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氣候因素與建筑設計的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簡述氣候對于建筑設計的影響
(一)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陜西等廣大的內陸地區,以新疆最為明顯。由于遠離海洋,水蒸氣難以到達,因而這些地區干燥少雨,植被和水源稀少,所以溫差較大,進而引起多大風天氣。新疆的傳統民居有喀什的夯土民居、布爾津禾木圖瓦人木板房、塔什庫爾干哈薩克人氈房等。由于當地降水量,居住點一般分布在有地下水的綠洲。因為木材稀少,當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土坯修造平頂民居。以土坯外墻和木架、密肋相結合的結構,依地形組合為院落式住宅。由于大陸性氣候非常明顯,氣溫變化大,為了防凍抗熱,一般不開側窗,只開前窗,或者開天窗采光。另外,當地時常的大風也要求建筑更加結實,所以民居的土墻夯的很厚,建筑間也保持一定的密度用以抗風。
(二)特殊氣候如上所述,氣候的因素有降水量、氣溫、光照等等,大體的氣候類型分類只是說明了該區域內普遍的氣候特點,在局部地區,影響比較大的因素可能造成當地和同氣候類型地域的建筑產生比較大的差異。進行建筑設計時,應該考慮到這種特殊情況。我國東北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旱季雨季分明,四季分明。一般來說,溫帶季風氣候區沒有什么特別易發的災害,各項氣候數據都比較穩定規律。建筑也沒有十分特別的氣候特點,但是,我國東北的民居也體現出了一定的特點。由于東北的冬季漫長,夏季短暫涼爽,影響其建筑的最大因素就是溫度。所以東北的傳統民居多以保暖防寒為主要特點。由于冷風是從北方西伯利亞吹來,所以基本上民居的窗都會向南開,北窗要么不開,要么很小,同時,墻體厚度很大,具有抗風保暖的功能。東北地區太陽高度角小,為了不影響采光,民居的間隔通常較大。東北的炕是用泥磚制成的,炕中間有火道,一端連接廚房的灶臺,一端連接煙道,在做飯的時候就可以加熱床,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日常烹飪時,炕就暖了。除了東北的火炕以外,我國北方各地的農村還建有地爐、火墻等多種取暖方式。地爐既可以用來采暖,也可以用來進行加熱食物,是一種經濟環保、便捷有效的設施。
二、現代建筑氣候設計技術
現代的氣候設計原則與傳統有所差別,是從被動適應自然到主動追求自然和諧,究其根本還是要理解好當地的各個氣候要素,用適合的材料,充分使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免或消除其中不利的因素。當前的建筑氣候設計要求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如施工技術、新型材料、現代管理方法、控制技術、分析方法、物質特性等進行最優配置,讓自然環境與建筑相互適應,相互協調,使建筑物與大地共生、與自然協調的同時,建筑消耗的能源可以循環使用,達到節約和環保的目的。這是一種生態技術,而這些技術通常來源與一些高精尖行業的研究成果,例如航天、汽車工業、計算機自動化以及新能源研究等。這些技術運用到建筑物時,可以使建筑物體現出符合時代的特點。加強生態技術利用,融合當地氣候特征,改善建筑的微氣候,進行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同時減少空調和燈的使用,減少機械的使用,是最節能有效的方法,在當前的建筑氣候設計中,有必要提高生態意識,改善建筑微氣候。目前,已經有一些有效手段可以達到改善建筑微氣候。
(一)通過將建筑服務性零部件(如電梯、衛生間等)布置在外層空間作為遮擋和過渡,可以有效減少日光對建筑中央區域的輻射。
(二)高層建筑具有強烈的熱島效應,可以通過建筑表面的綠化或者在建筑中間開辟綠化空間來減輕這種效應。
(三)在濕熱氣候區,應該在建筑中加入“灰空間”。所謂灰空間,是在居住區域和世外區域之間,建造一個過渡和保護的地帶,例如上文所說的干闌下方的空間,或者沙漠氣候區域的陰影空間一樣。灰空間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凸凹、不同縱深的空間來塑造,研究當地太陽變化,使建筑恰巧擋住正午最熱的陽光而不影響其他時段,通過了解風向,使建筑能夠引入自然風等。
(四)在熱帶以及寒帶地區,可以使用雙層外墻,讓墻體中間有一個中空部分,可以達到非常理想的溫度調節效果,同時節省了材料。
(五)在房頂可以設置可調節角度的遮陽板,結合屋頂的生態設施(如游泳池等)來改善光照條件,同時這些造型也可以使建筑更具特色。
三、結語
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有必要將氣候設計的元素加入其中。在過去,建筑設計師也或多或少地考慮了氣候因素,并不是完全將建筑系型系數,減少建筑自身遮擋;(2)建筑單體上下或左右錯開布置;(3)規劃布局采用條式住宅與點式住宅相結合;(4)南偏東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規劃布局布置建筑單體;(5)在同一棟建筑中將對其他建筑有遮擋部分,局部考慮經濟性減少層數;(6)在同一居住區里規劃幾種不同層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規劃布局,周邊圍合式規劃布局,混合式規劃布局等。六.結語隨著城市化率的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需要不斷發展,建筑的高層及超高層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居住區內各建筑物之間的日照關系越發復雜,居民對“陽光”需求越高。規劃主管部門在處理各種“非典型”的日照影響問題時更要嚴謹,結合地域特征,制定并完善相應的地方居住建筑間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規定,政府出讓土地前,用現有最先進的日照分析科學技術手段,給出一個合理可控制的容積率和建筑密度,讓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促進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更多陽光。
作者:朱穎程越單位:杭州九米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浙江綠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