環境幾乎是外語學習的唯一場所。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極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極因素,采用更適合于學習者語言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外語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
1.小組活動在課堂上起到操練語言、有目的地實踐語言項目的作用,從而達到當堂鞏固的效果。
新大綱中提出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言語技能發展成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對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運用所學語言表達特定功能的必要條件。通過教師設置的與課文和學生實際相關的交際情景,學生能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大量的操練,加深對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理解,從而使"言語技能"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發展成為自然和可能。
一、新教程的優越性:
1、新教材的知識點帶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復性。譬如,“a bit of”這個短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59課上才正式學習,而編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72課的Workbook上提前導入了,體現的“張思中英語教學法”中的超前引入規則。類似的,還有“sad”一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84課就出現了,而該詞卻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7課,才正式學習。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3頁第三段引入“Work must come first”(工作第一)這個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95頁第6題,再次呈現“Work comes first”這一短語,進行復習鞏固,體現其反復呈現的思想。
2、新教材注重口語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地培養,課文對話靈活化、多樣化,情景化。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和應用,加大英語口語教學力度,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這方面的特點尤突出。課文對話旨在構建生生交際的形式,提供語言會話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1課,Part1要求學生看圖介紹各個單位的方位,Part2是一則針對詢問方向內容的簡單對話,課文僅僅提供了介紹方位和詢問方向的組織模式,并沒有具體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這樣設置,不但便于學生進行自主交互式的學習,而且可使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有的放矢的開展異步教學。
3、新教材注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適度點撥學生注意語言用語規范。英語交流中的困惑,不僅表現在詞匯量的多與寡,還表現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除了原教材中有關中英文姓名的差異、接受禮物時的差異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還在仲秋節這一單元增加了感恩節的內容,講仲秋節(The Mid-autumn Day)同時進行感恩節(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紹,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對比了解兩個秋天節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既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再如在這冊書的On the farm這一單元,既介紹中國的農場,也介紹美國的農場,也是為了讓學生區別不同國度的人文風情。西方人一般重視個人的隱私,他們不愿意別人問及有關自己年齡、宗教、收入、婚姻狀況等情況。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35課,課文注釋有關西方的忌諱話題的注解。
4、新教材的對話與課文情景創設,更加貼近生活化。舊教材第一冊(下)介紹了一種玩具frisby,新教材換成了溜溜球yo-yo。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樂),porridge(粥,稀飯),dumpling(水餃),tofu(豆腐)等新詞。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冊還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片介紹的內容,通過名片的內容可以做多種與職業、地址、工作單位、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內容的有關練習。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10單元,則通過一個虛構的搖滾樂隊(a Swedish Rock Band)“YESTERDAY”,介紹了音樂、旅行等內容,這適合現在崇尚現代音樂的小歌迷的心理。第5單元,利用有關動物園的話題,操練有關提建議的話題,像“Don’t feed the animals”(請勿投喂動物)、Let’s make it half past nine(讓我們定在九點半)等。第12單元,談論世界和中國各大城市的氣溫狀況。第二冊(下)第28單元,把著名電影大片《泰坦尼克號》的劇目搬上了教材,實在是別出心裁。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經常接觸的情景,真實、實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書面表達是近幾年初中英語中考的重要題型,是一種反映學生表達、傳遞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語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語言測試手段,同時也是用于測試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知識活用能力的一項綜合性試題。它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書面表達相對滯后,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習作教師不愿”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方面:(1)漢語影響、生詞造句;(2)詞匯貧乏、搭配不當;(3)句型誤用、語法不通;(4)信息不全、條理紊亂。教師方面則是在教學中缺乏科學和系統的寫作教學方法,表現為:(1)散——缺乏條理性、分散;(2)亂——各層次寫作雜亂相間、影響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筆者結合新教材的內容,在教學中探索了學生的寫作訓練。
一、活用詞句
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對英語寫作具有一定的害怕心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難的方法,用簡單的詞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構成作為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起點,引導學生從對單個句型的掌握,逐漸過渡到多種句型的混用,直到學生能連貫自如地表達思想。一句多譯,句型轉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關鍵。總的來說,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詞、句作為材料讓學生訓練,使學生樂于接受,輕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例如:以study為中心組成句子。
I study in No.3 Middle School. I study very hard. My sister studies in the same school. But she studies harder than me.
又如,以“My teacher”為題寫一些句子。
My teacher’s name is Miss Liu.
She looks very young and beautiful.
這些簡單的寫作訓練會引起初學英語者的極大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巧用單元話題
新目標英語中的單元內容涉及的話題十分廣泛,難易程度適中,適合學生進行寫作,例如對課文中的故事進行改寫、縮寫與仿寫作文,這樣既訓練學生的寫作,又鞏固已學的課本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思維。
1.讓學生情景對話
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尋找語言材料與生活的結合點,創設逼真的口語交際情景,讓學生通過親自運用語言的經歷來掌握該語言的交際功能和運用場合。目前我們使用的教材中的許多話題“購物”、“野餐”、“打電話”、“生日聚會”、“旅游”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真實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增強了學生的語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寫作打下了基礎。
2. 讓學生口頭復述課文
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口頭復述課文,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訓練,既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和口頭表達的交際能力,也為筆頭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讓學生創新聯想
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除了復述課文的寫作訓練之處,進行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①把課文中的人物描寫聯系到其他人物描寫;把課文中的人稱改為自己或自己身邊的人來敘述。這些練習可促使學生開闊視野,關注周圍發生的事,為寫作積累素材。②針對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同,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順著課文情節寫下文,給學生最大的想象空間。③在給學生出作文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特別注意題目的可寫性,盡量讓學生寫自己周圍熟悉的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給學生布置的命題作文主要是記敘文體。例如“My Family”, “Our Classroom”, “How can I Learn English”等。
三、用英語思維
在學生的書面表達中,最具代表性的錯誤就是中文式的英語。這除了學生口語基礎不過關,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由于母語習慣定勢對外語學習有很大的負遷移作用。原蘇聯外語教學心理學家別亞科耶夫指出心理語言學的根本原則:掌握外語的過程,就是學習用外語來思維,也就是掌握用外語來形成和表達思想的手段和能力的過程。那么在教
學過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呢?
1.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來進行交流與溝通。
2.經常性地給學生作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
3.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固定用法,經常性地做些漢譯英的練習,注重一句多譯,這對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大有幫助。
四、創設情景
語境是語言交際的重要因素,一切真實的交際活動都產生于一定語言環境之中,而有效的語言獲得又是以有效情景體驗為前提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交際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創設某一語境而訓練學生寫作,學生會感到自然,容易產生寫的欲望。例如,學生舉行運動會,開“生日聚會”,以“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為語境,讓學生在活動中仔細觀察,親身體驗,然后試著用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表達“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這些話題。
在我們新教材的每個單元中,都設有寫作訓練題,它們用英語設置語境,用英語提示內容,這些進行寫的練習,與我們平時用漢語給語境、用英語完成段落的方式相比,更為理想。當然,教師在設立語境話題時要與學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適應,應從簡到難,從淺到深進行。否則,學生會無從下筆,久而久之,他們會失去信心。
五、英文記日記
要養成記英語日記勤練筆的習慣。經常用英語記日記等于天天在
練筆,這無疑是提高英語寫作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在記日記時,不要總是用簡單句,要有意識地用一些好的詞組、句型和復合句等,使文句更優美生動。對一些所給情景寫的文章,寫好后要對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練習,不僅能促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鍛煉他們的恒心和學習毅力,同時對提高英語作文也是很有幫助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多練習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六、應該注意的事項
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聽、說、讀、寫這四者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決不可因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其它能力的培養。總的說來,在起始年段,聽、說、讀的比重比寫的比重要更大。
2.不可以因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占用他們大量的時間,以至影響他們的全面發展。任何一門學科都是構成學生基本素質的一部分;任何一門學科對一位學生來說都不是全部。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跳出英語學科的局限,既要為具有英語特長的學生的全面發展考慮,也要為不具備英語特長學生的全面發展考慮。
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的訓練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總結出一些更富有創新活力的英語寫作方法。鼓勵學生平時要多積累語言素材,要求他們堅持長期寫作訓練,做到善于思考、勤于訓練、勇于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