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電影文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電影具有文學價值許多電影有重要的文學價值,而且電影在體現文學價值時具備兩方面的內容。首先,電影的制作來源于文學的文本,電影不過是文學的一種載體。英美文學的文學色彩非常凸顯,而電影的制作離不開文學文本,并且將文學文本用圖像的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許多人都希望電影可以體現更高的文學價值,而不是純商業的電影制造,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去展現文學魅力的電影是人們特別期待的。其次,電影是對文學文本的另一種闡述。電影作為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材料,教師可以與文本進行對比的講解,積極引導學生對電影和文本間差異的思考,可以促進學生對文學更深入的理解。電影是具有文學價值的,學生通過電影材料,不僅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文學,而且可以對英美文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電影可以輔助文學教學電影是英美文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通過播放電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文學的學習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首先,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電影更易實現,學生看電影更加直觀,能夠促使學生的思考和理解,與教師或者其他學生進行溝通時更有想法。其次,學生通過觀看電影,會對文本產生好奇心,善于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尋找與電影的不同之處,這就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對原著的理解程度。在高校的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適當的為學生播放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的手段。許多學生十分迷戀電影,播放電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狀態,而學生對電影中的精彩片段不斷回味,會試圖從文本中尋找文學的魅力,這也就促進了學生對文學文本的閱讀能力。
(三)文本和圖像結合是時代的要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學生的思維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而我國高校的傳統教學方式必定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其教學方法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在我國,有許多高校的專家學者等對電影引入課堂的教學方式達成了共識,并且希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實現文本與圖像的互動,從而更加適應教學方式的改革。
二、電影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選擇材料的原則選擇材料原則主要遵循兩個方面:一是態度開放。選擇的電影素材只要是能夠培養學生對學習英美文學的興趣、有助于加強學生的文學文本的理解,就可以作為教學時選擇的材料。目前來說,電影對原著進行的改編的方式有三種,即忠于原著的翻譯式改編、細節性放大但與原著基本框架一致的改編、對原著大膽創新的自由式改編。這三種改編的方式中,最為肯定的是第一種,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后兩者也是有可取之處的,通過給學生播放后兩種方式的電影,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從多種角度去看待文學作品。二是選材精煉。一部電影的播放時間較長,而高校學生的課時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將一整部電影全部播放完畢,所以教師在選材時,要使選擇的材料與授課的內容高度相關,從而使教學效果發揮更加理想。倘若電影選材不當,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因此需要教師在選材過程花費時間和精力,更準確的把握選材原則。
(二)播放材料的原則播放材料原則主要遵循兩個方面:一是收放合理;二是觀評并舉。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播放電影的目的。播放電影是為了使學生對文學加深理解,使學生輕松的學習英美文學,而不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增添負擔。這就需要教師謹慎考慮電影播放,科學合理的使用電影素材,從而使電影引入課堂是一種放松的娛樂形式。其次,適時插入對電影內容的評論,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形成批判思維。在高校英美文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利用電影播放手段時,需要對電影適時的停止、回放,并且按照教學計劃對學生提出一些思考問題,既有利于學生的邊看邊思考,又不會使學生只是單純的觀看電影忽略了文學文本的學習。
三、電影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將學生課堂權力歸還給學生將電影引入課堂,可以有效的使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二是學生自主選擇相關電影素材。首先,教師授課之前,學生對文學文本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通過教師課堂播放的電影,學生可以有效的將閱讀文本和觀看節目相結合,從而學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對于影像中與文本有出入的地方,學生會深入思考,提出問題,十分有利于師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其次,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尋找與文學文本相關的影視資料,在課堂上互相展示成果,有效形成主體的對比,利于師生對影視資料與文學文本間不同之處的研究。
(二)全班同學共同參與互動環節這種方法適合輔助對名人名家的教學活動中,因其作品較多,被翻拍成影視也較多,所以調動全班同學一起參與互動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首先,如果課堂學習的主人公背景較為復雜,作品較多,教師則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給各個小組布置任務,從而在課堂上起到匯總的效果。通過全班同學共同參與互動環節的方法,可以使小組同學在搜集資料過程中更有效的對文學文本進行學習。
(三)尊重學生對文學的理解看法英美文學中,有許多名著的理解與學習難度很大,學生理解文學文本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從而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畏懼和不滿情緒,所以教師應尊重學生對文學的理解和看法,并在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給予贊同。在學習英美文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電影,這些電影通過現代意義的翻拍,能夠增強學生對文學文本的理解。學生觀看文學電影過程中,必定會對電影的某個情節產生共鳴,從而有自己的看法,教師應在學生理解未偏差的基礎上對學生理解給予肯定,并且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加強理解。
(四)兼顧文本與圖像的結合在我國高校的英美文學授課過程中,兼顧文學的內視性與圖像的外在性相結合,從而促進教學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英美文學的創作背景和時代與我國高校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時代有很大偏差,所以學生往往不能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學的內涵,而電影形式與我國高校學生的距離較近,通過電影的播放,可有效的幫助學生增強對文學文本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對文本和電影進行對比,有利于學生對英美文學的深入探討和研究。
四、結論
實行英美文學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閱讀及理解外國文學作品的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功能以及文化素質。而電影可以加深學生對外國文學名著的理解,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歷史狀況以及社會背景等,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原版電影輔助英美文學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一方面,現階段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加深對英美文學作品的理解已經成為可能。尤其是通過原版電影輔助英美文學教學,更是為作品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礎。通過電影這一媒介,使得枯燥、乏味、抽象的道理變得生動、具體、形象。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學校的先進設備日趨增多,教學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人們接觸外國文學的幾率大大增加,而不再僅僅是借助書本上的內容獲取知識。另一方面,一些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對英美文學作品的理解往往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作品認知的需求,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就不能使學生完全掌握和理解英文文學中的深層內涵,有時文學中的這種深層含義是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會的,此時就需要輔助原版電影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生可以通過電影的演示,尋找未知的答案。此外,許多的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都是典范,具有代表性,這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英美原版電影,可以使學生直接接觸到更標準的外國語言,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學生的英語能力就會大大得到提升。而且在觀看原版影片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對英美文學的欣賞和鑒賞能力。
(二)原版電影輔助英美文學教學的相關策略
首先,了解原版電影的背景。在觀看原版電影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交待影片及作者的相關背景然后提出一些和影片相關的問題。一方面能夠增加學生觀看影片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看個熱鬧;另一方面還能夠使學生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種方式能夠增加教學的針對性,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其次,觀看原版電影不是最終目的,只是一種形式,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掌握和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形式。因此,學生在觀看完影片,對相應英美文學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應多多鼓勵學生寫讀后感悟、體會等,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團體活動,如報告會、心得分享會等,讓學生對電影和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進行分享和討論,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還能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欣賞、鑒賞以及分析能力。這才是原版電影輔助英美文學教學的主要目的。
二、利用英美原版電影輔助
英美文學教學的策略英美原版電影只是學生提升自身文學作品鑒賞以及理解能力的輔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地用原版電影將文學作品取而代之,最重要的是通過原版電影去引導學生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原著。首先,要選取最能代表原著精神的影片,利于學生對原著的理解。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影片最能體現出原著的精神,而且無論是影片中的語言還是人物情節都對原著進行了最佳的詮釋。學生可以在對影片理解的基礎上,對原著進行閱讀,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對原著有更深的體會。其次,要鼓勵學生觀看完整的原版電影。一部完整的原版電影能夠使學生對原著的理解達到最佳的效果,但是由于課時的限制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在課堂上難以將原版影片進行完整播放,這種片段式的影片不利于學生領悟原著所要表達的內容。此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觀看完整影片,并給學生布置一些與影片相關的問題以檢測學生的觀看和理解效果,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增強影片的理解力。最后,對影片進行剪輯,實現對比式教學。無論是何種課程的教學,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最有效的就是采用針對式的教學方式,即結合授課的內容,播放與其相關的部分影片。英美文學作品的教學也是如此。對影片進行合理的剪輯,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即與授課內容有關,應該包含作品中內容比較豐富、有著較深的文學意義,以及教師難以向學生講述或者作品中情感難以表述的內容。以此實現文字與影片的結合。在許多情況下,一部相同的英美文學作品都是由許多不同的影片來詮釋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用幾種不同的剪輯影片實現對比式教學,考察學生對不同影片之間表達情感、思想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三、結語
在視覺文化沖擊的今天,電影代替了文學的主導地位。但文學對電影的影響一如既往:如文學創作的經驗;文學的詩意、文法;等等。電影對文學的影響的突出表現就是將讀者漸漸變為了觀眾,并且這一過程是借助文學來實現的。這也是為什么人們總是將文學與電影聯系在一起的深刻原因。
一、文學與電影關系的探討
人們把電影和其它藝術進行類比的過程中,挖掘出了其它藝術的特性在電影中的具體體現。如歐洲先鋒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阿倍爾?甘斯曾說,電影“應當是音樂,由許多互相沖擊、彼此尋求著心靈的結晶體以及由視覺上的和諧、靜默本身的特質所形成的音樂;它在構圖上應當是繪畫和雕塑;它在結構上和剪裁上應當是建筑;它應當是詩,由撲向人和物體的靈魂的夢幻的旋風構成的詩,它應當是舞蹈,由那種與心靈交流的、使你的心靈出來和畫中的演員融為一體的內在節奏所形成的舞蹈。”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得出,電影成為了諸多藝術的混合體。文學作為電影存在的前提,以至于有人稱文學是電影的母體。電影回歸自身的過程本身同時也是電影與文學的融合、交流過程。在電子媒介一統天下的今天,電影與文學的融合代替了疏離,或者從文學的角度說,它走進了電影。可見,二者的交流也必然會促進其共同發展。
二、文學與電影的表達差異
作為與電影相抗衡的一方被抬出來的文學與電影相比,電影以其強烈的視覺表達效果,取得了較于文學的真實感。文學的短處可能就是文學之所以是文學理由所在,即在于文學的媒介——文字。由文字組成的句子具備了電影所不具備的邏輯秩序;而且其時態指明了其與表述對象的距離所在,文學這種表達形式是電影所不具備的,電影則是用其逼真的形象來表達生活的。就文字來說,它處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作為一種形式而存在并得到長足的發展。社會生活催生了文學形式的出現與形成,在這一點上它保證了文學內容的獨立。人們通過對文學形式的關注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學是區別于現實的,是現實的反映,融合而又獨立與現實,是一種矛盾的綜合體。即使是推崇所謂的客觀再現的現實主義文學,也無法詮釋這一疏離。現實主義以其獨特的文學修辭手法論證了文學不可能是,也永遠成不了一臺攝像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