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市長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是市政府主要領導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安排部署全市高效農業和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剛才,我們大家一起參觀了縣朝霞示范園等6個高效農業和土地流轉的典型,聽取了縣的經驗介紹。縣發展高效農業和土地流轉的主要特點:一是領導重視,政策措施到位。縣政府成立了產業化指揮部,由縣級正職任指揮長,并將產業化工作與考核掛鉤。今年出臺了15條扶持獎勵政策,縣財政拿出525萬元,用于工作獎補,并整合各類資金1000多萬元,扶持高效農業園區發展,激發了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性。二是發展速度快、后勁足。縣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服務帶動等措施,今年一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萬多畝,新建、在建高效農業園區32個,新增食用菌生產能力3000萬袋,任固鎮的泥土香蔬菜示范園還擠身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區行列,高效農業和土地流轉呈現出協調發展的良性態勢。三是建設標準高、精品亮點多。縣政府注重大招商、引大戶,用大項目帶動高效農業和土地流轉大發展,形成了一批精品亮點。像任固鎮的泥土香,包括我們今天參觀的朝霞千畝現代農業示范園,都是技術含量高、建設標準高的有機農業生態園代表;鑫地、新洋、張官屯等一批新建食用菌園區,又為食用菌之鄉增色不少。此外,還有宜溝琵琶寺萬畝生態農業園,是以整村土地流轉實現大園區建設的典型,以上這些大園區在全市、全省都是屈指可數的。除此之外,會上還同時印發了縣、區、縣馬上鄉、八里營鄉的經驗材料,這些好經驗、好典型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和借鑒,請大家結合本地實際運用到工作中去。下面,就這次會議,我談幾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突出重點,提升檔次,全面加快我市高效農業建設步伐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效農業工作,始終堅持以土地流轉促進高效農業大發展的思路不動搖,實現了兩項工作的統籌推進;始終堅持發揮政策獎補“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吸引和調動社會大戶投入;始終堅持以大項目帶動大園區建設,打造叫響全省乃至全國的亮點;始終堅持以科技服務作為支撐,全面提升發展水平。每年市財政都要安排100多萬元,對高效農業園區進行扶持和獎勵,促進了全市高效農業的長足發展。截止目前,全市又新增畝效益3500元高效農業面積163萬畝,新建、擴建高效農業園區59個,全市高效農業總面積達到105萬畝,其中畝效益3500元高效農業面積達到82萬畝,占高效農業總面積的78%;設施栽培面積達到306萬畝,占高效農業總面積的29%。全市高效農業園區累計達到296個,一批建設標準高、效益好的百畝園、千畝方、萬畝區拔地而起,帶動了75萬農民依靠高效農業增收致富,每年可為農民增加收入6億元以上。繼去年縣高堤鄉陳村成功創建全國蔬菜標準園之后,今年,縣任固鎮泥土香蔬菜示范園和縣綠康蔬菜高科技示范園2個園區又成功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全市國家級蔬菜標準園達到3個,數量全省第一,標志著我市的高效農業已進入了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新階段。
在市委、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各縣(市、區)也采取積極措施,加強領導,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在土地流轉和高效農業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經驗。縣政府補貼力度大,招商引資到位,技術服務到位,今年又進一步整合支農資金1000多萬元,加快了瓦店富源、富康、崔家橋鄉高新生態園等8個百畝園,永和今鱗生態農莊和瓦店今鱗中藥材種植基地2個千畝方建設。其中,集休閑、觀光、餐飲于一體的綠康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和投資8000萬元的永和今鱗生態農莊已初具規模。綠康今年還成功創建了國家級蔬菜標準園,新規劃建設的高新農業生態園已開工建設鋼骨架磚墻溫室14棟、智能溫室50畝。縣,高效農業起步早,模式新穎,效益穩定,技術過硬,全縣溫棚設施高效農業面積已達到14萬畝,成為與扶溝并駕齊驅的省溫棚設施蔬菜大縣。今年,縣財政一次性拿出800萬元,并協調金融部門小額貸款16億元,投入高效農業建設,其中馬上鄉鄉、村兩級還籌措資金50萬元建立信用基金,為菜農貸款提供擔保,有效地解決了群眾建棚資金不足的問題。在工廠化育苗方面,這兩年縣步子大,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頭,今年新建4個大型工廠化育苗基地,總數達到9個,解決了周邊6萬多畝溫棚瓜菜的用苗問題。,這兩年由于領導重視、補貼力度大,全縣高效農業重點鄉鎮由原來的3個發展到現在的6個,該縣的八里營鄉萬畝無公害瓜菜生產示范基地、四間房潘張村日光溫室蔬菜示范園等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已成氣候,其中八里營香瓜系列產品在今年第九屆中國國際農交會上榮獲金獎。今年他們還在東苑村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100畝,打破了大棚種植香瓜的種植模式。市,利用山區優勢,打造中藥材生產基地,在原康建立了一個千畝示范方。城市四區,特別是區,去年一年就建成了3個高效農業科技園區,今年又對旺達農業科技園進行了擴建。大家做得很好,值得表揚。對此,省委、省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市委、市政府也是十分滿意的。這是農業系統大力支持指導的結果,更是縣、鄉兩級領導得力、措施過硬的結果,也是市直各單位,特別是金融貸款支持的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高效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設施農業所占比重較小。全市溫棚設施栽培面積306萬畝,僅占高效農業總面積的29%,比重偏小,不成規模,影響了高效農業的發展質量。二是示范園區建設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通過多年發展,我市高效農業園區數量盡管達到了一定數量,但高標準園區、高科技園區仍太少,多數示范園區科技含量不高、建設檔次偏低、配套不完善,更談不上高效農業標準化、精細化、集約化、科技化、產業化。三是金融、保險、質量安全監管、產品流通、信息服務等保障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類似山東壽光那樣的大型批發市場。四是縣(市、區)間發展不平衡。
針對以上問題,下一步,全市高效農業要繼續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以發展設施農業為重點,圍繞“上規模、上檔次、上品牌、上效益”,加快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高效農業開發計劃,全面提高我市蔬菜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后,我們的高效農業項目要重點向集成示范區傾斜,各類涉農資金要重點向新建園區傾斜。為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從今年起,對新建的農業園區還要實行臺帳式管理,并納入目標考核,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新建園區數量和質量,提升高效農業發展水平,促進全市現代高效農業大發展。當前的工作重點:
(一)突出設施農業,上規模。圍繞特色產業,重點發展以溫室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不斷增加設施栽培面積,逐步形成高、中、低檔相互配套,生產、科研、觀光功能齊全的設施農業群體,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效益型向高效型轉變。力爭再用1年時間,完成百萬畝高效農業提升計劃,使全市高效農業畝均效益由2500元提高到3500元;到2015年,全市溫棚設施高效農業要發展到50萬畝,畝效益要達到8000元以上,露地三種三收、林果、花卉等立體高效農業畝效益要達到4000元以上,帶動100萬農民增收致富。
(二)突出示范園區,上檔次。示范園區是做給農民看、帶動農民干的有效載體。對示范園區建設,市政府獎補政策原則上不變。前段時間市里已經對年度建設規范、成效顯著的12個百畝園、6個千畝方、2個萬畝區進行了獎勵。各地要圍繞示范園區上規模、上檔次,從規劃環節入手,按照農業部制定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五化”要求,加緊建設一批規模大、檔次高、配套設施完善的高標準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
(三)突出產品質量,上品牌。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建設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繼續把縣、縣的溫棚瓜菜,八里營的洋香瓜,縣的食用菌,市的中藥材,區的花卉苗木等一批知名品牌做大做強。要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和質量標準進行生產,提高果蔬品質,培育名特優新品種。要增強品牌意識,做好農產品商標注冊工作,實行品牌銷售。要強化質量安全意識,嚴格市場準入,做好蔬菜等品種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把好生產關、銷售關,確保“菜籃子”產品食用安全。
(四)突出科技支撐和市場銷售,上效益。要繼續做好智力引進、技術培育、學習觀摩等工作,圍繞園區建設,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術服務。要大力推廣縣梁莊模式、東莊模式、八里營模式和縣韓莊食用菌生產模式,提高種植效益。要著力發展一批高效農業科技園、精品園,加強與科研院所的聯合,加快科技成果在高效農業上的推廣應用,提高園區建設檔次。要突出抓好主產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做好與山東壽光等地農產品供銷信息聯網與服務工作,加快形成農產品市場大流通格局。同時,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社、農村經濟人,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提高高效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產業發展。明年全市要擇優扶持10個有規模的批發交易市場,以縣為單位篩選1—2個作為重點扶持,由農業局、林業局、供銷社聯合進行視察、評比、選拔。
(五)突出金融和保險服務,重保障。近年來金融部門大力支持和服務高效農業發展,年底縣高堤陳村起步階段郵政銀行就注入資金260多萬元進行扶持,次年就被國家農業部批準為全國蔬菜標準園。可以說,金融資金給了很大支持。年那次雪災,縣保險公司及時拿出資金足額賠償200多萬元,對恢復生產起到了關鍵作用。去年也試行了農業保險,由政府按30%的比例對參加保險的農戶進行補貼。這些舉措大大增強了農民建棚的積極性,也切切實實保障了建棚戶的利益。今后,各縣(市、區)政府要繼續從為民服務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大協調力度,促進郵政銀行、農行、農發行、信用社都向高效農業傾斜,積極爭取金融、保險部門的支持。金融、保險部門也要主動介入,為高效農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提供足額貸款,并鼓勵建棚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切實為農民發展高效農業解除后顧之憂。
眾所周知,高效農業“高投入、高科技、高風險、高產出、高效益”。溫棚高效農業畝收入按1—2萬元計算,一畝園頂10—20畝乃至30畝田。各縣(市、區)抓農業的同志一定要有這個認識,縣、縣、縣、,包括區,你們的高效農業搞得比較好,但也不能有所松懈。特別是縣,是全國設施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今年又在馬上鄉新規劃了2萬畝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你們要以此為契機,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示范帶動全縣高效農業發展提升水平和檔次。總之,新點要有新面貌,老點要有新變化。城市四個區以及市今年也要在園區建設上有新突破,要根據自己的特色,抓緊規劃一個高效農業千畝園、2個百畝園。現在正是農閑季節,各級各部門要抓住這個空閑時機,搞好宣傳發動和規劃引導,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高效農業,盡快掀起園區建設高潮,為明年早春生產打下基礎。
二、強化服務,規范管理,努力推進全市土地流轉再上新臺階
土地流轉是發展高效農業的基礎,沒有土地流轉就沒有高效農業園區,沒有流轉就沒有土地規模經營率,沒有流轉就沒有資金技術的集成和高科技園區。從這個意義上講,土地流轉和高效農業是互為一體的工作。近年來我市土地流轉工作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一是“早”。在全省較早出臺了土地流轉試行意見,較早形成了以土地流轉促進高效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路和模式,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二是“快”。從2007年出臺文件以來,全市土地流轉得到規范和快速發展。今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4萬畝,累計土地流轉面積達到86萬畝,其中,有25個鄉鎮土地流轉面積超萬畝。從各縣情況看,縣流轉規模最大,土地流轉面積311萬畝,占該縣總耕地面積的291%。縣近兩年土地流轉發展最快,通過土地流轉,新建了象今天我們參觀的朝霞示范園等一批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園區。、縣,包括區也都通過土地流轉促進了規模經營和高效農業的發展。從今年上報數據看,全市新增百畝以上的規模經營大戶112戶,其中千畝以上規模經營大戶19戶,形勢很好。三是“穩”。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轉服務大廳,規范和完善了土地流轉機制。今年,全市新建鄉鎮土地流轉服務大廳15個,累計達到80個;6個農業縣(市、區)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委員會,確保了農業縣(市、區)以及80%以上的農業鄉鎮都有土地流轉平臺。四是“亮”。今年元月6日至8日,省委書記在我市調研時,談到的體制機制創新工作,特別指出“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覆蓋面比較寬”,“很多地方都建立了這個機制”,充分肯定近年來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市人大連續兩年將土地流轉建議列為重點建議,由百名人大代表進行評議,滿意率名列前茅,去年第三,今年全市第一。11月23日,市人大常委會第39次主任會議,還專題聽取了全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匯報,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之所以形勢這么好,原因主要有三條,一是注重政府引導,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三是強化服務帶動。截止目前,市政府已安排專項資金100多萬元,重點對鄉鎮土地流轉服務大廳建設進行扶持,其中今年扶持10個。各縣(市、區)也根據實際制定了土地流轉的獎勵政策。如縣連續多年出臺關于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的政策,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對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和糧食規模生產的予以重點獎勵和扶持。縣對符合土地流轉政策,用于發展高效農業的,每流轉土地500畝,獎補1萬元,當年流轉5000畝以上的,給予特殊獎勵。對新建1個鄉級土地流轉服務大廳的,縣財政一次性獎補1萬元。凡集中連片流轉土地50—100畝和100畝以上(含100畝),流轉期限5年(含5年)以上,縣財政每畝分別獎補30元、50元。市把土地流轉列入循環園區建設四項考核內容之一,流轉面積50畝以上的,對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畝均效益在8000元、5000元、3000元以上的農業循環鏈條,經驗收合格,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2萬元的獎勵。區設立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獎,對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的給予獎補。這些好的做法要繼續堅持。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問題和不足,目前發展不夠平衡、亮點不夠多、部分流轉合同簽訂不夠規范等問題仍要引起我們各級各部門的足夠重視。
下一步,土地流轉工作要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積極穩妥地推進,促進健康發展。市里已起草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土地流轉健康發展的補充意見,在全市范圍征求意見,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印發實行。這里,我著重強調三點,就是三個堅持:
(一)堅持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既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實施規模經營,搞好亮點培育,又要堅持群眾自愿,不能強制農民流轉,搞行政命令、一刀切。土地流轉要與各地主導產業相結合,與現代農業示范(引領)區,特別是集成示范區建設相結合,與高效農業發展相結合,與糧食規模經營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相結合,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二)堅持服務引導。各地要加強對規模經營大戶和高效農業園區建設的扶持力度,為規模經營項目提供優惠政策和條件。市直各部門要為土地流轉大戶提供資金、項目、科技、小額貸款、保險和其他各項服務,以服務促進流轉。鄉鎮服務大廳要嚴格按標準建設,充分發揮好服務作用。土地流轉程序、制度、規程、大戶流轉情況要進行公示,并將土地流轉大戶和企業長時間、大面積流轉作為重點監控對象,有效降低或減少土地流轉風險。
(三)堅持規范管理。一是規范合同簽訂。各縣(市、區)要統一印制全省統一規范的書面合同,指導、督促流轉雙方依法簽訂。流轉合同必須個人親自簽字,依法簽訂,不得代簽,出現不規范的行為,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二是規范流轉用途。各地要加強對流轉土地農業用途的監管,確保農地農用。發現違法改變土地用途的,由縣級以上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糾正和處理。三是規范項目審查。凡一次性流轉土地100畝以上的,必須在合同簽訂前,由縣、鄉土地流轉管理部門對受讓方的資信情況、經營能力、履約能力、項目效益風險等進行審查,一季度匯總一次,同時上報市農業部門備查。四是規范流轉期限。土地流轉期限最長不能超過2028年。各級政府一定要加強監管,搞好跟蹤服務,尤其對流轉后一年以上都沒有耕種使用的,要督促他們通過協商取消合同;對因監管不到位而出現問題的,還要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這一點,請大家務必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五是規范補償辦法。流轉費用原則上按小麥等實物逐年兌現,也可按小麥市場價隨行就市進行現金補償。
同志們,發展高效農業和土地流轉,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農民增收、繁榮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我們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銳意進取,扎實苦干,為我市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打造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領先城市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