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師道德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進而潛移默化地嫁接到學生身上,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首先教師要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應在學生面前保持高大、完美的形象,淵博的學識、純潔的靈魂以及嚴謹、忘我的工作態度。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師,才能教出完美的學生,才能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大學生雖然擁有一定的個性、意志和情感,但在思想品德上仍然很薄弱,他們涉世不深,對事物真假美丑亦難辨別,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作為一名指引者,教師要樹立鮮活的榜樣,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高校教師的崗位雖然是課堂,但卻與千家萬戶密切聯系,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每一位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教師用自己的道德教育和影響,培養了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這些個體的道德水平如何,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
二、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一)提高責任意識,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自己
曾幾何時,高校是一片理想的凈土,與社會有著天然的聯系卻又顯得十分遙遠。而今,高校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甚至已經完全融入其中。在這種環境里,教師未免會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其價值觀產生了扭曲,急功近利成為教師這個神圣職業中揮之不去的敗筆。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利用職務便利,把利益的魔爪伸向學生。比如在期末考試,一些學生自知很難過關,不得不去找教師,而他給出的上上策是金錢交易。作為一名教師,應當視錢財、名利為糞土,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職責和任務,自己的天職就是為了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其次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自己,不為誘惑所動,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損害自身形象的事情不做,只有這樣才能當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好教師。
(二)關愛學生,為人師表
在媒體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時常會在報紙上看到一些老師的負面新聞,其中不乏一些讓人觸目驚心安全,甚至連普遍人都大大感嘆,現在的教師都是這樣的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精神的熏陶者,思想道德是一名教師的根本。若一名教師連最起碼的疼愛都沒有,那么就妄為一名教師,不配做一名老師。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關愛學生是每一位教師應當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同,也是和諧師生關系形成的基礎和根本。愛是這個世界最美麗的音符,愛是學生成長的力量之源,愛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教師愛的表達,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的形成,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梢哉f,愛是一種看無形的強大魔力,蕩滌著學生尚且稚嫩的心靈。教師應把愛貫穿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潛移默化地灌溉每一位學生的心靈,用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學生們能夠生長的快樂、舒心的教學環境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中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它不僅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表現,同時它也是指路的明燈,能夠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
(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思想道德修養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續不斷的積累才行。正如韓愈所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這是其最根本的職責。這也要求教師應當具有高深的學識,能夠為學生開題解惑,而且更需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因此,高校教師不應當局限于自身專業的狹小空間之內,應當開闊見識,廣泛地學生其他專業的知識,不斷充實自我,尋求新鮮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令自己的學識、才能、品德去熏陶和感染每一位學生,要做到為了供學生“一碗水”,自己時刻準備滿滿的“一桶水”。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庇辛藢χR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教師才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才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四)懂得自律,以身作則
一、教師要提高政治覺悟信思想素質
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做堅定的的信仰者,做好理論的傳播者。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聚集點和落腳點,鞏固馬克思主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系統掌握基本原理,經常學習回顧馬恩原著,從原著中汲取營養,原原本本學習理論,以的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實現的中國化、大眾化,加快推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恩格斯曾經指出:“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彼颊n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安于本職業,專于本職業,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教師應該具備強烈的事業心,事業心是人們為實現遠大理想而獻身于具體事業的決心和責任感,對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的愛好、濃厚的興趣。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喜歡上我們這門課,首先我們自己必須喜歡這門課,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我們教師自身必須充分自信,才能有充分的底氣上講臺,才能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授課,讓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給學生帶來正能量,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將來走入職場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教師必須熱愛和尊重學生,這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前提,是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把鑰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也有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的地方,我們要發揚民主精神,讓學生暢所欲言,給我們教師提意見,以便我們改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以達到學生的要求,讓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實效性。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心、理解和信任,尤其是潮氣蓬勃的大學生,更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在教學過程針對這一特點,研究不同層次的大學生的不同要求,在三年制的班級授課的時候更加注重啟發大學生的思考,三年制的學生經過高考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只需點到為止,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多的是讓學生參與進課堂,啟發他們的思維。而五年制班級的學生初中畢業就來上大學,知識積累相對較少,課堂講授中則更多的則重于知識點的講解,詳細的內容講解使學生全方位掌握知識,讓學生能很容易的理解,盡量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挫敗感,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首先必須掌握本專業的知識,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觸類旁通建構比較科學的知識體系,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服務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教師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才能適應學生渴求知識的需要。當今的大學生大多是思想活躍、知識面教寬、勤于思考,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90后”,對于當今社會出現的熱點問題也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思考問題,具有新穎的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得出他們認真思考后的結論。在社會熱點問題分析中,有些學生很容易走極端,看到的是社會的陰暗面,我們教師要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走回積極的正能量的一面,引導學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讓學生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們教師要宣揚社會主旋律,只有國家繁榮富強,才能實現個人的理想,國家為個人提供了實現理想的良好環境,個人理想的實現也促進國家的發展。個人的理想抱負與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是緊密相連的,讓學生明白我們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是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教師如果沒有比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文化修養,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很難給出令學生滿意的答案,也很難駕馭課堂,沒有趣味性,學生不喜歡上我們的課,提高教學實效性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教師沒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隨時保持學習的狀態,讓自己緊跟時代步伐,每天上網瀏覽網頁,掌握每天最新的信息,熟悉網絡用語,使我們教師與學生在交流時零距離,沒有代溝,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善于捕捉各種各樣的信息,尤其是關于醫學方面的信息,我校大部分學生是醫學專業,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七章的職業道德這一部分的講授過程中,以典型醫患關系的案例來授課,貼近學生專業,讓學生充分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例如以“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護人員”為主體,進行演講活動,讓每個同學都參與討論,每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演講,教師逐個點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特點,及時、準確地給他們提供新的信息,幫助他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使教學富有針對性和時代感。教師的修養直接影響教學的實效性,也間接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的養成,也會影響學生以后的職業道德。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重視提高自身的修養,以良好的修養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為學生做榜樣,使學生喜歡上我們這門課,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受用一生。
作者:龍麗波 單位:德宏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當然,中學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首當包括思想政治建設,應采取多種形式引導教師用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現實工作,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以政治思想教育取代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實際上縮小了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內涵?!耙哉隆庇袚p于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全面發展。尤其值得強調得是,對一些“左”的傾向,更要注意加以糾正和防范。
二、加強對中學教師人格的塑造
在教育領域,立身是立言的根本,一切師德要求都應基于教師的人格。教師的人格,既體現著教師之間的個性差異,又是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在教師個人身上的內在表現。它反映在教師為人處事的道德風尚上,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在德育環境里。在學生的心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學生對教師尊敬信賴的程度常常超過了自己的父母,有的學生可能會把對父母的“戀親情結”轉移到師長身上,或者在師長中尋覓自己“英雄崇拜”的對象,把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品行、行為舉止等。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教師的人格就是師德的有形表現,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產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學生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關系,摒棄“育人者”的架子,尊重學生和家長的人格,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對學生一視同仁,要“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重于道”,避免愛富嫌貧、親尊疏卑,否則就失去了教師的人格。
三、確立中學教師的主體地位,解放教師
第一,尊重和保護教師應有的權利。在學校里,教師的教學思想、觀點和教育風格應得到學校的尊重;教師的價值標準、道德觀念、興趣愛好、業余生活,直至個人儀表等應是獨立自主的。我們不能要求教師每天24小時都是道德的完人,對于中學教師的個性和他們的社會職務,我們應給予支持和幫助。第二,正確對待教師的情緒,科學有效地進行勸解。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變革之中,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及人際關系的變化,時刻在影響著教師此外市場經濟的大潮,更是給中學教師的生活、工作、思想、感情等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由于種種原因,多數中學教師的實際收入及生活水準都不太理想。所以當教師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局部利益和集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沖突時,當他們遇到工作上的難與易、環境上的順與逆、生活上的苦與樂、待遇上的高與低等各種現實的、無法回避的矛盾時,常常出現心理上的失衡,產生心理錯位。于是有的教師牢騷滿腹,有的焦躁怨恨,有的自卑消極、應付差事,甚至有的經不起商品經濟的挑戰與物質利益的誘惑,把商品經濟的原則盲目地運用到教師與學生、家長、領導中去,用“一切向錢看”的錯誤思想取代一切。凡此種種,必然對教師的精神及生活帶來損害,使他們陷入心理上的苦悶、彷徨和空虛中,擺脫不了內心的矛盾,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歡樂。在這種情況下,重新喚起教師的職業道德,可幫助教師本人冷靜、客觀地分析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現實矛盾,確立崇高的道德責任感,糾正與道德要求相悖的各種思想和行為。第三,正確確立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標準。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學校一定要正確確立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標準。一些中學把教師思想道德建設標準定得過高,用古代“謀道不謀食”的傳統師德觀來衡量和要求現代教師,片面強調教師的奉獻天職,而輕視教師的應得利益,忽視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教師隊伍變化的必然性,要求教師事事處處都成為“人之楷模”。有的中學把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標準描繪得“盡善盡美”,把“誓做蠟燭”“甘為人梯”“無私奉獻”喊得又響又亮,對教師的應得利益卻很少考慮,甚至連法律賦予教師的權利都不能很好地維護。有的中學對教師雙休日補課、節假日加班要象征性地給予報酬,與此同時卻給教師冠以“拜金”的“罪名”,甚至有的把教師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也視為不本分、不道德的行為。過度理想化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挫傷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誠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中學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準則,教師如“蠟燭”“人梯”般的奉獻精神應當大力弘揚。但是,不能過度理想化,不能追求脫離社會現實的師德模式。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經濟基礎的反映,而不是脫離歷史發展和社會現實的抽象概念。中學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建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要把理想和現實割裂開來,不能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要賦予教師思想道德以更有基礎、更現實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使教師的思想建設具有合乎實際的可操作性。
四、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制度、監督評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