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鐵高架車站結構設計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廣東土木與建筑雜志》2014年第七期
1設計策略
1.1規(guī)范的采用“橋建合一”車站具有鐵路與建筑結構的共同特點,由于兩類結構執(zhí)行不同的標準,結構荷載取值、材料強度取值及計算方法均有較大的區(qū)別,從而結構安全度有較大的差別,總的來講鐵路規(guī)范較建筑規(guī)范的安全度高很多,如果全部車站按鐵路規(guī)范設計則會造成浪費,但如果車站全按建筑結構設計則不滿足鐵路規(guī)范會造成不安全,因而設計中對結構不同構件采用不同的規(guī)范。《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guī)范》(簡稱《鐵規(guī)》)要求,車站高架結構中軌道梁、支承軌道梁的橫梁、支承橫梁的柱等構件及柱下基礎的設計,均按現(xiàn)行鐵路橋涵設計相關規(guī)范執(zhí)行。設計中軌道層全部梁、站廳層轉換梁(圖2、3中截面帶“D”的梁)以及柱基礎均按《鐵規(guī)》執(zhí)行。其他構件設計按建筑設計規(guī)范(簡稱《建規(guī)》)執(zhí)行。
1.2主體結構形式車站主體為混凝土結構,考慮其作為常用的結構形式,耐腐蝕性適用性均較好,施工質量易于得到保障,結構整體剛度好,容易滿足機車作用下結構的變形和震動要求,2層轉換大梁截面1400×1800,支座截面高2400,該大梁承擔結構受力的轉換功能,而且車站位于道路中央,該梁下要留足行車的空間(深圳要求5.5m凈空),因此該梁設計為變截面形式,在視覺形態(tài)上也較好。1、2層采用型鋼混凝土柱,截面1000×1000和700×700,其緣由是該結構形式可減小柱截面并營造輕盈的建筑效果。
1.3基礎及屋面結構基礎采用鉆(沖)孔灌注樁,以中、微風化基巖作為持力層,承載力特征值5000kN,樁身配筋率0.8%,樁長22~40m,每柱下設計4根樁,共104根樁。采用樁基礎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建筑場地地質條件一般,二是車站跨度大、載荷大。屋面為兩鉸拱鋼架,屬于輕鋼屋面結構,雙層壓型鋼板內置保溫材料,鋼架橫向間距7.75m,每獨立段內設3道屋面支撐和柱間支撐。
2結構計算
如前所述,針對不同的構件采用《鐵規(guī)》和《建規(guī)》的規(guī)范標準,自然要采用不同的計算軟件。
2.1《鐵規(guī)》標準計算鐵路規(guī)范采用的單一安全系數(shù)法,荷載取值、組合及材料取值見表1~3。
2.2按《鐵規(guī)》的構件計算方法設計中采用MidasCivil進行計算,選用軟件自帶的“鐵規(guī)”作為計算標準,并人工添加荷載組合。機車荷載簡圖如圖4。這里有幾點說明:①車輛荷載為A型車,8輛編組,滿載按P=160kN,空載按P=80kN考慮,并考慮移動荷載的影響線作用;②列車荷載動力系數(shù)1+m,其中m按《鐵規(guī)》值的0.8倍取值;③列車縱向制動力、無縫線路縱向伸縮力、斷軌力及撓曲力,按文獻[4]相關規(guī)定采用;④列車橫向搖擺力按相鄰兩節(jié)車4個車軸軸重的15%計,以集中力形式作用于軌頂面處;⑤樁基礎持力層為中風化巖,考慮基礎豎向位移較小,柱下基礎位移按5mm考慮,沿柱縱向間隔布置;⑥橋墩汽車撞擊力按順橋向作用1000kN、橫橋向作用500kN考慮,作用點在路面以上1.2m高處;⑦地震設防為乙類,建筑場地土為Ⅱ類,設防烈度7度,按8度設防采取抗震構造措施,因2層大梁有一定的懸挑,設計中考慮地震的豎向作用;⑧溫度影響分為系統(tǒng)升降溫和結構內部溫差兩類,考慮到深圳月平均氣溫的特點,將系統(tǒng)升降溫取為20℃,由于結構上蓋屋蓋,不考慮結構內部溫差;⑨頂部鋼結構與下部混凝土結構分別計算,既簡單明了又滿足安全要求。機車移動荷載對結構設計影響最大,也是該處設計的重點,需要說明的是:當軌道梁與車站結構不整澆時,僅對軌道梁加載乘以動力系數(shù)的移動荷載,除豎向力外,依據(jù)不同的支座將一定比例的其他水平力分為主力、附加力、特殊荷載分別作用于車站結構上。當軌道梁與車站結構整澆時,需計入動力系數(shù)。本結構屬于后者。
2.3按《建規(guī)》計算的內容本部分采用“PKPM_SATWE”軟件計算,由于車站的非橋梁部分屬于建筑結構,SATWE在業(yè)內認可度較高,對于轉換結構和地震作用計算起來較方便。關于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的考慮,筆者認為這應該體現(xiàn)在結構重要系數(shù)、荷載的取值以及混凝土的耐久性方面。基本荷載取值:基本風壓0.9kNm2,地面粗糙度B類,站臺板、站廳層人群荷載4.0kNm2,設備區(qū)活載8.0kNm2,樓梯活載3.5kNm2。對重型設備需根據(jù)設備實際重量、動力影響、安裝運輸途徑等確定其大小和范圍。機車移動荷載:按照等彎矩法輸入等效均布荷載,根據(jù)筆者的反復計算,機車等效均布荷載為每條軌道梁上25kNm,按活荷載考慮,且考慮兩側機車同時作用,兩種計算結果取大值作為設計配筋;這對于計算地震作用時的質點質量可能取大了,因為地震發(fā)生時機車同時在車站內的概率較小,且等效質量與等效彎矩算得的均布荷載也不同,筆者設計中取活荷載質量折減系數(shù)為0.5,也算對這部分因素的考慮。主要設計參數(shù):結構重要系數(shù)g=1.1,建筑抗震設防為重點設防類,建筑場地土Ⅱ類,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設計地震分組第1組,并按8度設防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主體結構抗震等級為三級。
3重點問題處理
3.1結構的位移與剛度高架車站行走地鐵,考慮行車安全,必然對結構構件的變形和剛度要求較高,筆者之所以把這個問題單獨提出來,是因為設計者容易疏忽,造成安全隱患。⑴結構的豎向位移文獻[1]要求,梁式橋跨結構豎向撓度允許值為f≤L2000(L為梁跨且L≤30m)。筆者有3點理解:①規(guī)范提出的結構“梁式橋跨結構”也適應于“橋建合一”結構,因此本結構中與行車相關的構件均按此要求控制位移;②構件跨度是指一個開間內的跨度,如圖2中為15.5m;③結構撓度是指長期荷載作用考慮混凝土徐變和的變形,該值根據(jù)構件配筋率的不同變化范圍在2~6倍之間,應該看到這個要求比《建規(guī)》高很多,許多梁因此增大截面。⑵水平剛度要求文獻[1]對“無縫線路區(qū)間簡支梁”橋墩墩頂水平線剛度提出K≥2.4×104kNm的要求。筆者理解,文獻[1]雖然說的是“區(qū)間簡支梁”,但作為高架車站也應遵守,這個要求對于整體性較好的車站結構來說不難滿足要求。SATWE目前操作起來較困難,但Mi-das-Civil計算則較方便,方法是在2層各節(jié)點施加1kN力,結構水平變形的倒數(shù)就是結構剛度。⑶彈性水平變位限值文獻[1]要求,高架結構墩頂彈性位移需滿足:順橋方向△≤25mm,橫橋方向△≤20mm。結構的水平位移應是水平荷載作用才有意義,筆者認為取這個力為風荷載、列車搖擺力、制動力作用,可采用Midas-Civil計算。本結構△H=1813420=1745(H為道床板至基礎頂高度),該值比框架結構的位移限值略高,不難滿足要求。⑷橫向振動頻率要求文獻[1]要求,梁式橋跨結構的橫向自振頻率應小于90L=9015.5=5.8(L為縱向柱距),設計中采用MIDAS軟件驗算。
3.2抗震性能分析本結構為單跨框架結構,屬于《抗震規(guī)范》不應采用的結構形式,設計中專家評審時也提出了這一問題,因此進行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是必要的。基于性能抗震設計量化了設計目標,在不增加太多造價的情況下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根據(jù)有關資料[7]并與超限審查專家組協(xié)商,確定采用表4的性能目標。根據(jù)分析結果,施工圖設計中采取了以下抗震加強措施:①取MIDAS和PKPM的不利計算結果進行結構構件設計;②考慮到上部輕鋼屋架對混凝土部分的影響,設計時增強豎向構件的配筋,增加豎向構件的橫向約束條件和構件剛度;③針對薄弱部位采取比規(guī)范更嚴格的配筋構造,增強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的抗震能力。
4結束語
“橋建合一”高架地鐵車站具有鐵路與建筑結構的雙重要求,文中通過工程實例介紹高架車站的不同形式及優(yōu)缺點,需要考慮的問題、結構計算方法,以及剛度控制及抗震性能分析,對于同類結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趙立峰單位: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