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者為民服務能力提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的開局之年,人民群眾對改善民生問題有更多的期望,黨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社區工作者任重而道遠,要高度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使命,努力提高新形勢下服務人民的新能力,至少要從以下十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要提高社區工作依法治理的能力。社區干部是黨和政府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者,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要學習深,理解透,反之,就會目標不明確,思路不清晰,方法不靈活,成效不顯著。每名社區工作者要用心宣傳政策,認真學習政策,專心吃透政策,真正掌握政策,積極宣傳政策,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中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和諧社區建設,發展居民自治建設各項任務中來,保障居民遵紀有序,合理合法解決問題。
二是提高社區工作者發展創新能力。時代在變,人民群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社區建設越來越引人矚目,社區作為城市基礎單位在管理范圍以及所擔負的職責都在發生變化,人民群眾的創造力也豐富多彩,我們所面臨的國情、黨情、社情,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只有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不斷應對和解決前進路上所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所以說創新是社區建設的靈魂。
三是提高社區工作者學習實踐能力。選擇了社區工作者這份職業,就必須接受他的全部,必須建立自己的適合社會工作的必要合理的知識結構。社區是一個大社會,即有橫向知識的廣度,又有縱向知識的深度。“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越來越成為社區干部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工作流程,大部分社區干部靠僅有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在社區很難有所建樹。因此,社區工作者切實把加強學習作為一項基本的政治責任和重要的工作內容,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責任,一種成為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強有力的手段,不能僅靠“老經驗”,總是“吃老本”。
四是提高社區工作者主動服務能力。社區干部離百姓最近,百姓的心聲最先知曉,百姓的生活冷暖最先體會。居民的衣、食、住、行遇到什么困難都會想到社區,社區干部辦事要有真行動,有求能應、有難能幫,把自己的感情心血傾注到居民服務上,滿足居民精神、文化、心理上更高層次的需求。
五是提高社區工作者資源整合能力。和諧社區建設最本質就是形成一種合力,共建共享是符合中國特色的社區建設的前進方向,在共建共享上社區只是剛剛邁出了第一步,面對初級階段社區工作者應做出自覺的努力,積極探索共建共享的途徑和方法,使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共建共享的切入點是解決老百姓問題,完善服務。社區工作者多協調和溝通,有效互動才能達到多方共贏,使社區黨組織、社區各類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介組織、物業公司等各類多元主體,建立起緊密地良好的互動關系。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
六是提高社區工作者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近幾年,各類疫情、信訪案件、非典、禽流感、雪災、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頻繁,這就要求社區工作者及時準確地掌握情報,超前排查,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疏導民眾,才能使政府超前決策,制定有效的應急措施,這就需要社區工作者在突發事件面前,彰顯“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的精神面貌,時刻保持鎮定與穩定,保持警覺與預防,聯絡人員密切配合,把災害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七是提高社區工作者形象展示能力。社區工作者有“小巷總理”美譽,如今越來越多年輕、文化素質高、形象好的復合型人才充實到社區中來,社區的“班長”必須告誡他們:工作作風上來不得半點虛假,道義上經不起一絲失信,社區工作無小事,做一件事都要有計劃,有安排。良好的形象展示能力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是聯系群眾、協調群眾,增強個人人格魅力的利器,是組織各項活動的可靠保證。
八是提高社區工作者活動策劃能力。現在社區承擔著教育、服務、組織宣傳的責任,精神文明建設、文化體育建設也成為和諧社區建設的新亮點,怎樣策劃主題向上、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活動,成為社區工作者探索新思路、樹立新形象、實現新水平的載體。社區日常工作及節慶群眾性專題、專場、專項活動以及不同類型的講座、培訓、排練、演出,各類“動態活動”和“靜態活動”都離不開策劃,在活動策劃中,要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表演性與參與性統
一、教育性與大眾觀賞性統一,從方案制作、會場布置,人員組織活動流程到宣傳報道,要有意識的策劃一些文明創建、黨建、社區建設的主題活動,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率。
九是提高社區工作者公眾親和力。要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和服務理念的集中體現,社區工作者承擔著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民主權利功能,社區是一座橋,橋的這頭是黨和政府,那頭是人民群眾。在接待群眾訴求時,要堅持做到“五情四心”的文明親和服務,既:熱情相迎、真情相系、實情相告、傾情相助、溫情相送;接待熱心、詢問耐心、辦事誠心、服務真心。認真落實“五辦”服務機制。即:在政策范圍內能辦理的講求實效“立即辦”不能當場辦理的迅速研究“及時辦”,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堅持公開“透明辦”,反映帶有普遍性的深入實際“上門辦”,對不違背政策和法規問題“創新思維辦”。
十是要提高社區工作者調查研究能力。社區工作任務多、人手少、突發事情多,很多工作很難在工作時間內完成,社區工作者就要敢于不怕吃苦,多利用休息時間抓調查研究,比如走訪、座談、入戶、問卷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換位思考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找到交流、溝通與結合點,找到矛盾問題的關節點。所以說調查、走訪,視社區居民為知已是開啟居民群眾思想疙瘩的金鑰匙。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正是社區奮進時,在新時期面對新任務,廣大社區工作者應當勇于承擔和面對,樹立起當仁不讓、全力應對的信心、態度和勇氣,踏踏實實謀其職,扎扎實實務其業,實實在在做工作,兢兢業業出成效,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匯聚眾人智慧,采納八方良言,凝聚四方力量,珍惜機遇,加倍努力,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