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啦啦操發展現狀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啦啦操傳入中國后以校園為載體飛速發展,已成為最受青少年群體青睞的體育項目。近年來,武漢市也在啦啦操項目上獲得了諸多成績,但在大環境下,啦啦操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本文采用專家訪談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武漢商學院為例,對本校的啦啦操發展現狀做出調查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字:啦啦操;武漢商學院;發展現狀;對策研究
啦啦操運動英文原名是cheerleading,創始于1880年的美國校園。它集體操、舞蹈、音樂、健身、娛樂于一體,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及宣傳、推廣,現已是一項深受廣大群眾青睞、普及性極強的體育運動項目。它以表演、競賽等方式增進學生友誼,融洽師生關系,激發了師生的內在激情和動力,提高了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動校園體育文化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武漢商學院啦啦操發展現狀的研究,分析問題,提出建議,旨在改善其不足之處,促進啦啦操項目在本校的發展。
1.武漢商學院啦啦操發展現狀
1.1訓練的現狀
1.1.1教練員方面
武漢商學院有多位健美操老師,現有一名啦啦操國際級教練,在校任教十年,一直負責校啦啦操訓練及比賽事宜。另外,還有兩名女老師也接受過啦啦操的相關培訓。其他老師較多為外聘老師,只是從事學校選修課的健美操或形體教學。平均年齡均在27歲左右。
1.1.2運動隊方面
校啦啦操隊由24名成員組成,男女比例各占50%,啦啦操俱樂部成員56名,男女比例3:7,其人員來源于全校各院系的學生,以體育學院的學生為主體,各院系均占小部分。其招收渠道為表演招生,師生介紹。啦啦操俱樂部于2017年成立,在此之前的隊員來源于體育學院的休閑專業的學生,并是在老師的號召下自愿加入,組建成比賽隊伍參賽。在啦啦操俱樂部成立之后,校啦啦操隊員則由俱樂部產生,優秀的學生將成為校啦啦操隊員,代表學校出去參賽,由此產生啦啦操運動隊。
1.1.3硬件設施方面
啦啦操技術動作較多,對訓練場地的要求較高。我校訓練場地主要集中在體育館,負一樓的訓練室約為80平方米,具有空調及通風設備,通常用作健美操及健身課程的授課場地,或啦啦操訓練場地。一樓兩個訓練室,較大的長方形場地約為90平方米,連接著的小型扇形場地,通常作為形體課程及體育舞蹈教學和訓練的場地,非上課時間多為校體育舞蹈隊的訓練場地。三個訓練場地空高較矮,無法作為技巧啦啦操的訓練場地。這也是為什么技巧啦啦操在我校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1.2競賽的現狀
1.2.1競賽的數量及人員組成
啦啦操的賽事舉辦幾乎貫穿全年,其中不僅包括CCA舉辦的聯賽、公開賽、冠軍賽、錦標賽等,還包括各種商業性、地方性的比賽。校啦啦隊每年較多參加的是啦啦操聯賽,包括分站賽和全國總決賽。校啦啦操比賽是我校延續多年的傳統,競賽人員為每個院系的隊伍;裁判員由團委、院系老師代表及學生代表組成;幕后的工作人員為各院系的學生會、體育部和文藝部,以及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社團;觀眾來自于全校師生。
1.2.2競賽的規則
我校啦啦操比賽由團委負責舉辦,承辦方為每個學院,以不固定的方式依次輪換。其競賽規則和章程由舉辦的學院所屬的體育部和文藝部制定,進行為期約為兩個月的訓練。每年以抽簽選定出場順序,項目不定,每學院只能有一個參賽套路,時間不做具體要求。裁判總人數十人,最后得分為均分,百分制。
2.我校啦啦操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訓練方面存在的問題
2.1.1師資力量薄弱,性別比例失衡
就學校目前的的情況而言,從事啦啦操項目的老師匱乏,全為女性,未來隨著啦啦操的不斷發展壯大,老師的工作量及工作壓力將會更沉重。因此,擴大師資,不僅是解決未來現實問題,還有利于隊伍之間形成一種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推動啦啦操更快地發展。
2.1.2學生觀念有誤,缺乏具有榜樣作用的高水平運動員
據學生近幾年招新反饋消,在招新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學生聽到啦啦操的第一反應就是籃球賽中拿花球歡呼的動作,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很難改變自己的認知,甚至在為其解釋過程中都會產生一種抗拒。在技巧訓練中,因為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更多學生都選擇規避風險,拒絕參與。
2.1.3硬件設施不完善,訓練受限技巧
啦啦操由一系列翻騰、跳躍、托舉、拋接的動作組成成套動作,組別級別越高,難度越大、危險系數越大。因此,在啦啦操訓練里安全保障設施及輔助訓練器材就顯得尤其重要。
2.2競賽方面存在的問題
2.2.1舉辦賽事的數量甚少我校每年舉行一場全校性的啦啦操比賽,這是學校除了校運動會外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比賽。全校就體育院系有啦啦操隊、啦啦操訓練,其他學院從不涉及,這就造成在比賽中差距由為明顯。除此之外,不僅是啦啦操的比賽,其他方面的比賽也不是很多。
2.2.2裁判設立上缺乏科學性,隊伍較量存在不公平性一年一度的啦啦操比賽,每個學院都十分重視。但從陣容上看,裁判多為長期不接觸啦啦操或者根本未接觸過啦啦操專業的老師及職工組成,對每支隊伍的成套動作的藝術評分、完成評分、難度評分等均不專業。
3.為促進我校啦啦操發展的對策研究
3.1管理方面的對策研究
3.1.1加強領導的重視程度,加強溝通及啦啦操項目的宣傳高校體育部門領導應該加強認識,轉變觀念,挖掘體育資源,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從而使啦啦操這項運動在高校中得到可持續發展。因此,應該更加積極主動找到校領導加大啦啦操的宣傳,爭取支持。
3.1.2充分立足資源優勢,大力培養全校各學院的優秀運動員。校啦啦隊連續幾年在大賽中獲得不菲的成績,這是一種優勢資源。啦啦操俱樂部的成立就是為了以校隊隊員為核心,召集全校對啦啦操感興趣的學生進行集中的學習和訓練,從而以少數人帶動多數人的方式,將啦啦操傳入全校的各個院系。同時,俱樂部成員也為校隊成員的選拔提供后備人才,以梯隊的模式將啦啦操的水平穩步提升。
3.2訓練方面的對策研究
3.2.1重視教練員隊伍建設,提高教練員專業素質教練是提高和發展啦啦操運動的關鍵,好的教練不僅能以科學的、獨到的訓練方式提高隊員的競技能力,同時還能以編排能力和訓練能力取得最終的勝利。教練作為組織者、科研教學者、發展者,在啦啦操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一方面,除了盡可能吸納更多的專項老師,另一方面,學校領導應該鼓勵支持老師多參與培訓活動,及資格考核,來提高教練員的專業素質。
3.2.2科學安排訓練,處理好訓練及休息的時間運動員的在長期參與一項運動訓練中往往要歷經長期且艱辛的過程,運動成績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的指導、系統的訓練,尤其是在技巧和難度動作訓練中顯得尤為重要。在訓練中掌握好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要防止訓練不足,及訓練過度導致的過度疲勞。運動員只有沉下心來參加訓練,才能穩步前進,因此,良好的社會保障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3.3競賽方面的對策研究
3.3.1完善競賽制度,提高競賽規則科學性科學的競賽制度是比賽成功進行的重要保證。在制度制定之初,應該采用專業人士的建議和觀點,查詢相關文獻及資料,多查閱影視資料,將制度制定地更加正規。在承辦院系不確定的情況下,制定一個行之有效且正規的模板相互借鑒,各學院之間相互幫助才能使賽事水平趨于提高。
3.3.2加大賽事投入,滿足運動員需求在利用承辦院系經費的同時,應該挖掘更多的投資渠道,賽前展演做宣傳、拉贊助、打廣告、販賣DIY紀念品等方式為比賽獲得更多的資金,將比賽獲獎者的證書、獎牌、獎品、紀念品設置地更具有文化內涵,獲得的獎勵的用途做出明確規定等,如獎學金申請加分、換學分、算一次社會實踐等。另外,以體驗的角度來看,可以為前三或者冠軍隊伍免費拍一套寫真,在校園網上展示。
3.3.3探索更多形式的競賽方式,推動不同級別的賽事的開展搭建不同層次的賽事平臺,提高啦啦操的影響力。立足于我校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比賽模式。針對不同水平的隊員制定不同的組別,參照國際啦啦操的分類模式,根據我校報名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改變每個學院一支隊伍,參賽內容單一重復的情況。設置更多名次和獎項,鼓勵學生的廣泛參與。
4.結語
啦啦隊運動作為高等院校的一種體育文化,我們應當重視它對培養和完善大學生的人格素質,豐富高校校園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現我校在訓練、競賽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增強領導的重視,在軟件及硬件設施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為啦啦操在我校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渠道和發展空間。教師更加注重自身專業素質培養和提高,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先進的理論指導和技能指導,激發學生的求知和競賽欲望。學生應該大力弘揚堅毅勇敢的奮斗精神,將啦啦操氛圍帶動到全校各個角落,挖掘啦啦操在我校的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韓旭.淺談啦啦操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繼續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2]李德華.從競賽規則的變化探討我國啦啦操的發展趨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3]譚丹華.我國啦啦操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年06期.
[4]張弘,鞠海濤.啦啦操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年01期.
作者:張曉