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學生化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新課標中將化學定義為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科。對于化學來說,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的必要方式。因為它既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科學探究在化學教學中的體現。因此,化學教學必須將化學實驗教學擺在重要位置。通過搭建化學學科探究平臺,讓學生可以通過化學實驗掌握化學知識。相較于其他教學手段,化學實驗的優勢非常明顯,而它也是提升學生化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二、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實驗步驟,并盡快掌握實驗操作方法。在探究化學規律的實驗中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1.指導學生觀察實驗
化學主要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的特性和變化規律。學生學習化學首先要觀察物質的特征和在反應中發生的形態變化。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時,教師如果不能予以正確的指導,學生就會因為不清楚觀察目的,只關注那些比較有趣或者是明顯發生的變化。對于實驗要求重點觀察的內容卻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在學生進行實驗以前,教師要對觀察目的予以說明,并根據實驗內容提出相關要求。
2.指導學生研究實驗
實驗觀察只能得到觀察對象表象的性質,要想得到更深層次的結論,就要經過深入的思考。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予以適當的點撥,那么學生就能從本質上對物質變化有一個深層次認識。這樣也能提升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倡導自由與開放風氣,對某些化學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
初中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往往強于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在講解比較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時選擇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在原本的教學內容中引入比較有趣味性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將生澀的知識點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還能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在演示實驗室支取氧氣的實驗中,教師如果只是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并反復強調在實驗中要防止試管炸裂,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要怎么做,并不清楚試管在什么時候會發生爆炸,或者是為什么發生爆炸。學生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其實也想看到試管炸裂的景象,老師完全可以故意設計一個試管炸裂的實驗,讓學生對于實驗原理有更清楚的認識,對于實驗要注意的事項也有更深刻的印象。
四、課外實驗教學中的合作探究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化學的興趣,對化學、生活、生產之間的聯系有更清楚的認識,本人針對化學實驗教學課堂,設計了兩種適用于課外實驗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究課外興趣實驗。學生可以在小組內自由分工,完勝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完善,并收集相應的實驗材料。在完成操作實驗后,形成書面報告,并對實驗進行總結和反思。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化學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成立“身邊的化學”研究小組和“化工廠”調查小組。并將學生分配到興趣小組中。調查“身邊的化學”的小組主要調查對象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日用品、吃穿用度產品和化學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研究課題,并在學生調查的過程中,予以技術指導和知識補充。因為學生大部分都住校,所以參與調查的時間非常有限,盡管他們自主調查的機會不多,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五、總結
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關鍵在于教師設置的實驗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注意聽課,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講述;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趣味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例如,在講授二氧化碳性質時,我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燒杯底部,然后將一杯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同時我提醒學生要注意蠟燭火焰的變化,奇妙的實驗表演,一片嘩然欣喜,學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學生進入了學習心理的最佳狀態。通過創設的這個趣味實驗,通過現象學生增強了對二氧化碳性質的理解。
二、通過演示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相當重要,實驗操作的整個過程中各種現象的發生是化學知識的驗證,只有學生能夠觀察到實驗現象,才能進行大腦思維,才能夠對課本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教師的實驗教學才能起到作用,因此教師要通過每個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進行氧氣的制作演示實驗時我是這樣做的。我把實驗裝置裝備好后提示讓學生注意試管的傾斜角度為何向試管口一方傾斜,注意觀察實驗產生了什么新的物質。讓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并解釋原因。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帶著疑問進行仔細觀察,實驗結束后我讓學生回答觀察到的現象,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在試管口處生成了水珠,在集氣瓶內收集到了氣體。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學生能夠很快解釋原因,試管向試管口傾斜式為了防止試管口的水珠倒流,集氣瓶內收集帶了氣體是因為觀察到了導氣管口有氣泡產生。實踐證明,借助演示實驗,能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組織分組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體現。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做實驗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因此,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學生分組實驗。對每一章每一節實驗做到實驗目的明確,要求具體,計劃周密,要使學生學會,掌握操作技術。每次在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我都讓每個小組的成員親自動手操作,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每個操作我邊觀察邊指導,比如酒精燈如何點燃、具有腐蝕性的液體怎么傾倒、滴管如何滴液、氣體怎么收集、如何解釋實驗產生的現象等等。分組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動手人人操作,在此過程中他們還互相交流、互相討論,共同探討問題等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
四、布置家庭小實驗,培養創造能力
家庭小實驗是課標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組成,也最能體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造。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家庭小實驗的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從取材、安裝到操作步驟、觀察順序、記錄要點等各方面去考慮,家庭小實驗的用品應該是家居生活中較常用、常見的。例如,父母蒸饅頭和面為什么要用堿面水、洗刷廁所時用草酸清洗、清除水垢要加酸水、洗衣服用洗衣粉等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都可以作為家庭小實驗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家庭實驗明白課本里的知識,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這樣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做家庭小實驗時,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鉆研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就有助于學生智力與創造才能的發展。例如,讓學生在家里親自操作一下蒸饅頭的全部過程。讓他們積極動腦思考,聯想過去學得的知識,并認真加工整理,根據實驗原理,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達到實驗成功的目的。這些小小的實驗,可以大大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五、營造實驗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營造想象實驗情境,大膽創造。如學“分子”一節時,可以在教室內噴一些香水,讓學生感受一下撲面而來的香氣,然后讓學生解釋這一現象。對尚未認識微觀世界,不知分子為何物的學生來說,確實不好自通。但教師只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想象、大膽假設,并給予正確引導,學生從“粒子”和“粒子運動”的角度還是能作出解釋的。無疑,這會使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再比如,教師在講授碳酸鈣和水的反應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家里蓋房之前買來了生石灰放在大鍋里然后加上水會看到什么現象發生,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學生來說很快會回答上來,緊接著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此時學生們對碳酸鈣和水的反應會完全明白。這些實驗情景的創設為教師的講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的探究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在創設的實驗情景中得到培養。
六、結語
【關鍵詞】化學教育自學能力
讓自己所教學生能學好本門學科,這是每一個教師所希望的。經常有學生問,怎么才能學好化學?;瘜W是一門文理性質兼具的學科,既有大量需要識記的內容,如元素符號、化合價、分子式、還有概念、公式、方程式等等;而這些記憶內容又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的基礎上來記,否則無法解題。
自學能力是一種較高要求的科學能力,是建立在觀察、理解、思維、記憶等能力基礎上的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使學生具有自學能力,能獨立地獲得和探求新知識,這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之一。
一、學習興趣的培養
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首先要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要依此作為突破口,創設化學學習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發學化學的興趣。
首先,在開課前帶領學生打掃實驗室,整理、檢修儀器設備。第一課的地址選在實驗室,邊做一些趣味性實驗,邊展示、講解部分貴重儀器在教學科研中的作用,并在適宜的晚會上做一些魔術試驗,激發學生學化學的欲望。
其次,向學生介紹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一些著名化學家的創業史,提高學生對化學課重要性的認識。學生總是說“學這些知識又沒什么用,所以不怎么想學”所以要讓學生知道,化學有多么有用,多么貼近生活,比如上課時老師可帶上面包去上課,上有關NaHCO3受熱分解知識點,而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在第二天的早餐時間就自然而然的會想到這個知識點。在有意無意中知識就得到了鞏固,且這種方法讓學生接觸多了,學生的學化學興趣也會大大增加。另外,在教學時采用先易后難、先慢后快等教學方法,及時補差并結合增開演示實驗,利用掛圖、錄像等直觀教學不斷強化鞏固興趣。
二、自學能力的培養
從學法指導入手,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學法指導的設計是有層次的,以化學自學方法為例,第一層次是指學生學會閱讀教材,理解并歸納重要內容。以化學概念和原理為主的課文比較適合于這種自學方法;第二層次是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最后一個層次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感知材料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合,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加工信息獲取知識,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1.預習。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預習。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抓不住課文重點。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老師在上新課時,一般都要花一定時間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生預習前,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地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預習中,要讓學生長期堅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這樣可使學生的讀書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2.讀書。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瘜W課的閱讀方法可分為通讀、精讀、選讀、對比讀。化學知識的特點是“多、亂、雜”。難學、難記,學生視為“第二門外語”??上葟摹白x”著手,讀是各個環節的基礎,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即將邁入大學的高中學生自學也是最好的銜接方法,可讓學生對每章節列出閱讀提綱,圍繞提綱閱讀課本內容,思考疑難,找出答案。這比讓學生完全通過教師講解來吸收知識要來得事半功倍。
3.筆記?!白x百遍不如抄一遍”這句話強調了記筆記的重要性,說明記筆記能有效地積累知識。自學不做記錄將收效甚微,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時作摘錄的習慣。這種自學方法適用于閱讀教材的部分章節和參考書,需要去粗取精。適合高年級采用。特別在閱讀參考書時,讀書筆記成為自學的一個得力助手,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瑣碎,如高中有機部分關于石油及石油產品概述,煤和煤的綜合利用,硅酸鹽工業、煉鐵和煉鋼等,都適合采用這種自學方法。
4.練習。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練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眾多的化學教學內容中精選基本、典型、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小課題,讓學生結合化學知識和技能,課后運用調查研究、查閱文獻、實驗操作、專題討論、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科學方法,對一些問題進行究其本質規律的學習和探究。
5.實驗?;瘜W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實驗是直接獲取化學信息的重要途徑??赏ㄟ^實驗教學這化學學科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具有極強的誘惑力。它不僅加深學生對化學學科特點的認識,激發了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動手、動腦、觀察、想象、思維的能力。在教學中,僅完成課本中的演示實驗還不夠,還必須創造條件,改進、完善、補充一些實驗,盡可能地將一些驗證性實驗變為趣味性實驗。這僅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還會使學生的興趣更加高漲。最大限度地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這不僅提高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增加了學生的興趣,發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強師生雙邊活動最理想的一種途徑。
參考文獻:
[1]黎智慧.中學化學教學策略和研究性教學.廣西玉林育才中學,2008,08.
[2]喬世科.中學化學自學導學式教學法初探.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教研版),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