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層的食品安全工作千頭萬緒,要做的工作很多。怎樣在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情況下,緊緊抓住農村食品安全的關節點,有重點的進行出擊和整治,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針對本縣農村食品生產、經營、消費的地域特點,圍繞影響群眾飲食安全的突出問題,消除潛在隱患,努力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的基礎性工程,引導食品產業步入正軌,使農村食品安全狀況取得了明顯改觀。
一、堵殘留,創名牌
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是食品安全的源頭性環節,為此必須派重兵堵截。我縣地處*省的西南角,與*接壤,一些禁用農業投入品從*流入,去年曾一舉查獲鄰縣進入我縣境內的820公斤甲胺磷劇毒農藥,對我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較大威脅。為此,我們突出源頭治理,以農業投入品生產、流通和使用三個環節為重點,組織開展了多次專項整治。為堵住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源頭,我們組織縣農林部門將交界的地區作為重點區域,以早晚交易高峰為重點時段,采取突擊抽查和拉網式檢查相結合的方式,設卡堵截高毒農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上半年,農林部門檢查農藥、獸藥、飼料經營點390家次、種養殖基地18家、交易市場5家,沒有發現一起違法銷售、使用禁用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同時,我縣還堅持不懈地抓好農產品質量監測,日均檢測蔬菜70多批;建立了畜牧養殖電子檔案,實施全程動態管理;加強水產養殖環境監測,規范漁藥使用,確保群眾吃上“放心菜”。
在“堵外”的同時,我們立足提升內部農產品基地水平,全力打造了一批以“無公害、綠色、有機”為特色的名牌農產品,將提升農產品質量作為做好全縣食品安全工作的關鍵措施抓緊抓好。目前,全縣擁有無公害農(水)產品基地59個,面積占食用農產品基地面積的80%以上,無公害農產品24個,綠色食品30個。今年上半年,有3個品種申報無公害農產品;11家企業25個產品申報綠色食品,全年預計增加綠色食品15個;15個產品申報市級名牌產品、2個申報省級名牌產品;2個在建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以名牌農產品為龍頭,引導了綠色生產,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二、抓屠宰,建中心
以往,我縣的生豬屠宰點較多,設備老化,檢疫、執法人員少,管理難度較大。我縣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40余畝、年生產能力10萬頭的機械化屠宰場,將原有屠宰點逐步撤并,并在縣城和各鎮農貿市場開辟“放心肉”專供點(店)。與此同時,加強了現有屠宰點管理,每日數據上報,進場率明顯提高,每日組織市場巡查,僅5、6兩個月,共組織稽查78次,出動390人次,查獲私屠生豬3頭,處理涉案人員3名,保障群眾吃上“放心肉”。
以往,農村居民食用品除了自己養殖、種植的農副產品外,其余均在個體雜貨店購買,這些店規模小、品種單一,質量還得不到保證,為了保障農民的飲食安全和消費權益。我縣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的原則,高起點地推進農村食品現代流通網的建設。今年1-5月新建食品農家店21家,總數達到112家,覆蓋全縣100%的鎮和70%的行政村,食品統一配送率100%,銷售額達1050萬元,同比增加172%。同時,縣商務局在縣衛生、工商部門的配合下,積極實施“中心”建設,投資300萬元、建設了占地50畝的新型配送中心,今年底將全面投入使用,預計下半年再增加村級放心店50家,達到全縣覆蓋。在加快建設的同時,突出管理,工商、商務等部門對農家店不定期抽查,及時向試點企業反饋,全面提升建設質量,促進長效發展。
三、關愛學生,凈化周邊
農村學生的飲食安全,長期以來一直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全縣53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大多位于農村集鎮,在校學生5萬余名,一方面學生的經濟水平有限,食品消費層次低,另一方面口味求新求變,缺乏識假辨劣的能力,不少學生喜歡光顧校園周圍的小吃店和流動攤點,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危害面廣,社會影響大。副縣長、食安委副主任親自主抓學生的食品安全問題,縣食安辦、教育、衛生、工商、市容等多個部門積極配合,對內辦好食堂,對外清理攤點,標本兼治,切實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
一是辦好學校食堂。由縣教育局統一對全縣學校食堂進行規范,明確校長為學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全縣所有學校將承包給個人的食堂收回由校方經營管理,設立了專(兼)職的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建立完善了食品衛生各項規章制度,對食堂的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并且增加了早餐、點心、菜肴品種以迎合學生的口味。衛生部門將全縣57家學校食堂全部納入食品衛生監督量化管理。為了抓好6月份中考、高考期間的食品安全工作,有關部門5月底就組織8個執法小組對全縣所有學校食堂進行專項檢查,考試期間對有接待學生就餐任務的學校進行全天跟蹤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有效地防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是清理校園周邊。去年,以創建衛生縣城為契機,我縣下大力氣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了清理。今年上半年,衛生、工商、市容等部門進一步鞏固清理成果,對學校周邊的小飯店、小賣部進一步規范,重點是證照的有效性、原料購進、是否銷售“三無”、過期變質食品等。市容部門對有證照的攤點劃定了設置區域,校園周邊一律不得擺放,執法人員在學生放學時間段進行巡查,發現一處取締一處。通過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執法人員不懈努力,鞏固了整治成果,全縣校園周邊的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三是做好宣傳教育。由縣食安辦牽頭,工商、教育等部門在全縣32所中小學開展了一次“珍愛生命健康,關注食品安全”的主題活動,給全縣每一名中小學生發放了一封公開信,每個班出一期食品安全知識板報,請執法人員給學生們上一堂食品安全課,教育中小學生提高食品安全消費意識,做到“十不吃”,并且勇敢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活動得到了學校、師生和家長的支持,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反響。我縣還印制了2600份《食品經營五項自律制度》,張貼在全縣每個食品經營店的顯要位置,公布舉報投訴電話,便于經營者遵守、消費者監督。
四、重拳出擊,整治四小
我縣的食品經營戶2800余戶,而農村地區“四小”食品經營戶(小賣部、小飯店、小作坊、小鹵菜點)約占一半,監管工作點多面廣。縣工商部門將“四小”納入農村經營主體重點監管帳戶,把握《營業執照》驗照貼花和年檢的時機,做到3個到位:一是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宣傳教育到位;二是食品安全責任書簽訂到位,三是證照合法性、有效性檢查到位,重點是戶主、經營地址的變更。同時,加大了對無證無照經營的打擊力度,加強了市場整治力度。上半年,工商部門對24戶規范主體領照,取締無證無照7戶,全縣食品經營戶無照率為零。各基層分局在農村廟會、集市等重點時段加強巡查,上半年,立案查處“銷售假冒太太樂雞精”等案件80起,極大地規范農村的食品經營秩序。
鹵菜是極易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危食品,而農村鹵菜流動攤點走街竄巷,堵不勝堵,監管難度極大。在上半年的清理中,衛生部門對鹵菜攤點合理分流,正確引導,化解了矛盾,取得了突破。對已領證的老攤點是街不漏戶、戶不漏人、加強抽檢,老證到期不再復核;對新申請的攤點一律不受理,引導經營者進屋入室、配備符合要求的食品衛生設施,為后續監管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