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畜牧漁業生產工作會議市長講話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縣委、政府決定召開全縣畜牧漁業生產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畜牧業生產工作,分析當前畜牧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12年的畜牧漁業生產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搶抓機遇,發展壯大我縣畜牧漁產業,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增添新動力。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畜牧業生產工作回顧
縣委、政府深入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加強基礎、糧草并舉、規模發展、保障供給”的思路,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畜牧業生產經受住了中期持續旱災及農資價格高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的沖擊和影響,畜禽存欄、出欄及其產量產值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取得了“一突破、兩加快、兩推進”的良好成績。
一突破:
即畜牧產值突破12億元大關。全縣存欄大牲畜8.88萬頭(匹)、生豬45.12萬頭、山綿羊14.44萬只、家禽65.53萬羽,同比分別增長1.87%、9.24%、1.99%和9.77%;出欄大牲畜2.31萬頭(匹)、肥豬70.1萬頭、肉羊8萬只、肉禽130.39萬只,同比分別增長4.71%、14.51%、2.39%和35.31%;實現肉蛋總產71641噸,同比增長16.79%;實現畜牧業產值(現行價)12.32億元,同比增長21.95%。
兩加快:
一是畜禽規模養殖戶建設步伐加快??h財政投入455萬元,籌集貼息貸款4300萬元,大力扶持規模養殖。共新增縣級仔豬繁殖場30個,肥豬規模養殖場36個,生豬標準化養殖場5個,肉牛養殖場(戶)6個,肉羊養殖場(戶)7個,雞苗孵化點4個,購孵化設備4套,萬羽土雞生態養殖場5個,千羽土雞生態養殖大戶12戶,肉鵝養殖場1個。通過規模養殖示范場(點)建設,規模養畜大戶不斷涌現,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出欄肥豬11-50頭的農戶4988戶,51頭以上的養殖場722戶,培植母豬養殖戶17535戶;出欄3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大戶438戶,出欄5只以上的養羊大戶1786戶,出籠20羽以上的養禽大戶2910戶。
二是養殖科技推廣步伐加快。共完成生豬改良65037窩、占計劃的100.1%,黃牛凍改14119頭、占計劃的100.13%,綿羊改良27214只、占計劃的100.8%。推廣農閑田種草2.11萬畝,種植青綠多汁飼料作物18.2萬畝;推廣配合飼料0.68萬噸、青貯飼料10.1萬噸、氨化(微貯)飼料0.55萬噸。動物疫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各種疫苗注射密度均達100%,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疫密度達102%,實現了全年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動物衛生監督扎實推進。全縣41個主要畜產品交易市場、4個公路動物臨時檢查站、4家生豬定點屠宰點全部開展檢疫工作,檢疫面達100%。上市肉品受檢率達100%,入場生豬持證率達95%以上。
兩推進:
一是巖溶地區草地治理試點工程扎實推進。在加強第一、二期巖溶治理試點工程后續管理的同時,組織完成并順利通過了第三、第四期試點工程的省市級驗收;同時,組織實施了年退牧還草(第五期石漠化治理試點)工程,完成草地治理10.01萬畝,安裝圍欄5.06萬米,建設棚圈1.64萬平方米。
三是草原承包和草原生態補償機制扎實推進。完成241.59萬畝草原的承包到戶工作,完成了草原等級評定、確權堪界、張榜公示、合同簽訂等工作,目前,大部分鄉鎮在線錄入等工作已進入查缺補漏階段。按上級補助政策測算,全縣每年將向農民兌付草原生態補助金503.24萬元,惠及全縣12.43萬戶農戶46.11萬人。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畜牧漁業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近年來,中央、省財政對畜牧業的投入雖逐年增加,但資金總量仍然偏少,良種母豬直補政策補貼力度小,廣大農戶原始資本積累不足,金融部門對農戶的貸款額度小、周期短、門檻高,難以適應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縣鄉基礎設施薄弱,缺乏應有的設施設備,難以發揮應有的技術支撐作用;養殖戶畜廄基礎差,改造力度不夠,難以適應現代養殖發展需要。二是動物疫情威脅較大。隨著以生豬為主的動物及其產品市場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跨區域流動越加頻繁,在堵疫、流通、市場監管等環節對疫情的防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由于動物疫情種類繁多,突發性強,一些不屬于國家法定控制范圍的動物疫病也時有零星發生,給畜牧業健康發展帶來巨大隱患。三是產業化體系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全縣僅有一家畜禽屠宰加工企業,龍頭企業規模小,收購、帶動能力弱。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銜接機制不完善,養殖與加工銷售環節利益分配不均,生產、銷售環節的風險保障政策不完善,公司和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與自然災害的能力偏弱。四是傳統養殖習慣難以改變。主要表現在生豬生產上,二半山以上地區的農戶習慣養大豬、憨豬,過大過肥,而市場普遍需求瘦肉型小個體,既浪費成本,又降低效益。五是個別鄉鎮重視不夠。個別鄉鎮工作思路不清、情況不明、力度不夠。對于這些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加快推進2012年畜牧漁業大發展
2012年的畜牧漁業發展,從大環境上看,隨著歐債危機的加劇和我國經濟轉型所面臨的經濟增長減速,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的下跌必將形成新一輪的聯動下跌效應,未來畜產品價格也可能隨之下滑,我們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長期制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新的矛盾也將不斷顯現,特別是我縣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實現量的迅速擴張之后,如何實現質的提升和量的再增長,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和亮點。但是,也應該看到,我縣養殖業發展尚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畜禽科學養殖已有了強大的基礎。全縣豬牛羊禽的養殖總量、養殖規模、生產基地、示范小區(戶)都具備了一定層次的專業化水平,科學養殖已形成良好態勢,具備科技增效的較好潛力。二是科技養殖服務體系也正在不斷完善。我縣的良種繁育、配合飼料配制推廣、疾病防治等實用技術服務推廣經近幾年的錘練和完善,已經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包括大量的養殖農民和基層干部等,這些都為大力發展養殖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三是我縣有良好的發展機遇。一方面,電站現已正式動工修建,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對養殖業的發展將起到較大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老店鎮、包谷垴鄉已被納入我縣第一批實施扶貧整鄉推進的鄉鎮,養殖業的連片規劃和規模發展將成為新的發展模式,對其它鄉鎮也同樣面臨良好機遇,大有文章可做可為。
面對大好機遇,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打牢基礎,堅定信心、加快發展,迅速提升畜牧漁產業效益,努力推進全縣畜牧漁業大發展。
三、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全力抓好2012年畜牧漁業工作
2012年,縣鄉各級各部門要“圍繞一個目標、構筑兩個屏障、突出五個重點、強化五項建設”,狠抓畜牧產業建設發展,務求在新的一年里規模養殖有新突破、科技養畜水平有新提高、基礎設施和畜產品市場競爭力有新增強,農民收入有新增長,產業建設有新亮點。
(一)圍繞一個目標。
2012年,我縣畜牧漁業生產目標是:存欄大牲畜8.9萬頭(牛6.75萬頭)、生豬46萬頭(能繁母豬5萬頭)、山綿羊14.6萬只(山羊8.3萬只、綿羊6.3萬只)、家禽68萬羽,同比分別增長0.17%、1.94%、1.08%和3.77%;出欄大牲畜2.38萬頭(牛1.8萬頭)、肥豬75萬頭、山綿羊8.2萬只、家禽140萬羽,同比分別增長2.93%、6.99%、2.55%和7.37%;實現肉蛋總產75072噸,同比增長6.76%;實現畜牧業產值13.58億元,同比增長15.33%以上。
(二)構筑兩個屏障。
一是構筑動物保護屏障。首先,要明確責任。要繼續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二十四字方針,落實“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動物防疫責任制,實行行政領導劃片包干,技術人員分片負責的責任制。第二,要確保密度。要實現“W”疫苗和禽流感疫苗防疫密度達到100%,豬瘟、豬肺疫二聯苗注射免疫密度達到90%以上,市場兩檢面達100%,確保豬羊、大牲畜和禽的死亡率分別控制在3%、1%和8%以下。第三,要扎實推進能繁母豬保險。要加強能繁母豬保險制度的落實,確保應保盡保,降低養殖能繁母豬風險。
二是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屏障。各鄉鎮、農業部門要加強獸醫衛生監督,強化畜產品投入物源頭管理,凈化獸藥、飼料銷售市場;要進一步把好畜產品上市準入關,全面開展動物及其產品的產地、流通、運輸和屠宰檢疫檢驗,嚴防未經檢疫檢驗合格的動物及其產品上市銷售和流通,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要加強水產品源頭管理,對水產品交易市場、漁藥銷售門市等進行檢查監管,消除安全隱患。
(三)突出五個重點。
一是突出生豬規模養殖。2012年,縣政府決定新建17個仔豬繁殖場(存欄母豬100頭以上的5個),實施1個萬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在老店鎮、包谷垴鄉實施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綜合扶貧開發養殖業示范項目,建示范戶4000戶,扶持2個出欄肥豬100頭以上的養殖場,新建8個出欄肥豬300頭以上的養殖場,新建32戶出欄肥豬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大戶。各鄉鎮、有關部門要繼續建立健全養殖大戶檔案,認真研究對養殖大戶的扶持政策,幫助養殖大戶解決貼息貸款、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出欄總量繼續增長和養殖效益有力提升。
二是突出草食畜牧業發展。要以草原承包和草原生態補助機制建設和巖溶草地治理項目為契機,加強草原生態管理和草原合理開發利用,以五期建成的50余萬畝治理草地為依托,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緩解“人畜爭糧”矛盾。新建6個肉牛養殖場(戶),在新店鄉組織實施畜牧科技產業扶貧種草養羊項目,發展山綿羊綜合養殖示范;新建26個肉羊養殖場(戶),達到每個養殖場(戶)存欄羊100只以上(基礎母羊50只以上)。
三是突出家禽規模生態養殖。家禽養殖是典型的“短、平、快”優勢項目,對農民增收和調節肉食品市場具有重要支撐作用。2012年,新建4個雞苗孵化點、27戶千羽土雞生態養殖大戶。以土雞生態養殖為主,用圍欄圍山林20畝以上,生產“綠色”無污染的禽產品,力爭戶均出欄土雞5000羽以上。
四是突出漁業及水產養殖。金沙江和牛欄江流域鄉鎮要嚴格實行長江禁漁期制度,加強農用船、漁船安全監督,確保無重大漁船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魚苗魚種基地建設,培育羅非魚、鯉魚、鯽魚等優質魚苗400萬尾;實施池壩塘養魚1200畝,稻田養魚4500畝;水庫養魚4000畝。
五是突出畜禽良種化建設。良種是養殖業增產增收的前提和基礎。要繼續鞏固黃牛凍改14200頭的目標,改良生豬70000窩;更新良種公豬40頭,建設2個二元母豬生產擴繁場,引進純種母豬100頭,純種公豬4頭,開展純種繁殖試驗,積極開展云南半細毛羊保種擴繁工作。通過實施一系列的良種推廣工程,努力形成門類齊全、品質優良、布局合理、推廣有序的良種養殖格局。
(四)強化五項措施。
一是強化科技培訓。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采取會議、參觀、現場指導、現場示范等有效形式,結合印發技術資料、制作專題片、舉辦培訓班等,定計劃、定任務,看效果、重實績,加強畜牧科技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科學養殖水平。
二是開拓營銷市場。各鄉鎮、農業部門要重視和加強市場主體的培育工作,積極支持和發展各種形式的畜產品流通組織,引導規范交易形為,做好產、銷銜接,加快畜牧業發展步伐。重點以齊昌畜禽屠宰有限公司為龍頭,認真研究制訂政策,采取措施,與農戶共同興辦養豬基地,逐步把養殖場(戶)與公司聯合起來,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公司按合同收購,走訂單畜牧產業之路,要充分利用“齊昌牌”豬肉已獲得“無公害食品”認證并成功打入北京市場這一歷史性機遇,開拓外銷市場,實現公司和養殖戶雙贏,延長養殖產業鏈,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迅速改變我縣肥豬外銷困難等難題。
三是落實惠民政策。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把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宣傳落實到戶,要把能繁母豬補貼與保險、衛生廄用地費用減免與補助、牧草種子補助、養殖貼息貸款等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積極幫助、引導農民縮短飼養周期,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報酬,克服市場沖擊,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提升服務質量??h鄉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服務觀念,真心服務于農,提高服務質量??h財政局、金融信貸部門要及早作好經費預算和保障,確保補助經費的盡早落實到位和廣大群眾能夠正常順利貸到款;縣農業局、縣統計局要加強對鄉鎮畜牧產業建設質量的跟蹤、指導、檢查和培訓,確保各類統計報表數據、建設成果材料的真實、準確;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發展畜牧業的好典型、好做法,積極營造良好氛圍;發改、財政、扶貧、工商、稅務、國土、供電等部門要立足自身職能,落實好上級關于畜牧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共同促進畜牧漁業發展;各鄉鎮要嚴格按照縣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抓緊制訂操作性強、適合本地發展的項目實施方案,確保畜牧產業目標的實現。
五是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把畜牧業作為“一把手”工程,擺在突出位置,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機制,為加快發展畜牧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今年,繼續把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工作納入“創優爭先”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標,縣領導組掛鉤成員、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分管領導今年每人要交責任金2000元,年終視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獎懲。
同志們,新的一年既充滿機遇,又面臨挑戰,各級各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緊緊咬住發展目標,搶抓新機遇,落實新舉措,再接再厲,扎實工作,努力發展壯大畜牧漁業,為促進全縣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