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畜牧業發展會議上領導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今天上午,大家參觀了市部分畜牧業發展典型;剛才,、、、四市和縣政府匯報交流了情況,省發改委、財政廳、農業廳作了發言。總體感覺,各級各有關部門對畜牧業發展高度重視,工作思路清楚,推進措施有力。特別是市通過增投入、引龍頭、建基地、強監管,實現了規模和效益雙提高。各地要認真總結好經驗好做法,互相學習借鑒。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緊迫感
多年來,我省把畜牧業作為農業農村經濟重點產業,注重規劃引導,強化政策扶持,狠抓基礎建設,畜牧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產業素質穩步提升,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為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穩定市場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年,全省畜牧業產值達1443.8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33.5%;農民現金收入中有14%來自畜牧業;肉、蛋、奶產量分別達417萬噸、339萬噸和449萬噸,位居全國第六、第三和第三位;畜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按照現代畜牧業標準來衡量,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飼養方式不新。畜禽小規模傳統式散養占較大比重,設施落后、管理粗放、信息閉塞、防疫條件較差。全省62%的生豬由年出欄500頭以下的農戶提供,54%的肉牛、47%的肉羊分別由年出欄10頭和30只以下的農戶喂養。二是生產效益不高。畜禽生產性能發揮不充分,奶牛平均單產5.1噸,美國、加拿大8噸以上;母豬年均產成活仔豬17頭,法國為25頭;育肥豬料肉比為3.2:1,丹麥為2.8:1;每只雞年產蛋280枚,美國為290枚;成年雞死亡淘汰率8%,美國僅為4%。同時,受畜產品價格波動影響,部分養殖戶收益大大低于預期。三是質量水平不穩。一些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淡薄,非法使用違禁添加物,違規濫用藥物或添加劑。近幾年發生的“紅心蛋”、“毒奶粉”、“瘦肉精”等質量安全事件,對行業造成很大沖擊,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發展。四是產業鏈條不長。大型龍頭企業少,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56家,10億元以上的僅6家,沒有20億元以上的,與畜牧大省地位不相稱。精深加工產品比重低,牛奶加工多數為液態奶和奶粉,生豬加工大部分是分割肉和熟食制品。知名品牌不多,獲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僅君樂寶1家。五是保障能力不強。良繁體系不健全,原種場規模小數量少,養殖場選種動力不足,改良站點設施簡陋,良種生產性能測定滯后。疫病防控體系薄弱,檢驗監測體系不完善。
現代畜牧業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標志,更加注重市場作用、科技支撐、農工貿銜接和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才能有效滿足消費群體擴大對畜產品的需求,不斷適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品種質量的追求,著力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競爭力的要求,并以此帶動相關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我省地處多個畜禽品種的黃金養殖帶,飼料飼草資源豐富,市場區位優勢明顯。剛剛結束的省八次黨代會明確要求,一產要抓特色,發展壯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積極占領京津等高端市場。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確定了今后一個時期的思路目標、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對此,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務實奮進,努力縮短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進程。我們絕不能因“三鹿事件”一蹶不振,絕不能因“瘦肉精”問題停滯不前,絕不能因市場出現波動縮手縮腳。
二、明確思路目標,著力抓好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十二五”期間,全省畜牧業發展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擴量、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龍頭帶動、拓展市場,科技支撐、進檔升級的原則,強力推進“一種五化”,即畜禽良種普及,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科學化防控、產業化經營,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到2015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力爭達到50%以上;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580萬噸、460萬噸、1000萬噸,在全國位次前移一到兩位;主要畜禽品種單產水平提高10%以上,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增幅高于人均純收入增長水平。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力發展優勢畜產品生產。瞄準市場需求,突出區域特色,以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創建為抓手,加快建設一批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促進產業集聚,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競爭實力。奶牛養殖,要圍繞提質增效,鞏固壯大傳統生產核心區,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因地制宜推廣牧場模式、合作社模式、租賃模式,鼓勵建設存欄300頭以上的奶牛場(區),不斷提高規模養殖水平,真正做到統一防疫、統一飼養、統一擠奶、統一銷售。大力實施遺傳改良計劃,普及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加快培育高產奶牛群體。全面落實強制免疫、消毒滅原、健康檢測等綜合防治措施,嚴防奶牛群體重大疫病。認真實行奶站建設許可制度,進一步規范合同收購、網絡監控、駐站監管,保證生鮮乳質量。2015年,全省奶牛存欄達280萬頭左右,平均年單產達6000公斤以上。生豬養殖,要立足保質增量,著力擴大優良品種覆蓋面。加強對現有中小型養豬場標準化改造,引導農戶發展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適度規模養殖,改善飼養、防疫條件。強化技術服務,推廣普及營養優化飼喂技術,提高科學養殖水平。要扶持養豬場配套建設大型沼氣設施,促進種養系統內部自凈循環,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減量化排放、資源化利用。“十二五”末,全省年出欄生豬3900萬頭以上,出欄率達160%,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0%。蛋雞養殖,要著眼上檔升級,按照“設備先進、環境可控、效益較高”的要求,加強基礎設施改造,采用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發展存欄1-2萬只的標準化規模場。適應消費需求變化,大力開發高附加值功能蛋,因地制宜發展柴雞養殖,搶占中高端市場。采用堆積發酵和沼氣發酵等方式,搞好糞污無害化處理,改善養殖環境。2015年,全省蛋雞存欄達3.6億只,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比例占90%以上。肉牛、肉羊、肉禽養殖,要發揮飼草資源優勢,加大品種改良力度,推廣快速育肥技術,在山區和壩上地區建設肉牛繁育基地,在糧食主產區建設育肥基地,在平原農區和丘陵地區建設肉羊基地。鼓勵具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地方,發展肉雞、肉鴨和特種動物養殖,拓寬農民增收門路。“十二五”末,全省肉牛、肉羊年出欄分別達450萬頭和2500萬只,產量分別達72萬噸、35萬噸;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0.6%和83.4%。
(二)切實加強保障能力建設。落實政府責任,強化服務功能,找準薄弱環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構建現代畜牧業發展支撐體系,有效控制風險,確保產業安全。一是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堅持“引育繁”相結合,圍繞提高良種選育、推廣使用能力,采取政府扶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突出奶牛、生豬、家禽和肉牛等骨干品種,對339個畜禽原種場、擴繁場和450個改良站點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加強種畜禽生產性能和后裔測定;著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持10家大型畜牧企業從事畜禽品種的產業化開發,加大新品種培育力度。二是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加強動物防疫隊伍、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動物疫情風險評估和預警預測機制,搞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認證,在畜禽集中養殖區建設一批動物隔離場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提高整體防控水平。尚未建立動物衛生監督所和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縣,明年6月底前必須建設到位。要強化基層防疫員培訓,規范管理,落實責任,充分發揮其疫病防控主力軍作用。三是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區域性質檢中心(站)建設,完善省為主體、市為骨干、縣為基礎的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網絡;全力推進綜合執法,搞好人員培訓,構建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監管網絡;嚴格畜產品檢測和投入品管理,落實質量追溯和市場準入制度,確保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四是飼料獸藥保障體系。推進產學研結合,鼓勵發展優質、高效、環保飼料獸藥生產。嚴格許可審查,強化監督執法,堅決淘汰不合格企業。支持飼料獸藥企業合資合作,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加強秸稈養畜示范縣建設,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三)著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實現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大產業規模是前提,提升保障能力是基礎,實現一體化經營是關鍵。要著眼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充分發揮產業化對建設現代畜牧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一要培育壯大龍頭。緊緊抓住國內外大企業競相擴張和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主動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建設一批大型龍頭企業。要遵循經濟規律,加強規劃,完善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合理布局。要支持龍頭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開發新產品,提高附加值。到2015年,每個市至少有一家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畜牧龍頭企業,全省達到30家以上,其中100億元以上的2-3家。二要發展合作組織。堅持一手抓規范提高,一手抓普及推廣,落實組織力量,落實政策措施,落實督導考核,促進畜牧專業合作社快速、規范、健康發展。要指導各類畜牧專業合作社搞好信息咨詢、技術培訓、農資采購、場舍設計、市場營銷、融資擔保等系列服務,使之真正成為引領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力量。三要打造知名品牌。著眼推進畜產品銷售由“低端市場”為主向“中高端市場”拓展,強化生產經營、質量安全管理,實施“三個十品牌創建工程”。到“十二五”末,力爭培育出國內十大畜產品品牌、十大飼料品牌、十大獸藥品牌,使成為畜牧品牌大省。
三、抓住難得機遇,推進半牧區又好又快發展
張北、沽源、尚義、康保、豐寧、圍場半牧區6縣,既是京津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也是我省經濟欠發達區域。今年六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并召開了專門會議;省政府制定了《關于促進半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新時期牧區半牧區生態建設和民生改善作了安排部署。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政策扶持,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半牧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切實加強草原保護。堅持生態優先、協調發展的方針,多措并舉,合力推進,加快建立草原長效保護機制,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全面落實承包經營制度。要把深化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作為創新半牧區體制機制、活化生產要素、活躍牧業經濟的重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按照權屬明確、管理規范、承包到戶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草原確權和承包,確保明年底前實現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四到戶”。要規范承包經營權流轉,防止以流轉為名改變草原用途、損害農(牧)民利益。二是加大草原建設投入。堅持重點突破與面上治理相結合、工程措施與自然修復相結合,切實抓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草原植被恢復步伐。要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費用,確保工程設施長期發揮效益。明年,國家將對半牧區實行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政策,有關部門要做好準備,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三是強化草原監督管理。按照國家部署,全面開展草原資源普查,依法推進基本草原劃定并嚴格保護,確保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建立資源調查和統計制度,開展動態監測。加強執法監督,嚴厲打擊開墾、亂采濫挖、非法征占用等破壞草原行為。
(二)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找準產業定位,明確主攻方向。一方面,要做強畜牧業。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扶持半牧區發展政策,加快建設飼草基地,調整畜禽結構,發展舍飼圈養,推廣適用技術,健全服務體系,推進標準化規模生產。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其他優勢產業。統籌考慮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因地制宜發展沙棘、檸條等經濟林。調整作物結構,壯大蔬菜、馬鈴薯、燕麥、食用菌等產業。合理開發壩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草原休閑生態旅游,依法有序開發礦產資源。有關部門要在項目審批核準、資金支持、稅收優惠和金融服務等方面繼續給予政策傾斜。
(三)全面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要切實加強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社保、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緊迫的民生問題。省發改、財政、教育、水利、交通、扶貧等部門要按照省既定安排,搞好對口幫扶。
四、強化協調聯動,合力推進畜牧業發展實現新跨越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加快畜牧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地區發展規劃。加強調查研究,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溝通銜接,真正形成合力。
二要落實扶持政策。中央和省出臺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含金量較高、覆蓋面較廣。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多出真招實策、多拿真金白銀、足額落實配套資金。要加強政策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要完善工作機制。健全責任機制,將畜牧業發展任務分解到部門,落實到人頭。健全督導機制,省農業廳要定期對重點工作進行督查,推動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建立激勵機制,及時進行總結,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四要搞好服務指導。深化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加快先進科技成果應用。利用職業技能鑒定、陽光工程等平臺,加強農民培訓。建立生產和市場信息監測系統,及時信息、預警預報,指導養殖場戶掌握行情、科學實施。
同志們,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齊心協力,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真抓實干,為建設經濟強省、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