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園建筑文化的德育作用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炎黃建筑整體色調為磚紅色,體現了“專”、“紅”的文化追求。學校大門口高達十五米的警衛樓由三層四方形建筑組成,四面分別刻有校徽、校訓。“樸素、典雅”的校門充分體現了平民大學的風格。進入校園后,印入眼簾的首先是大片噴泉廣場和美麗的花圃。大片綠化將視野拓寬到高十二層的中山大樓,這是2005年落成的辦公大樓。中山大樓右側的教學主樓通過長廊將英語、建筑、經貿、旅游四個系部分開。四個系部之間的3個江南園林風格的天井,既滿足了四面教室良好的通風、采光、視野需求,又創造了小片綠化環境,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學習環境之中。女生公寓采用單面設計,即所有房間都是坐北朝南,讓所有宿舍都能充分享受日照,體現人文關懷。
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既相距不遠,又涇渭分明,確保師生生活學習既不相互干擾,又舒適方便。校園四面圍墻,圍墻內每隔4米種植一株蜀檜,共332棵,每株3~5米高,腰圍1~3米不等,雄雄挺立,像似守衛的哨兵,不分寒暑,日夜看守校園,維護校園安全;校內道路兩旁栽種白玉蘭、廣玉蘭、琵琶、香樟、女真等樹,亭亭玉立,四季常青。這些樹木和學校一起成長,見證了炎黃職業技術學院走過的十多年風雨歷程。校園建筑遠不是“匠作之事”,建筑群一旦形成,就如有了靈氣,有了生命,能與居于其中的人交流思想。一座樸素、典雅、充滿靈氣的建筑群,就像晨鐘暮鼓,它日日夜夜、年年月月守護著它的居民,教他們體會生命的價值和做人的尊嚴;教他們堂堂正正地做人,忠于自己的理想和職業——這是建筑的精神功能。”
1建筑寓意
校園內的建筑物都是由創辦人蔣志平親自命名的。教學樓分別命名為:群賢樓、精英樓、忠孝樓、仁愛樓、信義樓、和平樓、四維樓,即“四維八德”之意。“四維”即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孫中山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稱為八德,與四維合稱“四維八德”。女生宿舍樓以“聯”字開頭,分別命名為:聯盟樓、聯誼樓、聯文樓、聯武樓。男生宿舍及公寓均以“同”字開頭,分別為:同德樓、同心樓、同光樓、同榮樓、同樂樓。教工宿舍分別命名為鶴燕樓、凰虎樓。體育館命名為龍鳳館。具有德育教化功能的校園建筑命名初顯創辦人蔣志平對莘莘學子和教職工的期待。僅以“凰虎”樓為例,“凰”乃鳥類之王,是被原始人視為圖騰的鳥類,雌性,是吉祥和諧的象征。據《聞見錄》記載:“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
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中記載“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后比喻賢才擇主而事;鳳凰的這種君子風范在姜子牙、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們在沒有遇到“梧桐樹”前寧愿做一個平凡的釣者耕者,隱喻炎黃教職工擇“炎黃”而教。“虎”乃百獸之王,被看作是勇猛的象征。早在5000年前的印度河古文化中(今巴基斯坦一帶)就發現有雕刻在圖章上的虎的形象。印度教中有一個騎虎的女神杜伽,這個女神的形象在印度隨處可見,多出現在火車兩側。韓國的野生虎雖已經滅絕,但韓國人仍稱自己的國度為“青龍白虎之邦”,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和2002年韓日世界杯上,虎都被定為吉祥物。在中國,虎的形象隨處可見,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虎字,現在漢字中的虎就很像一只虎。據說漢字中的“王”就來自老虎前額上的斑紋。在中國人心目中老虎是獸中之王,是驅邪避災、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還能保護財富。它威猛、堅強、勇敢,是英雄的象征。自古以來,虎被中國人視為與龍齊名的猛獸,具備威嚴、兇猛的特征。中國古代的大將軍出征時,用來調兵的兵符又被稱為“虎符”,就是這個原因。蔣志平用“凰虎”為教師宿舍命名,其意不言自明。
2結論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命名文化具有獨特的氣質和神韻,使師生感受到一種直扣人心的情感共鳴,具有道德教化的精神功能。對師生思想教育具有強烈的暗示性、滲透性、熏陶性,其感染力對師生的行為和心理會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可謂“潤物細無聲”,也是當之無愧的隱形德育課程。
作者:錢玉蘭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炎黃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