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滿足建筑設計實際需要
建筑物的建造過程具備很高的專業性和復雜性,所以建筑師也不可能完成對于整個建筑的設計任務,一般是按照建筑專業對建筑物的涉及計劃進行分解,不同的工程師負責不同的建筑設計,比如設計建筑物結構的任務一般是結構工程師完成的,排水、暖通以及電氣工程師則負責建筑物的水電暖等工作。但是在建筑物的設計過程中,不同工程師之間的設計任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相互聯系緊密配合。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證最終的建筑物設計能夠滿足結構、形式和功能等各方面的需求,就要求建筑行業不同專業和工種的工程師都要具備一定的建筑結構知識,才能滿足建筑物的結構布置工作。所以建筑結構的知識在滿足建筑設計實際的需要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地位。
2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階段的高等學校建筑結構課程之所以不能達到有效培養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原因主要就是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建筑結構課程教學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其具體表現為:2.1教學觀念落后在建筑專業以及建筑行業,建筑也就是藝術,藝術要比建筑的技術還重要,這個觀念一般深刻的豎立在建筑專業的學生們心中,于是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許多學生對于建筑設計及原理等一些主導課程的重視程度很高,而對于建筑結構或者建筑力學等一些技術性較強的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此外在對于建筑物空間問題的考慮方面,建筑師大都先總體思考,再考慮結構具體的構造,而在當前的建筑專業的學生的設計思想中,其最先考慮的大都是一些諸如受壓、受拉等基本構建的計算。這也就是說,當前的建筑結構教學觀念并不符合實際建筑工程的需要,這導致學生在課程設計階段對于相關的知識不能夠充分運用,即傳統的從具體到整體的建筑結構教學觀念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2.2教學目標不清晰對于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要求對大量的結構運算進行掌握,但是對于一些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知識要有一定的掌握能力,要樹立嚴謹的結構意識,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能夠對建筑與結構兩者之間的關系正確進行處理。所以對于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目標而言,其定位應該是要緊緊圍繞專業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但是在當前階段的建筑結構課程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目標主要定位是以土木工程的相關專業特點為主的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更有甚者,在許多高校的建筑結構課程開設過程中,其對于該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觀點和認識,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而是簡單的仿效其余學校開設該門課程但是并沒有進行觀念和意識形態上的更新和完善,這種現象嚴重降低了建筑結構課程的實際應用地位。
2.3教學內容陳舊隨著建筑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許多建筑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也是層出不窮,同時還伴隨著國家相關規范的不斷更新,這就要求高校教育的建筑結構課程教學內容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行相應的補充和完善。但是由于在出版專業教材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滯后性,而且任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沒有及時的進行調整,導致許多的建筑結構教學內容過于陳舊,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比如現階段的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大都是對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等知識的刪減和修改,并沒有在教學內容中體現針對建筑專業學生的一些特點,這點嚴重不符合建筑學專業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求。而且現行的建筑結構教材中對于計算結構構件額內容很多,類似于土木專業的專業學習內容,對于一些建筑學學生尤其是力學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這些內容在學習過程中難度較大。而且當前的建筑結構課程具有符號和公式多的特點,對于當前的建筑結構知識掌握的重點在于運用和領悟,但是在傳統的期末考試制度下尤其是閉卷模式下,學生們對于建筑結構的學多依靠死記硬背,這就對學生們的學習產生了誤導。而且最終的考核手段也就是期末考試被受到過度的重視,導致對于學生的教學評價過于功利性,不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最終的學生對于建筑結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3建立創新型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模式的舉措
為了有效解決建筑結構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應用型建筑人才,我們有必要討論如何建立具有創新性的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實現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增強建筑專業學生的結構觀念和專業能力。據筆者分析,要建立創新型的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模式,主要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
3.1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建筑結構課程的學習內容在囊括三大結構的基礎上還包括工程抗震以及基礎工程的相關內容,但是大多數學校對于建筑結構課程的理論學習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比如對于建筑專業的學生來說,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重點在于概念和理論的掌握,而不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和加強,也就是要在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開展中適當的對一些定性概念進行補充,優化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
3.2對教學手段進行豐富老師傳統的板書形式的教學已經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在建筑結構課程的課堂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對教學手段進行豐富,要多方面借助外界條件,比如運用一些動態仿真或者動畫再現的手段,這樣既可以彌補傳統的板書教學的不夠形象而且耗時耗力的不足,還能夠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實體建筑物,比如北京的鳥巢或者悉尼的歌劇院等等既可以充分介紹建筑結構課程的理論知識,還能夠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有利于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3.3對教學目標進行更新由于傳統的工程結構的教學目標還不夠清晰,所以我們要對工程結構的教學觀念和目標進行更新,要注重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素質,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要注重課堂教學手段,比如可以在學習完三大結構知識的理論和計算內容后,對于一些預應力的一般內容可以納入學生的自學范圍,鼓勵其加強溝通與合作,促進共同進步。還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建造建筑模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改革考試制度,杜絕期末考試定江山的局面,著重訓練學生對于知識的真正掌握,促進建筑人才的培養。
4結語
經過筆者的分析和論述,希望高校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當前在建筑結構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整改,建立創新型教學模式,更新教師和學生的觀念,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確保建筑結構課程的學習真正做到與建筑領域的實際相聯系,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建筑結構課程的課堂效率,促進具備創新能力的綜合建筑人才的培養。
作者:董江華單位:新疆兵團建工師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