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書記在農村工作會上的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3年農業農村工作,研究部署我縣今年農村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推進“三農”工作,加快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農村一線的廣大黨員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衷心的祝賀。剛才,景棟同志總結回顧了2013年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務,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如何進一步加強全縣“三農”工作,推進新農村建設講幾點意見。
一、看清社會發展趨勢,把握農村工作方向
(一)要從經濟轉型的總體趨勢中,把握農村發展的大勢走向。善于學習社會發展理論的同志都會懂得,現在的農村正處在一場大變革之中。這場變革,是我國要從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大國轉型成為一個富裕文明的工業強國而引起的。這場艱難而長期的變革,首先著力于農村,它要求農民要改變長期形成的小農意識,樹立強烈的大市場、大農業、大發展觀念,不僅僅投身農業,更要投身工業和第三產業,多渠道增加收入,富裕起來。這場變革,要求農業的經營方式必須改變,必須由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轉變為合作組織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方式。這場變革,要求農村社會必須走向工業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國家正在以多種措施引導、推動這場變革,在富裕、和諧的環境中,讓更多的農民走出農村,進入城鎮,順應這種社會經濟的轉型。以上我們好像在談一個理論問題,實際上這場變革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就我們來講,大量的農民已經開始搬進城鎮居住,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多。把握趨勢,才能搶占先機,只有明確了農村改革的趨勢和路徑,我們才能定位方向,明確任務,引導和帶領全縣農民干事創業,加快農村發展進程。
(二)要按強農惠農政策的指向,確定工作重點。國家要完成經濟轉型這項巨大工程,必然要靠系列政策來引導。近年來,中央連續7年以“1號文件”的形式,部署“三農”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別是今年的“1號文件”,把統籌城鄉發展、強化發展基礎、轉變發展方式、深化農村改革,作為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國家政策由省委具體制定為《關于推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和近期下發的《關于做好2014年農業農村工作的意見》(黑發1號),系列政策的指向,都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業生產,做強農村經濟這個核心。而我縣農村的現實是:雖然耕地、水資源、林下資源較豐富,具有發展優勢,但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的知名品牌少,農民發展意識較差。因此,在國家政策和縣情面前,我們一定要明確,2014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農村工作的重點是:組織、指導、帶動農民增強合作發展意識,全面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利用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全力提升農業產業化、農區工業化、農村城鎮化水平,提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程度,發展農村經濟。以農村“新三項工程”為重點,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以“創森”工作為引領,改善人居環境;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努力實現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
(三)要從用活政策入手,借力成勢,搶占發展先機。今年,國家和省、市重點投資政策主要傾斜于財源型項目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園區開發、財政專項配套、農村金融市場開拓、農村人才培養、農村產業化項目投入等十幾個方面。各鄉鎮要根據本鄉鎮資源特點和國家投資政策指向,與各涉農部門共同加快編制重點項目,共同制定資金爭取計劃,及時向主管戰線領導匯報,取得主要領導支持,盡快與國家各部委、省直涉農部門和投資主管部門銜接,有計劃、有重點地運籌運作,力爭盡快取得實質性效果。
二、抓示范,促晉位,全面完成重點工作
要按照市委“農業抓示范”的總體要求,“六化”并舉,打造“三農”工作示范典型,促進全縣農村工作提檔晉位,取得新成效。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以加快土地集約為重點,發展高產、高效農業。一是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圍繞糧食、畜牧等優勢主導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創辦、引進和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二是加快建設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自辦農牧場,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品種,確保省下達萬畝冬小麥示范基地和50萬畝綠色大豆原料基地建設取得成效,以此帶動縣、鄉、村三級高產示范區、示范田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扶持發展特色種養專業鄉、專業村、專業大戶和專業小區,加快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在糧食種植種類上,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增加水稻、玉米種植面積,適當調整大豆種植面積。三是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合作組織。重點抓好整村推進、土地規模經營、連片開發的種植業合作社和規模發展、集約經營的特色養殖業等合作社。用好國家扶持政策,培育發展一批規模大、跨區域的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使我縣農業走向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軌道。
(二)推進農區工業化。各鄉鎮要依托農副產品、山特產品、水產品等優勢,發展綠色、有機、特色食品工業;依托生物質能和風力等資源優勢,發展綠色能源工業;依托口岸優勢,發展進出口加工業。做大做強骨干企業,引導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向優勢骨干企業集聚。推進縣域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規劃和產業定位,提高投資強度和財政貢獻率,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三)推進農村城鎮化。強化城鎮產業支撐。在搞好縣域村鎮體系和小城鎮建設規劃的基礎上,結合產業發展、工業園區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導鼓勵各類企業和人口向縣城、中心城鎮集中。大力發展商貿、旅游、餐飲和各類商品配送中心、農家店、農資店連鎖等現代物流業。加大城鎮基礎設施投入。利用國家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的有利機遇,對城鎮道路、給水、排水、供熱和生活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給予資金支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保障機制,開展對農村困難學生的救助活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戶救濟制度,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2014年,要建成一個功能完善的中心鄉鎮,作為全縣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示范工程。
(四)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要加強區域合作,提升全縣綜合競爭力。一是擴大合作領域。在經濟領域,農村與墾區、森工重點加強農業機械化、農業產業化、林下特色產業、森林旅游產業和對俄經貿等方面的合作。在社會事業領域,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快小城鎮建設、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領域的合作,盡快形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二是提升合作層次。重點從農機跨區作業逐步向整村整鄉代耕、代收推進。積極推進土地集約經營,共同建立農業合作社,由松散聯合向緊密結合轉變。整合縣場資源,合力招商引資建設工業園區和特色種養、加工基地,發展物流、旅游產業。三是創新合作機制。運用市場化規則研究解決合作共建中遇到的問題,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制定利益分配政策,進一步調動各方合作共建的積極性。
(五)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群眾化。積極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繁榮農村文化生活,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深入實施“創森”工程,按照“恢復治理,顯山露水增綠”的發展思路,做到與農民增收、示范工程、精神文明創建相結合,保持大界江、大濕地、大森林的生態氣息,讓“大樹進城、山花入戶”,打造“山水交融、田園錯落、花木相間”的特色生態示范鎮、示范鄉、示范村,創建全省生態示范縣。
(六)推進農村社會穩定法治化。深入開展“平安村莊”、“平安鄉鎮”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要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全縣各級部門尤其是鄉鎮和涉農部門要對此項工作常抓不懈,要完善基層調訪機制,開展積案處理,集中清理工作,有效解決農村遺留信訪問題。要堅持開展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加強農村經濟管理。要嚴格依法辦事,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力爭把矛盾全力解決在萌芽狀態,妥善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三、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合力推進農業農村工作提檔晉位
第一,要進一步強化農業和農村工作跨越晉位的激勵機制。《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對激勵政策作了明確規定,把抓農業和農村工作跨越晉位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為進一步激發農村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縣委將從今年起,對全縣9個鄉鎮的綜合實力進行排序,對主要領導在任職期間連續兩年綜合實力位居全縣排名第一的鄉鎮,推薦為副處級人選,對連續五年位居全市“十強村”的村主要領導,給予享受副科級待遇。按市委指示,今年縣委要集中推薦一些特別優秀的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任為副處級人選,選拔一些優秀村支書或村委會主任享受副科級待遇。同時,縣委今年將嚴格按照市委部署,落實獎懲機制,對成績突出的干部重獎重用,絕不含糊;對貽誤發展的嚴肅處理,絕不手軟。
第二,要進一步強化村“兩委”班子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要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選任鄉鎮干部、考錄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工作力度,抓好“村來村去”大學生的招錄和培養使用工作,狠抓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的落實,切實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動力、財力和活力。村級組織“三力”問題,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各分管領導和鄉鎮黨政主要領導都要親自抓試點,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村級組織“三力”持續穩定提升的長效機制。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著力解決年齡老化、結構失衡問題。要通過“七個一”制度的落實,把農村黨組織建設抓實抓靠。要把“三培養”工程作為今年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縣領導定點聯系、典型示范引領等途徑和辦法,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第三,要進一步強化推進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合力。各行各業支援農業、服務農村,是我黨重視和領導農業農村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各部門、各單位都要以服務農村和農業發展為已任,在政策、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服務到位。各涉農部門要切實抓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確保不打折、不縮水。新農村幫建單位要克服畏難情緒和厭戰心理,從最需要幫扶的項目、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最能見到實效的方面入手,真幫實扶,齊心合力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快發展、大跨越。
同志們,做好今年全縣的農業和農村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讓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務實苦干、奮發作為,努力推動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