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中信息技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摘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并注意學以致用、寓教于樂、合作互動、及時評價。
計算機課進入高中課堂十來年,其學科地位、學習內容、指導思想、課程性質,甚至學科名稱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處理和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每個公民的必備知識和基本能力。然而,各地的信息技術教學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學又沒有既定方法,也沒有相對固定的模式。下面是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與體會。
一、學以致用,學生樂學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用”,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上要注意“學以致用”的原則。
(一)教學內容的制定要與學生的“用”相結合。
現在的信息技術教材,各縣市所用的都有所不同。教師在選用教材時,應該要有所選擇,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制定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例如:“畫筆”,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設計賀卡,送給他人;“Word文字處理”,學生可以利用它寫作文、記日記、寫通知、制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學生可以利用它來制作班級通訊錄;“媒體播放器”,學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歡的樂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樂于學。
(二)在應用中練習,鞏固知識。
學習知識與技能是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學生才會想辦法強化鞏固所學知識。這說明,在課堂上設計練習時,要注意實用性。例如:在介紹了“電子郵件”一課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訴學生,讓他們課外給我發電子郵件。學生給我發了很多電子郵件,其中有美麗的圖畫、精彩的賀卡等,有的學生還告訴我一些心里話。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寫的都是贊揚、鼓勵的話語,這在給他們以自信心和鼓勵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學習新知的勁頭也更足了。
二、興趣引路,寓教于樂
(一)巧設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的導語是很關鍵的。好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計算機課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以快速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還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語言,讓學生欣賞美妙的音樂、美麗的圖畫,用Word設計的版報、用PowerPoint制作自我介紹,用Flash制作的動畫等。用這些生動、形象、具體例子激起學生學習熱情。
總之,上課一開始,就應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質疑、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了,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組織各類競賽,發展學習興趣。
按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組織一些不同層次的興趣小組,對學生進行重點培養。例如漢字輸入、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制作基礎等。學校也可通過各種競賽活動,來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如“指法輸入比賽”、“中文輸入比賽”、“繪圖比賽”、“優秀電子報刊展示”、“網頁制作比賽”等。通過一系列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電腦操作水平。也可把學生作品放在校園網上展示,一段時間后,組織評比、總結、反饋,對好的作品予以表揚。展示學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于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于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了一個追趕的目標,是一種鞭策。
三、幾種典型的課堂教學方法應用心得
(一)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實例,形象比喻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如手、腳、眼等)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內存”時,可比喻“內存”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舞臺(內存)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可以說比喻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可大量運用。
(二)聯系實際,設置懸念法。
上課時,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以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比如:在教Excel中統計、排序這一內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成績在電腦里處理,將各科成績匯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么辦?然后引出Excel的統計、排序方法,通過Excel應用軟件來完成任務,輕松又準確。又如:在講解Word操作技巧時,可讓學生思考:怎樣利用Word設計圖文并茂的板報,帶著這一問題聽講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設置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管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三)演示法與實踐法。
有條件的學校,應能在硬件上保證教學需要,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是上好計算機課的基本硬件。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種信息。除上述硬件設施外,還可安裝一些網絡教室軟件,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教師具體的操作過程。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計算機、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合理布置學習任務。實踐中,特別是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準備好足夠信息量的素材和習題,供選用、學習或探索。上機實踐,必須明確目標,落實要求,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學,有所獲。
(四)一題多解,求解多樣化。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信息技術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出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符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Delete鍵;使用路徑時可以用絕對路徑,也可以用相對路徑;在編寫程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和算法。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內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
四、全方位互動,培養合作精神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當以啟發代替灌輸,以輔導代替管制。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要做到精講多練,并做到全方位互動,即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或同學交流,尋求別人的幫助。還可在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最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不僅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情景,還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同時,在高中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節省了教師的備案時間。此外,信息技術創新教學,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方式,其通過學習任務與教案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自我學習,逐漸的挖掘文本知識的深層含義,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講《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講解文章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簡介“:1925年秋在寫《沁園春•長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氣風發。當時在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同志從1911年到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概括了青年時期的和其戰友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當時的情境,帶領學生更深層次的解讀文章,并掌握知識要點,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設情境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性
新課改教學中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還能為學生創設文本外的情境,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信息技術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把文本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還能為學生提供很多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生興趣,開闊視野,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如,在學《電磁感應》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自然界的普遍聯系的規律,知道電磁感應及產生電磁感應的條件,理解磁通量及其變化,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電磁感應的原理,揭示“電生磁”與“磁生電”發現過程的哲學內涵,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規律的重要前提、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與磁感應強度的關系。通過對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和磁通量變化的分析,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創新教學內容,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里,教師已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一些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給予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學習起來也會比較乏味,這就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學生可以根據相關的課堂要求,有目標的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增加學生間的交流,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如,在做噴泉實驗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做實驗時需注意的事項以及操作流程,在確定每一位學生都掌握的情況下,為學生布置試驗室,并進行分組,在老師不幫助的情況下,學生間互相幫助,安全快速的完成試驗內容,給予試驗成功且快速的獎勵,這樣把個人的榮譽轉化為機體的榮譽,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制定任務,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性
任務學習即是指為學生制定一定的學習任務以及規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其學習任務的過程,且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以分數的形式來衡量完成任務的質量,這種方法被稱作為任務型學習。把其應用在高中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能夠更好的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記憶,進而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如,在講元素周期率這一章內容是,教師可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具有典型代表的元素,為其講解它的特點、化學性質以及作用,并為其制定相關的學習任務,如背誦元素周期表并掌握用法以及規律,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其進行抽查,任務完成好的適當的給予獎勵,如果沒能完成任務,教師應該給予合理的教育并懲罰,鼓勵并激勵學生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并且結合實際的生活,讓學生舉例說說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化學物質,如磷的自燃,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結語
1.缺乏可操作性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只有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學的質量,同時有效的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提升。但是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因為課時問題,忽略了時間教學,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理論教育上,導致學生不具有實踐能力,很難掌握信息技術,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時也影響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2.缺乏基礎設施建設受到高考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學校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中,這種問題在偏遠農村更為嚴重。因此,大多數的學生只有較少的機會接觸到信息設備,只有教師的理論概述是很難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缺乏完善的基礎設備,學生缺乏實際操作的時間,缺乏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信息技術素養不能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3.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專業化素質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專業化素質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育質量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缺乏專業化素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學校對信息技術教育不重視、招聘信息技術教師的條件較低、缺乏對教師的專業化培養、教師缺乏創新意識和缺乏自學能力等都是導致教師專業化素質難以提升的原因,教師的專業素質較低,導致學生們的素質難以提高,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二、解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問題的對策
1.轉變傳統教學意識觀念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信息技術教育不能有效的進行,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針對此類問題,只有讓各個層面都對信息技術教育重視起來才能有效的改變這個現狀。如,國家可以適當程度的把信息技術納入到高考范疇、學校增加信息技術教育的課時、教師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等,全面的重視起來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2.實施靈活的教學方式目前的信息技術教育還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和教師缺少創新意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感受,使高中生缺乏學習信息技術的激情,導致信息技術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式,不斷的創新教學理念,根據實際情況,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Powerpoint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素質較高的學生制作有難度的動畫,讓素質有所欠缺的學生制作基礎動畫,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靈活性,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3.設立實踐性內容目前的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理論教育上,導致學生不具有實踐能力,很難掌握信息技術,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針對這類問題,教師應該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可以布置課后練習,利用Word為你的好朋友制作一張電子賀卡,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基礎設施建設使學生缺少實踐練習,不利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針對此類問題,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加大教育投資,增強基礎設施建設,購買配套的計算機設備和最新計算機技術的教材,讓學生們有充足的時間和設備來練習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5.提升教師專業化素質教師專業化素質較低是影響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教師專業化素質較低的問題,學校應該重視起來,在招聘時應該提出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對在職的信息技術教師要進行階段化的培訓、增加教師的課題研究內容、在假期對教師進行進修學習等。通過這一系列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