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操作技能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操作技能實訓;任務驅動;教學改革
目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到了關鍵時期。無論生源背景如何不同,無論教學環境怎樣,如果不抓住學生這條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習需求和興趣,點燃并利用學習熱情,是很難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科學發展觀的。同時,現在的高職英語教學既要學生通過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PRETC),又要進行教學改革以突出語言工具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和職業特色,英語教學處于兩難尷尬境地現象尤為明顯。
那么如何彰顯高職特色,服從于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筆者認為,除了培養方向要與專業需求緊密結合(如引入行業英語內容,使英語教學融入職業培養之中),還要加強課堂內外的實訓環節,提升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
一、課堂外的活動形式點燃學習者的學習驅動力
富有成效的語言學習是“浸入式”。僅靠課堂內的有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多層次、多渠道的第二課堂活動尤為必要。英語角、英語朗誦、演講比賽、英語征文比賽、唱英語歌、演英語劇、外教講座、英文電影等等,都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其作用在于營造語言學習的氛圍、點燃學習熱情、培養興趣、享受快樂、體驗成功。第二課堂活動可以用選修課的形式,讓社團活動的形式固定下來,因為它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的成效。可是,如果不重視這一點,而把高職英語教育局限在僅有的180學時之內,無異于“緣木求魚”、“本末倒置”。
二、課堂內的組織方式造就學習者的職場競爭力
2.1職場素養比職業能力更重要
來自職場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告訴我們,一手漂亮的英文硬筆書法、快捷熟練的英文鍵盤輸入、規范得體的商務信函表達、準確流暢的口語、輕松自信的體態語、抑揚頓挫的音量、禮貌雅致的開場白、公開場合表達的勇氣等等,盡管涉及內容不深、范圍不廣,但是足以贏得潛在雇主的青睞,所謂“夠用為度、實用為主”正是這個道理。更重要的是,通過“規范的英語硬筆書法”、“正確的鍵盤輸入法訓練”、“高效的速記策略”等訓練手段,可以強化學習動機、端正態度、增強興趣、提高做事品質,還能對語言的繼續深造起正遷移的作用。而且任何一項技能訓練到極致,都可以成為謀生手段或者贏得就業競爭優勢的砝碼。所以,筆者認為,以“職場素養”為方向的技能實訓應該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要任務。
2.2操作技能實訓成就職場技能
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會問問題、肯嘗試錯誤、愿意聽、愿意利用一切機會體驗英語、有較好的學習策略。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但更有價值”。因此,英語教師在語言課堂上應當按照成功學習者的標準不斷地創設語境、鼓勵學習者以不同的互動形式來增強外語學習的動機,通過策略訓練來間接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通過各種“做中學”的課堂活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動機、智力、經驗、情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潛力,提高用英語“解決問題”(problemssolving)的能力。
英語課堂應該設置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每項問題與文本的學習任務相聯系。教師可以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職場急需的學習素材,設置問題和設計教學任務。眾所周知,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點燃火把的是基于文本的學習任務,目標指向特定的操作技能實訓。通過技能實訓來解決問題,比如,把“聽力速記”作為一節課的實訓目標,那么聽力速記策略輸入,涉及某一主題的聽力素材速記演練就是活動任務;再如,以“Advertisement”(廣告)為主題,則可以把設計相關的“Sologan”(廣告詞)、“logo”(徽標)、閱讀“AdvertisingCampain”(促銷活動)文稿作為活動任務,把“促銷信函寫作”作為該課堂的教學實訓項目。
以“主題任務為驅動(途徑),操作技能實訓項目為導向(目標),基于聽、說、讀、寫、譯綜合訓練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近年來看好的高職英語課堂組織形式。不僅因為它能夠體現職業化的特點,越來越成為高職課堂培養“英語應用能力”的主陣地,而且它對傳統教學觀進行了根本的挑戰。一名應聘者,如果進行了必要的公開演講舉止規范的實訓,可以從他的體態語、說話的音量大小、目光方向定位、開啟英文話題的方法,體察到他的自信程度、公開場合表達的勇氣和演講的有效性;一名工作人員,如果進行了有效的會面技巧實訓,他就具備了在英語背景下如何開啟會話,怎么說得體、怎么做才符合目的語言文化習俗;一名同學,如果被告之在一張白紙上怎么布局謀篇、怎么設計眉邊,他就不會頂格頂邊書寫作業;一名畢業生,如果被告之標準規范的調查報告寫法,被告之商務便條、備忘錄、會議紀要、電話記錄、總結以及報告等在行文用詞方面的要求,他們就不會隨意盲目;一名面試者,如果正確使用口語小品詞、適當表達“ideas”(內容觀點),那么就不至于在職場門口失足。所以,英語課堂的組織方式改變了以往“人才質量觀”,直接造就學生未來職場競爭力,這一點毫不夸張。
2.3操作技能實訓的核心環節是“做中學”
正確領會操作技能實訓的實質,關鍵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用英語中學會英語”,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不乏規范性地操作說明和指導),以達到“輸入(input)——處理(proces)——輸出(output)”的自然效果。教師應該始終牢記“Teachstudentstousethelanguageinsteadofteachingtheusageofthelanguage”,還要牢記操作技能實訓活動要達到“四個真實性”,即語言材料的真實性、語言自身的真實性、語言環境的真實性和學生情感的真實性,使學生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去真實地體驗、感受和運用語言。
三、操作技能實訓的課堂組織理念引發英語教育觀的變革
3.1教學觀的變革
以“主題任務驅動、操作技能實訓項目為導向”的組織形式,要求傳統的“詞匯講解、語法分析、篇章翻譯”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必須改變為“技能項目定位、主題任務定位、教材內容選擇”的“導向型”教學模式。從實踐環節上挑戰以往“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授輕交際”、“重教學輕學習”、“重結果輕過程”、“重語言輕文化”和“重書本輕實戰”教育教學質量觀,教師要堅持“一個中心能力、兩個基本原則點”,即以“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中心;以“體現優先發展聽說能力的教學原則”和“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3.2教材觀的變革
“填鴨式”向“導向型”模式的轉變,自然要求教師“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在“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觀點下,教師對教材的依賴度決定著他的敬業度,進而決定影響教學效度。“一綱多本”的教材觀要求我們加強操作技能實訓,解決長期困擾高職學生英語基本操作技能不足的問題。
3.3人才觀的變革
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正確的態度動機”、“持久的興趣熱情”是點燃語言學習,提升應用能力的“引擎”。要真正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還要從興趣與動機、情感與態度角度入手,衡量學生行為的品質和做事能力,以此來反觀教學實踐和實施教學評價。:
3.4評價觀的變革
操作技能實訓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的態度、情感投入、交際策略、自我評估等“表現性評價”指標,重視“發展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因為職場素養和英語技能是無法用終結性的評價得分來衡量的。
目前,**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英語教研室編寫的《高職高專英語操作技能實訓手冊》操作說明書,落實了鮮明的實訓主題,已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實訓項目為先導、以主題任務的目標內容為出發點,對一項技能的實訓,配有評估指標和具體要求,相關的演示要領、關鍵步驟的對比分析,可以幫助學生識別良莠、自我檢測,是操作技能考核的依據,對解決語言的“素養不足問題”意義重大。實訓的主題內容很靈活,可以就地取材于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也可來源于實訓的項目,如:英文硬筆書法實訓、鍵盤打字實訓、英文聽力速記實訓、演講規范實訓、朗讀規范實訓、有效會面實訓、信函格式寫作、調查報告實訓、口語溝通實訓、口譯表達實訓。每一單元都有4個模塊:導入說明(Instruction)、圖例分析(Illustration)、評估標準(Evaluation)、實戰演練(Production)。應該說,這一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對于促進英語教改,提升就業競爭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詹小麗.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思考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5)
3劉邦祥.試論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職教論壇,2006.1:4~8
4普通高等專科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在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過程中,教師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教師要為學生做好化學實驗演示工作,引導學生遵循化學實驗規律,做好化學實驗.具體而言,教師的操作應優美規范,操作速度要適中.毋庸諱言,教師的演示實驗為學生提供了模仿的重要依據和直接可觀的視覺形象.所以,教師的每一個演示實驗都要做到操作優美規范,熟練準確.在實驗儀器的選擇、安裝、裝置圖的繪制、基本操作等各方面都能給出規范和準確的演示.例如,持試管要三指捏,兩指靠,振蕩試管時要三指捏,兩指蜷,不能隨意抓;使用滴管給試管中加液時,膠頭滴管一定要垂懸于試管上方,切不能伸入(亞鐵離子與氫氧根反應的實驗除外).教師的演示速度要適中,使學生能夠看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對于學生第一次接觸的較復雜的化學實驗,教師更是要細心演示,先示范分解動作,然后再逐漸加快速度,連續操作實驗,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較為完整的操作表象,進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
二、積極發揮正遷移的引導作用
所謂遷移,就是已經掌握的技能對于新技能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遷移具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在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方面,正遷移主要來自操作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而負遷移則來自于實驗操作過程中看似相似,實則相去甚遠的元素.例如,學生學會了“液體藥品的取用”操作后,對學習“量筒量取液體”的操作有潛在的輔助作用.對于相近而實際不同的操作,教師要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加以明確地區別.
三、給予學生充分的實驗機會
現代教育理念積極倡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不僅是課堂的主人,也是主動建構知識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不可能讓教師“一手包辦”,而是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操作過程,讓學生自己看、自己做,自己體會化學實驗的獨特魅力.從目前來看,演示實驗常常因為可見度問題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可以根據現有條件盡可能地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增加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
1.講一個內容,做一個實驗.
例如,對“雜質轉化法”這部分內容,先提出討論題:怎樣除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怎樣除去硝酸鉀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鈉?討論之后取得正確方法,再讓學生實驗,最后要求學生列表歸納,促使學生在實驗中加強觀察和分析.
2.做幾個實驗,然后概括比較.
例如,對“溶液結晶法”這部分內容,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硝酸鈉溶液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做實驗,實驗之后討論歸納硝酸鈉溶液的性質.關于其他溶液的性質也如此處理,最后概括比較.
3.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根據需要做實驗.
例如,在講“沉淀過濾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看課本,一邊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做實驗,實驗之后讓他們自己設計表格,小結幾種過濾法的性質和使用注意點,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四、指導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報告
1加強技能操作,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對于操作技能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興趣是學生學好計算機教學計算機課程最重要的推動力。計算機是一門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科,因此加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前很多計算機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通常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只是一味的對計算機操作步驟進行按部就班的講解,隨后在將操作的相關步驟演示一遍給學生看,在這枯燥教學的過程中,只能使得學生被動的獲取相關知識。如果計算機教師能夠從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方面出發,就可以使學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學習計算機的重要性,這樣就能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的積極性[1]。舉例來說,教師在講解計算機操作的入門知識時,可對學生充分講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與進程,同時向學生詳細介紹計算機的基本理念以及硬件組成,并對不同硬件的相關功能進行分析解說,同時為學生展示計算機基本外設的用途和使用效果,這樣既可以有效的將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出來。
2實際操作中,融入互動教學
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巧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枯燥乏味地對課本內容進行解讀,一切照本宣科,學生的積極性就無從體現。現在很多教師喜歡照著課本內容給學生一次性演示操作步驟,只是在重點環節強調兩句,但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大部分的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規程,都是經過教師對計算機的講解而了解的,但當自己操作時,就無法想教師一樣操作的得心應手,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得不查閱相關書籍,從而導致的最終結果,學生還是參考書籍的相關步驟來進行操作,這種結果對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沒有多少幫助。教師可以采取設計問題的方式提升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理解,而具體問題則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設置。舉例來說,當學習到處理圖畫的方法時,教師可以以教材為平臺,讓學生從教材中充分體會到圖畫變化的效果。當學生對繪圖軟件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之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提問,例如讓學生用某作繪圖件繪畫一些圖案后,再讓學生思考此軟件和之前所熟悉的軟件之間有什么區別。這樣一來,不僅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教師和學生之間也能實現良好互動。
3加強操作技巧培養,重視理論結合實際
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應對學生進行操作技巧上的培養。理論和實踐總是相互聯系而又相互影響的,所以教師應具備足夠的靈活性,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也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和培養。教師要想加強學生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必須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手段[2]。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能夠有效避免在操作計算機時出現違規操作現象,還能夠加強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理解。因此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時,教師應將理論充分滲透到實際操作當中。舉例來說,當學習word軟件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解word的理論知識,包括其歷史、各窗口的主要功能等,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識word主要工具和選項的作用。當學生對word的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了。在教導學生word的實際操作技巧時,教師可以選擇一則帶圖片的新聞報道,然后讓學生用word軟件還原這則新聞報道,將相關圖片嵌入文字區域中。當學生完成了實際操作后,學生對word軟件的理解程度就會得到顯著加深。
4在教學評價中,納入操作技能
教學評價不僅是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水平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為充分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實際操作的重視,教師有必要將相關操作技能納入到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標準當中,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應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照顧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3]。舉例來說,當教師對窗口知識進行評價時,不僅要評價學生學習windows操作系統窗口知識的理論基礎,還應提升學生對窗口知識實際操作能力的評價,例如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最大化、最小化及還原窗口的技巧,學生是否學會了關閉窗口的技巧。同時,教師也應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的評價,不要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納入評價標準,不僅加強了學生靈活運用計算機操作知識的能力,還能加強學生對計算機操作重要性的認識。
5結束語
綜上,在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應用的質量,因此教師也應以積極的態度應對這一形勢,加強對計算機操作教學重視程度。
作者:高亞玲 單位: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引用:
[1]王曉英,馮珊珊.計算機教學計算機教學中操作技能培養[J].西南財經大學,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